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春明外史最新章节 > 春明外史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61节

  眼出气,连你姐姐都看做外人了。”

  史科莲道:“并不是我帮她说话,当真是这样子。”余瑞香道:“为什么老太太生

  日,我不知道一点影儿,你偏知道。”史科莲道:“这可冤屈死人,我若知道你不

  知道这事,为什么不告诉你”余瑞香道:“这且不管,你送什么东西”史科莲

  道:“李冬青说,那天我办一点儿家乡菜,随便请几个客,你来玩玩可以的,可不

  要送礼,你送礼我就恼了。所以我听她的话就没有送礼。”余瑞香一顿脚道:“嘿

  你这人怎么这样死心眼儿你送礼去,她当真会恼吗”史科莲听她这样一说,也

  笑了。两个人说话各自修饰了一会,余瑞香只穿了一件直罗的旗袍,穿一双露花黄

  色的皮鞋。史科莲道:“到人家去拜寿,为什么反穿得老实起来”余瑞香笑道:

  “穿老实些罢,省得又去和女孔夫子开雄辩会。”两个人雇了车子出了前门,又在

  南货店和果局子里买了两大包东西,然后才到李冬青家里来。

  她们走进院子,却见小客室里一片谈笑声,余瑞香站在院子中间,喊了一声

  “密斯李”,李冬青听见喊时,却从上面房间里出来。笑道:“密斯余也来了,请

  里面坐。”她们走进屋里,只见六个女子,一大半是女学生装束的人,坐在屋里嗑

  瓜子说笑话,见她两人进门,都站了起来。除了梅双修外,李冬青一一介绍,乃是

  江止波,李毓珠,朱韵桐,杨玛丽,杨爱珠。这其中以江止波女士,最是令人注意。

  剪着短短的头发,挺着胸脯,穿着一件仿佛西装的没领褂子。一口云南官话,议论

  风生。那杨玛丽和杨爱珠最说得来,几句之间,总夹着一句英文,那杨玛丽谈起来,

  却和余瑞香认识,在比国学校,还同过一个学期的学呢。余瑞香和大家谈了几句话,

  站起整整衣裳,笑着问李冬青道:“伯母呢”李冬青笑道:“你是不是要拜寿

  我们还讲这种俗套。”余瑞香笑道:“这要算俗套,我们做什么来的”李冬青道:

  “这不过是个热闹意思,大家坐在一处叙叙罢了。若是真要磕头拜寿,那真成了演

  戏了。”余瑞香道:“就是不拜寿,我们也请寿星老一块儿坐坐。”李冬青道:

  “前面客厅里,还有几位客,她老人家在那里谈世道人心,谈上了瘾,舍不得走呢。”

  说着她便来请她母亲到后面去。这客厅里,有何剑尘夫妇,有杨杏园,有李冬青弟

  弟的校长方子安,有李冬青南方来的母易方好古,有梅双修的哥哥守素,和她嫂嫂

  朱映霞。大家散在四处坐着,陪李老太太闲谈。李老太太坐在一张矮些的软椅子,

  小麟儿站在她面前,她牵着小麟儿的手,抚摸着她,却和众人说话。她见李冬青来

  了,便问道:“是谁来了”李冬青道:“是余小姐和史小姐。”李老太太道:

  “她们这老远的路,也跑了来,我去看看。”说着,和小麟儿进去了。

  李冬青在她母亲坐的地方坐下。她的下手,就是朱映霞。便问道:“你的画,

  越发画得好,我讨了好几回,总不肯替我画一张。”朱映霞道:“我的作品,实在

  太幼稚,不好意思送人。你若一定要,哪天请到我家里,我把练习的画稿,全拿出

  来,随便你挑几张。”李冬青心里,老这样想,听说图画学校都要画模特儿的,难

  道女学生也画吗这个疑团,早想打破,如今朱映霞叫她看画,正中其意。便对朱

  映霞道:“好极了,哪一天,我一定去奉访。我不懂,密斯朱这样好的画,怎样不

  在报上宣布一两张”朱映霞笑道:“固然做艺术家的人,像卖文章的人一样,不

  能不出风头,如若不出风头,你的名字没有人知道,永远没有饭吃。但是我还没有

  出风头的程度,如若勉强去出风头,一来就把招牌砸了,以后就不好办呢。我看许

  多诗家,东西还没有成熟,马上就想出风头,结果,弄得招牌很臭,以后生意不好

  做了。而且报馆里的人,都是有党见的,你和他没有关系,他哪里会和你鼓吹”

