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最新章节 >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十二章 最重要的不是经济危机,经济发展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请不要忘记,地球上还有比经济危机更深重的灾难。人类挺得过经济危机的蹉跎岁月,却面对不了气候变动、地球升温、核扩散、强级地震等大灾难。崛起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固然是头等大事,不过却并非唯一的头等大事,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等同样是国家发展中需要郑重关注的大事。

  现今,最重要的话题决不是学者渲染、媒体鼓噪的经济危机,而是与人类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气候变动、地球升温、能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核扩散、强级地震等极可能导致的生存危机。比如,2010年1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开报告称,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由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在今后数年内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人口大规模迁移、能源短缺以及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剧烈动荡。

  为什么经济危机不应该是最深重的话题?

  简而言之,无论经济危机如何深重,步履维艰,人类仍然可以节衣缩食,艰难度日,仍然可以坐享国家提供的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保障,即使改一日三餐为一日一餐,即使吃草根啃树皮,人类也没有活不下去的道理。

  人类的整体自单细胞开始,从艰难险阻中一路走来,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繁衍子孙,在物竞天择腥风血雨中承上启下,从来没有因为经济的坎坷和生活的拮据在生理上夭折,在生命上断层。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奔流不息,从未在人类进化发展的某一个时空点停下来,壮烈定格。

  理论上,经济危机天天谈月月谈,必然谈虎色变,本末倒置,必然忽略其他更多更深重的现代危机。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经济视为首要危机或唯一危机实质上是人类贪婪本性的浓缩体现。

  人类一路走来,什么都进化了,唯有贪得无厌的本性不退反进。

  难道不是吗?

  经济话题从来只关注生活品质的“好与坏”,而不是人类的“生与死”!

  过多地围绕经济危机展开话题必然面对——如何在股市套利,如何在房地产赚钱,如何获得高薪高职,如何在产业链占据高端地位,如何扩大经营规模,如何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如何跃入富豪榜,如何赶超李嘉诚,如何一劳永逸地不劳而获,如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话题,无一不是在贪婪和逐利的极点做文章。

  问题是,即使成为经济大国,即使超过比尔·盖兹,再怎么发展呢?

  让经济危机的阴影时时笼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很可能是所谓权威学者们蓄意释放的烟幕弹。原因是,经济危机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少数知识精英手中,他们随机应变捕风捉影,对了,声名显赫,错了,毫无担当,最多一声“对不起”,一般民众只有旁听和被“忽悠”的份,根本插不上话。

  在一些学者的误导下,每一个国家都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每一个人都只迷恋于自己的金钱追逐,久而久之,贪婪演变成为人们难以转型的自身属性。而被忽略的众多危机在潜移默化中发酵升温,等待总爆发。

  随意点击中国电视媒体的多功能频道,举国上下心口一致,除了眼花缭乱的综艺大观和百家讲坛,就是各路学者极力渲染和描绘的世界末日,即经济危机第一性或唯一性的沉重话题。

  每天如此,不烦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后十年,中国经济劲道十足,GDP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出口年均增长也高达20%以上,但严重的是,房地产占GDP的比重更是从3%一跃递增到14%,几近4倍的增长。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在房地产红利越来越耗尽的今天,显得格外明显。

  鉴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以及高科技加速触发供需结构日益失衡,现代危机往往从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引发的星星之火顷刻间形成席卷世界的燎原大火,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减缓全球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时,期待房地产拉动中国GDP的美梦已是昨日黄花,在中国人民的口诛笔伐联手打压下,房价上升空间极为有限,房地产市场势必趋缓降温。

  那么,新的驱动引擎在哪里?新的火车头从哪里出发?

  未来10年,中国经济持续“保8”不易,必须另谋高策,另寻出路。问题是,保住了“8”,还要再保“8”,还要……

  国家由人民组成,人的贪婪就是国家的贪婪,永远没完没了。经济这玩意儿,说透了就是贪婪,可惜永远说不透,永远说不完。

  事实上,经济危机从来没有那么沉重,根本不应该被妖魔化。

  不可否认,经济危机是一个无可争议的社会焦点。

  人们关注自身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数量乃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因为经济危机攸关房地产、金融、股市、收入、就业、失业、通胀、物价、贸易、货币、退休、医保等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但是所有这些领域和相关分支都不能构成现代危机中心的核心,因为它们都不可能导致人类命悬一刻的生存危机,都无法构成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致命一击。

  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电视媒体上,看到的不尽是经济危机之类无关人类生死存亡的第一话题,他们更多地定位在专业的财经频道,例如BC与纽约和全球各国股市连线,24小时不断。

