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最新章节 >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TXT下载
错误举报

149.改年号太和

  太上皇帝突然驾崩, 在朝野只引起了一些传言,很快也就烟消云散了。

  曾经要自杀相随的娄提被救了回来后也没有再坚决追随太上皇帝而去,却在太上皇帝葬礼之后受到太皇太后的嘉奖回家养伤。

  京兆王很快被任命为青州刺史,他很不想离开平城, 一心改任别职, 但拖延了些时日还是不得不在年底时分离开平城前往青州去了,只可惜还没有走到青州时便在路上病死。京兆王自与先前的王妃步六孤金容和离后, 又重新娶了新王妃,但依旧与他的生母袁淑房不和睦, 也与他众多的姬妾时常争斗,府里一直乱糟糟的, 此番京兆王离世, 王府府立即完全乱成一团, 很快就衰败下去了。

  接着顿丘王李峻被告发有南叛之意——他原是南边的人, 因为妹妹得了文成帝的宠爱方才自南边来到魏国,如今对朝局不满, 便与宋国故人勾结,有心要带着这些年积攒的财帛珍宝回去,却被人发现,查得实证, 诛灭全族。

  李太皇太妃听到消息立即就疯了, 她原本刻薄, 如今更是满口污言秽语, 不停地咒骂所有的人——除了她一直暗恨的太皇太后, 还有她的亲姐姐元皇后、新兄长顿丘王、耿太皇太妃等等,只要她能想到的,无一不骂。

  太皇太后听了并不生气,只大度地让人将她拘在宫室之中,又将安乐厉王的长子拓跋诠送到了拓跋宗室年高有德的长辈家中,等几年后拓跋诠成年继承安乐王的爵位。

  还有一个李欣,太皇太后在朝堂上听李欣上奏辞官便笑了笑,“太上皇的后事办得很好,我正要封赏于你,怎么能放你辞官?”立即升李欣为司空,晋爵范阳公,又勉力道:“太上皇帝对你不薄,如今他已往西方极乐,你总要用心于朝政,回报太上皇帝的恩遇。”

  李欣听太皇太后称赞自己,越发的面色灰白,冷汗直流,唯唯而退。

  便有臣子上奏道:“李欣先前犯下死罪,太上皇帝宽囿,让他重新列于朝堂,不想他非但不知改悔,反而唆使太上皇帝收敛天下之财,他亦于其中中饱私囊,且又激起数次民变——太皇太后如何让这样的卑鄙小人升职晋爵?”

  太皇太后便摇摇头道:“李欣的这些罪过朝中没有人不知道,只是毕竟都是过去的事,如今朝廷早停了各州千里输粮,民变亦都平息了。我念着太上皇帝退位之后,李欣一直随贺鹿野苑,又送太上皇帝到云中金陵安葬,是以才对他加以赏赐。”

  李欣人品低下,当权时飞扬跋扈,又贪得无厌,很多人都恨他,又有先前李家被族之事,大家都以为太皇太后一定会处置他,此时竟完全出乎意料。再想太皇太后之语,亦觉得有理,先前李欣犯下那样大的错,也没有得到处罚,如今太上皇帝刚刚驾崩,再追究往事,似乎也不大合宜,且太皇太后在朝中威信极高,众人就是心有不甘,也只得罢了。

  回到太华后殿,一向不问朝政的去斤伽罗再忍不住了,“太皇太后,你难道忘记李将军的惨事了吗?怎么能轻易放过李欣这个恶魔呢!”

  “正是因为我的恨刻骨铭心,所以才不会立即处罚李欣,”冯煦冷冷地笑着,“我想自太上皇退帝位之后他就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现在我还要让他每天都感觉到一把刀就悬在头上,不知道会怎么样落下来,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的滋味。”

  去斤伽罗便念了一声佛,“佛门有阿鼻地狱,李欣就应该下地狱的!”

  不久,太仓令范剽上奏告李欣有叛国之心。太皇太后便招李欣上殿,“范阳公,朝廷和皇家待你一向不薄,先前你所犯下的重罪我全都饶恕了,如今你为何又生了叛国之心?”

  李欣瑟瑟不已,再三辩白,“我没有,我也不敢,定是有人污陷于我!”

  太皇太后便令范剽与之对证,范剽果然列出了几十项罪证,言之凿凿,“我与李欣同在太仓为官数年,他所做的事情怎么也瞒不过我。”

  李欣便惨然道:“我一向对你不薄,很多心腹事都不瞒着你,你反倒来污陷我,实为不仁不义。”

  范剽就回道:“你觉得对我不错,可是李敷对你怎么样呢?你过去对李敷那样残忍,我现在怎么不能对你也一样残忍呢?”

