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中华大帝国最新章节 > 中华大帝国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转贴 甲午战争的辩论

  为了指正丁汝昌在甲午大东沟海战中的严重失误,并聚歼日舰于黄海之中,好年华同学不辞辛苦,连作雄文两篇以论之,殊堪鼓励,故作文以和之。

  好年华同学,先是写了篇“黄海大战,原本可以全歼日本海军”,但由于江上苇等一干马甲在其中捣乱,“此文发表后,遭到一些马甲的非议和围攻”,令好年华同学颇为生气。

  是怎么围攻的呢?举江上苇同学例。

  1、

  好:“北洋水师当时参战的主要舰艇有10艘,最大两只为7300多吨的重型巡洋舰镇远、定远,装甲很厚,大口径13英寸大炮。”

  江:“啊???定、镇装的是‘十三英寸火炮’?不是305毫米么?咋就能换算出来多一英寸呢?连自己的资料都能错成这样,日本人获得胜利也不奇怪了……傻傻地问一句:楼主到底读资料没有?”

  好:“这是其他文章的错误。正好说明我读了。”(那您还是改也不改地用了?)

  2、

  好:“兵不习武。据战后统计分析,北洋水师的炮弹命中率竟只有日舰的9%,实在差劲;发射鱼雷(是清军放鱼雷,不是日军),竟没有定深(或是太紧张太仓促了,不是不懂)。”

  江:“丰岛海战中,日本人也放鱼雷了,还是从容不迫地对商船放鱼雷,距离也合适——可也是没爆炸……看来日本人也是‘兵不习武’……对了,击沉商船高升的是日舰浪速,舰长是东乡平八郎……看来大名鼎鼎的东乡元帅,也是兵不习武……”

  3、

  好:“据战后统计分析,北洋水师的炮弹命中率竟只有日舰的9%,实在差劲。”

  江:“再来一份现场目击者资料:

  ‘然而在炮术上,尽管双方尽皆拙劣,但正如日本人自己所承认的那样,相信清军胜过日军。因为除六磅以下的轻炮外,日军的命中率约为百分之十二,而清军为百分之二十以上。但在战斗中清军的速射炮只有广丙的五十磅炮三门,而敌舰却独占弹注如雨之利。’

  ————《鸭绿江外的海战》美籍洋员,镇远舰帮带马吉芬”

  以上对话摘抄自/netent.asp?ido05&idarticle=35604&flag=1

  由于江上苇等一干马甲的捣乱滋事,好年华兄主动对原文做了一些修改后再度发表,更名为“再谈黄海大战中北洋水师的阵型和战术”,这次没有说“定远”装十三寸炮了,但是要“一并反驳”江上苇等马甲,江等只好拜伏而读之。

  为了确保关于丁汝昌失误的论定的正确性,及“聚歼日舰于黄海”计划的顺利进行,好年华同学做了以下假设,并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上,作了推导和结论。

  1、好:“假设a级舰的主炮有效射程是8海里,b、c级舰的主炮有效射程是5海里;”

  江:“事实上,定、镇舰305毫米主炮的有效射程是7800米,也就是4.21海里,楼主信口开河,凭空增加了一倍射程;

  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的210毫米主炮有效射程8300米,折合4.48海里。“

  (一海里=1852米,一码=0.914米)

  2、好:“最大的a1、a2(镇、定二舰)、b1、b2,最多还有c1、c2(致远级别的中舰)的共六门主炮;”

  江:“又是胡说。船头向敌时,可用主炮为:定、镇305毫米主炮共八门,210毫米主炮,济、致、靖、经、来五舰各有两门,共十门。因两种主炮射程相近,可合计为十八门。”

  3、好:“现在看日军能有多少还手之力?

  日军距离清军最近1海里,最远3.162海里,精确瞄准下的加权命中率为0.598。日本主力舰队6舰,三大三小,设大者主炮10英寸,小者主炮8英寸,30分钟内共可命中(30/3+1)*6*0.5*0.598=19.7发,即20发。“

  江:“这个……俺实在是无语了……楼主您知不知道,日本人装备的可是速射炮啊!那么近距离,您半小时只肯让人家打中20发炮弹?这不叫一厢情愿叫什么?这不叫“无知者无畏”叫什么???”

  既然好年华同学不屑于考究细节,自然算不对这个答案,江苇子只好帮帮忙了。

  联合舰队本队为:“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比睿”六舰。

  除了那三门废物320毫米炮,120毫米以下的俺们也不算,咱们再看看日本人半小时到底能打多少炮弹。

  比睿:170mm克虏伯炮3门,150mm克虏伯炮6门,170炮射速不可考,参照210炮,为1发/分,150炮1发/分,九门炮共能射出9发*30分钟=270发。

  扶桑:240mm克虏伯主炮4门,170mm克虏伯炮2门,150mm速射炮4门。240、170约1发/分,六门炮射出6发*30=180发,150速5发/分,5*4发*30=600发。

  三景舰:除去废物炮,另有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松岛”舰为12门),射速6-8发/分,折中算7发/分。34门*7发/份*30分=7140发(恐怖!)。

  千代田: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门,性能同前。10*7*30=2100发。

  各舰合计:270+600+7140+2100=10110发,但这是理论射速。由于炮战中单舷发射,实际上应有40%左右的火力空置(首尾炮均能射击,故应全部计入),另有以下时间耗费:瞄准时间(部分可折入装弹时间)、等待提弹时间(但因双方都不顾安全,把炮弹堆在炮位上,故这个时间耗费较小),由于各舰各炮各不相同,难以确认,打个七折吧!

  则10110*60%*70%=4246.2,约四千三百发炮弹。

  按好年华给出的“精确瞄准下的加权命中率为0.598”(实际命中率还要小得多,日舰大东沟海战平均命中略10%左右,就算在近距离上命中率略高,顶多也就到20%左右),则命中弹数应为4246*0.598=2539发。

  两千五百发120毫米以上爆破弹!(这仅仅只是本队的火力,还不算上一游更多的速射炮!)

  日舰小口径舰炮对定、镇杀伤力有限,但对防护巡洋舰致远、靖远(仅有水平穹甲),雏形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水线装甲)来说,足以造成毁、沉效果。至于毫无装甲的快碰船超勇、扬威,能够在这样的火力下坚持不逃跑,就已经是极大的勇气了!

  单只看本队,日舰半小时内就足以打出四千多发炮弹。

  但自称“两位的评论正合我意。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一种基本的战术方案或作战思路,而不是去考究细节”的好年华同学,却由于对细节问题的漠视和对常识的无知,臆断日舰只能命中我二十发炮弹!

  现在偶们总算知道答案了!

  丁汝昌之所以打不赢甲午海战,主要是因为楼主硬让丁军门撤掉了三分之二的火炮。

  至于楼主的聚歼日舰于黄海的宏伟计划,其立足点无非是让日舰不使用速射炮。

  计划好是好,就是不知道日本人干不干?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