  美国最具人气的电视传媒——(美国有线电视)和FOX(福克斯电视),其麾下的记者和“深喉”个个身手不凡,活跃在全世界的每一个最敏感的角落。他们更关注第一时间引爆的世界灾难或由此衍生的全球性危机、气候变动、核扩散、以及美国可能面对的利益损失、势力划分和应对战略。冷酷幽默的播音员和评论员抑扬顿挫,针针见血,极尽所能地煽情、鼓吹、放大地球和人类的核心话题,极具震撼性。例如,他们辗转、驰骋在战争、能源、环境、生态、地球、地震、艾滋病、选举、经济等许多重大领域,从四维时空透析事件的真谛,透过现象看本质,见缝插针,疏而不漏。

  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挑战的每一个结局或后续作用都极可能导致地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车轮在现代世纪的某一个时空骤然减速和悲壮定格。

  中国参与引领世界,势必要走出“经济危机为大”的思维误区,势必从太空视野看地球,再从全球角度看各国,最后从中国国家的高度看世界。

  倘若中国只局限于经济问题或人民币是否升值这样一些相对狭窄的领域,拘泥于自身当下的战略,再谈周边地域和全球危机的共同挑战,难免会有失偏颇。

  引领世界需要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因为唯有强大的世界,才有强大的中国。当全球危机再次袭来,倘若中国闭关自守,怎么可能引领世界?

  过去,我们总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不然,高科技高效率的非理性扩张使得任何资源都日趋匮乏,离枯竭不远。

  中国整体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除以14亿人口后所剩无几,人均可利用资源反而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相对而言,中国在世界上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源小国。

  中国的资源危机十分严重。比如,水资源缺乏,耕地面积严重不足,森林锐减,草原风化退化,矿产资源稀缺且浪费严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资源特别是能源的需求一天比一天强劲,而中国本国资源基于战略储备和十分有限不可能无序开发和充分利用,结果,依赖进口外国资源成为第一选择。

  一旦国际形势骤变,冲突引爆战争,外国资源政策转向或生变,来自强权政治的国际禁运,甚至海盗的打劫封锁,中国的资源危机都可能迅速演变成中国支柱性企业的生存危机。而危机传导的“蝴蝶效应”迅速深入其他领域,进而衍生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等无数相关危机。

  此外,中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仅仅过去几年,由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干旱、水灾等数不胜数的大小灾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所谓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在生活品质的相对下降和账面损失,区区不足挂齿。

  2010年5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同时遭遇大范围降雨天气,受强风暴雨袭击,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10省市786万余人受灾,处处汪洋,防汛紧急,灾情告急。气象专家在解释暴雨成因时提到去年冬天的超常气象现象。

  作为有一天参与引领世界的中国,如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经济利益上,忽视人类自身的结果引发地球上更深重的危机,如何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

  2010年4月21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处海上钻井平台在无预警中发生爆炸,至少11人当场失踪。一天后,钻井平台在众目睽睽之下沉没,同时泄漏大量原油。依照官方统计,漏油量至少已达2000万加仑,目前平均每天仍在漏油1.2到1.9万桶,蓝色海洋油迹汪汪,一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灾难。

  这是一场美国历史上造成海洋和天空最严重污染的环境危机。

  美国总统奥巴马罕见地在白宫就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表全国电视演说,厉声要求英国石油公司(BP)为其“鲁莽行为”导致的事故“买单”,同时提出一系列措施试图平抚日渐沸腾的民怨。奥巴马在前往灾区的前一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次漏油事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堪比2001年“9?11”恐怖袭击。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不像地震或飓风,只是造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损害,而更像一种流行病,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应对。漏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引发世界性生态变异仍在演变中。比起老生常谈的经济危机,还有什么比爆炸性的直接灾难更具冲击性!

  除了中国,国际间最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一触即发的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泛战争的威胁、特别是核扩散阴霾的领域之中。

  在第64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一般性辩论的主题为“有效应对全球挑战:加强多边主义和不同文明间对话,促进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会议的主要基调,离不开与高科技紧密相关的环境保护、地球变暖和核裁军。

  有趣的是,众所关注的经济危机只是讨论的二线问题。

  2009年9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度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向全球领导人发出呼吁,全球面临的问题不是美国能独立解决的,所有国家都有责任致力于全球的和平和繁荣,而不是等待美国独自来解决所有问题。

  奥巴马希望建立一个基于互利互敬、共同参与的新时代,而一个国家或一群人凌驾于其他国家或人群之上的世界秩序将不会继续下去,这是美国期望的未来。

  尽管美国总统此次演讲的观点并不新鲜,但语气较以往直接清晰,奥巴马政府显然想建立一个不同于布什前政府“单边主义”的新外交关系。布什政府的“独行侠”风格,使得美国与许多国家甚至盟友的关系若即若离,但奥巴马的“多边主义”,在国家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时仍然难以施展拳脚。

  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撒手不干了,激流勇退,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在经济问题的外围,还有无数更深层次、更具毁灭力的危机和挑战!

  核扩散比经济危机更加致命!

