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蒙古帝国1·狼性征服最新章节 > 蒙古帝国1·狼性征服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十六章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上) 伍

  成吉思汗开始倾心关注中原战事。

  木华黎在世时的确是蒙古宫廷在中原的中流砥柱。他曾有效地将金降将统帅到自己的麾下,当他于一二二三年四月病逝解州后,那些惯于见风使舵的金降将便开始心猿意马,各自想着自己的退路。宝鲁虽然继承了父亲的靖南国王之位,但尚未建立显赫的战功,因而也就谈不上树立起绝对的权威,这使早就心存异志的武仙等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武仙欲叛,唯恐真定守将史天倪碍事,便设计将他骗到府上,威逼利诱,史天倪不为所动,武仙萌生杀机,将史天倪杀害于府中。

  史天泽与史天倪手足情深,知兄惨死,史天泽心痛如捣,指天发誓:“大哥,我若不杀武仙为你报仇,誓不为人!”

  史天泽料到武仙得手,必然领兵攻打真定,一番权衡利弊,他决定暂且退守永安城,相机行事。永安城守将董俊点齐本城人马,接进史天泽,二人准备死守。

  武仙不动刀兵便收复真定,所属大小州镇尽皆归降,一时声威大震。宋叛将李全亦在中山大寨集结兵马,与武仙遥相呼应。

  蒙古都元帅张柔此时正镇守中山,他得知李全占据中山大寨,当即引兵来攻。李全不敌,忙派部将向武仙求援。武仙一面派左大将葛铁枪前往救援,一面引兵攻打史天泽和董俊据守的永安城。

  数日强攻,史天泽、董俊拼死抵抗,永安城固若金汤。武仙久攻不下,加之惦记李全的安危,不免心气浮躁。史天泽见武仙的攻势开始松懈,与董俊商议,由董俊率一支人马突然杀出城门。武仙猝不及防,阵脚大乱。史天泽随后杀出,武仙不敌,败回真定。

  史天泽、董俊乘胜追击,袭破真定南门,武仙只得退守西山鼓城。

  李全从中山大寨仓皇溃逃之时,幸亏葛铁枪及时赶到,挡住张柔追兵,李全才捡了一条性命,逃入新乐山中。

  张柔情知李全除向武仙求援外别无他计,遂将人马分作两部:一部佯攻新乐山;一部设伏于援军必经之处。武仙闻听李全告急,忙派高阳守将吕正会合葛铁枪率一万人马赶赴新乐山,结果途中正中张柔埋伏。

  张柔掩军杀出,吕正、葛铁枪不是对手,夺路而逃。张柔单人独骑追赶吕正,吕正见张柔迫近,冷不防向张柔面门射出一箭。张柔觑得准确,将头一侧,用牙咬住箭矢,吐出一口血水,连眼也没眨一下,反将箭搭在弓上,向吕正回敬过去。吕正心慌,只顾逃命,岂料左肩中箭,被张柔走马生擒。

  此时,葛铁枪已被张柔家将张伯祥擒杀。张伯祥前来接应张柔,见主人受伤,忙请大夫为他疗伤。张柔却谈笑风生,毫不在意。

  略作休息,张柔心生一计,命军卒换上衣服,打着武仙旗号,浩浩荡荡开赴新乐山。此时李全被困,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忽见武仙援军赶到,也不辨真伪,将“援军”放入关中。“援军”与张柔里应外合,夺了新乐山。

  李全见势不妙,换上士兵号衣,投奔了驻守在鼓城的武仙。

  得知连损两员大将,又被张柔赚了新乐山,武仙恶气难咽,立刻带领鼓城主力,杀奔满城。张柔正回满城驻营,见武仙一路奔袭而来,当即引兵于城外迎敌。张柔部下,皆英勇善战,武仙、李全只招架几个回合,各自纷纷逃命。武仙不敢进入鼓城,担心重蹈真定覆辙,只从城下穿过。张柔暂且不去追赶武仙,而是命众将士将鼓城团团围住,他口口声声传唤鼓城守将上城与他对话。

