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奥匈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 奥匈帝国再起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34章 10年大发展

  自此,英c德c奥三国的经济发展颓势尽去,陆续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因三国高层都极度重视科技c重视人才,所以很难说谁的科技水平更先进。可谓各有擅长,将传统技术强国法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并越拉越远。

  但按张祥的想法,英国的总体科技水平还是最强的。毕竟主力军舰技术比汽车技术要求更高c更严c更全面,才能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最高科技水平。

  现在本该在科技c教育上快速追赶上来的美国,因被三国私下悄悄挖走了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步伐变得蹒跚起来。

  虽经济总体的体量上还是始终超越英国本土,但远没有了本该有的咄咄逼人发展气势。

  1892年的刚果,经过十年的摸索和努力,经济始终在快速发展,自身的造血功能已经基本齐全。

  随着道路交通的越发通畅c各种矿藏的开采有序进行,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收入持续走高,已经可以开始反哺本土了,但张祥可没那份觉悟,继续借款搞建设。

  十年前,来这里投资的个人和企业,因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c配合,大部分也是赚的盆满螺满c满意至极。

  只有皇室和贵族们投资的部分产业刚刚回本(大多数也是狂赚,比如金矿c钻石矿的开采c周边领地黄金c钻石的转口贸易,钢铁厂c水泥厂等),但未来的巨额收益已经可以预期。

  刚果的百姓,也在这十年的大发展中受益良多,来自大清和奥匈帝国的农业专家们,轻松的解决了广大百姓吃饭问题,现在大量粮食用来酿酒已经成为常态化,丰富了广大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一座座大小不同的城市和小镇,建设的越来越好,宽阔的水泥路面,完善的绿化和供水c供电设施。各种粗加工工厂c商业街c美食街c学校c医院c政府大楼c公园不一而足,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张祥很是大气,汽车刚一量产,也利用内部关系购置了许多。给海外州的各市市长c区长c学校c医院c法院c武警等部门负责人都配上了车,很是羡煞了当地的广大百姓。

  后来,一批批先富起来的人也赶时髦的高价购置了汽车,走到哪都是倍有面子。而且确实方便c快速c安全。加上这里的冬天可没欧洲那么寒冷,四季都可放心驾驶使用。

  9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使得年轻一代受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虽在本土看来还差距巨大,但在非洲那是绝无分号啊。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多数百姓的急切需求。

  在各个矿上工作的当地人,也能获得相对丰厚的薪水。他们工作虽累,但每周毕竟有一天半的休息时间,而且多劳多得。

  如果能想法,多找一些黑兄弟来帮忙干活,还能晋升为工头c领班等,玩个承包什么的,赚点大钱。

  于是心眼活络的,那是帮忙到处拉人啊,本国的壮劳力太抢手c工资太高不好找,就跑其他地方找,顺便做做生意,购置些廉价的黄金c钻石,回来倒倒手就是一笔大额利润啊。

  其中的法国殖民地c葡萄牙殖民地,成了这些人主要的目标。当地酋长等手中黄金c钻石等贵金属可不少,只要用武器c烈酒来交换,他们都是异常乐意的。

  法国殖民地,当地人要么很穷很苦,要么环境闭塞,大部分还吃不饱饭,相对好忽悠,往往一听就跟着他们走了。

  葡萄牙殖民地虽发展的较早,但百姓生活条件也好的有限,大部分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只要找到路子c找准方向,效益会非常的可观的。

  这些人没事就流窜过去,该挖人的挖人,该做生意做生意。因为是同样肤色的原因,法国c葡萄牙殖民当局还无法察觉,等感觉实在不对劲时,已经是数年后了。

  开始调查,发现不少人都跑到临近的英c德c奥殖民地去了。严重影响了法国c葡萄牙殖民地的开发。

  法国c葡萄牙虽生气,但拿这三国也没什么脾气。法国只能背后使使阴招,恶心一下三国,葡萄牙殖民当局干脆也跟着大力改革,降低一些剥削力度,同时加强防范。

  这十年,非洲的其他部分地区也发展迅猛。英c德两国更是获得了远超奥匈帝国的利益。把张祥可郁闷的不轻,在历史上这时候好像英c德两国政府在非洲可没获得什么经济利益啊。

  英国政府还好,有南非的海量黄金c钻石支撑,使得英国企业和个人收获巨大,但政府得到的收益不多啊,挣的那点,还不如军费加各地港口建设c维护费用呢?