  高科技改变了各国力量的对比,小国凭借核扩散可以随意挑战大国和强国。最可能爆发的恐怖活动莫过于利用尖端技术兴风作浪,或者说通过商品市场畅通无阻地交易袖珍型核武器,以及其它不知名的杀伤性武器进行战争讹诈,而嵌入高科技元素的常规枪械和装备,同样威力无比,令人恐惧。

  一个危机指令,可瞬间导引一个国家进入临战状态,继而引爆一场陆海空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的道德制约,战争就是弱肉强食,恃强凌弱。历史上每一场大战几乎都是以突袭拉开帷幕,先下手为强,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

  今天,黑市武器交易市场是恐怖分子猖獗的温床,极端分子更易接触到恐怖活动所需的高科技材料和通讯技术,人类社会更易遭受到因边境纠纷、种族歧视和政治对立引发的突然攻击。

  随着核技术的扩散和核国家的增多,高科技诱发战争的可能性甚至超过传统零星的小规模战争,擦枪走火或以核讹诈引爆全球性核大战的可能性无法预测,不可低估。更可怕的是,高科技可诱导疾病成为基因武器的原材料,这种将战争和疾病相结合的新战争模式,可能成为置人类于死地的致命灾难。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战争的性质和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高科技使任何战争没有绝对的胜利者,战争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同类搏杀,玉石俱焚。

  随着高科技加速向纵深扩张,病毒、流行病、老年病等新病灶越来越普及。发达的交通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传染病更易传播。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员流动十分困难,客观上阻止了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但今非昔比,高科技驱使传染病依靠航空、车辆和海运在地球上的传播驾轻就熟;以前的传染病大多是区域性的,但未来的传染病将是全球性的,全人类共同蒙难,一夜间全球感染的噩梦决不是戏言。

  高科技纵使人类相互接触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变,艾滋病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肤浅的认识。它不分种族、民族、地区和接近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在传染病史上登峰造极,绝无仅有。

  高科技塑造的保健环境也使人类的健康系统彻底改变,随着人类的长寿率攀升,大量的老年病反而层出不穷;与此同时,高科技化学工业和食物结构的变化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重大疫病的流行屡见不鲜。例如,如SARS、H1N1等原本微不足道的健康威胁,竟迅速变成一个个谈虎色变的生离死别。

  地球变暖引爆的相关疾病层出不穷,如营养失调和恶性痢疾,造成贫困国家的死亡率直线上升,患疟疾和登革热的人数以及因食用受污染的甲壳类水生动物而生病的人数,正在逐年急剧增加。随着地球变暖,气温上升,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传染病更加盛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近年来,世界末日之说甚嚣尘上,美国太空总署NASA罕见地提出警告,表示地球可能遭遇强烈的太阳磁暴,而且时间定就在2013年前后。太阳活动由沉睡的静止期苏醒,届时将发生大规模日冕喷发现象,巨大的闪焰威力可比100枚氢弹爆炸,极可能瞬间撞击地球磁层,全球将因此陷入大停电,网络电子通迅统统无法使用,相当于回归到原始生活。

  电影《2012》仿真世界末日天灾袭击地球的恐怖景象,古老马雅历法也曾有类似预言,人类未来3年内真的会有灾难降临吗?

  火山爆发,每隔5万年左右,地球发生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引发海啸和飓风。过去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地球上已经发生了无数起强力地震,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例如,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玉树地震,还有严肃的预测说美国北加州沿太平洋一带,在今后十年内极可能发生强烈地震。

  在地震面前,智慧勇敢的人类无能为力,只能选择被动地逃离、防范和施救。即使确切地得知近期将有强震发生,人类也毫无办法,除了坐以待毙,还能怎样?

  水比金贵,到2080年,缺水将威胁11亿至32亿人的生命。

  在未来的日子里,热带地区更趋炎热,沙漠和荒地扩张,耕地减少,粮食减产。到2080年,估计2亿至6亿人将因全球变暖的影响而处于饥饿状态,到2100年,一半的欧洲植物品种的生存能力将大幅降低,或面临绝种的危险。

  洪灾泛滥,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到2050年,欧洲的小型冰川将消失,而欧洲大陆的许多大型冰川将大幅收缩;到2080年,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每年将有1亿人被洪水淹没,尤其是沿海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洪灾威胁。生活在极地的野生北极熊和其他海洋动物,可能因海洋气候的变化走向灭绝。

  这些危机来无踪去无影,远比经济危机来得迅猛,来的可怕。

  世界变平了、变小了,这个全球整合的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的金融海啸、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核扩散,甚至国土安全问题,早已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危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共同话题。

  在愈演愈烈的现代危机面前,中国势必利用危机展现的机遇,凸显中华民族走出去,走向世界的强国之志,将自己融入和打造成世界领袖集团的一员。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