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三国春秋——伊始最新章节 > 三国春秋——伊始TXT下载
错误举报

乱世降临 第四卷 场景、剧情及历史出处 上

  (提前发个预告,不少兄弟反映更的少,读得不过瘾。那明天也就是7月13日周六两更两章)

  第一节黄巾之乱结束后董卓的发家史

  无论演义还是正史,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董卓在黄巾之乱的时候因为作战不利而被贬为庶人。但他又东山再起了,这并不怪汉灵帝刘宏,主要是因为西凉地区羌人对汉朝的威胁。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营造出董卓、曹操不得人心的环境,特别把马腾、韩遂的形象写得较为正面。实际上此二人都属于胡化的汉人,同董卓一样与西羌的许多部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东汉末期西羌对汉朝的威胁是非常巨大的,严重的时候就连三辅地区,也就是长安周边都不太平。就在黄巾之乱结束后,西凉边章、韩遂所部十余万人作乱,杀掉了金城太守陈懿、以诛杀宦官为名,趁机向长安地区发兵。作为应对,汉灵帝刘宏派遣能征善战的皇甫嵩讨伐,结果无功而返,西凉地区的叛乱更加严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宏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带兵解决西凉的羌人作乱。那么熟悉西凉环境,有善于在西凉作战的董卓自然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小说当中,没有详细描写这段历史主要是因为文字少了交代不清楚,写多了就要从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讲起,这样会严重偏离主线。所以就以孙坚和部下的对话,简要介绍了董卓再度发家的过程。

  历史出处《后汉书董卓传》:(中平元年)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诏以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章、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车重而退。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卓于望垣北。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乃于所度水中伪立{阝焉},以为捕鱼,而潜从{阝焉}下过军。比贼追之,决水已深,不得度。时众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屯于扶风,封斄乡侯,邑千户。

  第二节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考证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成为陈宫与曹操分道扬镳的关键所在。但在正史当中,在中牟释放曹操的是一位不知名的小官。曹操见到陈宫的时候已经是在陈留与张邈汇合之后的事情了。至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确有其事,因此也引发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格言。

  这段历史扑朔迷离,在王璨写的《英雄记》这也是魏书采用的部分,是这样记载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经过的:曹操来到吕伯奢家,但是他不在家,吕伯奢的儿子与宾客想打劫曹操,因此双发爆发了冲突。结果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迅速逃亡,但没有交代吕伯奢怎么样了。但从后来曹操功成名就后去祭奠吕伯奢大致可以推测出,曹操为以防万一还是杀吕伯奢灭口的。这也是曹操的人生黑点之一,王璨并没有在《英雄记》中写下来。考虑到王璨所担任的职位——丞相掾,这相当于曹操的秘书,应该比较清楚的听曹操讲过这一段旧事。曹操也没有必要为自己遮掩,毕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如果自己不说也没人知道。

  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经过,则是结合《世说新语》与《孙盛杂记》中的说法,经过艺术加工写出来的一段故事。

  历史出处,《魏书》(选用《英雄记》的说法)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说新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第三节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

  公元一八九年是东汉名存实亡的元年,这一年董卓废汉少帝而立汉献帝,这样一来汉朝的权力格局被彻底打破。董卓在洛阳的统治并不稳固,为此他必须要拉拢世家门阀。比如任命反对自己废立的袁绍为渤海太守,拉拢太傅袁隗一起拥立新君。

  董卓的所作所为还不足以使群雄冒着被杀的风险起兵,袁绍在渤海郡也处于被监视的状态。可是董卓在洛阳的所作所为直接使他站到了所有世家的对立面,洛阳对董卓的西凉军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他放纵手下烧杀抢掠。在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以及财产伤亡后,群雄决定站在袁绍这边起兵反对董卓,但从后面他们大部分的表现来看,这场战争还是被看作袁家与西凉军阀的战争,摇旗呐喊的人居多,真正出力的人却非常少。

  历史出处,《资治通鉴卷五十九》,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贱。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卓购求袁绍急,周毖、伍琼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今急购之,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即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

  袁绍在勃海,冀州牧韩馥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馥得移,请诸从事问曰:“今当助袁氏邪,助董氏邪?“

  第四节曹操的荥阳汴水之败

  诸侯联军的实力是远在董卓之上的,这点从孙坚后来的表现就能看出。孙坚仅以很少的兵力就能令董卓焦头烂额,这说明董卓所部战斗力非常有限。一者军队组成杂乱无章,许多支军队的组合。再者,董卓本人又格外偏心西凉兵,导致其他部属与西凉部矛盾逐步升级,军心不稳。

  进军洛阳的关键是拿下荥阳,这是皇城洛阳东边的门户,还有一个很大的粮仓——敖仓。拿下荥阳等于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在这中间有一个问题:董卓被消灭后,权力就会重新分配。那个时候谁手上的实力强,谁就有话语权,因为讨伐董卓的战功是一体的,等到具体封赏的时候,靠得就是各自手上军队的数量。因为外戚何家已经倒台,新登基的汉献帝刘协并没有强力的外家支持,谁都想成为董卓第二。

  在诸侯这样的心态下,曹操的失败就是一种必然,他的游说再有道理,也不可能打动诸侯。也是经历了荥阳卞水的失败后,曹操本人也变得现实起来。

  历史出处,《三国志武帝纪》,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