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李家废少最新章节 > 李家废少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章十三 明日之诗

  寒食晚宴也算是刚刚开始,月明星稀下,一碟碟冷品佳肴被悉数端了上来,美酒自然是不可缺少的“无火暖食”。喝过几轮的陈老脸上泛着红光,却未显醉态,算得上是酒中老手。

  在旁边的几个老者有文官也有武将,几乎都是大晟排得上号的老臣,此时他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家国大事c指点大晟江山。穿墨绿衣袍的威严老者名叫黄誊,算得上是陈老的至交,大概也是由于在朝堂上不得志,便辞了官回了扬州,临走之前还不忘作诗一首大骂左相,估计他是朝廷里面唯一一个敢这么做的人。而黄袍老人姓周,名c字不详,大家都称其为“朱老”,也很少过问其家世,老人总是一脸和睦,手中的拐杖总是居中拄着,很少发言,但基本上都是一针见血,说白了就是“毒舌”。

  陈老笑骂起来:“几个老东西,今天是寒食,咱们不谈国事。一个个把筷子放下这是已经吃饱了?”

  黄誊笑了起来:“呵,老陈啊老陈,你自己说说,这寒食节的寒食有几个是不冻牙的,都是一把老骨头了,吃不起这些凉碜玩意儿。”

  “那你们几个这是在等老王的美酒了?”陈老失笑。

  “哈哈!知我者陈将军是也!”

  “哈哈哈哈!陈公你也是在等着那美酒吧?”

  几个老人欢笑起来。此时大厅的那头想起了一声呼喊:“诸位!李家的李汉新公子又有新诗作了!诸位都过来瞧一瞧!”

  喊话的是个家丁模样的男子,想必是李家的人。几个老人家都起了兴趣,便要来了一份,眯眼读了起来:

  “朝凉月暮岸远薄”

  “恹恹春花竟早落”

  “总有人来魂归去”

  “临桥眺望碧澜波”

  “——寒食怀友”

  “——李府,李汉新”

  陈老听人念完,只是闭着眼静静想着什么。

  “李家李汉新?我怎么没听闻过?难道是我孤陋寡闻了?”一位老者问道。

  “嗨,就是李文寅新找的干儿子,恰好也姓李,本是个城南的穷书生,以前倒是没听说过有什么才名。”

  黄老摸着胡须笑道:“这李家的小子算是有几分才情的,不过依我看,这诗还是欠了点火候,诗首怕是无望了。”

  陈老点了点头:“我同意老黄的看法,虽然音律押韵没什么大碍,但那三c四句的承接是有些问题的。只能算是中上之作吧。”

  朱老有些不乐意了,连连摆手:“依我看,你们呐,作为这诗会的主审,不称职!都看看这诗题,都看看,寒食怀友?只怕又是一个为写寒食强说愁。以我之见,中下,不能再多。”

  黄老不忿:“哼,你这老东西,反调唱惯了,别祸害了小辈。”

  周围的人听了他这句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朱老的话,算是有些道理的,那这样吧,折中一下,评为中品,再将之交与柳总商如何?”

  “我同意陈公的做法,毕竟作为诗会的支持者,还是要给几分薄面的。”

  老人们纷纷点了点头,陈老便提笔在纸上写了个“中品”然后附上了几个评委的名字,便差人送与了那柳老爷子,只见李文寅就在柳老旁边,见到这个中评脸上却是笑开了花,连忙着朝这边一拱手,便又急着办其他事情去了。

  “哈哈,看来我们这评判竟让李文寅大喜过望了啊。是不是评高了?”黄老嗤笑起来。

  众人一笑,又开始找寻其他诗作,准备“祸害”一番。

  此时大厅的门口竟喧闹起来,只见一挺拔的老汉一身黑色暗纹的锦袍信步走了进来,周围的人不断朝其拱手致意,眼中多有敬佩,老汉也笑着不断回敬几分。在他身后,几个家丁打扮的人正抬着几个大酒罐,陆陆续续地走进来。

  “王将军给大家送酒来了!”人群中爆出一声惊呼。

  “喔!!!”众人紧接着又是一阵欢呼。柳家的丫鬟女侍们一个个穿戴整齐,排队走上前来,拿起小勺盛满了一坛又一坛小壶,朝着四面八方的酒桌依次送去,歌伎们笑着换上了更为欢快的曲目,宴会的气氛算是达到了。王将军那美酒的大名,可见一斑呐。

  在很多人都被美酒吸引过去的同时,李文寅和李汉新父子的目光却移到了李溱的身上,此时他正和王家二公子王庆说着什么。李文寅不禁嗤之以鼻,他对李汉新道:“明日诗会最后一场,你且再作一首词,让诸位大家再评上一评。最后将诗词一并拿去,将这不学无术的东西好生数落一番!”