  要不怎么政府一些人胡嘞嘞一顿,英国各界就名正言顺的准备从殖民地收缩实力,瞄准欧洲国家准备挑事了。

  德国政府更是个亏货,殖民数十年,从没盈利过的啊。而现在他们是怎么了呢?怎么做到的呢?

  英国企业和个人,在南非地区同样收益巨大。而且是比历史上巨大的多的收益,王室和政府也跟着收获颇丰,要不是张祥当年提前布下的两个探子悄悄汇报,张祥还不知道这回事。

  当然这两个探子现在,在英国南非已经是排行非常靠前的大矿主了,与高层关系良好c密切。

  英国的其他殖民地也是发展的红红火火,大部分已经在为英国政府和王室提供海量的回报了。

  尤其是加拿大c澳大利亚c非洲的加纳(黄金海岸)c马里等国的采金c采矿业,让英王室和政府的收益逐年猛增,钱多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结果女王开口,发奖金好好鼓励一番c涨涨薪水。这下英国政府的公务员们c军人c教师等方面是皆大欢喜了。美国c法国等国的企业和资本家们,则头疼的考虑如何进来分杯羹了。

  这英国高层的政策变动太大了,以前进入很简单的事,但这十来年简直是难如登天啊。也不知道美国企业和资本家等怎么把英女王得罪了,监督的那么严格。

  澳大利亚的矿业开采,大头基本上被英奥军人退伍基金会下属的各个矿业公司垄断了。

  英国企业和资本家们在其中收益虽有限,但政府收入那块一点没少啊,那些企业也得按章纳税不是,也一样让地方政府开心啊。

  德国企业同样在殖民地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c钻石等矿藏,让德国皇室和各阶层贵族们赚的眉开眼笑,容克贵族们这下高兴了,对投资非洲等地殖民地的积极性上来了。

  农业方面根据奥匈帝国殖民地的经验,在保证充足的农田份额自给自足后,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同样丰厚,橡胶方面的投资也基本回本,今后就是不断的获得巨额利润了。

  德国通过对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的渗透和军事扶持,获得了部分地区的探矿c开采权,并最终发现了不少的金矿c钻石矿c大型油田,让德国无油的惨状得到缓解。

  也让德国皇室和各阶层贵族们再次狂赚了一笔,而法国高层则对不停捣乱的德国政府更加恨的咬牙切齿,可想动武c他又不敢啊。

  毕竟蚊帐和各类驱蚊药水的大规模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非洲地区蚊虫叮咬问题,那可是非洲大部分地区最大的杀手之一。加上药物的不断开发和使用,解决了大部分疾病的传播问题。

  使得现在在非洲创业和生活的欧洲人,比原来历史适应了那么一点,人数更是多了几番。但这些人大多也只是在沿海c沿河等城市生活,不管怎么讲,海洋气候普遍比内陆气候凉爽c舒适的多。

  这十年,同样是欧洲乃至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十年。各种新技术c新设备交替出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着广大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

  张祥在23岁时结婚了,夫人是快满20岁的英国路易丝长公主。张祥在一次陪同父亲参加英女王寿辰的宴会上认识的,温柔可人的靓丽女孩很快就打动了他的心扉,认识一年后喜结连理。

  路易丝长公主是英皇储爱德华七世的长女,未来英王乔治五世的妹妹。对这个联姻,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和大公等都异常满意,英国女王等也很是赞成。

  路易丝公主也对张祥非常满意,高大英俊c标准的清教徒,对人和蔼又不失气度,爱看书,尊法纪,深得治理的殖民地人民和手下人尊敬。

  张祥结婚后,除了睡前看书c早上训练c上午办公,下午尽可能的陪老婆聊天c下棋c四处旅游转转。

  毕竟非洲的环境,比起英国本土差了太多,尤其是这个年代,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开始逐步兴起c快速发展的时候。

