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乱世红颜:杨贵妃最新章节 > 乱世红颜:杨贵妃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46节

  ,先发制人,政变集团被一网打尽,图谋政变者,有四百四十个主要人物被捕。

  于是,平城京的一次政变平息了。

  不过,这一次大规模的政变,也有地方豪族暗中响应的,因此,在都城变敉平之后,女皇发布了戒严令,造谣生事和扰乱乡里者,不论轻重与谋反同罪。

  至于藤原仲麻吕,也明白首要的反对派虽除,地方势力和民间问题也不能不重视,因此,他采取了宽大的政策,将农民每年六十天的徭役减为三十天,次年又派出慰问民间疾苦专使,巡察地方,同时,由于唐朝的兵乱,日本国的诸侯也蠢蠢思动,奥羽边境不稳,新罗国在朝鲜半岛也有发兵侵日的动向。于是,女皇命吉备真备整军,预备和新罗国作战。

  在日本国动乱中,大唐皇朝的局面已转好了。杨贵妃到日本这年的九月,官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

  杨贵妃在日本得知消息,大约是在至德二载的十一月或十二月。大唐皇帝李亨是十月十九日自凤翔出回长安的,十二月十二日到咸隆望贤宫时,得到收复洛阳的捷报,十月二十三日回到长安。李亨的兵收复长安洛阳,他的皇权无疑是稳固了。太上皇李隆基原欲居成都不肯回长安,但迫于形势,只得回长安,李隆基到长安已是十二月初四日。他受到表面上的尊敬,入大明宫的含元殿受百官朝贺,再到长乐殿,拜九庙神主。当日入居以前的南内兴庆宫。

  皇权虽然转变了,但是,百官至百姓,对李隆基依然有深厚的感情。再者,李亨虽然在灵武时就受到父亲送来的传国宝玉册,但那总是因势所迫而非正式的,当时,他在表面又曾表示不受。如今,李亨要求正式来一次。

  十二月二十一日甲子,李隆基终于在宣政殿亲自把传国宝授予儿子。到次年乾元元年的正月初五,又在宣政殿把符命玉册授予儿子,并且给予儿子一个尊号:明文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于是,儿子也给了失去皇位的父亲一个尊号: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两京虽然收复了,但战争并未终止,李亨借回纥兵的助战,这些兵在得胜后从事劫掠,使地方残破更甚,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经济困难,越来越深,人民的生活很不好过。

  杨贵妃杨贵妃外传21

  于是,人们对新皇帝的能力有了怀疑,李隆基四十多年皇帝,根基深厚,渐渐地,失势的太上皇被重视,也被人尊敬了。一度冷落的兴庆宫,又趋热闹。

  乾元元年注:公元七五八年,按至德年号,只用了两年,谢阿蛮到了兴庆宫,报告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事。

  那时,改葬杨贵妃的事曾悄悄进行李隆基是想公开改葬的,但格于形势,为高力士所劝阻,只命亲信的内侍去改葬,掘开坟墓,没有发现尸体。

  改葬虽然秘密进行,但当挖开坟墓而不见尸体,总是非常事件,人们终于把这讯息泄出了。

  长安市上,传说纷纷,本来就有杨贵妃未死的谣言,如今,这谣言更加盛炽了。

  谢阿蛮就在这样的时候重入南内,见到太上皇。

  李隆基初回长安时,处境自然不大好,但是,时局的发展以及人事关系的演化,他的地位渐渐不同,环绕着太上皇,隐隐地有一个势力圈了,甚至,外国的使臣也会到兴庆宫来拜见太上皇。大臣中,也有了一批亲太上皇的,李隆基本身似乎不想复位了,但形势却有着可能复位的倾向。至少使人们有此感觉。

  在继续作战无法取胜中的皇帝,对父亲又有了戒心,他把亲近父亲的大臣贬调,用宦官李辅国注:以前的李静忠,马嵬事变中的主要策划人来监视太上皇。

  不过,由于内外形势的不佳,李亨不敢对太上皇作进一步的行动,因此,李隆基在兴庆宫有相当自由。

  于是,他派了一个人东渡日本和杨贵妃联络。

  这个人,有人说是四川临邛的道士,也有人说是昔日梨园的乐工马仙期。

  派使赴日本的时间,有人说是乾元元年,也有说是乾元二年。可能是乾元元年的冬日离开长安,到扬州候船,等到乾元二年才出发的。可能,李亨也得知这一秘密。乾元二年,日本国派了大使高元度c判官内藏全成等九十余人入唐,顺便迎接藤原清河返国。因史思明继安庆绪为乱,大唐九位节度使兵败于相州,史思明的军队打垮了郭子仪c李光弼的部队,再度占领洛阳。李亨以道路受阻为理由,不让日本使臣入长安朝见,派谢时和其他人把高元度送到苏州,即命他们归国,另派沈惟岳以唐朝的大船送高元度一行返日。这可能和杨贵妃的事有关连。李亨不让日本使臣到长安,也不让藤原河清他的中国名字随之返日。