  她这样一篇带议论带譬喻的话,虽是无心之言,却好像完全影射着杨杏园。李冬青

  脸对着朱映霞说话,却不住用眼睛转过去,时时考察杨杏园的态度。杨杏园始终只

  是微笑地听着,并不觉得奇怪。那朱映霞的未婚夫梅守素,在一边冷冷的看见李冬

  青有些不安的样子,脸上的笑容都是勉强的。便笑着对朱映霞道:“你不要信口雌

  黄了。”说着,用手一指何剑尘和杨杏园,笑道:“现坐着两位新闻记者在这儿,

  你公开的说人家有党见,太不客气了。”杨杏园笑道:“不要紧,不要紧。新闻记

  者就常骂新闻记者,何况外人密斯朱刚才说的话,实在很透彻,我也是想出风头,

  程度不够的一个。因为新闻记者,宣传他的名字,犹如商家宣传招牌一样,是饭碗

  份内的事。”梅守素笑道:“诚然,我们学艺术的人,真不如你们新闻界,都是被

  动的鼓吹,不能自动的鼓吹。”李冬青道:“不然吧那些图书展览会,也是被动

  的举动吗”方子安笑道:“这一句话洞中症结,梅先生没有可说的了。”梅守素

  笑道:“密斯李是个文学家,所以她说起话来,总和文学家张目呢。”李冬青听了,

  倒不好意思。杨杏园道:“密斯李自然是个文学家,但是我却绝对不敢承认,和我

  张目的话,更是谈不到了。”李冬青道:“杨先生不承认是文学家,就不承认是文

  学家罢,又何必下一个转笔,先说我是文学家,而且还下了自然两个字。”何

  剑尘道:“杏园这话,并不是阿私所好。”他说到“阿私所好”这四个字,杨杏园

  在一边,偏偏留心听了,望了他一眼。何剑尘却一点儿不觉得,依旧往下说道:

  “现在女学界,有新智识,旧文学又极有根底的,哪有几个密斯李这个文学家招

  牌,是可以挂的。”李冬青笑道:“若照何先生这样说,我不但可称女文学家,就

  是文学博士,也叫得过去。反正关起门来起国号,谁也管不了。”何剑尘道:“关

  门起国号,是密斯李自己愿意这样。若是肯把作品在报上宣布,社会上一定和你上

  尊号的。”方子安道:“密斯李的作品,为什么不让宣布”何剑尘笑道:“这个

  我早知道了,密斯李是因为报上的假女士太多,不屑和她们为伍吧”杨杏园笑道:

  “你这话,适得其反。密斯李正因为怕人家知道她是真女士,所以不投稿。”朱映

  霞问李冬青道:“这话真的吗”李冬青道:“真的。我觉得我们要在报上发表文

  字,没有什么可说的。说出去了,容易惹麻烦。就是诗呀,词呀,无非发表自己的

  情感,最容易自画供状的,报上登出去了,也不妥当。”何太太在一边笑着对何剑

  尘道:“你们大家说什么文学家,我倒想起一桩事来了。这里的人,除我以外,不

  都是文学家吗今天寿酒,何不行一个酒令我在小说上看见行酒令,老是这样想,

  几时我们也来玩一回试试看,总是没有机会。今天不是很好的机会吗”何剑尘道:

