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永历之后最新章节 > 永历之后TXT下载
错误举报

留的青山在 一百三十六章 平安保险

  那是风帆式船型的终极版本,飞剪式快船啊,这个想法听的王浩猛点头,不觉有些心驰神往。许三多的看法他完全同意。如今都督府只有两块地,这还能有人坐镇,要是将来分成三五块,不说别的,整个指挥体系都要崩溃。

  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古代国家做大了容易分崩离析的原因之一,而且是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发明电报那是十九世纪的事情了。

  “这个确实重要,那个廉价重载船你回西贡也要盯着,我打算尽力推广铁和煤,如果再加上棉花和粮食两样,这些可都是便宜货。”

  离工业革命还有几十年时间,台湾除了造出个水利纺纱机,其他方面也仅仅跟随着全球技术脚步,王浩希望尽力触发这件事。

  他想到的馊主意就是把煤和铁尽量廉价、尽量多的带到日常生活中。台湾和南河都不牵扯取暖问题,王大人一咬牙,决定以后台北不允许再烧柴,他打算推广下蜂窝煤和煤球炉子试试。毕竟这东西没一毛钱技术难度,还能把煤推广到千家万户。

  其实就是不用煤取暖烧饭,台湾各家船场、作坊也需要大量用到热源。但台湾各地森林多,大家还在用木柴和木炭而已,习惯这东西是可以改的。

  隆基煤矿那里煤好的很,又是无烟又是高热量,露天采矿成本也低。只要能把运费降下来,王浩相信成本会比烧柴再低一大截,毕竟柴火要从山上砍,人工成本可绝对不便宜。而且同样的单位重量下,柴火能提供的热量值和煤炭比,那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王大人还希望把煤炭往邻国各港口运,像广州、宁波这种大城市附近几乎没柴可砍,这生意虽然单价低,但是上万上万石的运,总盈利应该很不错。

  两个人聊着天的时候,钱俊尧也正好过来汇报工作,他先和两位大人打了招呼,然后说到一件稀罕事:“财政司这次引进几个伦敦回来的留学生,他们提到现在欧洲的夷人可以给船买保险,这样船东们抗风险能力会提高,出船积极性也高,如果保险费率设计的好,保险公司的盈利也不错。”

  这生意在欧洲已经发展快一百年了,南海建设银行现在这个荷兰总经理凯米林昂纳斯以前在阿姆斯特丹就搞过这个。几个人凑在一起,搞了个计划书交上来,钱俊尧看着貌似挺好,但是这是新事物他没敢拍板。

  这年代,海商们穿洋过海走船,确实能获取高额利润。但是风浪、疾病、海盗和战争让海商们风险极大,他们经常处在或者发财、或者破产这两个极端里,有些风险特别高的航线就没人愿意碰。

  保险公司虽然不能让船避免遇到台风或者暗礁,但是他可以让海商们在遇到船难的时候避免家破人亡,起到个花小钱买保障的作用。这一类公司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各个商业共和国,很快就被荷兰英国等航海国家引进。航海保险能极大促进航海业发展,夷人们也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这个是好事,但有两个因素必须要考虑进来,否则很难推行的开。”

  一个是保费用多少费率,如果定的高了,船东们觉得负担太重,干脆不保,那这个保险等于白干。如果定的低了搞保险的公司赔钱,最后生意做不下去就要关门。保险行业最盈利的年代还没来到,最初搞这个行业的意大利人,创建了很多保险公司最后都陆续倒闭了。

  另一个顾虑更现实些,中国人多聪明啊,夷人们可能傻乎乎的交了钱,出了事情才去找保险公司索赔。中国人那脑袋瓜,大凡有漏洞的地方,一定有人想出各种办法去钻……

  所以各种能骗保的漏洞,一定要尽量提前摸索出来,不然这个保险公司开的越大,有可能最后赔的越多。王浩把自己顾虑和钱大人提了提,他的建议就是鼓励干,但是最好先摸索着干几年,路子都搞熟了再大搞,毕竟欧洲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平移到台湾。

  这件事情就这么初定下来,大都督府不但愿意开保险公司,而且愿意在公司启动资本不足情况下出资三成以下,有个欧洲回来的留学生叫王志坚对保险公司兴趣极大,他提出来辞职创业搞这个。王浩对这事没评价,毕竟最后谁能干这个总经理,那是全体股东说了算,官府又不是大股东不能什么都指定。

  “召集有兴趣的人筹钱吧,我建议这家公司可以叫平安保险公司,这名字大气又贴切。”

  老钱琢磨了一下还真是,买保险不就是图个平安么,大人这脑子真快,抓核心一抓一个准。

  钱大人恭维了两句,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那个建设银行总经理昂纳斯上任前,大都督府临时从巴达维亚抓了一个荷兰人叫安德鲁,这人先过来干副总经理顶起来摊子。既然从阿姆斯特丹聘的总经理到了,这个安德鲁就略有些小心眼,毕竟他辞职跑到台北来,那也是想干一番大事业挣大钱的。

  “荷兰夷的意思,要不就离职回家,要不就自己再开一个银行,他能当上总经理。”

  这人在建设银行启动的时候,确实是立下大功劳的,当时不管行规、各地分行选址还是第一批人员培训,都是他一手抓起来。钱俊尧一是觉得他是个能用的人才,二来也不太想和引进的人才搞得太僵。毕竟台湾现在从东印度群岛、印度和欧洲本土,那真是一批一批的招人,要是名声搞坏了,潜在负面影响比较大。

  开银行王浩当然不反对,毕竟现代工业甚至包括现代农业,都是在资金支持下催生出来的。但是这会儿再开一家中央银行,王浩觉得还是太早了。大都督府人口和经济总量还没这么大,如果再来一家发票子的,大家比着发那不是催着经济崩盘么。

  “开银行当然可以,甚至我自己都愿意投点钱进去当小股东,但短期不能再开有发钞权的银行。”

  王大人的意思,其实各地流民、释放奴隶进来的,每年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人不管耕地还是做买卖都缺少本金。台湾还好些,毕竟民间资本相对充裕。但是宁靖那边,大量的人口都是从两广、云南和安南这些地方流进来的,他们不管造房子,买牛马还是添农具,本钱都很稀少,这时候正是最缺少资金启动的时候。

  “你可以问问那个荷兰夷,这家银行如果愿意把总部放在象林,资金专门做农业、农场和矿场贷款的话,我愿意给这家银行宁靖区块五年独有权。”

  钱大人和安德鲁商量后,虽然没能拿到印钞权让这个荷兰夷有些失望,但他还是发动全力开起了宁靖劝业银行。这家银行资本比较古怪,其中近四成是来自巴达维亚的荷兰人筹款,其他才来自台北和西贡等地,总资本120万圆,算是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