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麒麟儿最新章节 > 麒麟儿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387章 第 387 第章

  建邺城中不太平, 似乎是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城中从世家豪门,到普通百姓人家, 都紧守门户。也是这个时候, 一些喜欢‘富贵险中求’的行动了起来——自从许盈部连下石头城、历阳城的消息传来,城中已经有匪患四起了!

  而偷偷抢抢的事,这在如今台中焦头烂额的时候, 也没时间、或者说没能力搭理。此时本就不走正道的一些人,若能聚集起一些人手, 都愿意做一回强人, 弄些钱财来。

  世家豪门是高门大户,部曲也少不了,一般二般的匪徒也没法得手。至于等而下之的人家,可是受害不浅!不过, 此时城中情势这般紧绷,并不是因为肉眼可见变坏的治安。真正说起来,急速变坏的治安本身也只是许盈部兵临城下的附带结果之一。

  眼下建邺之乱还没过去多久呢,大家都还记得建邺之乱那几晚,建邺城中是何等混乱, 连带着城中百姓又受到了多少损失——袁继上位必须得到军方的支持,而军方在建邺城弄点儿外快,只要不过分,袁继就算知道有危害,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还只是一次建邺之乱,若是再去想最近几十年建邺城受过的兵祸,城中百姓就更没法放心了。

  在乱世之中生存,无论贫富贵贱, 都磨砺出了一套生存智慧。反正,在当下的建邺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团结自保。哪怕是普通百姓呢,也会和左邻右舍抱团,家门口的巷子封起来,各家轮流巡逻,在当下也是常规操作了。

  在这样的背景中,韦训一家从昨晚起就紧闭大门,里外有部曲把守,并不显得如何扎眼。但是联系到韦训今天本该去台中的,却没有去,只报了个‘突发急病’了事...这就让人有些玩味了。

  这样的做法,放在哪怕半个月前,韦训都是不敢做的,做了就有可能让人觉得他‘态度’不好。而以他在‘沈朝’颇为尴尬的身份,一旦被袁党认为态度不好,后续就有可能有源源不断的麻烦。

  而眼下这样做,也不是韦训胆子变大了,无非是他清楚台中没有余力管自己这点儿事了。另外,也是因为在当下的局面中,他判断去台中可能会出现预计外的风险...别的不说,只说他在台中当木头人,要是袁党被当下的局势逼的厉害了,要玉石俱焚,那他怎么办?

  甚至不说玉石俱焚这样离谱的事,袁党那些人真有玉石俱焚的气量,韦训倒还高看他们一眼!只说找个出气筒无能狂怒一番,若是被波及到了,也不是好玩的...自己的命只有一条,韦训还是挺珍惜的。

  特别是眼下,许盈眼看着要入城了,情势一片大好的前提下,韦训更不愿意这个时候自己出事——一方面是惜命,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这个时候误了性命,那就太没意义了。

  从个人、从家族的角度,韦训是支持许盈的,或者说,任何一个以‘诛袁贼’为目标进攻建邺的,他都支持。左右这些人上位,打的是为羊家讨公道的旗帜。到时候就算自己坐了天下,也会对韦训这样的人客气很多。

  总不会像袁继这样让韦训日子过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不过,在众多可选项里,许盈依旧是韦训更愿意的那个。一来许盈出身够高,此时习惯了世家大族地位超然的‘精英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寒门出身的皇帝。他们大概是觉得,许盈也是势族出身,大家能说到一起去,就算许盈来一个改朝换代,这也算是肉烂在锅里了。总之,大家过去怎样优越,今后还能怎样优越。

  二来,则是韦训父子与许盈的私交了...其实主要是韦瑾,韦瑾和许盈是真正的故交,韦训则是因为儿子的关系,多少见过许盈几次。说起来,他家现在还在用的‘清辉灯’,每次夜宴时都要拿来撑场面的那个,就是从许盈手上弄到的。

  过去见面时,韦训待许盈态度是很好的,这就像家长对待自家孩子那个学霸同学一样,总是客气又亲切。而许盈身为晚辈,对韦训自然也有应有的尊重——联想到这样的过往,韦训父子自然愿意支持许盈。

  这年头,大家都愿意支持关系更深厚的亲朋故旧!

