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唐朝小闲人最新章节 > 唐朝小闲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章节目录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大统一进程

  李治听得是若有所思,时不时还点点头。

  其实韩艺这话很好理解,中原人士看不起胡人,也不愿意跟胡人来往,官员去到西北,通常都被视为被贬,唯有商人除外,但是如果你要彻底统治西北,那么当然促进两地的来往,商人就是唯一选择。

  韩艺继续说道:“一直以来,中原王朝都希望能够推行汉制,但是无一成功,因此先帝才采取羁縻制度,以胡人制胡人,但是这种制度非常松散,阿史那贺鲁已经让我们吃了教训,可见其中有着许多不安因素。因此臣认为还是加强统治,不再以胡人胡制来治胡人,应当全面推行我们中原官府制度。

  但是一味的照搬全抄,是铁定不行的,其中细节还是需要改变的,整个商人条例虽然确定了以商为先的准则,但同时将权力赋予了官府,这规矩虽是他们自己立的,但是确有官府来全权执行,等于权力还是在官府手里,如果陛下采纳臣的建议,就可以在西北各个地区建立州府县,设立官府。

  而因规矩又都是他们自己定的,因此他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排斥官府的存在。再来,如果朝廷允许西北以商为先的原则,是可以让当地百姓看到朝廷是一心在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致富,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比起阿史那贺鲁而言,要好得多,那他们当然会以自己是大唐子民而感到幸福和自豪。这也是他们心甘情愿的答应遵守一个国家,一个君主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原因。

  反之,如果用大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威逼他们低头,他们的确会低头,但是他们心里可不会这么认为的。先帝以德服人,但仅限于先帝自己,因为先帝有着令人臣服的魅力,而且当时的情况与如今已经是大不相同了,因此这是不可持久的。因为这人都是现实的,不管是中原百姓,还是草原上的百姓,没有饭吃,他们就会造反,因此臣认为最终还是得以利益服人,只要百姓生活的好,那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臣服。”

  李治点了点头。

  其实在阿史那贺鲁叛乱之后,李治本来就没有打算再继续走李世民的政策,也就是羁縻制度,因为大唐册封的可汗,几乎是将所有的权力都握在手里,就有一个都护府在那里制衡,但只要中原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很快就能起誓,因此李治希望能够加强对地区的统治,这样才是长久之计。那么必走的一步,就是推行汉制,设立正常官府,确立州县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并且将权力分散开来,不是集中在一个可汗手里,但要这么容易,那早就干了,而如今韩艺的这个商人条例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能够促进朝廷对于西北的统治。

  权衡利弊,韩艺这一步棋明显是进一步加强了统治。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绩看出了李治的心思,这才道:“陛下,韩侍郎的这一道奏章,虽有不足之处,但很明显是一种进步,而治理国家,本就需要耐性,若想一步登天,只怕会得不偿失,何不先就这么做,等到以后,再慢慢修改。”

  李治笑道:“司空之言,甚合朕意,但此事事关重大,朕还得再慎重考虑一下。今日就到此为止,你们先告退,韩艺留下。”

  “臣等遵命!”

  等到李义府、许敬宗、李绩、任雅相退了出去。李治斜目瞟了眼韩艺,过得片刻,他冷冷一笑道:“韩爱卿,你这先斩后奏的手段,可是玩得出神入化,连朕都叹为观止。”m.woquge.

  这凡事都有两面的,就看如何取舍。

  李治说得对,韩艺也说得对。韩艺的这一套虽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府的权力,但是它的弹性比较大,可以根据国情不停的改变,而如今的均田制,税收弹性就比较小,等于就已经定死了,但是均田制能否长久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长安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制造业正在兴起,那么税收改制肯定是势在必行,每个朝代都经历过税收改制。

  这也是韩艺的一贯做法,他的变法,从来就不是说大刀阔斧的干,他习惯潜移默化,慢慢的去改变,如果出了问题还可以及时收回,这也是为什么韩艺明明推行了很多的政策,但是很少引起大家的讨论,因为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的利益。

  韩艺说得很有道理,哪怕在西北,订制税收的也是酋长,酋长在当地个个都土皇帝,跟中原不就是一回事么,只不过相对而言,他们是分散的,中原是统一的,其实都是统治阶级再做决定。可见这一套税法实际上是为了平衡官府与酋长之间权力分配,因为统治异族,矛盾往往发生在这两者之间,这等于还是帝王之术,让他们相互制衡,跟百姓没有关系,只是说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李治现在也反应了过来,这其实就是帝王经常玩得手段,不禁眼中陡然一亮,这是他以前没有想到的,他只想着如何去加强统治西北,但是你要加强,肯定就要加强都护府的权力,但是如果一味的加强都护府的权力,这山高皇帝远,也是难以控制,这是一个隐患,反过来不给官府太多的权力,官府又控制不住当地的胡人,理应采取平衡措施,这一套税法可以很好的平衡他们,一个定税,一个收税,两者谁也不敢乱来。

  这么一说来,对于皇权是大大的有利。

  韩艺见李治目光闪闪,知道他终于想到了这一点,心想,得再给他来一剂猛药,促使拍板决定,于是又趁热打铁道:“并且,臣有把握,一旦朝廷决定这么做,五年之内,东突厥旧地必将接受朝廷的绝对统治。”

  李治一愣,道:“这跟东突厥又有什么关系?”

  韩艺道:“俗语有云,这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东西突厥乃是一脉相承,他们拥有同样的经历和习俗,但是朝廷一旦采取这种新得治理模式,那么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治理模式不同,如果西北边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繁荣似锦,那么东突厥旧地的百姓会作何想?当然会非常羡慕,这穷则思变,如何变,他们之间唯一区别在于制度,那么到时都不需要朝廷出声,东突厥的百姓自然会要求朝廷以同样的制度去管理他们。陛下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道、州、县三级官府设置在东突厥旧地,加强对当地的统治。陛下其实可以将微臣的商人条例视作一块敲门砖,用他来敲开胡人的心房,让他们对中原放开怀抱,唯有如此,胡汉才能够融合在一起,从名义到实际,形成一个完整且统一的国家。”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