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科幻小说 >蛊声最新章节 > 蛊声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假设与设计

  晨朝和邓大头两人就像两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就这样像孩子一样互相谁也不服谁的斗着嘴。两人都是成年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各自有各自选择的路,都有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可两人在一起也想保留孩童般的方式,不是回味,而是想两个人就这样单纯的交往着。

  孟霓也没有反感,也谈不上喜欢,自己喜欢的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的单纯的嬉闹,有一些不成熟。或许他还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就结婚了,或许还没做好成为一个好男人的准备,就必须要成为一个好男人。孟霓想应该还是给他点时间吧,自己也没做好准备,就不要给他太多压力。

  一个音频能成功翻译过来,那是不是蛊的发声都能翻译过来,或者可以制作一个翻译器,把蛊声译成人声,然后又把人声译成蛊声。那样是不是就可以和蛊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了呢?这个假设感觉像是成立的啊。

  晨朝把想法告诉胖子,胖子想了想,点了点头,你这个翻译器是能制造,怎么制造,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啊。

  这是一个复合的电子产品,先接受声源,类似麦克风一样的装置,但没有麦克风那样复杂,由声音变成电流信号,在把电流信号输送到二进制编码器,需要便多少码要看多少个汗族发音翻译成苗族发音,每一个二进制编码代表一个对应的苗族发音,这也是一个指令,经过cpu核心计算,传输到二进制译码器上,二进制译码器得到指令释放相印的电信号,电信号也是一个指令,释放到类似扬声器一样的装置,然后在对发出的苗语进行高频加工。这是一个简短的设计原理,类似英译汗翻译器,只不过多了一个高频处理。这个原理也只是把汉语翻译成蛊语,反过来就是蛊语翻译成汉语。

  但具体到具体工作又是很复杂很庞大的工程,首先需要一个即懂苗语的人又会汉语的人,这个人选就是孟霓,需要录制单个单的汉字的发音,然后录上苗语内这个汉字的发音,举个例子把,汉字一的发音经过麦克风装置释放电信号,编码器把这个电信号编成编号00000000,这视为编码器的一个指令,经过cpu 计算释放一个单独的指令到译码器上,译码器得到指令释放电信号,放到扬声器上,发声。其实编码器和译码器的作用就是把汉字和苗字对应上,然后进行控制,使其不至于紊乱。先要自己列一份翻译表,每个指令想对应的汉字发音和苗族发音。

  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晨朝其实是没什么可干的,看着胖子一会儿对着电脑进行计算,一会儿问问孟霓,让孟霓听听看对不对,发音都能对上不?还要自己去选材,选各种各样的器件,当然胖子的各种吩咐,晨朝是一定满足到位的,有时候也让晨朝在网上买些翻译器需要的部件,还要买制作工具,个种电路板,微型焊接装置,接受声源的装置内部也有一个编码器,扬声装置内部又有一个译码器,只不过扬声部位胖子没有采用像ktv 里面的音响那样复杂,还对声音的音强,音质,音频等多种的译码。那太复杂了,毕竟不是做音响的,只是做翻译器的。只要翻译没错一切就一k了。

  三人,忙的满头大汉,各种细节,有时候胖子也会跟晨朝讨论,晨朝以前看着胖子研究,也偶尔关注一些,可是涉猎不深,很难给胖子带来太大的帮助。唯一能给的,就是甜甜的鼓励。或者帮他买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胖子也好像是第一次做一件实物出来,很慢,却很努力,也很细心。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反复打到,然后又重来,看着胖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晨朝也很惭愧,不知道怎样安慰他才好。爱迪生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从传统的炭条到金属钌c铬c白金等,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但爱迪生面对试验的一次次失败却没有退却,他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尝试用炭化棉线装进灯泡,接通电源后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

  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吧!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