  韦训不仅自己不去台中了,还让韦瑾也不用去他所属的衙门露面了,一切为了安全起见。

  不过这也不代表韦训就什么都不做,只将韦家护的铁桶一般,假装自己不存在。事实上,越是这种‘隐身时刻’,背后功课就做得越多!韦训一边通过自己的人脉,打探台中之事,另一边也不忘记想办法搞串联。

  打听台中各种决策,这是没得说的。虽然眼下的情形对袁继来说是大大不利了,站在韦训的角度来看,接连拿下石头城和历阳城的许盈看着就比袁继有胜算。就如同两人的年纪,一个是正当中午的太阳,另一个却是垂垂老矣,日薄西山!

  但好歹袁党还掌控着建邺城,即使这种掌控已经趋近于混乱。

  简单来说,袁继看起来会输给团结了更多人、且手握大义的许盈,但人家也是有自己的资本的!这种时候,人家只要利用起自己的资本来,局面发生变化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如今天下局势就是这样的,变化的很快。时间倒转回去哪怕一个月,谁又能这样看好许盈呢?大家只当他是袁继的一个有力挑战者罢了!

  主要还是形势始终很乱,变化的又快,旁观者看来自然是雾里看花!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一些打算投机政治的人也没法做合理判断了,很多时候他们竟和赌场上的赌徒差不多。在几个可能的选项里选择一个或者多个,然后就静待骰盅揭开,几乎是听天由命。

  了解台中的动态,能让韦训觉得有安全感一些,也方便他接下来做判断。

  至于说搞串联,那就更简单了...像韦训一样更希望许盈主事的人也不止一个两个。袁党能掌控住局势时,这些人不会冒出来。可一旦袁党掌控不住了,这些人就会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冒头。

  这就是得位不正、大义不在的麻烦之一了。

  你强的时候大家不说什么,可一旦有了乱子,不服的人就多了。

  这个时候搞串联,一方面是为了策应许盈,不管怎么说,许盈他们都是外来的。哪怕袁继这边没什么抵抗力,等到许盈接收建邺时也会冒出各种麻烦。韦训这些人串联起来,最开始的时候可以里应外合,给许盈入城减少麻烦。日后则可以作为地头蛇,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为日后储备政治资本。

  大家来帮忙,可能是因为对袁继不满,也可能是看好许盈,又或者干脆两者兼而有之。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人都是不喜欢做白工的...至少,能在达成目的之余,为自己、为自家捞取一些好处,那为什么不呢?

  假设许盈能够成为建邺城的下一位主人,那如今里应外合也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也好,那都是能转化成政治资本的。甚至于所谓的‘微不足道的工作’本身,就是政治资本的一部分!

  能做事,就能决定一些事、调动一些资源,这不是政治资本,又什么是政治资本!

  刚刚往外发了许多信,正在考虑这些事的韦训想着未来的情形,一时之间竟有些痴了。

  还是韦瑾快步从外面走来打断了他的思绪——韦瑾手中捏了一封信,神色举止并不符合一个世家子弟该有的镇定,但这个时候也没人会在意韦瑾的神色举止了。

  才进书房,韦瑾就道:“阿耶,台中传出的...台中打算撤出建邺!”

  “撤出建邺?”连韦训都被这突然到来的消息弄得有些措手不及:“撤出建邺还能往哪里去?”

  韦训是觉得袁继没什么胜算了...说起来也挺让人唏嘘的,其实袁继的实力并没有实质上的损失,他掌控的军队依旧在他麾下,那些他的铁杆依旧是铁杆,这个时候的他,和‘建邺之乱’前的他,并没有太大不同。

  但建邺之乱前夕的袁继是高高在上的,为皇室所忌惮的。而如今,却是让其他人觉得是个必定的输家。

  只能说,像袁继这种得位不正者,不在位时看着厉害,一旦上位,就好比是一股势力由暗转明,给人的威胁要瞬间降低一大半。再者,‘势’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真的存在的。

  如今的袁继,就有些‘大势已去’的意思。

  不过即使是如此,袁继一系的人一点儿抵抗都不做,这就打算弃城逃亡了,这还是出乎了韦训的意料——不过他转念一想也是乐了,建邺城的情况还真不适合‘守城’,许盈那边面对石头城、历阳城这样的坚城,也是轻轻松松拿下,确实给了后面的人极大的威慑。

  传来的消息说什么的都有,还有人说许盈是得了雷神相助呢!和前头说天师道相助的是一个路子...这样的话,有些见识的人都是不信的,但许盈攻城有一套自己的秘密武器却是大家认可的。

  不然的话,前面那些守城战也不会打成那个样子了!

