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晚周异唐最新章节 > 晚周异唐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41章 时代坐标

  二月初六,阳光明媚,和风煦煦,是个适合进行户外活动的好日子。

  老夫人从昨天晚上就阴沉着脸,顺了一宿的气,才在早上卫母来的时候挤出了一丝笑容。

  卫冬觉出不对,偷摸问李霆:“老夫人怎么了?”

  李霆推着卫冬到了角落,低声道:“跟你们无关,是大哥的事,大哥昨天跟娘说,今天请客他要带几个人来。”

  卫冬奇道:“这是好事,咱们俩家本来就没有多少亲戚,大伯父能带些人回来,正好充充门面,有什么不开心的。”

  李霆低叹一声,“那些人不是什么正经人。”

  卫冬大讶,“有多不正经?”

  “其实吧,我觉得还好,是娘说他们不正经。”李霆挠了挠头,“前天我在县里见过他们一次,都是爽朗的人,只是干的活有些……”

  李霆靠到卫冬的耳边,压低了声音,“做的是私盐贩马的买卖。”卫冬立刻就明白了,这两笔买卖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这是黑道大枭啊。

  即便上过战场,卫冬也对这常年游走于刀尖的犯罪分子心悸,咋舌道:“大伯父是怎么能跟这样的人认识。”

  “是万家兄弟带的,嘿,万家兄弟俩人已经决定撇下老父母,跟着这几个盐马商人出去闯荡了。”

  卫冬盯看着李霆,“你不会也想去吧。”

  “怎么会。”李霆立刻尖声叫唤,像是在掩饰自己的心虚,“现在日子慢慢的好起来了,我也长大了,怎么可能还有这种心思……”

  卫冬盯看李霆半晌,摆摆手道:“行吧行吧,我就相信你说的了。”

  李霆笑笑,“你去忙活你的吧,那些人今天既然是来捧人气的,就不会捣乱,是娘自己不痛快,咱们不用理她,等她自己顺过气就好了。”

  李小三跟在老夫人身边的时间最长,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

  李小三认为,这事的责任全在李箖,说穿了就是虚荣心在作祟。

  双方认识的因由,就是万家兄弟说这些人刚从关外回来,对那的情况一清二楚,李箖正好想打听征召营的事,就跟着去认识了这些人,期间还有着向老夫人要钱请客的行为。

  以打探征召营诸事为目的,那等到李蒴二人回来,李箖就不该去找他们了,可消停了两天后,万家兄弟一招呼,他就又忍不住了。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说到底李箖还是个乡下人,对盐商那传销般的聊天方式没有多少抵抗力。

  “李老弟,就我们兄弟走这一趟,少说挣了这个数!!”

  “三?三百两银子?”

  “哈哈,我的兄弟,是三百两金子。”

  “嚯,有这么多……”

  “那你以为呢,唉,老弟啊,我看你人不错,这些年真是蹉跎了,人活着,就得靠一股子气势,你要是肯跟我们跑一趟,赶上你种地十年。”

  “呵呵……呵呵……。”

  跟李箖说这话的,并不是盐商大佬,只是大佬手下的小喽啰,这些小喽啰也确实没有骗人,私盐之利高到令人发指。

  大周立国之初,沿袭前朝制度,不收盐税,直到周三世皇帝时才开始征税,不过那时斗盐只征税十文,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以盐价一直不高。

  彼时贩盐的人也不叫私盐贩子,只是普普通通的盐商,将盐从产盐地运到全国各处,挣一点辛苦钱。

  这种情况在周四世皇帝任上时发生了改变,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某作乱,叛乱平息之后,国内财政几近崩盘,为了开拓财源,周五世皇帝任命第五琦为盐铁使,开始了第一次盐税改革,其核心思想是专采专卖。

  首先,是在产盐区设立“亭户”,就是职业采盐人,免除其徭役,除了亭户,别人不允许再采盐;然后,是亭户采的盐必须全部卖给官府,不准私卖;三是官府将收来的盐,每斗再加价一百文钱出售,获取垄断利润。

  几年后,新任盐铁使认为官收官运官卖太费事,嫌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忙不过来,便在原来的专卖制度上又增加了税收环节,专采专收环节不变,官府收上来的盐,在盐场就转卖给盐商,将流通税加在盐价中,由盐商自由运销,最终形成了民采、官收、商运、商销的“榷盐法”。对于不产盐的地区,官府调运“平价盐”,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兴风作浪。

