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科幻小说 >南明之绍武大帝最新章节 > 南明之绍武大帝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0383章 大奸若忠

  群臣都不说话,傅鼎铨慨然道:;陛下,只要蒋尚书能将济南的水利修好,微臣就能做到。

  朱聿鐭问道:;你说的能做到是多少粮食?

  傅鼎铨反问道:;陛下能给微臣多少土地?

  朱聿鐭没有想到傅鼎铨竟然会反问自己,道:;你是济南知府,济南辖内的土地都由你官吏。

  傅鼎铨跪拜在地道:;陛下,微臣有斗胆之言,要面禀陛下。

  ;你说。

  傅鼎铨想了想,道:;山东全省,有秦、韩、庆、唐四家豪门,仅此四家,便占据我大明辖内的山东田地一千二百万亩,并且他们还在大肆兼并百姓的土地,他们不仅兼并土地,还以‘飞洒’、‘诡寄’等手段将原本由他们负担的徭役全部转嫁给了佃户、穷人,因此山东的土地虽广,朝廷却收不到赋税,就算是收到了,那也不过是从穷人身上敲骨吸髓而已。

  ;飞洒、;诡寄都是当时的习惯用语。

  ;飞洒是指富豪之家利用权势,将自己应负担的差役转给穷人承担;

  ;诡寄则是地主豪强将属于自己的田产,假托在他的佃户或其他穷人的名下,以他人的名义缩小自己的田产,从而不负担国家的赋税。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官员都大惊失色。

  傅鼎铨这一番话简直就是将全天下的秘密都公之于众了。

  这些秘密都是公开的秘密,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将这些秘密公之庙堂之上,他们不公开的原因不是怕皇帝以雷霆手段来处置这些豪强,而是他们不想让皇帝为难罢了。

  此话怎讲?

  能够成为豪门,那决然不是寻常人家,可以说他们家家户户和皇室都是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比如说嘉靖朝严嵩以后的首辅大臣徐阶,他可是国级干部,他也只敢侵吞兼并二十万亩土地。

  而这山东的四大豪门,却占据了一千二百万亩土地,平均下来是每家三百万亩,徐阶和他们站在一起,那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完全没有可比性。

  朱聿鐭问道:;唐家?是不是叫唐建峰?

  ;正是,唐剑锋是唐家的一家之主。

  ;很好,他以为送了两个女人给我就可以无法无天了,很好,好得很!朱聿鐭咬着牙恶狠狠的道:;我现在将石虎头的独立师调拨给你,你回了济南府以后,立刻以他们勾结建虏的名义,将这四大家族全部锁拿,不可走脱一人!

  傅鼎铨道:;陛下,您有言在先,他们以前勾结建虏之事,一概既往不咎。

  朱聿鐭道:;不错,我确实说过以前勾结建虏既往不咎,但是谁敢保证他们现在没有勾结建虏呢?你傅鼎铨敢保证吗?

  ;微臣不敢。

  ;那就抄家,将这山东的四大豪门全部拿下!

  姜曰广拱手道:;陛下,没有他们勾结建虏的证据,不可随便拿人……

  朱聿鐭冷冷一笑:;姜大人,是你不愿意去搜集他们勾结建虏证据还是他们真的没有勾结建虏的证据?老子就不信,山东与建虏相临,他们会没有勾结建虏?他们不怕那一天建虏打进了山东,抄他们的家吗?傅鼎铨!

  ;微臣在!

  ;我现在授权你搜查山东境内四大豪门与建虏勾结的证据,独立师的人马由你调遣,谁敢对抗搜查,你可就地拿下审问,证据确凿者,押送南京,明正典刑!

  傅鼎铨道:;微臣遵旨。

  ;姜曰广。

  ;微臣在。

  ;我任命你做田亩尚书,由你负责清查南京的田产,但凡有‘飞洒’、‘诡寄’行为的豪门之家,一概锁拿抄家。

  姜曰广知道,朱聿鐭这等于是免除了自己山东巡抚,显然是不想自己去山东掣傅鼎铨的肘。但也只得道:;微臣遵旨。

  ;曹学佺。

  ;微臣在,我任命你做监察御史,监察全国官吏,但有贪墨官吏,只要证据确凿,立刻锁拿。

  ;微臣遵旨。

  朱聿鐭道:;现在的一切都以为北伐大军筹集粮草、军饷为第一要务,谁敢从中阻拦,我一定严惩不贷!

  傅鼎铨道:;微臣请陛下将唐建峰送给陛下两名女子送还给唐建峰。

  朱聿鐭一愣,随即笑道:;傅鼎铨,看来你是首先要拿我来开刀了。

  ;微臣不敢。

  朱聿鐭道:;依照我的本意,这两名女子我是不会还给唐建峰的,我就是要告诉他唐建峰,你无论送了什么给老子,只要你敢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我想怎么办你,就怎么办你,不会有任何情面可讲,但是今天你傅鼎铨向我开了口,那我就成全你。如今这两名女子都在皇后娘娘那里,等你返回济南的时候,我让皇后娘娘将这两名女子送给你。

  傅鼎铨道:;微臣叩谢陛下天恩!

  ;张三。朱聿鐭看向浙直总督张三。

  ;微臣在。

  ;老话说‘苏杭熟,天下足。’,你明年能给朝廷多少粮食?

  张三道:;回禀陛下,浙江直隶辖内有耕地一千八百万亩,但多半也被豪门所有,如果陛下能准许微臣追究他们违法乱纪之事,以每一亩地收两百斤税米算,微臣可给陛下送来粮米三万万六千万斤。

  周应期笑道:;张部堂,难道苏州、杭州的一亩田地只产两百斤粮米吗?

  张三道:;苏杭下等田地一年也能打米四百斤,上等田地能打八百斤。

  周应期问道:;那你怎么一亩地只向朝廷献两百斤粮米啊?下等地应当献米三百五十斤,上等地则应当献米六百到七百斤。

  张三笑道:;周大人的账算得不差,但是老百姓不吃吗?把种田的人都饿死了,谁来给朝廷种田?再者说来,周大人说的三百五十斤,六七百斤,那是崇祯朝的老黄历了,当今是绍武朝!

  周应期一听张三后面的一段话,又恨又恼,冷笑道:;一亩地老百姓得六百斤粮米,朝廷只得两百斤粮米,你真把朝廷当乞丐了吗?

  张三道:;周大人,你不让老百姓吃饱了,不让老百姓的家里每年还有点盈余,能够在过年的时候换点布匹做身新衣衫,儿子成年了能娶得起媳妇,谁愿意为朝廷种地?谁愿意为保卫我大明的江山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

  周应期不屑的冷笑道:;张部堂,好手段,好口才,贿民以博名望,端的是大奸若忠啊!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