  李汉新也是一笑,他看着李溱,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轻蔑:“定不会让父亲失望!”

  两人便优哉游哉地朝大厅外走去。

  李溱这边,王二公子带着几个走狗,很不明智地选择了和李溱攀谈起天文地理c经史子集。谈到最后,几个酸儒不仅没有占到半点风头,还碰了一鼻子灰,他们不明白一个入赘的家伙为何懂的那么多东西,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最可怕的是李溱所说的和他们所知的实情分毫不差,而且还细致了几分,更有甚者,他所知道的一些奇闻轶事,自己完全没听说过!“编的!一定是编的!”,没有人敢当面这么说。

  眼见讨不到半点好处,便甩了袖子走人,临走前还不忘在李溱可听到的距离里说几句酸话。

  好不容易送走了王二这批,眼见那父子二人也离开了这里,李溱方才松了一口气。他索性拍拍手,关掉了视野里《红楼梦》c《三国演义》c《战国策》等等一些电子书的窗口。他端起酒杯,可还未送到嘴边,背后瞬间就是一阵绞痛!

  回头一看,几个女人正十分怨念地看着他。

  她们听着李溱所讲,都入了神。以前根本没有听过那样有趣的故事。虞雯雯更是“不计前嫌”,揪着李溱继续讲有关红楼梦的故事,弄得他后青一块紫一块。而虞露露则是很“乖巧”地抱着他的手臂,也央求他继续讲红楼。他刚想拒绝,手臂上也变得青一块紫一块,真不愧是一对姐妹

  “话说那刘姥姥自从进了荣国府,拿了二十两白银的接济,定然是要去第二次的。可总得找些由头才能去吧?所以啊,她就从地理摘了些枣子倭瓜并些野菜,送去了荣国府,嘴上说是表表心意”李溱无奈,只好再当一会儿说书先生,当然,还不忘自带表情包。俨然一个二十一世纪上京老茶馆里的相生大师。

  这技能用在这群姑娘身上,貌似挺有用的。

  其实,在娱乐产业并不发达的大晟,人们的娱乐方式除了琴棋书画无非也就是那么几样。而女孩子们的娱乐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只要是任何一点能够引起她们兴趣的事情,自然都会遭到“死缠烂打”。如果把某宝电商带到古代,指不定会让这群女人会比现代人更加疯狂。京城的簪子,江南的衣裙,岭南的唇彩买买买!

  虽然购物并不是娱乐活动。

  所以,讲故事,尤其是讲她们没听过的故事,自然就变成了一种近乎“奢侈”的娱乐。

  “你确定这诗是那小子写出来的?”陈老看了看手里的诗,又看了看王正宗的老脸,指着李溱的方向问道。

  “千真万确,这小子当时没有酒钱,被两位殿下耻笑,我看不过去就让他留了首诗作充数。可这诗有什么问题么?”王正宗有些疑惑。

  几个老家伙也围了过来,将李溱那首《清明》当做了新的祸害目标。

  “各位有什么高见?”陈老将其铺于桌上,供众人围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稻香村”

  黄老最先开口:“不似汉新的那首全哀之调,这诗由悲转喜,后半段开朗豁达,让人觉着”

  “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陈老接道。

  “正是!如此一来,也算是契合了清明,念怀旧人,不可尽悲,悲中有喜。”

  扬州刺史宋玉山也围了过来:“黄老说的有理,老夫倒是觉得这诗不仅浅显易懂,景致也似是在眼前一般,但立意极高,洒脱豁达,令人开朗,是清明佳节理应该有的佳作。依我看,此诗应得上佳。”

  “哼,可今天不是清明,也没下雨。”朱老又是一针见血。

  王正宗点头跟道:“是啊,当时我也和他说过朱老那话,谁知那小子还狡辩说他写的是明日之诗,而且还会帮我把那酒庄广而告之c天下闻名,让我明日再拿出来品读一番。”

  众人大笑。

  陈老没有说话,也没有嘲笑,而是把那诗又细想了一会儿,诗中的情景历历在目,如此真实,却又如此随意。如果真是为了写清明而强行写景,很难写得如此顺畅。从细雨到行人的哀色c再到牧童问路c最后转眼酒家,几乎是一气呵成,意境却又在中间急转直上c柳暗花明。那酒家自然写的是王老的酒庄。这雨难道真的是臆想?还是那小子真的预见了几分风雨笔写成?可他的话也确有几分道理,有些意境只有在当时的实景之下才会变得深切

  “就冲他那句‘明日之诗’,恐怕真的要到明日才能见分晓了。”

  众人哑口无言。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