  建邺城的条件是这样,许盈那边又是那般让人忌惮,惊慌失措之下,做出撤出建邺城的决定也不算怪了...从袁党的角度来说,说不定这还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举措,正是证明了他们不会受感情左右,是在做正确的决定。

  不过韦训还是重复问了一句:“撤出建邺之后,去哪里?”

  “京口。”韦瑾言简意赅。同时他给出的答案也不太出乎韦训的意料,都到这份上了,袁党可以选的落脚点其实也就有限了。京口的好处是离建邺近,可以迅速抵达,同时京口那里也有很完备的军事建设...毕竟对于建邺来说,京口本来就是东北部犄角,和石头城一样,是守护建邺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样的地方是实打实的军事重镇,建邺朝廷手再松,对这里也是抓的很紧的。

  至于京口在战略上的地位,譬如扼守三吴之类的,也不必说。京口之所以重要,之所以会成为建邺所看重的,不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么。

  不过,撤到京口即使好处多多,历史上‘七国争雄’时期的吴国也曾有国中叛乱,太后和皇帝避入京口的往事,也改变不了这一选择的缺点——京口确实离建邺太近了,两方的实力如果相当,那还能对峙一番。甚至因为京口有坚城可以依托,建邺没有,京口方面还要更有优势一些。

  问题是,现在不是实力相当!

  现在的情况是,许盈来势汹汹,一心求战!而袁党方面是打算暂避锋芒,拖延过眼前再说。

  到时候退去京口了怎么说?袁党打出来,许盈这边恐怕巴不得。袁党不出来,龟缩在京口。先不说传说中许盈用来攻城的秘密武器是不是真那么有用,就是没有那么有用,被围在京口也意味着袁继的失败。

  历史上当然有守城成功的案例,但那要么是等到了援军,要么是用攻城这件事拖垮了攻城方...而如今,许盈和袁继这一场仗,这两种可能哪一种都不像是会有的样子。

  袁继得位不正,当他虚弱下来时,谁会帮他?至于拖垮许盈,若袁党真有那样的心气,也不会有如今‘望风而逃’的局面了!

  韦训‘啧’了一声,心里也有些轻松。虽然袁党要去京口,这会导致许盈这边战线拉长,决战时间拖后,以及许许多多不致命,却依旧存在的麻烦。但不管怎么说,这有一点好,建邺这边是不会爆发大战了。

  韦训如今生活在建邺这座城中,作为世家大族的一份子,在这里也有着足够多的利益。真的打起来了,战争是不会长眼睛的,多少好东西都会被毁,他们这种世家大族的利益自然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袁承志能这般‘识趣’,倒也不是不好。如此退守京口,别的不说,至少免去了建邺一场兵祸...”说到这里,韦训露出了回忆之色:“当初在京兆时,正是因为兵祸,族中几房就那样断绝了。至于其他财货、土地之类的损失,更不要说了...如今家中在建邺底子也薄,那样来一次也难受。”

  这样说着,韦训目光又投向了窗外:“今次建邺大概会乱几日,不过之后就好了。”

  韦训这样说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判断的,就算许盈和袁继不会在建邺开战了,许盈也是要带着人来的。到时候有些事躲不过的还是躲不过——此时军队下一城后,不讲究的会让上下合法劫掠几日,讲究的大约会有约束。但即使有了约束,这种事也不可能禁绝,只能说具体操作的时候士兵会收敛些,比如光天化日下不做,又比如说要钱就不要命了。

  “我倒觉得若冲入城之后,情形会好些...如今建邺内外失序,若冲来了必定整治这些。至于那些兵匪,旁人我不敢说,若冲定是会约束的。”韦瑾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自己对许盈的了解。

  听儿子这样说,韦训就失笑了:“阿宝此言还是太...卫将军或许有心,可下面的人却也有各自‘难处’啊!”

  他说的有些含糊,但意思是那个意思。更别说,韦训对许盈都没有那样‘信任’,能给他打包票。

  对许盈,韦训只记得是一个格外出众的晚辈,在同辈人中他是肉眼可见的出挑。单纯站在长辈的位置,谁见了都是喜欢的...可要说到对他的道德标准有没有信心,韦训就没法点头了。

  不是他发现了许盈的道德问题,而是许盈站在了现如今的位置上,再谈道德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韦训自信于自己的判断,并且认为儿子做出眼下这种判断是他还不够成熟的缘故。然而,在三天之后,韦训看着秩序井然地建邺城,想到三天前自己与儿子在书房的谈话,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三天之后的建邺,秩序已经恢复正常了!