  “你这个提案,倒也很好。”朱映霞在一边早听见了,笑道:“何太太这话,我很

  赞成。李老太太今天也是很高兴的,我们就是喝一个醉,她老人家决不讨厌。”李

  冬青听了,也鼓起兴来,问道:“行什么令”何太太道:“若要我加入,只有一

  样我合资格,就是击鼓催花今。”何剑尘悄悄的对杨杏园笑道:“你瞧,她也知道

  击鼓催花今。看了几本红楼梦,到这里来出风头。杨杏园也悄悄的笑道:“岂

  有一个文学家的夫人,连击鼓催花也不懂的”何剑尘微笑轻轻的道:“是呀,文

  学家总有文学家相配呢。”杨杏园没有理他,掉过头去对方子安道:“这击鼓催花

  令总要人多才有意思,我们这里,似乎人还少了。方君以为怎样”李冬青道:

  “后面还有一班客呢,若是她们也能加入,有十几个人,那就有意思。”方好古摸

  着胡子道:“里面全是小姐们,怕不赞成吧”梅守素笑道:“在你老人家看起来,

  以为是不行的,其实,现在男女在一块儿宴会,平常的了不得,何况来的都是亲戚

  朋友,那更不成问题了。”李冬青笑道:“虽然这样说,我得失去问问她们。”说

  着,她就到上边屋里去,把行酒令的话,对大家报告。史科莲先笑起来,说道:

  “这是很有趣的,这令怎生行法”余瑞香道:“你就先忙,大家还没有议好呢。”

  这里几位小姐,都是比李冬青新过去几倍的人,李冬青都赞成男女来宾会宴,她们

  还有什么推辞杨玛丽和杨爱珠两个人,外国文都是极好的,中国字认不了多少,

  平常写一封信,还要找借书翻字典,而今教她们来行中国古典式的酒令,那不是难

  事吗所以她两人听了这话,很是踌躇。不过她们也不肯失这个面子,也不愿说不

  来。先由杨爱珠笑道:“若真行起酒令来,我是要受罚的哩。”朱韵桐道:“这话

  怎么讲”杨爱珠道:“我不会作诗呀。”朱韵桐道:“行酒令也用不着做诗。”

  朱韵桐原是一句无心的话,这好像说杨爱珠连酒令也不懂,杨爱珠未免脸上一红。

  朱韵桐觉得她的话太冒失了,脸上也是一红。两人都怪难为情的。李冬青在一边看

  见,心里想到:“人家总说女子容易害臊,我是不觉得,像她这两人,这样害臊,

  真可以代表那句话了。”便上前拉着朱韵桐的手道:“他们行击鼓催花令,我这里

  哪来的鼓,我看还是改别的令好。”朱韵桐道:“那也很容易的,我瞧你那屋子里,

  不是有架风琴吗叫一个人去按风琴就算打鼓,那还斯文得多呢。”李冬青笑道:

  “好就是照你的话这样办。”便忙着把风琴先抬了出来。

  原来李冬青家,虽无应门五尺之童,现在因为她舅舅方好古来了,又带着一个

  听差,所以家里热闹些。她舅舅原是李冬青嫡母的胞弟,因为李冬青的生母和嫡母,

  向来很和气,所以她舅舅,也把李老太太看作自己的妹妹一样。他在南方游宦多年,

  和北京不很通消息,后来打听得李冬青母女和家庭脱离关系,他就常寄钱来接济,

  这次亲自到北京来,又要和李老太太作寿。都是他怜惜她母女孤苦的好意。这天方

  好古在馆子里叫了两桌席,本只请几个极熟的客,谢谢人家常常照顾冬青母子之意。

  冬青又藉此约几个老同学叙一叙,所以有两桌人,好在有刘妈和她舅舅的听差招呼

  客,她也很自在的,也是她几年以来最快活的一天。这时女客都依允了行酒令,她

  很高兴,就在客厅里摆了两张圆桌子,请大家分别入席。一席是李老太太和小麟儿

  作陪,同席的是方子安,方好古,何剑尘,何太太,杨杏园,梅守素,朱映霞。一

  席是李冬青作陪,同席的是梅双修,余瑞香,史科莲,朱韵桐,江止波,李毓珠,

  杨玛丽,杨爱珠。大家入了座,何太太先说道:“还是我先发言罢,请李先生作令

  官,就请发令。”这一句话说完,大家鼓掌。李冬青笑道:“我是主人,哪里好作

  令官”梅双修道:“作主人和令官有什么冲突你只管做你的。”李冬青道:

  “你有所不知,主人对客,是很客气的,一作令官,就不好了。酒令大似军令,那

  要赏罚分明,照令而行的。”大家都说:“那是自然,决没有人家说主人翁失礼的。”

  李冬青笑道:“这样说,我就不客气了。”便对大家道:“小麟儿在这里也吃不了

  多少东西,我派他到院子里去做鼓吏。要吃什么,可叫刘妈来要。”小麟儿很高兴

  的道:“行,我就去。什么叫鼓吏”李冬青道:“你在院子里接风琴,在这里的

  人,就把一枝花,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设若你的风琴停了,花在谁手上,谁就喝

  酒。我叫你按琴,你就按琴。”小麟儿道:“那我很明白,你叫我不按,我就不按。”

  他这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说道:“那才好呢,酒令官叫谁醉死,谁就得醉死了。”

  李冬青道:“不是那样,我叫你按琴,你就按,停不停可由你。”李老太太一手把

  他拖了过去,说道:“傻孩子,我告诉你。”就把这击鼓催花令的办法,告诉了他。

  小麟儿说道:“我知道了。”便跳到院子里去了。朱韵桐道:“鼓吏派好了,令怎

  样行法”李冬青道:“令不能太难了,太容易了,又没有意思。我现在定为一个

  书名,一句韵文,一个戏名,一句戏词或曲词,说起来要一串,要押韵,这算酒面。

  酒底说一句成语诗词俗话都可,不过要嵌一个梅字在内。限三分钟交卷,过了时候

  的,罚他说一个笑话,如若不笑,罚他再说。”杨爱珠杨玛丽都怕李冬青要搬什么

  古董,如今说出来。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就是酒面这句韵文,肚子里少一点,也只

  好由她。李冬青说完,史科莲想问一句话,梅双修笑道:“别作声,违抗命令,是

  要受罚的呢。”于是大家笑着喝酒,肚子里先预备材料。李冬青在里面屋里,拿出

  一枝通草做的红梅花来,便对窗子外喊道:“小麟儿接琴。”李冬青说了,当真那

  风琴咿咿唔唔的响了起来,李冬青便将手上的假红梅花,递给下手的梅双修,他们

  递了一个圆圈,最末一个,是史科莲。她拿花在手上,便又要递给李冬青。李冬青

  不接,笑道:“递给那边桌上去哟。”史科莲慌了,不知道怎样好,她回头一望,

  挨近她的就是杨杏园。她生怕琴声止了,糊里糊涂站起来,就递给了杨杏园。杨杏

  园抬头一看,好像在哪里会过,不免一愣,史科莲脸一红,赶快回席。这个当儿,

  大家一阵呵呵大笑。

  第四十回等到酸心频吟梅子令何堪寓目先苦女郎身

  杨杏园先是愣住了,及至醒悟过来,也为之失笑,原来琴声停止,花还在手上

  呢。梅双修笑着低声对李冬青道:“妙极,先看他们怎样说”那边杨杏园也笑道:

  “这倒巧,那边桌上,绕了一个圈圈,没有人临着。一到这边,破题儿第一,我就

  碰上了。”何剑尘拿起酒壶,和杨杏园斟满了一杯酒,说道:“说你的令,时间只

  有三分钟呢。”杨杏园望着酒杯子,低头想了一想,说道:“我有了一个,凑合着

  罢。”便念道:

  红楼梦,清夜悠悠谁共九更天,离恨千端,闲愁万种。

  说完,将一杯酒又喝了。说道:“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该下手的

  梅守素喝酒。方子安道:“这酒令好,既切人又切时呢。”小麟儿这时站在客厅门

  口探头探脑,见杨杏园交了卷了,又去按琴。杨杏园一听琴声,赶快就把梅花送了

  出去。这回是反递递到梅守素手上,就递给那边桌上去,却在梅双修手上停住了。

  梅双修笑道:“来得这快呀。”面对李冬青,“我念给你听,你看能使不能使。”

