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最新章节 >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十九章 只有多元文化才能引领世界,单一的人才战略吸引不了外族精英

  一个大熔炉的中国,应该是一个一如美国那样集结和融合全球人才大军的多元化民族。一个单一原生文化的华夏民族,无论多么悠久、深厚和凝聚,都难以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所信服和接受。因此,这个民族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引领世界、挑战未来的全球领袖。美国人清晰地明白这一点,美国短暂的200多年的建国史就是一部拼抢全球优秀人才资源的历史。中国参与引领世界,多元化之路弃不得!

  如果中国有一天参与引领世界,中国的人才战略一定发生了质的变化。就是说,中国的高端人才大军已经构成中国整体实力的主力军,不仅集结起天下炎黄子孙,还融合了全世界各民族优秀儿女的精华。

  作为当今世界领袖的美国,其200多年的建国史就是一部集结和融合全球人才生力军的鲜活历程,就是一个从全球视野出发化危机为转机的成功典范,就是一个汲取并充分集成全球人才资源精髓的多元化民族。

  中国伯乐的故事脍炙人口,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曾高度赞赏人的作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美国伯乐更绝,只做不说,早已让美利坚合众国成为一个移民人才的国家。多元化,让美国民族包罗万象,前赴后继,逢凶化吉,左右逢源。

  反观日本和德国,一个格格不入我行我素的大和民族,一个盛气凌人独立门户的日耳曼民族,一对自命不凡自强不息的单一化民族。

  历史上,日本是一个绝不允许外族融入本国主流社会的大和民族,直到今天,日本政坛仍然不见一个纯外族日本人的影子。只有一位在不久前的参议院选举中,首次出现一位中日混血民主党女参议员莲舫。

  而德国在第二次战争中,曾是一个连为德国创造过无数科技奇迹和财富的犹太人都容不下、还要赶尽杀绝的单一日耳曼民族。

  他们双双容不下其他民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德国为征服世界大开杀戒,将战火燃烧至全世界的每一个可以触及的角落,企图通过惨烈的战争途径逼全世界人民为之屈服,从而奠定其世界领袖的地位。然而,单一化的民族毕竟孤家寡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们最后同样以战败国的身份收场,山河破碎,国破家亡,转而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罪人,千夫所指。

  更遗憾的是,这两个强大的国家因此与世界领袖的称号失之交臂,永久性地徘徊在世界领袖集团的外围。

  今天的日本,经济实力超群,但气量狭小,对其他民族的优秀人才并不热烈欢迎,仅凭一个纯净的大和民族独打独闹。结果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泡沫经济以来,经济发展后劲乏力,股市房市一泻千里,国际地位江河日下,显然与单一民族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相关。

  再看美国,自建国以来,美国的高端人才战略和与之配套的移民直通车政策,奠定了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基石和国家急需的全方位人才资源。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还是莺歌燕舞的和平年代,美国政府和人民一如既往地创造条件打破常规,举国上下步调一致,用紧急立法的手段为拯救和接纳全球优秀人才鸣锣开道铺路搭桥。

  美国政府和人民坚信,只要是经过严格甄别的人才,只要他们愿为美国利益鞠躬尽瘁,就是美国之宝,就是民族之福,就是美国持续强盛的未来保证,就要大开优先移民的绿灯,就要为之创造一切生存和工作的最佳环境。

  以美国为师,中国在吸纳全球华裔人才的同时,同样应该广开才路,以宽广无比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拥抱全世界的人才,不分民族、信仰和种族彼此。在人才战略方面,中国应该向美国看齐,向全球敞开优先移民中国的大门,在华夏的大地上建立中国的国际化精锐师和空降师。

  随着中国政治稳定、法制逐渐完备,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再加上14亿人口的市场,这对全世界而言具有极大的“磁石效应”。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而拥有西方的先进技术、西方的风险投资、西方先进的商战理念、丰富的中西沟通经验和人际关系资源的中国海外留学人员,自然而然地成为开路先锋。

  知识无国界,人才属于全世界,走出狭义的海归误区势在必行。

  在现代危机中,美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大不如蒸蒸日上的中国,昔日座上宾的优秀人才的前途岌岌可危。

  如果此时,全球人才有条不紊地流入中国,不仅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伴随着新的市场和观念。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这些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将带给中国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步伐。