  作为世界上走在最前沿的大英帝国,那各方面发展可谓都是当人不让的。

  比如,唯一的世界级跑马场;第一个专业级豪华赛车场;10个世界最富有c最强大的足球俱乐部,英国占3个(德国2个c奥匈帝国2个c西班牙2个c意大利1个)。

  世界最大的奢侈品产地和消费国不再是法国,而是英国,伦敦当人不让的成为世界奢侈品之都,主要是有钱人多啊。

  各种音乐c舞蹈等市内活动也从奥匈帝国c西班牙引入国内,在强大资金的支持下,普及的同样迅速迅猛。

  现在的法国,在殖民地争端中被英c德c奥匈三国压的喘不过气来。一些历史上的东方殖民地,因大清帝国暗地里强势搅合也没抢夺成功,比如越南地区。反而为此损失巨大,影响了国内的发展。

  法国虽仍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之一,但不论经济总量,还是个人人均收入,已经被英国拉大了距离,并且有越拉越大的趋势。

  法国的人均收入同德国c奥匈帝国相当。而本土人口上的差距,那经济总量差的就大了,让其苦不堪言啊。

  当然,世界最大的汽车城也在英国,当初汽车的出现让世界震惊。虽张祥已经多次吩咐全力保密了,但动静太大,工厂的工人也多少知道些,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而英国皇室c企业和政府高层对汽车工业的重视程度,也超出了张祥的预计。他们不但把奥匈帝国方面的技术成果吃透了,还优化了许多的设计理念。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思路进步c发展,奥匈帝国新研发出的男c女式摩托车,也开始引发广大年轻人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英国各界更是大力改进c完善c创新,做到了尽善尽美,严重打击了奥匈帝国摩托车的出口业务。

  加上英国本土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外销能力,让汽车c摩托车工业在英国快速蓬勃发展,成为仅次于造船业的强势工业项目,占了世界汽车c摩托车产业的半壁江山,巨无霸般的存在。

  而制约其产能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因为世界整体的橡胶短缺。当然几国现在的这点生产能力,根本满足不了世界需求的一半,价格上因遵循供需关系,居高不下,利润也是异常丰厚。

  随着加拿大艾伯塔油田的发现,英奥军人退伍基金会下属两大石油公司虽全力买地,但也没挡住早有准备的英国政府高层,当地政府硬是只同意出售一部分土地。

  结果油田被英国皇室和大资本家控股的一个石油公司,瓜分了大概40左右走,气的退伍军人基金会负责人,把状告到了弗朗茨·约瑟夫陛下那,但皇帝陛下摇摇头不了了之。

  这下,英国本土缺油的问题也解决了不少,加上伊朗地区的石油产能c外购石油c奥匈军人退伍基金会分配的石油产出配额,总算能满足大英帝国各地基本炼油c用油需求了。

  英奥军人退伍基金会高层一气之下,远走墨西哥,与墨西哥独裁者迪亚斯达成协议,为其提供奥匈帝国c德国和英国现役大部分军火,维护他的统治,在国际上也给予他大力支持。

  获得了在墨西哥开采出的石油80的分配权。数月后,墨西哥湾的油田被陆续发现,军人退伍基金会下属两大石油公司全力进入,没给其他任何企业太多机会,垄断了墨西哥湾油田大部分的未来产出。

  同时这两大石油公司,还分别与美国境内的石油企业合作,进行美国国内的探矿和开采。

  在数年中,陆续在美国德克萨斯州c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发现大油田,并抢的巨大先手优势,提前购置好了大片的土地等待陆续开采。

  军人退伍基金会下属两大石油公司的强力发展,也全面满足了英奥两国的石油需求问题,并有部分的剩余可以向外销售,使得英国的经济发展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快速追赶着美国。

  德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样迅猛,造船工业c汽车工业c石油工业c基础建设c航运等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化工c精密机械加工等领域遥遥领先世界,尤其是化工工业,可谓是垄断性的优势。

  因有非洲殖民地,提供的大量廉价黄金c钻石,德国钟表业的发展,不论速度还是规模等,都压过了未来钟表王国瑞士,让张祥惊叹不已啊。

  德国因始终跟英国c俄国c奥斯曼帝国等国,保持着亲密的合作关系,大量的高精尖端产品出口方便,供不应求,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在人均收入上仅次于英国,力压同级别的法国c奥匈帝国只是时间问题。

  因海外殖民地等带来巨大利益,容克贵族们也不再一味盯着本国的那点土地了,向南美c非洲国家的投入与日俱增,同时这些投资也回报丰厚,大多容克贵族们,不向以往一样难以管理和斤斤计较了。

