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印月之城最新章节 > 印月之城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平叛

  逼迫皇帝退位,请出太后垂帘听政,虚位以待北国的钦宗之后,控制朝政的苗傅没有再依例从朝臣里举荐一名新的枢密使,而是干脆自己住进了枢密府。过去很多衙门都是府邸合一,既是办公的地方,又是起居的地方,不过分为前院后院而已,当然再依照官职大小尊卑每一个院分为多少或大或小的厅落,甚至自带戏台,关押犯人的牢房,讲究的连水牢都有。

  自打搬进枢密院,苗傅就对这座府邸相当满意,毕竟这里曾是奸相蔡京被贬于此时所盖的大宅,基础甚好。再加上一番修修补补,他觉得要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江南的春天就要过去的时候,梅雨季也就开始了,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天空连日阴沉,降雨绵绵不断。几座城门的进出盘查已经按照吩咐故意松散了许多,城里涌入的北方人越来越多,临安城收租子的越来越开心,寄人篱下的外来人不满于此,各相关的衙门口外黑压压地跪了一片,他们冒雨恳求官老爷们做主,管一管黑心的房主们。每日也冒雨上朝下朝的苗傅,坐着官轿从那些请愿的人群旁一次次路过的时候,他会偶尔的掀起轿帘,看两眼。房租又涨了几钱银子,对于这些跪着的人来说就是天塌了,就要哭爹喊娘,就要青天大老爷出来主持公道。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道理,是应该管一管。他觉得有意思的是那些底层人处理问题的方式:遇事,先把事弄大再说,好像动静越大,对他们越有利。结果也一定对他们有利吧?否则在衙门口多耗一天,他们就会误工一天,个中得失,肯定被仔细盘算过。这样的把事情闹大,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一定在哪里见过听过或者亲自参与过,结果一定很好。没有这个做基础,这些人闹不起来。这就是底层的智慧吧。而他自己呢,如今遇到了天大的事,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路么?

  他杀掉王渊后不久,按照跟皇帝的暗中约定,率军兵围皇城,禁军中军统制吴湛中途叛变了皇帝,带队加入了苗傅的队伍,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颇有墙倒众人推的味道。叛军很快攻到了宫城城门之下,他们高呼:吾等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皇帝在一众大臣的一再建议下,为平叛,带着百官登上城楼,凭栏询问苗傅,“你起事后,臣已经升了你的官,你还想要怎样。”

  苗傅说,“陛下信任宦官,为人臣的结交宦官就可以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希望陛下苍生以天下为重,杀掉宦官蓝圭,曾择,如果不杀掉他们,就算臣答应,臣的手下也不会答应。”

  “朕知道将军们忠义,朕现在就下诏你手下各军官一律官升三级,手下军士一律无罪。”

  苗傅高喊:“我等如果只想升官发财,只需多多连络宦官就可,何必来此地。”

  皇帝说,“若宦官有过错,请有司审问他们,将他们流放海岛即可,请将军们赶快回营。”

  苗傅不答应,还是翻来覆去地重复他的要求,“今天的事情都是臣一人所为,于其他人没有关系,希望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杀掉那些危害的宦官,如果不杀他们,我们绝不去。”

  皇帝询问左右的意思,浙西安抚司时希孟说,“灾祸是宦官引起的,如不把点名的几个全杀了,就无法平息。”

  皇帝表示下不了手,军器监叶宗鄂说,“陛下何必珍惜他们。”皇帝于是只好下令用竹篮将几个内侍垂吊下城交给叛军,他们马上被腰斩。

  可是城下的赤心军依然不退去。苗傅得寸进尺地高喊,“百姓无辜,生灵涂炭,陛下得国不正,这天下本来是你皇兄的天下,他人尚在北国,我等应该虚位以待,应该戮力北伐,收复河山,迎接二帝归来,臣等希望陛下退位,让太后出来稳定局面。”

  此言一出,城楼时顿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皇帝派宰相朱胜非下城谈判,苗傅还是坚持请隆佑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再三坚持,苗傅就威胁三军可能生变,那时城楼上谁的安全他都保障不了,朱胜非无法回答,只好回到城楼复命。

  皇帝听报后看看身边的众大臣,都是一副垂头丧气,束手无策的样子,只好下诏逊位。

  当天皇帝摆驾显忠寺,改名睿圣宫,只保留宦官十五人,余皆遣散。苗傅还假装不放心,在周围广布耳目。

  如此的大闹一场之后,苗傅还指挥赤心军当日在临安市集喧闹,高呼天下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唯恐这动静还有人不知道。

  喧闹过后,苗傅开始安安静静的上朝下朝,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好像什么也不会再发生一样。只有坐进轿子里的他,躲在轿子里的他才知道自己现在其实不像是一个将军,更像是瓦肆里的戏子。

  他请君入瓮的棋局一步步地进行着。

  他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枢密府的改造,他遮人耳目地一方面派出密探赶赴吴江,一方面假装大意让韩世忠的婆娘梁红玉逃去了平江,现在吴江张俊的神武军,平江韩世忠的背嵬军都已经开拔,两只大军都高举着反叛的旗号向临安进军,誓要消灭苗傅和他的赤心军。而在更早,张俊的一只近卫亲军脱掉了盔甲,换上了江北平民的服饰,趁夜抄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向临安奔来。