  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增强,中国精髓的传统文化在海外呈现趋之若鹜欣欣向荣的景象,学中国话,饮中国茶,吃中国饭,上孔子学院,远赴中国留学和工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欢聚一堂,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渴求,永远没有止境。因此,针对性地接纳全球优秀人才,既不会增加劳动力人口的负担,也不可能挤压国内人才的生存空间,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思想、科研项目、人脉渠道、市场资源和竞争效率。

  很多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知识只有普及开来才能真正显示力量,不可能永远受制于某一个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人才完全可以随意流动到任何更能发挥才能和优势的地方。

  从全球战略考虑,当更多的西方人才流向东方,流向中国,将更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建立实质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更能维护一代代新移民和他们母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能降低西方国家与中国在未来竞争中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中国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则水到渠成。

  美国是一个崇尚知识和人才的国家,其移民人口占相当高的比例。

  美国文化的鲜明特点在于包容性和差异化,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交流和促进,共存共荣,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

  美国的多元化文化源自于脍炙人口的“鸡尾酒文化”。

  相传在一次盛大的国宴上,各国贵宾不约而同地端出各自出产的美酒佳肴,情不自禁地夸耀各自的美酒飘香,不约而同地品尝美酒中蕴含的友谊情长。

  谦卑文雅的中国人奉上储存多年的老茅台,彬彬有礼的日本人献上清淡上口的小清酒,风趣豪放的俄国人端出点得着火焰的伏特加,潇洒傲慢的法国人斟上高贵典雅的大香槟,严谨深沉的德国人不忘高浓度的威士忌……

  最后轮到热情开放的美国人,举手投足间,他已将各国的美酒瞬间融兑在一个晶莹透明的高脚杯中。随之一声清脆的杯鸣,鸡尾酒大功告成,各国使节举杯致意。美国人神采飞扬,自豪地向各位宾客献上鸡尾酒,别具匠心的鸡尾酒顿时体现了美国多元化民族精神大熔炉的精髓——人才、资源、创新的集成。

  日本人一直以复制和窃取他国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为手段融入自己的企业中,然后推陈出新,以更新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提升国家的实力;而美国更侧重于直接吸纳他国的优秀人才为美国永远所有,从而奠定了世界强国坚实的人才基础,取之精华去之糟粕,使美国整体实力更上一层楼。

  人才战略,必以美国为师。

  美国为什么有能力继续支撑和支配世界?

  不仅因为美国早已集结起全世界最优秀的人力和信息资源,还因为国际新崛起的力量,还强大不到足以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更不知道如何取代它。美国一个独一无二的成功秘诀,在于能够系统地集结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不停歇地在每一次危机中实施全球特殊专业人才的抄底战略行动。

  美国一直推动“特殊人才直通车”的国家移民政策,如“第一优先”、“第二优先”等,辟捷径授予全球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永久居住权(绿卡)和公民资格。美国的高端人才战略已经实施了近一个多世纪,其配套的系统人才工程和国家为之保驾护航的法律行动让世界赞叹不止。

  美国大举抄底全球顶级人才的战略,类似中国改革开放后鼓励海外学有所成者回国服务和发展的政策,涵盖科技、管理、军事、文化和艺术等任何有潜力的领域。不同点是,只要是经过甄别的优秀人才,不论国家、种族、宗教和信仰如何,美国都来者不拒,一概接收;而中国至今还没有完整的外国移民政策,基本上避开非华裔民族,只对流淌着炎黄血脉的子孙们敞开大门。

  美国在历史上不惜一切抄底人才的真实故事,记忆犹新。

  在惊心动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与国会协商取得一致决议,决定采取断然措施,通过组建一支特殊部队迅速开往战败国德国,接收战火下面临绞刑、监禁和在逃的学界、科技界和产业界精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登陆后,美国国防部精心策划并执行一项称为“阿尔索斯行动”(Alsos-Mission)的绝密计划;以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加上整个第6集团军的兵力,掩护一支称之为“阿尔索斯”的谍报突击队。

  这支部队斜插法军战线,冒着仍然冷枪不断和尚未散尽的战火硝烟,通过特殊的管道和通行证,不惜一切代价在废墟、难民营、地窖和俘虏营中寻找硕果尚存的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将他们安全地带回美国,进而确保战后美国的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学科能够快速发展,领先世界。

  这些犯有协助战争罪行和前科的顶级科学家来到美国后,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被委以重任,既往不咎,并备以高薪和优厚科研和生活条件。

  科研专家们感激流涕,为了报答美国的救命之恩,他们为战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以说,阿尔索斯突击队是美国高端人才猎头公司的雏型。