  但是,传说又谓李隆基派出的使者,的确到了日本,而且在日本见到杨贵妃。另外的传说谓沈惟岳护送高元度到日本,也见到了杨贵妃。又据传说,沈惟岳因见到杨贵妃,又已知道太上皇被囚,故借风阻为借口,留在日本,不敢再回唐朝。沈惟岳在日出仕,赐姓名为清浮宿祢,日本方面传说,他成为杨贵妃在日本的一名助手。

  李隆基派出的私人使者,可能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较久,他们应该是在日本得知长安城内发生的第二次对太上皇的“政变”。

  那是在上元元年注:公元七六○年,李亨用乾元的年号只两年,便改为上元,七月间,李亨以自己处境不佳,而太上皇的声势越来越大,不能再任由他住在兴庆宫了。于是,李辅国又担当了对付太上皇的主角,他突然发兵劫持太上皇,迫他离开兴庆宫,往冷落的太极宫,据说准备在太极宫路上把太上皇杀害,但为高力士阻吓住企图行凶的兵士,于千钧一发之间,兵士们放下了兵器,向太上皇行礼。李辅国虽然得势,但对高力士仍有心理上的恐惧,他在无可奈何中,在惘惘茫茫中,接受了高力士森严和亢厉的命令,为太上皇执辔,护送入称为西内的太极宫。

  高力士又救了李隆基一条老命,太上皇被囚禁在西内,而高力士和其他侍从太上皇的人,被流放出去,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太上皇受到囚徒般的待遇。

  太上皇被囚西内太极宫的甘露殿,连如仙媛c玉真公主都不能再在他的身边或者见他,如仙媛且被流放到归州去。朝中有人不平,刑部尚书颜真卿纠合一批官员上表,问太上皇起居,皇帝李亨大怒,把颜真卿贬为距长安两千三百六十里的篷州当长史。

  可是,朝中清议哗然,李亨又有些害怕了,不久,他只得改善对太上皇的待遇,派万安c咸宜两位公主入西内照顾太上皇注:这两位公主是太上皇的女儿。

  那是上元元年秋天,上面的事发生在七月。太上皇被囚的消息传到日本,大约会是在九月底当时,渤海c新罗两国对日关系不好,但信使大约能仍借道通过,只是日本遣唐使已多年没有借道朝鲜半岛了。

  此时的日本,又有了新的政治斗争,孝谦女皇在敉平奈良麻吕之变的次年,把皇位传给太子,自己以太上皇或皇太后的地位,仍握有权力,而且,天平宝字的年号也没有改。不过,这位孝谦天皇放弃了天皇名义后,权力受到挑战,昔日辅佐她的执政大臣藤原仲麻吕在权力上和她起了冲突。她的儿子附和仲麻吕,孝谦太上皇则联合道镜禅师对抗,据说,杨贵妃是站在孝谦太上皇这一边的,时时出入宫廷,有人还说她住在宫中。

  李隆基派到日本去的人,大约上元元年的冬季启程回来的,时间应该在得知太上皇被囚西内之后,行期可能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或十二月。

  李隆基接到回音,该是在上元春天或是夏天,杨贵妃回国的可能已完全丧失了,太上皇李隆基实际已成为囚徒,要再派人出国承问贵妃自然也没有可能了。

  杨贵妃杨贵妃外传22

  至于时局,又非常不好,洛阳再度沦陷后,依然不能克复,各地又有新的变乱。

  大唐皇朝繁华的好日子似是过完了老去被囚的太上皇李隆基的心情之坏,由此可以想见。

  次年,宝应元年注:公元七六二年,上元年号又只用了两年的四月,太上皇和皇帝先后逝世,先是皇帝病重,而在西内的囚徒太上皇虽老,却无事。但忽然死在儿子的前面,有人说,这是李辅国担心皇帝死后,太上皇再起,因此先把囚禁中的太上皇毒死了。父子的死期相差十三天。

  宫廷中什么事都会发生的,这并不出奇。

  据说,太上皇李隆基的最后岁月很凄苦,他日夜思念着在海外的杨玉环。

  白居易“长恨歌”中,想象这位太上皇的生活,老年失眠:“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寒衾谁与共。”大约是很接近事实的。