  奥匈帝国的经济发展也同样迅猛,现有音乐之邦c科技之都c中欧花园之称,国内的经济发展比较均衡,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更侧重高档次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和高技术产品领域的发展。

  可国内地域性之间的发展,就差别很大了,富的地区不差于英国最富的地区,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接近德国的水平,但还有个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仅能保证温饱水平。

  张祥也对这些地区了解过,外部环境差,资源贫乏,交通不便,要啥没啥,确实没发展的潜力,想建议搞个特色养殖c种植吧,人又不勤快,连他自己都并不看好,所以不了了之。

  主要是这些人们的思想,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守旧c不配合的状况,9年义务教育,已经在奥匈帝国执行10多年了,眼看就要开始全部免费教育了。

  让他们学习德语c匈牙利语,那是坚决不听,移民又不肯全部外移,坚守着手上的一点山田不挪窝,那能富起来吗?

  害的奥匈帝国早早计划好的教育政策改革不得不暂时放弃,哪有几个其他地区的人知道你们说的什么啊,其他地区的百姓对此也很是无语,对皇室和政府那是更加拥护了。

  面对这种情况,张祥也没办法了,自生自灭去吧。反正现在奥匈帝国总参谋部,听取了皇帝陛下的建议,不能熟练掌握德语或匈牙利语的士兵一律不招收。

  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也必需熟练掌握其中的一种语言,否则两国政府部门也不收。

  这在10年前,曾引起巨大的争议,但皇室陛下把美国的例子一举,有意见的不说话了,匈牙利政府部门更是大力支持。

  何况两国为了教育,提供了那么多经费,结果连基础语言关都过不了或不想过,那还好意思说啥呢?皇室c贵族们每年捐赠的大笔教育经费不是白捐了吗?

  这个位面,德c奥c意3国没有签订历史上的同盟条约,奥匈帝国皇帝陛下顶住了德国高层的压力。就是不跟意大利玩,现在反而跟英国的关系亲密,从英国大量的海外市场,很是占了些光。

  1884年11月15日,柏林会议正式开幕,“刚果”正式在会议上成为了奥匈帝国的海外州。比利时c法国政府极力刁难也没有用,自此三国关系更显紧张。

  大才爱迪生,更是先后发明了电影摄影机c收音机c双向电报等,并获得相应的专利技术,一次次将他的大名传遍世界。

  并坐实了奥匈帝国格拉茨科技之都地位,并再次力压特斯拉等科学巨匠,成为格拉茨最响亮的城市名片。

  大公为此常住格拉茨,为爱迪生等科学大拿的生活不受到外部打搅服务,并鼓励爱迪生办厂生产和继续改进技术,争取为世界人们的幸福,添砖加瓦。

  随后,大公代表皇室和爱迪生全面展开合作,开始兴建大量的信号塔,组建广播播放公司,准备把收音机等产品和相应的福利,带入奥匈帝国千家万户。

  电影摄影机的出现,当然不能缺乏拍电影的电影公司了,于是两个新的电影集团开始出现了,从录制c编辑到播放全套服务。

  其中一个是大公鼓励爱迪生私人办的,同时建议最好能声音c图像同步,顿时激发了爱迪生的灵感,冲回了他的实验室,继续埋头研究去了。

  到去年底,新的电影摄影机问世。可音像同步,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但大规模办厂生产等还需要时间,小规模试生产已经开始了,效果还算不错。

  1890年,奥匈帝国顺利用克朗代替了莱茵盾等成为了统一货币,建立起真正完善的金本位货币体系,并靠着“救市主”美国的《谢尔曼白银收购法案》收购了美国大量的黄金储备。

  仅在1891年一年就从美国吸收了大约2800万美元的黄金储备。但金币c银币也没有全部退出市场,在一些较偏远c贫困地区还在顽强的使用着,政府也没有去刻意制止。

  这十年里,奥匈帝国内部还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外国的资本大鳄来剪羊毛(1882年c1890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被皇室为主的贵族阶层,利用政策和资金成功阻击,让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并牵出了一些卖国的资本家和社会团体,使得皇室c部分贵族和两国政府又大赚了两笔,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充裕的资金c发展快速。