  美国政府迅速采取整体接收以德国犹太科学家为主体的人才战略抄底行动,战后不断扩大到前苏联、东欧、印度甚至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

  几百万“能工巧匠”源源不断地持续涌入美国,为美国引领的第三代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例如,从战火中接纳的著名犹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诺伊曼赫然榜首。

  1999年,美国经过国会授权,再一次签发的H-1B签证(允许外国专业人才来美工作签证)达11.5万,其中中国大陆就占10%。

  中国科协2008年发布的报告指出,自1985年中国允许自费出国政策以来,82%的清华大学和76%的北京大学科技专业的毕业生赴美。

  美国《科学》杂志惊叹不已,欣然将中国的两所顶级大学清华和北大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6年一项统计,美国大约有1/3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在外国出生,而这些外国出生具备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22%来自中国大陆,14%来自排名第二的印度。

  一个国家的移民政策,是协助优秀人才从外国迁入本国的战略举措。

  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各国对高科技人才的激烈竞争上升到白热化的程度,使本身依靠移民及其后裔建设发展起来的多元文化的美国,倍感到前所未有的人才竞争威胁和挑战。

  美国朝野为此展开了一场空前的移民政策大辩论,以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制订新政策与立法做准备,其着眼点是积极迎接国际人才竞争挑战,利用美国的人才竞争优势,通过“移民直通车”快速网罗全球顶级的高科技人才。

  早在19世纪,美国即以移民的方式获取当时先进国家的人才资源。

  英国移民斯莱特建立了美国第一家机械化纺织厂,启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火车头,成为美国的“制造业之父”。

  美国《移民法》严格规定国家每年留出29万个移民的名额专门用于从国外引进高科技人才。新《移民法》规定,凡是著名学者、高级人才和具有某种专业技术的人才,不考虑其所在的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优先允许入境。

  近年来,移民成为美国重要的竞争优势。从1990年至2009年,移民劳动力在美国的比例由9.3%上升到15.7%,带来了高层次的教育和技术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创新能力。

  在硅谷的高科技产业,有许多移民共同创办的公司,如谷歌、英特尔、海湾和雅虎等,在全球的专利申请中,移民发明者超过了四分之一。2006年,由移民创办的美国公司,雇用了45万员工,创造了520亿美元的收入。

  在高端人才战略的驱动下,美国的实力得以充分扩展,具体表现在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72%、全球贸易结算的58%,还拥有全世界20%的产品、50%的军费开支和绝大多数全球顶级研究型大学。

  此外,美国还具有富可敌国的研发开支、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多元化的人口结构、储备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强大的陆海空三军超级军事力量。

  在美国原地踏步的状态下,说中国赶超美国还需要半个世纪一点也不为过。

  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撼动美国的超级霸主地位;因为极有可能,地球上每一个国家的一部分顶级人才,都已经去了美国,或在美国从事系统教育和科研开发,或在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和支柱性产业担任技术骨干,或已经受到美国猎头公司的密切关注,正在发出聘用信函,正在移民美国的途中。

  如果美国能够接收全世界的人才,为什么中国不能?

  如果美国可以大张旗鼓地招聘中国人才,中国还犹豫什么?

  一个单一文化的中国,不可能成为引领世界的主力军。21世纪的今天,中国完全可以效仿美国20世纪极为成功的高端人才政策,在大力鼓励纯华裔人才海归、为国效力的同时,公开招募全球各国不同种族的优秀人才,为之提供配套的优惠政策和优越环境,不拘一格,为中国所用。

  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步入疲态,中国经济生机勃勃一枝独秀,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经济增长率,特别是中国各级政府近来以国家的名义大力推动海外招商引资,高薪招聘留学人才,为创业留学人才提供包括启动资金、住房和免税等极为优厚的全方位支持,成为海归返潮的巨大动力。

  著名的“千人计划”,是中共中央人才协调小组于2009年初推出的一项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以期大幅度提升中国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实力。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010年6月28日进一步确认,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50家左右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500名列入中央“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中国目前已经批准23家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基地,既集中了大飞机、智能电网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又集中了低碳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这对中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赢得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与此类推,到2020年,100名跨世纪战略企业家将有机会脱颖而出。

  中国的人才战略,从招募华裔人才扩充到吸引各国人才,海纳百川,在现代危机中以较低的成本集结最珍贵的人力资源,将一劳永逸地驱动中国从强国的误区中走出,登陆强世的全球大舞台!

  没有多元化的中国,中国参与引领世界的机会将大打折扣。

  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国,是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