  鼓城守将得知主帅武仙败逃,不得已登上城楼,与张柔相见。

  张柔好言相劝:“你主武仙,降而复叛,无异于以卵击石。蒙古数年用兵,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你若识时务,献城乞降,我保你不失将位。如若不降,城破之日,休怪张某没有给你指明生路。”

  鼓城守将本无斗志,听张柔这般劝告,觉得句句在理,同意献出城池。张柔得了鼓城,一鼓作气,继续追击武仙。正好史天泽收复真定所属各州郡,与武仙败军撞了个正着,两下夹攻,武仙只带少数残兵败将逃入双门寨。

  宝鲁率部赶到时,史天泽、张柔、董俊已合力收复了真定、中山、新乐山、西山鼓城等重要城关,基本平定了河北与山东两地的叛乱。宝鲁对史天倪之死深表哀悼,因无法寻回尸骨,只好拨出银两抚恤史天倪家小,同时上奏成吉思汗为众将请功。

  宝鲁曾遵从父命拜张柔为师,继承王位以来,一如既往地对张柔执弟子之礼。张柔等人见他位尊不骄,谦恭聪颖,智勇兼备,反从心底生出几分敬重。尤其张柔,比别人更希望宝鲁能真正继承父业,取得其父一样的战功和威望。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

  宋朝理宗皇帝拜左将军彭义斌为讨北军都元帅,攻入山东,连下数郡,颇具声势。李全被蒙军打败,走投无路,只好投入彭义斌麾下。他是宋朝叛将,故此举要冒很大风险。彭义斌正在用人之际,不仅同意接收李全,还答应为他上奏皇帝,尽免其罪,官复原职。自收编李全军马,两家兵合一处,彭义斌更加胆壮,遂引军包围了东平府。

  东平府守将严实,见城中兵微将寡,忙修书一封,命心腹家将暗出后城门,求见国王宝鲁。宝鲁正率大军南下,预备收复山东失陷各州郡,接到严实书信后,迅速做出相应安排:派成吉思汗的庶长子珠日查率三万大军驻守西山山谷,又命史天泽率本部人马为其后援,他自己则挥师攻打李全。

  原来严实在信中写道:宋将彭义斌人多势众,卑职难以固守永平。倘国王能从速发兵来援,卑职自有守城候援之法;倘因路途所阻,援军无法及时赶到,请允许卑职假降彭义斌,待取得信任,他必命卑职协助他攻取真定,届时国王只需设伏于西山,卑职与国王里应外合,可望一战成功。上述二计,国王任择其一,卑职静候国王裁断。宝鲁采用了后计,故有上述安排。

  彭义斌包围东平府,攻打甚急,严实死守,见宝鲁不发救兵,知他已采用后计,忙修书一封,射出城外。彭义斌接信,喜上眉梢。严实信中乞降,但要求彭义斌必须保全他及手下将士的生命安全。彭义斌立刻复信,劝严实不必犹疑,待大功告成,少不得让严实加官晋爵。

  严实大开城门迎进彭义斌,两个人携手同行,严实笑道:“元帅如此相逼,末将可是深受其苦啊。”

  彭义斌也笑了起来:“将军弃暗投明,可喜可贺!从今往后,愿将军与我同心协力,共御强敌。功成之日,何愁圣上不重用将军。”

  严实将彭义斌迎进帅府,屏退左右,推心置腹地对彭义斌说道:“不瞒元帅,末将降蒙实为情势所迫,乃不得已而为之。今观蒙古,自木华黎死后,兵力大有松懈之状。末将早有心归附大国,怎奈末将昔日供职金廷,后又降蒙,恐宋帝不能见容。若非元帅力保,末将安敢轻举妄动?”

