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兰若蝉声最新章节 > 兰若蝉声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扶犁) 第一章 云顶观星拓星野 北上寻师探师门

  庆云一路奔往所居茅舍,远远望见陈叔的儿子文赞正在打扫院落,便迫不及待地喊道,

  “文赞兄,陈叔可在屋内?”

  陈文赞抬头见是庆云,憨厚地笑了起来,

  “云弟,你来晚了。方才有个小姑娘来找爹。爹草草收拾了些东西就出门了。”

  庆云还是不信,一口气冲进了屋。

  见陈叔果然不在,只得转身出门悻悻道,“难道,陈叔就没留什么话给我?”

  “这……应该是有些嘱咐,你可以去问问那个小丫头。她,她仿佛是去找你了。哎呦~”,陈文赞正在冲屋门口的庆云说话,冷不防肩头被人拍了一下,不由惊叫了一声。

  只见背后一对美目笑吟吟地望着她,“你在喊谁小丫头呢?”

  陈文赞傻笑着指了指瓠采亭,瞧向庆云,“就,就是她。”

  瓠采亭上下打量着陈文赞,面色也是颇为惊讶,“你居然不会武功?”

  “我身子骨硬朗,爹说我不用拳来脚去地强身。倒是请了位先生,说是要给我补补脑子。”陈文赞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对不习武功一事毫不在意。

  这样乐天的性情多半都得上天福泽厚爱,只是往往令旁人颇为无语。

  瓠采亭无奈地摇了摇头,“你没有跟陈师叔学剑,就不要跟我们去洛京了。”

  “洛京?你要带云弟一起去洛京?”

  庆云走到陈文赞身旁,用力地晃了晃他的肩膀,“是的,我去洛京找陈叔,这里就麻烦你了。”

  “可是爹不是说他不会再回北方……”

  瓠采亭叹了口气,没好气地打断道,“陈师叔真的从来没有和你们讲过他师承出处?”

  陈文赞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庆云也是一脸无辜,“陈叔从未提及过自己的师承,只简略地介绍过传我剑术的原因。他说我们庆家祖上是东周第一刺客庆轲,累世侠名,不可断了传承。其他,我就一概不知了。”

  瓠采亭摇了摇头,“也罢,也罢。还是我来说吧。”

  说完这句,她忽然正色,刚才和陈文赞恶作剧时的俏皮神情刹那间消融在一脸肃然正气间,

  “天下剑宗有五,其一檀宗,历任掌门以檀君为号。

  上一任檀君,便是庆师弟的父亲庆易寒。

  十八年前庆师伯于平城行刺北魏幼帝拓跋宏和摄政的冯太后失败,

  当时将他擒住的,乃是北魏内廷第一高手,同出本门的盖坤师叔。

  庆师叔为了保全其他同谋的义士,力战至死。

  本门因此案遭到株连,几乎覆灭。

  幸亏我师父在魏帝身边隐藏多年,暗中保护陈道巨师叔逃往南齐,但也告诫他不要再传武功,不可再回魏土。

  这大概就是陈师叔从未对你们吐露旧事的原因。

  我檀宗一门因此在江湖匿迹十余年,也不曾再立檀君。

  但是近些年来,那些暗中得到庇护的门人已经渐成羽翼。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门中也有再立新掌门之愿。

  这次师父特意请陈师叔速去主持大局。

  莫返魏土的约定,自然也就不再作数了。

  庆师弟既然跟随师叔学剑,自然也可以一同前往。

  今日我和庆师弟虽然只交换了一招,发觉师弟似乎并没有修习本门招式。

  但其中剑意绵绵,气韵不凡,于剑道已有小成。

  此次若能和门人多多切磋,想来前途不可限量。”

  庆云听罢大喜,右手重重地拍在了陈文赞的肩上,“太好了,终于可以出去走走了。陈叔以前从未提起过我父亲的事,这次若能见到宗门的人,可要好好聊聊。师姐,既是本门盛事,文赞兄和我们一起同行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陈文赞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他拿出一本卷册苦着脸说道,“父亲临走前让我一切听祖先生的。这本算经里的题目没有做完,并经由先生批阅,是万万不可以离家的。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如此忤逆,怕不得被他打断了腿?”

  庆云撇撇嘴,勉强算是认可,随手拿起那算经翻了几页,只看得浑身毛发直立,“这,这都是什么鬼题?”于是抄起卷册拉着陈文赞就走。

  “云弟,这是何意?”

  “帮你找人解题啊!不然怎么办?让你在这里耗一辈子?”在庆云大笑声中,陈文赞和瓠采亭也无奈跟了上来。

  邗沟之外有西峰,西去不过十数里,山高不过百丈。

  但若说步行由此直上明了璇玑,玉衡都是天文观测器材。

  东汉大儒蔡邕等主编的《东观汉记》,是正史之外风评极佳的信史之一,其中有对玉衡非常详细的叙述: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并县(通悬,璇)玑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玑径八尺,圆二尺五寸而强。

  根据这段描述,玉衡就是一个标准的长筒望远镜。转动璇玑定位星辰,然后用玉衡去观测,就是古人的科学观星法。我们都知道,望远镜,哪怕是天文望远镜,利用的基本光学原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甚至早在春秋时期,墨家就有相关研究。但是理论转化到实际,最关键的往往不是设计,而是材料。当时适合打磨成凸凹透镜的材料少之又少。水晶不但珍贵,加工更加困难。玻璃的问题我们后文会提到,总之当时在中原玻璃比玉石还要鲜见。透明石膏恐怕是当时最适合用来打磨成镜片的材料,但是大块透明石膏奇货可居,这才是望远镜无法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同理的还有活字印刷。活字的商业化在宋朝出现,但雕版印刷术在南北朝就已经广泛存在了。从雕版进化到活版,差的并非理论,也并非发明改进,而是活字供应商。所以只要有雕版印刷术,可替换的活版就是可行的技术,但在没有专业供应商之前,就只能是部分匠人的私技了。

  言归正传,在本章中笔者提到了古人对岩石月表的认知,这一点与历史事实相符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只是传播不广。古代大儒研究的都是经典大道,琢磨这些奇技淫巧的都属于杂学,不但影响有限,甚至难觅传承。

  关于月球岩石说,在民间有之。唐代杂记《酉阳杂俎》就曾经记载月宫来客一节,那人说: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

  此人说月球是由七种矿石组成,是一个球形。我们看到的月影,是太阳照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形成的,这个观点几乎无限接近现实。这样详实的解释,很难说是出自凭空想象。

  至于嵩山往来地月的天梭,也出自此书。真实几何,充君一哂。杂俎虽然成书于唐代,但题材是汇编故事集,所述并非都是当代之事。此处也仅仅是用来说明古人对于岩石月表的认知而已。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