  榷,这个字的本意是设在城门口可以灵活升降的独木桥,由守城士卒掌控,生意人想过榷,就得耐心地同士卒商量,对过桥费讨价还价,这是商榷一词的由来。

  榷盐法,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将盐税并入盐价征收,盐税是多少,政府说了算,便是说国家对食盐形成了专卖制度和垄断经营。

  垄断二字,听着就有种刮地三尺的肃杀之气,但它的确成效斐然,为朝廷带来了丰厚利益,时至今日,朝廷的赋税已有一半以上源自盐利。

  巨利之下定有黑暗,几乎在盐政改革的同时,世上就多了一种职业,私盐贩子。

  走私食盐就是贩子通过各种办法搞得食盐,异地贩卖,他们比正常盐商少了官府征税的环节,成本低,且由于官府把价格一下提的太高,利润空间太大,私盐贩子哪怕打了对折半价卖都能赚的盆满钵满,是以走私食盐成为了屌丝一夜暴富的捷径。

  为了确保垄断利润,官府制定了一系列严酷甚至荒唐的法律,朝廷禁私盐的热情与力度不亚于今日禁毒。

  偷卖盐一石者死,一斗以上者杖背,提供线索捕捉盐贩子,赃物达一斗赏千钱;倒卖京城专供盐池的,房屋主人和邻居、上下线全部连坐,就连偷刮盐碱土一斗,也比照偷盐一升来量刑,更有甚者,卤池里生长的柏树因盐分较大,烧成灰后,一斛可采盐十二斤,比刮盐碱土更合算,于是政府加了一条规定:采这种柏树灰一斗,比照偷盐一斤论处。

  再残酷的刑法也挡不住逐利者的脚步,暴利面前,各方高手尽显手段。

  做私盐买卖的关键在两处,一是要打通本地关节,二是要打通商道各关卡的关节,这是一条庞大的利益链,是以能做这活的都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大枭。

  这也是老夫人和卫冬一听到这人是盐商后,立刻就敬而远之的原因,跟这些人打交道,就像今日跟毒贩子交朋友一样,这种人,普通老百姓是真的惹不起。

  跟着小喽啰吃了一次又一次,李箖十分不好意思,不得不说老夫人的家教还是到位的,我总吃你的饭不回请一次,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礼尚往来嘛。

  即是回请,那吃的饭菜不说要比别人请自己的好,也绝不应该差,盐商行囊丰厚,一顿饭连酒带菜花费二三贯非常正常,无论老夫人还是大媳妇,谁都不会给李箖这个钱让他去鬼混,是以这件事就这么一直拖着,直到现在这些盐商要回去了。

  李箖是个朴实的人,他虽没有胆量像万家兄弟那般撇家舍业的跟着盐商走,但也绝不想欠着别人这一顿酒饭。

  老夫人不给钱,没关系,二月初六是卫家破土动工的日子,李箖便琢磨着在这一天请人过来,既能捧个人气,又算是还了自己的人情。

  至于说这顿饭是不是该算卫家请的?李箖没起过这个想法,卫家安家,卫母向老夫人借了不少钱,李箖便理所当然的将自己家也当成主办方了。

  正因为这点,在盐商刚来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小的乌龙,“李老弟,府上新修,恭喜恭喜啊……”

  李箖赶忙上前两步,今天的场子是卫家的,千万不能穿帮了,打断道:“几位兄长,你们总算来了。”

  万家兄弟等小喽啰立刻咋咋呼呼围了上来,为首的人是明事理的,制止了手下闹腾,道:“李老弟,先带我们去拜见老夫人吧。”

  李箖赶忙应下,引着为首的三人到了老夫人身前,“娘,这就是我常跟你提的几位兄长。”

  老夫人带着微笑,微微颔首,做足礼数。

  “我给娘介绍一下,这位是王仙芝王大哥,这位是尚君长尚大哥,这位是黄巢黄大哥……”

  李小三就在旁边,听到这三个名字后,深深地低下了头,连老夫人的请他见礼的话都没听见。

  久仰,这可不是客套,是真正的如雷贯耳。

  李小三整个身子都哆嗦了,他知道这是武曌之后又传了十六代皇帝的时代,但这十六代皇帝经历了多少年,他是一点数都没有的,而现在,他终于知道了这个时代的明确坐标。

  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李小三微微抬头,眼神里充满了警惕。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