  太上皇李隆基和皇帝李亨的死讯传到日本时,日本的政局正趋向非常严重的局面。

  藤原仲麻吕在朝中斗不过孝谦太上皇,他的权力已危机四伏,不过,他又有庞大的势力,孝谦只能在朝压抑他而无法将之去除。

  但是,藤原仲麻吕当权日久,他不能忍受被压抑,他部署着,要动用武力来打倒孝谦。

  据说,在自己国家内未曾干政的杨贵妃,到了日本,转而成为政治人物接她到日本的虽然是藤原家族的人,但是,她却没有和藤原仲麻吕站在一起。有一项传说是:藤原氏分为四房,杨贵妃并不是由仲麻吕这一房人接待的,日本方面的传说:杨贵妃和藤原永手一房的感情很好,可能受这一房的接待。此外,她和吉备真备的往来也密切。

  李隆基逝世的第二年,日本国终于发生了兵乱。

  藤原仲麻吕以在平城京无法争回大权,便到自己的据点越前奈良之西的海边城起兵,侵入越前与奈良之间的近江国,拥立盐烧天皇和奈良的孝谦太上皇兵戎相见,孝谦在军事上是有布置的,近江与奈良之间,有伊势c伊贺和山城三地,环形拱护着奈良都,孝谦派兵出击,自伊势和山城两路作钳形进入近江,把仲麻吕的前锋兵击破。

  这一战,藤原仲麻吕完全失败,他战败,在湖边被杀。

  孝谦在战胜之后,把倾向仲麻吕的儿子淳仁天皇废了,囚禁起来。完全依照唐朝的方式行事。

  大乱平息,是公元七六三年底,日本纪元一四二三,孝谦天皇的天平宝字七年。唐皇朝的代宗皇帝广德元年。

  次年,孝谦女皇正式复位,并改名为称德天皇,但年号仍用天平宝字。到了第二年公元七六五年才改年号为天平神护。又发生了一次内战,那是和气王叛变,女皇又将之敉平。

  据说杨贵妃一直和女天皇在一起,而且获得信任。她参与重要的决策,在和气王事件之后,道镜禅师在朝中代替了从前的藤原仲麻吕的地位,独揽大权,和女皇帝有了权力斗争,道镜以太子之位未定,罚谋篡位,自为天皇。公元七七○年,又被女皇所完全击败;女皇任命藤原永手c吉备真备为左右大臣,这一年女皇帝死了,嗣位的是光仁天皇,由藤原百川和永手拥立。中国方面的史书记载,对孝谦天皇一代皇位的变动很乱,对以后光仁天皇朝c桓武天皇朝也乱。

  在日本,当称德女皇死后,对杨贵妃的传说就少了下去,只有说迁都到平安京时,杨贵妃仍然活着

  公元一九七三年作

  杨贵妃附录一1

  杨贵妃,中国历史上最特出的女人

  中国历史,就从文献最少的夏代起计,每一个朝代,大抵都有些突出的女人,“特出”,指其本身的姿色美丽以及和政治的关联;任何一个朝代的美丽女人,倘若没有强烈的政治陪衬,便不会享大名,流传后世。

  举例来说,最古老的夏代,末代帝王桀的妻子妹喜,其次,商殷的纣王妻子妲己,周的幽王之妻褒姒,被列为亡国的美女,是祸水虽然褒姒并未使周亡,但丈夫被杀,王都东迁,人们也就含糊地将之列入亡国祸水类中。

  这是中国史上可考的最早的三个朝代,便已如此了。往后去,文明进化,政治权力兴替间,总会有一些美丽的女人出现,组织和构成所谓的“历史悲剧”,于是乎,有所谓“女祸”,有所谓“红颜薄命”等等说法。

  那些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大致是少有“福寿全归”的。长春不老的夏姬下落不明,西施是否被淹死不知道,后人珍惜一名美人,把她送给范蠡作结,聊以自慰而已;其余如楚霸王的虞美人c汉高祖的戚夫人,死得都很惨。王昭君虽嫁得很好,丈夫死了,丈夫的儿子再娶她不是她的儿子,一样有崇高的地位,但在汉民族的心理上,这样的远托异国,又总是可悲的。再往下数,历史美女,几乎脱不了悲终。而从青春华茂到悲辛收场,有史以来,集其大成而又奇诡多变,故事流传最广最久的,要算唐朝玄宗皇帝的贵妃杨玉环。

  我处理中国历史,以夏禹为有史之,以前自然有,但只是一些传说,完全不能称为史;此后,我的大划分代为: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南北朝的大混乱,唐玄宗天宝之乱,蒙古人统治中国,孙文创中华民国。

  这个大划分,以唐玄宗天宝之乱为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自天宝之乱以后,中国就长期向衰了,这是从文治教化整体的辉煌而言,一时的武力或疆土扩大,是不足道的。