  二是对原来的非法入境者,进行了一番全面的清理c整顿。家里没出过军人c高级技工c技师和高级知识分子的一百六十多万人被驱逐出境,在欧洲许多地区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很快就平息下去了,这些人中的近半是犹太人,这种人毕竟在各国都不受欢迎,尤其是专门放高利贷的犹太人。

  而犹太人也不知道怎么了,把奥匈帝国当成了老窝,一战前占奥匈帝国的总人口比例高达44以上,也就是240多万,这他妈的谁受的了。

  你又不把自己当成奥匈帝国的人,又不是高级知识分子,你跑来干嘛,光想着玩高利贷c利用金融漏洞获利,不收拾你收拾谁啊!当然,你是高级知识份子或高级技师,那各国都争着c抢着要。

  剩下的是近百万的各少数族裔,大多都是俄土历次大战饱受压迫的人们。他们当初通过各种方法进入了奥匈帝国国内,在一些地方甚至扎堆聚集了。

  如不是这次两国政府条件放的宽,那最起码还有上百万人将一起被驱逐离境。就这也在一些地区引发了内部骚乱,但也更坚定了两国政府高层的决心。

  烦有家人参与骚乱c闹事的家庭也将强制移民,直到将数十万少数族裔列了进去,大家才纷纷傻眼了,国内秩序才慢慢稳定了下来,这时各种后悔就不知道了。

  这下奥匈帝国得罪的人也就多了,巴尔干一圈国家的民间都没个好脸色。俄国c奥斯曼帝国倒是乐呵呵的看戏,对这些人同样没有丝毫好感与认同。

  但两国政府却在其中大发横财啊,收缴的资金c财产等堪称海量,足够满足教育c医疗改革所需的前期资金投入了。

  法国政府是有事没事就和奥匈帝国瞪眼,把他排在第三可恶的位置上(前面是德国c英国),大力支持俄国找徳c奥两国的麻烦,俄国又不傻,加上高层和徳c奥的关系一直不错,光拿钱不干事。

  法国政府一看俄国的架势,估计知道扯蛋了,又不断支持c鼓动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等国对付奥匈帝国。

  奥斯曼帝国跟俄国是第一世仇,第二位的就是奥匈帝国的前身神圣罗马第二帝国了。否则奥斯曼帝国哪会衰弱成这样,不论是现在的匈牙利还是奥地利那都是血仇啊。

  俄国那是真打不过,欧洲宪兵不是吹嘘出来的,最起码人多势众啊。但奥匈帝国也不强啊,二十多年前也被德国收拾的一愣愣的,近些年也没听说换装过什么新式装备啊。

  阿卜杜勒一哈米德二世,可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其统治年代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史称“暴时期”。

  他上位后首先就残酷镇压了保加利亚人的起义,屠杀了大量斯拉夫人。第二年被俄国以此为由一顿暴揍,老实了几天。

  风头一过,再各地再次屡屡上演屠杀平民事件,引起欧洲各国不断对他的不满c排挤。

  奥斯曼帝国现在看到奥匈帝国一点点富裕起来了,也是既羡慕又嫉妒,就动了贪念,何况背后还有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援和撑腰,那还怕啥呢?

  于是动不动就在两国边境地带制造些摩擦,引得两国报纸彼此攻击,并悄悄向边境集中了大批兵力,随时准备发起对匈牙利王国的进攻。

  法国高层看到奥斯曼帝国的架势,为保证奥斯曼帝国获得胜利,出心中一口闷气,也私下派出了大量军队,以雇佣兵c志愿兵的身份进入奥斯曼帝国,并提供了大量的陆军先进装备,准备开打。

  同时为防止英国c德国政府出面干预,还在那假装中立,并呼吁世界各国要爱好和平,不要插手别国内政。

  其实英c德两国高层,也想看下奥匈帝国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奥匈帝国的科技绝对强大,他们深有体会。

  但奥匈帝国始终在武器装备上没什么大动作,其中匈牙利政府的军事装备投入更是少的可怜。

  难道,奥匈帝国高层就不知道军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吗?所以他们也想了解一番奥匈帝国真实的军事水平c能力。如果奥匈帝国的军事实力确实不行,正好方便他们在奥匈国内大乱后趁势挖人才。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