  彭义斌不以为然:“将军多虑了。将军威名,圣上素有耳闻。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圣上求贤若渴,断不会埋没将军之才。彭某日后还须仰仗将军之力。”

  严实吩咐设宴,尊彭义斌上座,宾主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彭义斌在东平休整数日,欲与严实共伐真定,严实正中下怀,满口答应说:“末将既降,一切愿听元帅调遣。”

  即日起兵,杀奔真定,彭义斌顺顺当当地落入了珠日查的包围圈。严实反戈一击,令彭义斌的处境犹如雪上加霜。

  彭义斌情知上当,夺路而逃,被珠日查走马生擒。严实爱惜彭义斌将才,苦口婆心劝他归降。彭义斌深恨严实设计败他,大骂严实奸诈,严实一笑:“自古兵不厌诈,你我各为其主,只得如此,还望元帅海涵。”

  严实再三晓以利害,彭义斌最后不再言语。正好史天泽也来相会,见机与严实共劝彭义斌,彭义斌表示愿意考虑。严实命人摆上酒席,他与史天泽将彭义斌奉为上宾,彭义斌终于归降。

  数日后,彭义斌悄悄遁逃,被珠日查擒获,推到严实、史天泽面前。彭义斌立而不跪,严实并不相强:“彭元帅,你既归降,为何又要逃走?”他和颜悦色地问。

  彭义斌冷笑:“某生为大宋臣,岂可贰心事主!”

  严实明知多说无益,命人将彭义斌推出斩首。彭义斌昂首而出,全无惧色,严实颇觉惋惜,向珠日查询问:“少将军如何料到彭义斌非真心降我?”

  珠日查回答:“是史将军命我监视彭义斌行止。将军言:彭义斌自视才高,违心而降,恐怕有诈。如他遁去,擒他来见。”

  严实目视史天泽,史天泽微微一笑:“在下深知严将军爱重彭义斌将才。可惜以彭义斌性情,绝难为我所用。因彭义斌乃少将军手下败将,所以仍请少将军相助。”

  “史将军观人知心,谋虑深远,严某自愧不如!”

  严实对史天泽深施一礼,史天泽急忙双手相搀:“将军过奖,在下实不敢当。”

  二人相视大笑,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

  珠日查告辞出去,严实赞道:“这位少将军好气度!好人才!但不知他是出自哪位名将之后?”

  史天泽依然微笑:“将军一定想不到,他是……”史天泽附耳低语。

  严实大惊:“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史天泽说,“成吉思汗共有六子,嫡出四子,庶出二子,皆人中龙凤。蒙古习俗与我中原不同,虽同为汗子,庶出却无高位,所有功名富贵全凭个人奋斗方能取得。少将军十四岁投身军旅,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如今在宝鲁国王手下升任将军,全凭所立战功。这也正是少将军令人起敬之处。”

  “成吉思汗教子有方,难怪帝业稳固。听说大汗征西已返,我对其人钦慕已久,很想早日谒见大汗。”

  “待一切安排妥当,我愿陪将军同往。”

  宋帝惊悉彭义斌兵败被杀,忧惧交加。原本设想乘蒙古发生内乱之际全力收复河朔诸地,现在企图落空,不得不缩紧兵力,加强边界防卫,静观其变。被彭义斌夺取的山东数州镇重又回到蒙军手中,尽归严实管辖。

  再说宝鲁兵进益都,李全被围,兵困马乏,城中断粮,李全不得不白衣出降。因李全反复无常,诸将请求诛杀其人,永绝后患。宝鲁不允,他劝说众人:“杀一人易,然山东未降者尚多,全素得人心,今李全已降,如若诛之,徒失人望。”不仅不杀李全,还委任他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

  此举果然深得人心。山东各郡未降诸侯见宝鲁如此对待归降者,纷纷来投,且后期鲜有复叛之人。

  自此,山东局势基本平稳。

  半个月后,成吉思汗在蒙古汗营接见史天泽、严实,鉴于二将平叛有功,特别拔擢,当面授予二将“国公”称号,二将权势更盛以往。

  成吉思汗对金腹地目前的战局无甚大忧,对宝鲁继承父位以来的所作所为尤其满意。他对四太子拖雷说:“宝鲁与其父用兵各有所长。木华黎擅用硬兵,攻城略地,速战速决。宝鲁擅用软兵,巩固占领城池,笼络归降诸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宝鲁虽年轻,不弱其父。”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