  在书房谈话的当天,台中裹挟着去到了京口,一起离开的还有几万大军。这几万大军和那些袁继成势之后投靠过来的骑墙派不同,是袁党真正掌控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是袁继等人唯一信任的!

  这几万大军,还有早早放到京口做防备的一支中军,就是袁党在军事上最大的底牌了...至于其他的,无非是谁强跟谁,谁给的好处多听谁的。眼下或许也愿意听袁继的,毕竟许盈还没联络他们,但袁继是不敢在此时信任他们了。

  不过,袁继为首的那些人也不是干干净净就走了的,他们给许盈埋了不少雷呢!

  比如留下一支孤军,然后化整为零,等到许盈部入城之后就各处搞事情。杀人放火打游击,都是可以的!别看这些都是小动作,但就是这些小动作才麻烦呢!

  占据建邺这种地方,能让一股小势力顷刻之间拥有号令天下的资格,但与此同时,自己就会成为靶子!很多事情就得担着!之前袁继是如此,如今许盈入城,也会是如此。

  而留下的这支孤军还只是袁继手笔的一部分,还是摆在明面上的一部分!真的留在暗处的,其暗中搞事情,则更加隐蔽,杀伤力也更大。

  对于袁继最后留下的手笔,留在建邺的人自然心里大骂无耻(他们就算不是反对袁继的人,至少也是不支持的)。与此同时,他们心里也为许盈捏了一把汗,担心他进入建邺之后掌握不住局面。

  或者说,就算掌握住了局面,也会伤害自己的名望...很多有名望的人物就是这样,不用做实事、担当大任的时候,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形象和圣人也差不多。可一旦被拉入‘世俗’,圣人什么的可就做不成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莽。

  但就在第二天,许盈没有犹豫,立刻就带人入城了!这个举动,好处是让其他人见到了他的决心,有这样一个行事风格足够大气的人物,无论是下属,还是不相干的人,都是要高看一眼的。坏处也十分明显,眼下的建邺正是暗潮汹涌呢,不待整理一番就进来,一旦出了什么事,许盈就会陷入到非常被动的局面。

  但他还是选择进城!

  而之后许盈麾下的表现简直让建邺城上下刷新了一遍认知...没有劫掠,字面意义上的那种。许盈部进入建邺之后,军容威武是人们的第一印象,而之后对百姓的友好却是比第一印象更让人意外。

  这一路来,能且战且胜,许盈部的战斗力已经不用怀疑了,军容威武在一些人看来也在意料中。但一支会对老百姓友善的军队?就地征收粮草真的会花钱,而且是正常价格的军队?会睡在百姓屋檐下,而不会霸占百姓房屋的军队?会帮着百姓做事的军队?

  ......

  这真的是超出认知了。

  军队入城之后,混乱的原因一半在军队,另一半则在城中的‘有心人’。许盈这里手下军纪好成这样,军队这一半是不用担心了。于是许盈入城之后,重心都在解决‘有心人’。

  军队的表现获得了建邺城百姓的信任,对于百姓来说,他们才不管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谁主政呢!他们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活命,能不能少一点儿担惊受怕。而一个能将军队管束成这样的大人物,他们是愿意信任的——这既是因为此时的人单纯,也是因为老百姓可选的人也只有那么几个,至少对比起别人,有着这样军队的许盈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而获得百姓的信任,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决定了一切!刘邦是和长安百姓约法三章之后才站稳脚跟的,而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到信任的许盈,之后再做什么事都是有加成的!

  许盈很快让人联络了城中以钱道远为首的情报人员,私下做情报工作,打击袁继留下来的暗线。另外,许盈则让人宣讲早就拟好的许盈版‘约法三章’,这些都是很简单佷容易明晰权责的规定,是一种战时的临时治安规定。之所以安排上这个,是为了最快时间恢复建邺治安,让建邺这座城市本身恢复‘正常’。

  这些事情因为百姓信任许盈和许盈的军队,进展都很快。

  而就在第三天,稳住了建邺之后,许盈这才答应见那些要见他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如韦训这样事前搞了串联的人要来帮他稳局势,就不再是雪中送炭了。如此,许盈就占据了主动权,既能借这些地头蛇迅速安抚建邺,又能限制这些人的手,不让他们太过分。

  这也是许盈提前就有考量的。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