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唐朝小闲人最新章节 > 唐朝小闲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与商

  『松语文学  】”

  长孙无忌也道:“创新农具不但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还能够弥补我大唐人口稀缺的天生弱势,值得去尝试。”

  如果建立一个新的衙署,将这些工匠集中在这里,不具有实权的话,是不是官员,那都不会伤及到贵族统治,他就怕个个跟韩艺一样,那还得了。

  褚遂良也顿悟了,赶紧道:“陛下,是老臣糊涂了,韩艺之言可利国利民,该采纳韩艺的话。”

  因为这确实是唐朝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唐朝为什么一直到开元年间才达到顶峰,那就是因为人口不足,造成生产力不足,现在唐朝很多地方都荒无人烟的,人都死完了,有些地方开垦起来很难,不像宋朝,科技发达,山上都开垦去了,南宋江南一隅,养活一亿多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因此大家都爱待在富饶之乡,结果又造成百姓没有地耕。

  这是唐王朝很郁闷的事,花了这么多人力打下一块这么大的疆土,结果没有人去开垦,亦或者又没有办法开垦。

  如果真的有黑科技的出现,那大唐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因为人少地多,而且周边又没有强敌,突厥已经差不多了,高句丽又没有反攻的余地,就剩一个吐蕃了,潜力实在是太大了。

  “朕也觉得甚是有理。”李治点点头,又问道:“那你说的商又指的是什么?”

  韩艺道:“陛下,这些人还是有田的,还有很多老儒妇幼连田地偶读没有,亦或者确实干不了农活,但是毕竟是个人,是人就能够创造财富,哪怕这人双腿断了,他不还有手吗,那么就可以从事手工业。”

  来济就道:“朝廷也经常鼓励妇人织布。”

  韩艺笑道:“不错,俗话说得好,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但如果二者缺一呢?岂不是冻死c饿死二选一。就好比这些妇人,她们万一没有田地,或田地不足,那只能靠织布来养活自己,但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李治皱眉道:“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是这样,那也只能挨饿,未必你还能逆天啊!

  韩艺道:“请问陛下,同样是卖布,为何商人就能赚很多钱,而妇人就赚不了什么钱?”

  李治真的不懂,隐隐瞪了韩艺一眼,这不是刁难我吗。

  韩瑗急忙出来解围道:“商人会做买卖,精打细算,不会吃亏,寻常妇人自然不能相比,而且商人是有店铺,布匹多,客人会主动上门,他们拥有很多布匹,那么自然好谈价,但是穷人手中布匹甚少,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价格自然也低一些。”

  韩艺道:“道理正是如此。商人时时刻刻在做买卖,他们知道客人的需求是什么,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制作商品,但是农妇对于这一切全然不知,她永远都在织同样的布匹,造成她耗费了相同的精力和原料,但是回报却远不及商人,这就是一种损失,农妇织布就织布,若没有这头脑,就不要去涉及买卖,交给商人去做,商人可以赚取高昂的利润,只要规范得当的话,商人可以从中牟利,但是农妇得到的利润也要远高于她们自己去卖的利润。

  那自由之美的制衣坊就是如此,集中农妇织布c缝纫,而商人针对市场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商品,交予农妇去做,然后再发酬劳给她们,农妇干的活比在家还要少,但是却赚取了更多酬劳,甚至于能够养家糊口,但她们同样都是在织布。”

  因为唐朝商业原生态,一般来说,百姓都是拿着自己粮食c布匹去兑换自己所需品,但是他们懂什么,被人忽悠了也不知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韩艺觉得自己做买卖,那绝对是所向披靡的,竞争对手少,就元家这一座大山。

  一干大臣听得频频点头。

  韩艺这个工与商妙在哪里,就是没有破坏唐朝的立足之本,反而还巩固了,不管发展农具,还是针对性的让农妇织布,不就是为了农业和纺织业吗,这就是唐朝的立足之本呀,农业和纺织业,这是唐王朝的两大经济支柱。但是从侧面看,还是提高了工人和商人的地位,也符合了当下朝廷的借商疏贫的政策,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郑善行如今是一点脾气都没有,心想,就算我再做十年买卖,怕也不及韩艺万一啊!

  李治哈哈一笑道:“走!咱们耕地去,莫要耽误了春耕。”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态度非常明确了,肯定是赞成的,只是这事不是按照韩艺说的去做就行了,还得将韩艺的策略融入到朝廷规章制度里面去,这一时半会肯定说不清楚。

  不远处的柳含钰见了,道:“其实韩艺还真是有些本事,你们看看,就他一个人在说,陛下和大臣都在点头,那可是国舅公和右仆射啊!”

  尉迟修寂道:“这话没错,要是他当真一点本事都没有,又岂会当上六品官员,他可是田舍儿出身啊!”

  崔有渝c萧晓c韦方三人虽然没有任何表情,但是心里也渐渐对韩艺的能力给予了肯定,一年之内从一个田舍儿一跃成为皇家特派使,这恰恰就证明他的能力,要知道他们这些贵族子弟都还是学员了。

  李治一声令下,锄头等农具就递了过来,这都是早就准备好的。

  李治与一干大臣脱掉鞋袜,撸起裤筒,就下田去耕地了。

  他们当然只是象征性的,周边这么多禁军守护,要天天这么耕,成本太大了,几人与周边百姓一块农耕,一边还谈论着农耕,其实长孙无忌将他们都是熟手,让李世民给锻炼出来的,大臣吗,见到皇帝总要下田,不想也得去学呀,只是年纪大了,挥不动锄头了。

  君主c大臣c百姓三个主要阶级共聚一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在贞观时期是最常见到的。

  唐朝盛极一时,并非是没有道理的,李世民还是开创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百姓见皇帝如此,心里能不感动么,再苦再累,怕也不会埋怨半句。

  李治突然抬起头来,道:“你们怎么不唱歌了。”

  杨蒙浩道:“陛下,能唱么?”

  李治道:“谁不准你们唱唱,朕方才都还没有听过瘾了。韩艺,你起个头。”

  韩艺本想点头,突然看到卢知莲与几个小朋友坐在田边,于是道:“莲儿,你来起头吧。”

  卢知莲睁大双眼道:“我吗?”

  韩艺笑道:“对啊!”

  “我可以么?”

  卢知莲羞红着脸道。

  李治哈哈笑道:“朕说你行,你就行,只管唱就是了。”

  卢知莲又看向卢师卦。

  卢师卦笑着点点头。

  熊弟小声道:“莲儿妹妹,你唱就是了,小胖哥哥支持你。”

  卢知莲点点头,鼓起勇气唱了起来,“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她那纯净无暇的声音,配上这一首歌,让人只觉温暖。

  她唱了一段,大伙立刻就跟着唱了起来,不论男女老少都唱了起来。

  李治听着听着也跟着唱了起来,这家伙还真有点音乐细胞,节拍抓的非常到位。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大家越唱越是热情高涨,倒也不觉有半点累。

  方才出言反对的萧钧,不禁听得也是极其动容,只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现在充满了感激,浑身充满了力量,心中又觉愧疚,于是悄悄走到韩艺身边,道:“特派使。”

  韩艺道:“萧大夫有事么?”

  萧钧歉意道:“方才老朽多有得罪,还望特派使见谅,特派使这一首歌,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韩艺呵呵道:“一家人这么客气干什么?”

  “啊?”

  “哦不,下官的意思是,这算不了什么,萧大夫贵为谏议大夫,遇到这种情况,自然得出声,这是应该的,倘若谏议大夫都不说话了,国家就危险了。”

  萧钧笑呵呵道:“你能够理解那就再好也没有了。”(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