  太皇太后遂下令诛杀李欣全族。

  太上皇帝驾崩,先前依附他的权臣们也都陆续离开朝堂,转过一年,太皇太后改年号为太和。

  太和,原出于易经,本为阴阳冲和之气,有太平之意,也是魏国非常流行的乐曲名称——李弈平日最喜欢的。

  新年大典之后,太皇太后独自留在太华殿内,这里的殿堂比北宫还要轩昂,这里的宝座比北宫的还要高大,二十多年前的冯家女郎从雍州来到平城,怎么也没有想到会一直走到这里。

  数千里疆土的魏国,如今全在她的掌握之中。

  这一刻,冯煦并没有踌躇满志——曾亲眼看到南安隐王、文成帝、太上皇得到帝位时的自得和欣喜,但她并没有相似的感觉。

  临朝听政的几年,冯煦清楚地感觉到一付沉重的担子落在了她的肩上,当然她会毫不迟疑地负担起魏国的江山,这条路是她自己选择的。

  还是在年少时分,冯煦便对朝政很用心,她曾辅佐文成帝登基,曾上书建言,也曾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现在回想起来,并没有什么可后悔之处,但她也清晰地看到过去的自己还不够成熟。

  太皇太后打开一封早年的奏书,放了十几年的锦缎看起来有些陈旧了,上面的墨色也不如当初鲜明,便是笔迹其实也比如今的略显稚嫩——冯煦笑了,那正是请文成帝为百官发放俸禄,以杜绝贪腐。

  现在自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治理魏国了,正像文成帝临终前所说的一样,世上哪有几个女子有这样的机会?

  自己的确很幸运。

  只不过达到幸运的路上,她经历了无数的不幸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冯煦走到了这里。

  此时太皇太后正值中年,成熟而稳重,不会因为年少一腔热血而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也不至于因为垂垂老矣而无所作为。

  太皇太后思索了许久,决定在新收复的河西之地试行新的政务。

  先前河西敕勒族叛乱,原因故然有许多,如今认真查下来,冯煦先毫不留情地因为贪赃判了几个王公、刺史、军中将领的极刑,又有数十人被罚徙边——这是魏国历代以来最严厉地整顿贪腐,不论宗室贵姓还是功勋之臣,绝不轻恕,震慑朝野,吏治为之一清。

  接着在河西重置州郡县,凡归附百姓计口授田,只要能耕种者,便分给一定田地,明定秋季赋税,县令收一县之粮,按县中人口及缴纳粮食数量赐禄,治理一县才干出众者可兼治二县,赐二县俸禄;治理二县出众者,兼治三县,三年升为郡守。治理一郡才干出众者兼治二郡,上至三郡,三年升为刺史

  这些律令,说起来简单,但有许多从不见于史书,都是太皇太后与朝中几位重臣因着魏国眼下的情形想出来的,又经过反复商议,反复修改才确定下来,为此还自魏国各地征调清廉而有才干的官员参与——朝堂之中陆续增加了许多才干出众之辈——陇西李冲、广平游明根、赵郡李安世、渔阳高闾等等,与王叡、步六孤定国、拓跋云、拓跋丕等臣子共同辅佐朝政。

  一时之间,英才云集,朝中气象一新。

  太皇太后在寻找一种新的治国方法,与魏国先前的几位皇帝不同。固然建立魏国的道武帝,一统北方的太武帝,还有与民休息的文成帝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帝王,但是魏国的确需要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治理——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

  况且魏国与上古、秦汉直至前朝都有许多不同,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唯有靠大家一起创建。

  太皇太后带着臣子们每日晨起议事,时常到了半夜三更方才散去,至于十日一次的大朝会,更是群臣毕集,共商国策之机。

  冬日里,太皇太后病了,去斤伽罗便不许冯煦上朝,“原本身子就弱,哪里禁得了这样累呢?况且我听说今年魏国各地不论局势还收成都比过去要好,太皇太后也应该歇歇了!”

  冯煦勉强坐了起来,只觉得头昏目眩,只得强撑着道:“抱嶷,你去前殿传旨,令百官回衙各自处置衙内事务,若有不能决断的,便请王叡、步六孤定国、李冲、高闾几人共同商议,再写奏书送到后殿我看。”

  “朝中的事放上几天又怎么样?那些大臣们也都是不懂事的,今晚定然又要来议事!”去斤伽罗抱怨着,却也知道拦不住,转身煎了庵闾子端来,“这药需趁热喝了,方才能去除风冷。”

  冯煦的病根是年时留下的,这药也早喝得习惯了,并不怕那又苦又辛的味道,端了碗喝下,便依旧躺下,却将案上的奏书拿来细看。

  伽罗又拿来清粥,“总要吃点儿。”

  冯煦依言用了,自从那场病后,她一向用心保养,方才能送走文成帝、献文帝,最后活到现在。不过再是保养,朝政总不能不管,遂将奏书都批了下去,今日还会送来更多,总不能积累下去。

  去斤伽罗总是心疼太皇太后的,又无可奈何,却道:“再过几年皇上长大成人,太皇太后也就能轻松了。”

  提到了宏儿,冯煦不由得笑了,“宏儿才十岁,还早着呢。”鲜卑人一向以十五岁为成年,不过汉人却二十而冠,不管怎么算,自己也不可能不管不顾地就把朝政扔给宏儿,总要亲手带着他,用心教导他为帝之道。

  因说到皇上,冯煦就道:“秋天以来朝政事务繁杂,我竟有些疏忽他了,今日正好闲着,你把他每日的功课都拿来我看。”

  伽罗就笑着捧来一叠字纸,“皇上再懂事不过,每日从师傅那里回来都将课业送来,每次过来都帮着太皇太后整理奏书,的确长大了呀。”

  冯煦便一页页地看过,忽然停了下来,又翻了几页便气道:“将宏儿叫来!”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