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悠悠五千年最新章节 > 悠悠五千年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二十九节 周族的成长简史

  周族发源于中国的西部,早先居住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陕西东部,这和发源于中国东部的商族正好相反。不过,据古书记载,周族和商族的始祖却是亲哥俩。

  周人的始祖叫做弃,也就是后稷。商人的始祖叫做契。弃和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二人的老爸便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只不过契是帝喾的大老婆姜嫄生的,而契则是帝喾的二老婆简狄。

  不过,这哥俩出生的历程也确实蹊跷。契是老妈简狄吞鸟蛋后怀孕生出来的,而弃的出生更让人难以置信。因为他竟然他妈姜嫄踩到一个神奇的大脚印后孕育的。据说,姜媛踩到这个大脚印后,突然感觉好像有一股电流涌过全身,回家后不久就怀孕了,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男孩。

  弃和契都是非正常出生者,但弃的命运却比契坎坷多了。他老妈姜螈以为儿子是妖,所以在一生下他后,就把他扔到了一个小巷子里,想让来往的牛马踩死他,可是从巷中过往的牛马却全都绕着走,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后来姜螈派人把他丢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将婴儿抛到河冰上,又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姜螈得知后,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

  在中记载,弃还在儿童时,就喜欢种树麻﹑菽等农作物。长大成人后,他善于根据各种土质,去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老百姓都向他学习。于是,尧便任命他为农师,舜则赐他封号为后稷,表彰他的功勋可与帝王相当。稷,农作物的一种,也就是粟,也有的说是不粘的黍,还有的说是高粱。后稷善于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不仅使五谷获取了丰收,而且懂得了粮食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赢得了一套圆满的农事活动经验,他开创了万古不朽的农耕伟业。因此,他被后世尊为“百谷之神”。民以食为天,后稷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帝业的根主,因此产生了“江山社稷”这一说法。

  周族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迁徙的过程。

  后稷时期,周族居于邰(陕西省武功县西南)。

  到了后稷的儿子不窋时期,适逢夏末商初,夏亡商兴,作为夏朝的属国,周人受到牵连,被迫西迁,不窋率族人来到了现在甘肃庆阳一带从事农耕,在那里,周人与当地的西戎和北狄混居在一起。但西戎和北狄的大多数部族都靠游牧为生,周却是农耕民族,因为生活习惯不同,经常会闹矛盾起冲突。

  因此,到了不窋的孙子公刘时期,周族又开始了一次新的迁徙。这次,他们是东迁,最终落脚在泾水流域的豳(今陕西旬邑)。来到豳地,公刘见这里背风向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能容众多人口,就向族人宣布在这里定居下来。此后,公刘又利用日影看山冈、定南北、观水相、测量低地和高原,划田界、开荒种田,修复光大后稷开创的农耕事业,自此中华民族游牧农业转入定居农业,后人将公刘称为人祖,又称为中华民族定居农业鼻祖。而且在此时,在公刘的带领下,周族已经有了自己的武装,并建设了宗庙,从此,周族进入了建立国家的阶段,开创了豳国300多年的历史。

  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族的势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成为商朝西部的强大方国,但周对商朝的统治又若即若离,因为在殷墟甲骨文中,有时称其为周方,有时又称其为周候。而商代称方者便是不服从者,称侯者就是臣服者。但周族的强盛之下也隐藏着危机,因为早在周族东迁之时,西戎北狄的势力便接踵而至,很快,周族就又被那些游牧民族给包围起来了。

  为了避免冲突,尽量减少流血牺牲,古公亶父选择了忍让,三番两次地向戎狄进贡珠宝和牲畜,希望各族之间能和平相处。但戎狄不讲信用,贡物照收,但仍然多次侵扰周族的土地。古公亶父无奈,慎重考虑后,毅然率领部族再次向东南方向迁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山脚下,这便是周朝的发源地——周原,位置在今天的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境内,自此,“周”的概念产生了。“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在周原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公迁岐。此后周族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仅仅经过了三代人的努力,便推翻了商王朝而建立了西周王朝。

  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随着地理位置接近,联系也愈加紧密,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古公亶父之时,周部落已颇具规模。他有三子,偏爱小儿季历。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父意传位与季历,自身逃亡荆蛮,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后为吴国。而根据以及民国之后疑古派顾颉刚等人的看法,此时期的周国已经有了“翦商”的想法,吴国的建立则是打算建立西、南两个战略方向的结果。

  古公亶父死后,三子季历即位,商周关系开始密切,载:古公亶父传位季历,季历不仅与商联姻,娶妻商室,还被商王文丁封为“牧师”,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所以季历在甲骨文中有时又称公季。可见,周此时已是商朝属下一强大方国。

  周商虽然关系日趋密切,但两者却都心怀鬼胎。殷商总是时刻提防著这股新生力量,而周国、吴国也逐渐并吞其他小国家,特别是亲商的诸侯国。日渐强大的周与日渐衰落的商,还没有渡过蜜月期,就开始相互猜疑,相互指责,进而相互征伐。最终,商王文丁为扼制周族势力发展,以保商朝地位不受威胁,杀了不再那么听话的季历,周商矛盾陡然加剧了。

  季历被杀后,儿子姬昌继位,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他当然想复仇,可惜国力不足与殷商对抗,所以只好隐忍,向商认错服软。而刚继任的商王帝乙此时也焦头烂额,因为东夷造反,声势很大,而此时姬昌假如乘机煽动西部诸侯造反,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帝乙便大力拉拢姬昌,既让他继承西伯头衔,又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姬昌。两国的联姻,使一度紧张的局面暂时平缓下来,但这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殷商对周的戒备之心。

  帝乙死后,儿子帝辛即位,这便是历史上被丑化丑到爆的商纣王。商纣王上台后,大刀阔斧,内整箕子、徽子、比干等王族反对派,外伐对商不忠不顺的诸侯方国。为了震服势力快速膨胀的周族,纣王一度把姬昌囚禁在羑里,并杀他的大儿子姬考作为肉汤、逼迫姬昌喝下。此后,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商纣,方才求得释放姬昌。

  姬昌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倡导发展生产,制定“有亡荒阅”之法律,大肆搜捕逃亡奴隶,防止劳动人口流失,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及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姬昌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并自称为王,准备进取殷商。这便是历史上的周文王。

  但在刚把首都迁到丰的第二年,文王便生病死了,未能完成夙愿。姬昌的次子姬发即位,这便是历史上的周武王。武王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前1046年,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被珠宝玉器**。

  自此,商朝灭亡了,新王朝即将成立。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崭新的周朝自此诞生了。

  商灭夏,周灭商,天道循环。但两者情况却又有所不同。成汤在灭夏后,基本吞并了夏地,但周武王只是乘虚而入占领了商朝的王畿而已,商在东方和北方还有大量的同族和友好的诸侯存在。而商纣王在攻灭人方时,驻扎在东夷地区的军队据说也有数万甚至十余万人,因此,周此时是无法一口把商给彻底吞并了的。

  那么,新兴的周如何才能站稳商朝故地,使这个统治时间长达六百余年的大国不再死灰复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