  她眼睛并不望着众人。先念酒而道:

  天雨花,不在梅边在柳边。牡丹亭,牡丹开,芍药放,花红

  一片。

  朱映霞道:“虽然少押一句韵,很有意思,你且说你的酒底。”梅双修又念了

  一句“黄梅时节家家雨”。第三次的令,就传到方子安手上。方子安笑道:“诸位

  别笑,我是瞎凑合的,我因为省得交白卷,我早就打好了腹稿,就是要我换,我也

  没有得换呢。”他就念道:

  田家乐,放牛於桃林之野。战太平,好不逍遥自在也。

  大家都说有趣味,这句戏词,集得最好。方子安道:“我肚子里没有诗,要诗

  也只有千家诗上去找,我自己喝酒,说个梅子黄时日日晴罢。”这回下去,

  却临着江止波。江止波虽然是个大学的女学生,她是学美术的,国文很平常,要闹

  什么韵语韵文,她是不行,她早就预备好了。这时她说着:“我肚子里没有戏词,

  也没有曲词,我干脆认罚说一个笑话罢。”说完话先笑了一笑,用手绢捂着嘴,咳

  嗽了两声。李冬青心里是明白的。便笑道:“你自愿罚,那有什么说的,你可别成

  心骂人。”江止波又咳嗽了两声,便复操着京调说道:“有一个人新到北京来。他

  听见人说,名流身价最高,他就一心一意的想做名流。住在会馆里面很是摆架子,

  有人问他到京有什么差事,他就说:我是一个名流。这一天隔壁房间,有人要

  推牌九。打着哑谜说:我们来吃狗肉,好不好广东人都吃狗肉的,这句话打

  动了他的心事,便问长班,北京哪里有狗肉卖长班答说没有,那人说,不能没有

  呀,隔壁房间,刚才还吃狗肉呢。长班笑说:这个你们名流还不懂吗这是挂着

  羊头卖狗肉呀。他听在心里,走到街上,看见羊肉铺门口挂着许多羊头,他就进

  去买狗肉。掌柜说:不卖狗肉。那人说:胡说你怕我不知道。我是一个名

  流,哪样瞒得了我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我也是内行呢”江止波说完,大家

  一想,果然笑了起来。都说道:“笑话要这个样子含蓄,才有意思。”李冬青道:

  “那她就够挖苦的了。怪不得,密斯江会演说,今天看来,实在不错呢。”大家一

  面说话,一面行酒令,大家都说得有个平妥。到了第五转,临到了李冬青。那边桌

  上何太太说道:“李先生说,一定能说出好的来。不过今天是老伯母的生日,李先

  生要说个吉利些的才好。”李老太太也笑道:“你就说个吉利的送何太太罢。”李

  冬青听了这话,见她和何剑尘坐在并排,眼珠一转,微微一笑,说道:“有了。”

  便念道:

  绝妙好词,碧梧栖老凤凰枝。闺房乐,这叫做才子佳人信

  有之。

  李冬青说完问道:“这个好不好”何剑尘笑道:“好是好,不过我们不敢当。

  倘若我们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那才配呢。”何剑尘这话,本是俏皮梅守素一对

  未婚夫妇的。一说出口,却想起还有别的忌讳,后悔得很。偷着看看杨杏园脸上,

  他倒不在意。这时李冬青又说了酒底,“等得俺梅子酸心柳皱眉。”方好古在那边

  接着说道:“怎么大家的酒底,都说的是梅子,并不是梅花。”何剑尘笑道:“这

  不正是黄梅时节吗正说得切时呢。”方好古道:“你提起这个,我又想起一桩事

  来了。刚才的酒底,有人说黄梅时节家家雨,又说梅子黄时日日晴,虽都

  是古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