  天宝之乱,主要人物或代表人物,自应是当时的皇帝李隆基,但史家和文学家们,把天宝之乱的重点落在马嵬坡事件上,于是,杨贵妃便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代表人物。

  这其实是很荒唐的,但让一个并非政治性的女人来承担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包袱,又是中国趣味中国哲学的奥妙所在。

  把这个大包袱让杨贵妃背上,在当时就已如此了,在此,可以引二十八字为证;唐僖宗朝宰相郑畋有诗如下:

  “肃宗回马杨妃死,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这一首诗后面十四字去掉也不妨,前面十四个字,写尽了大唐皇朝由危亡到复兴的关键所在:“杨妃死”,危亡的厄运解除,“肃宗回马”,即太子李亨离开父皇而领一军奔灵武自立为帝,展开反攻,收复失土,中兴唐皇朝,亦即“虽亡日月新”七个字所表现的,“虽亡”是杨贵妃的,“日月新”则是唐肃宗的,那意思是:杨贵妃虽然遭难,但唐皇朝终于复兴。

  这一首诗包含的意义很广,对杨贵妃之遭难,寄予同情一死而中兴国家,死亦得所。

  中国的旧诗,作得好的,常能用极少的字包含叙事和评论在内;但毛病在于这需要熟知史事的人能了解,即以上举郑畋这首诗,后来被人改或抄误成“玄宗回马杨妃死,难忘日月新”,本意全失,且成俗唱了。

  我引此,用以证唐朝人把本朝的兴亡之际的大包袱推到杨贵妃身上。而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史的转型期,是以越到后来,杨贵妃所背的包袱也越大了从夏禹开始到现在,四千零数十年间,没有一个女人身负的包袱有如此之重大的

  平时,我们泛泛而道杨贵妃,一个美人,自霓裳羽衣舞至婉转蛾眉马前死,繁茂悲辛的故事,乃至情天长恨,属于儿女情,但是,扩大了来看这一个故事,所包含的实在很多。

  以上是杨贵妃故事政治c历史的方面。

  而在文学上,杨贵妃其人更张广大,自公元七五六年杨贵妃死官定的死期到如今,杨贵妃其人其事,成了中国文学创作最大最广的共题。

  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c政治c经济最发达的一朝,也是特出的有言论自由的朝代。唐朝人虽然有不少文字上和语言上的忌讳,但忌讳的范围以私人之间为主,一般的,可以放言无忌。批评皇帝,拿皇帝的故事作诗作文,甚至讲得很不堪,亦不会遭祸。在杨贵妃生前,文人对她品评有之,对杨氏家族讥嘲也有之,到她在马嵬驿遭难后,她的故事迅速地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主题,并且随着时间而更加深广,渐渐,唐朝的文人把歌咏杨贵妃故事当作一种“考试”式的共题。白居易的长恨歌自然考得了古往今来的第一名。但在长恨歌出现之后,文人依然热心自这一个“共题”而孜孜不倦于“考试”,藉此来练习和表达自己的史才c诗笔c议论c想象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对咏杨贵妃故事是极为热中者之一,李商隐所作不及长恨歌,李又好在字面上作评断,而且多局限于儿女情,不过,从李商隐的作品中,却让我们得知:唐人对皇家的言论自由到了可惊的宽容程度,举例: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华清宫

  杨贵妃附录一2

  这首诗是讽刺的,但力求在“考试”中作惊人语,结果却不伦不类了,褒姒“使”她的王死,杨贵妃没有“使”她的皇死,这成了什么话但由上可见言论自由的放任程度。另外,李商隐最出色的一首咏杨贵妃的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这两句虽沿袭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的提示,但翻了新意,作为杨贵妃在海外得知玄宗皇帝被废被囚,这对杨贵妃逃亡到日本传说,有进一步的传播作用。同诗最后两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再加“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那是直接批评皇帝无力护全一名女子以及“有情”的虚假,亦属于言论自由的顶端了更有一首骊山有感咏杨妃云: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这首诗一些也不见好,但却裸地写出了玄宗皇帝夺取儿媳为妻的事实,再道出寿王以后处境的尴尬。诗虽然不见佳,但总是有新意在。

  上面,我零乱地取了一些诗句,为了引发杨贵妃故事的若干特出点。

  唐朝人就此完全不避讳的,杨贵妃先为李隆基的儿子c封寿王李瑁之妻,后来父皇娶儿媳为妻。

  这是杨贵妃故事的第一阶段,当中国的社会道德律更变之后,有许多“卫道”之士,拼命要否定这一故事,有的人以事实俱在,无可否定,求告和恫吓兼施,命人们不可提及此事,甚至搬出孔夫子,“春秋为尊者讳”,唐玄宗是尊者,千万不可说他这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