  对金人的琢磨越久,苗傅对他们的佩服就越深,金人利用了大宋的以文抑武的祖制,只控制了要害的文官,而没有去花大力气控制大批的武将。这样做的确聪明,不过却给了苗傅找到可以托付的将领的机会。在张俊和韩世忠之间他选择了前者,不是孰优优劣的问题,而是吴江的张俊距离临安更近。两支军队如此大张旗鼓地开拔临安,金国如果还想继续躲在幕后控制临安的话,就必须抢在他们前面进入临安,为了给金人思考和决定的时间,苗傅知道必须假戏真做,他派遣赤心军的属下将领马柔吉苗瑀等分别带领赤心军一部分和投靠过来的王渊旧部在临平设下防线,死守。苗傅在兄弟苗瑀出城的那一刻几乎差一点演不下去了,他差一点因为兄弟之情流泪。他知道自己这是带着他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而事情的前因后果他并没有完全跟他说实话,他隐瞒了他真正的意图,就像向所有人隐瞒那样。他知道对其他人他隐瞒的对,唯独在这个兄弟这,他不知道自己这隐瞒对还是错。

  等到苗瑀转身就要上马离去的时候,苗傅又叫住了,“大哥还有什么吩咐?”苗瑀说。

  苗傅欲言又止,他知道兄弟俩将再无见面的机会,他想跟他说明真相,他想跟他为此生认真地道别,但是他还是忍住了,“张俊是一个很滑头的人,他不会损耗兵人,真刀真枪的干的,真正要下力气提防的是韩世忠,他在卑贱的时候,是王渊在西军提拔了他,这一次,他一定会拼力为王渊报仇的。”

  “我知道了,大哥放心,我一定为大哥守好临平。”

  “去吧。”

  苗瑀和马柔吉率军打马而去。

  临平在临安的东北,正好掐住吴江和平江来临安的要道,吴江和平江就是后世的苏州一带,宋时在那里设立了平江府。临安的西北方,莫干山的东麓,也有一条从江宁过来的官道,这个方向苗傅交给了刘正彦去把守,他要防备的是刘光世。“刘光世两个月前刚刚被五百金军从江北赶到江南,一个靠着父亲荫庇爬上来的人,他没有勇气敢率众南下的,这样的公子哥打不了仗,你只需要坚守就可以了。刘光世这个人不会打仗,但是很会做官,他家老爷子没少栽培,他不会出兵,但是一定会做做样子。”

  “他会怎么个做样子?”

  “我想他一定会派信使暗中来临安,与陛下联系,假意说是怕贸然起兵,伤及陛下,故而先求得陛下的旨意,在做定夺。大概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那我该怎么应对?”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那些信使进来,余下的我自有安排。”

  “好。”

  刘正彦也走了。

  苗傅同样也没有跟他说实话,他安排刘正彦放刘光世的信使进入临安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放金人进来。他推算金人一定会走江宁吉安这道路。

  为此,他真是费尽了苦心。

  他知道金人一旦进入临安,他会死,他驻扎在城内的赤心军也会被杀干净。不过,替代者他已经安排好了,那就是张俊手下的那只近卫亲军。他们将会提前到来,躲进挖好的暗道里,等待棋局落下最后一子的时机来临。

  这一天下朝的时候,苗傅没有去枢密前院批示公文,直接让轿子抬到了后院,昨晚睡的太晚,早朝又太早,他想去补个午觉,下了轿子雨还是绵绵的下着,天才是下午,光线暗的却已经似黄昏,随从撑起宽大的油纸伞送他到了干燥的屋檐下,在低头进屋子的一霎那,苗傅无意中瞥了门口站立的两名护卫一眼,他们手放在腰刀的刀柄上,做出一副随时都要拔刀护主的样子。这是枢密院护卫标准的姿态,但是诧异还是从苗傅眼睛里一闪而过,两张从未见过的陌生的脸让他本能地想去阻挡一下迈进屋子里的脚步,但是他强悍的理智还是从背后推了一下他自己,既然早知道这一天迟早回来,躲什么呢!他继续踱着每天一样的官步,走进了屋子内部,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再低头,而是昂起了头。

  他终于等来了他为自己精心安排的结局。

  只是,这一天忽然到来的时候,他究竟是不是对的,他已经没有了之前百分之百的把握和兴奋。因为他看到了流民们跟他差不多的表演,也看到了对方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是在晚上动手,而是选择了这近黄昏的下午,这说明对方对这一盘棋的走向也有着超然的自信,更让他兴奋不起来的是,他始终忘不了他送兄弟苗瑀出城时,兄弟看他的眼神,那是百分之百完全相信完全托付的眼神,那眼神让他难受,让他在这盘棋中落下他这颗棋子时,完全没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他真的没有百分之百觉得这样做一定是对的把握了。

  但是无论如何,那天结束的时候,苗傅是没有后悔的,他昂起头颅的那一刻,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他不是瓦肆的戏子,他是将军,他是认真的。他听见锋利的宝剑破风而来,奔向他的脖子的时候,他不知道什么原因,眼前忽然看到了早已逝去的父亲大人,父亲重复了那句一再教导他的话:社稷为重君为轻。父亲曾经给他解释说,这君指的是君子,一个君子的眼里,家国天下的存亡兴衰之意义,远远大于君子个人自己。

  苗傅笑着离开了这人世。

  很快,同样的屋檐下,进进出出的就是另外一些人了。

  连绵的雨水把地上的一切都冲刷的天空一样干净。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