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宽容最新章节 > 宽容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1节

  缺少办公室等,出口不同商品的外贸公司只能都挤在一幢大楼里一起办公,后由于外贸逐步发展,才又按不同出口商品种类划细,然后组成新公司。原来的五化机就是一个大公司,后由于业务量增大,人员增多,为便于管理,又重新分成三个小公司,杨伟分到了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

  杨伟到了外贸公司后,组织上安排他到业务科,协助业务员搞货源。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高等院校一时停止招生,培养的外语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一时接不上来,省委组织部就从全省各地选拔和抽调南京籍在农村工作及在乡镇中学当教师的外语人才,通过严格的选拔和面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充实外销员的队伍,以此解决外贸缺乏人才的困境。

  杨伟虽然不是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因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也就成为从其他岗位抽调到外销员岗位上的人员之一。当人事科长找他谈话时,杨伟欣然答应了,并满怀激情。在外贸公司,杨伟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积极从外地战友那里借来了三本外语书籍,努力重温,为做外销员工作做准备。当时,杨伟的外语闲隔了一段时间,要重新拾起来,尽快适应外销员工作,在短时间内,是有很大压力的,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与经过正规院校学习的大学生相比较来说,外语水平差距太大,深感到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杨伟刚从昆明部队返回南京,由于长期在云贵高原工作近二十年,一下子回到沿海平原城市――南京,心脏时常会出现异常,而且由于颈椎病出现诸多不适,而导致头脑经常发昏,一时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情绪低落,不容乐观,更对外销工作也无法适应,还因其他种种原因,杨伟在无奈之下,放弃了外销工作,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又重新安排了他其他工作。

  43第四十三章女儿骨折

  一九八一年春天,我们把女儿从苏州接回南京,由于我们天天都要上班,家中无人照顾,为了培养女儿正常的生活习惯和增加学前班的基本知识,就把女儿送到离家较近的幼儿园。一开始,我们送她到幼儿园,她不愿意去,因为她在苏州都是奶奶一人带大的,适应在家中一人玩耍。刚进幼儿园,见到小朋友很多,很不适应,各方面都受约束。经常会一个人坐在小凳子上看其他小朋友在做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的孤独的性格逐渐有了好转,也能和班上的小朋友打得火热。大家一会儿搭积木,一会儿叠小鸟每天玩得很开心。

  有一天,她看一个小朋友没有凳子座,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她独自一人飞快地跑到教室的另一个角落,去搬了一张小椅子。在回来的路上,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抱着小椅子一下子摔倒在水泥地上,她突然哭了起来,但当时也没有什么更多的感觉,老师就把她送回家中。

  我把女儿慢慢地抱起来,让她坐在凳子上,我重新细问女儿发生的情况。“女儿,你的腿部疼不疼啊”女儿痛苦地说:“小腿疼。”我连忙追问道:“疼地厉害不厉害”女儿说:“疼得蛮厉害的。”我见情况不妙,心想女儿的小腿可能伤了骨头,我便立即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老公,商量后我们决定立即把她送往市儿童医院。经医院透视检查后,诊断为小腿骨折,怎么会这么巧,跌了一跤,就把小腿摔伤了女儿腿疼,我们心中更疼。

  医生给女儿右腿绑上了石灰膏,固定小腿部骨折处,她从此就在床上休养。听医生吩咐,躺在床上绝对不能动弹。在一个月后,她可以在床上坐起来了,我们从单位借来了很多画册,和购买了一些小人书和古诗词。我和老公轮流请假照顾她,除了细心地给她补充大量钙质以外,我还教她读唐诗。女儿聪明好学,我每天抽时间教她学习古诗。不知不觉中,腿恢复得很快,三个月后医生撤除了石灰膏,她能在屋里来回自由走动。

  女儿腿部恢复得很好,我们每天坚持让她在室内练习行走。中午吃过饭后,仍然安排她在床上休息。女儿在三个月的休息中,腿部完全恢复了,能自由走动了。我利用时间教她背诵的唐诗一百多首,我点到哪首,她都能滚瓜烂熟的倒背如流。从此,女儿从这时候起热爱学习唐诗,热爱文学,为今后从事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4第四十四章两个孩子抢饼干吃

  在八十年代时期,我们的工资水平都比较低,我和杨伟两个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也就一百块钱出头,当时杨伟外贸公司初期每月只有五块钱奖金,我单位一个季度才发二十到三十块钱奖金,要养活连婆婆在内的五个人的生活,往往过完一个月之后,工资奖金基本上用得差不多了,平时就是再注意节约计划用钱,也无济于事。一个月下来,节余所剩下无几。

  女儿从苏州接回南京,当时才五岁,平时我们对她在生活上都十分关心,给予特别的呵护。往常,除她和我们大家一样饮食外,还特地给她买了饼干c糖果等美食,煤炉烧饭慢,怕饭没做好,会饿着她,就准备了一些零食。

  至今我都不会忘记的一件事。有一次,女儿坐在小方厅的凳子上,吃着有味的夹心饼干,这时儿子突然从外面玩耍回来,肚子饿了,到厨房里到处找东西吃,一时并没有找到好吃的,这时正看到妹妹在吃饼干,小桌子上的饼干盒里还装着很多的饼干,儿子突如其来的快步到桌子前,抢走饼干盒,抓了两块饼干急忙往嘴里送,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女儿看到她哥哥抢她的饼干,突然大声的哭叫起来。杨伟听到后,急忙从房间里走出来,猛力地把饼干盒从儿子手中夺过来,气得脸色发灰,大骂儿子一顿,并生气地将装满饼干的盒子往水泥地上使劲的一砸,饼干溅了一地,饼干盒子的一角也被砸弯了,女儿被眼前惊人的一幕吓得停住了哭声,儿子也被他爸爸的举动惊呆了。

  我听到有响声,也飞快地走过去,蹲在地上把散落的饼干一一拾起,又随手拿了几块完整的饼干塞到儿子手中,儿子看到他父亲的态度,并不愿意给他饼干吃,儿子当时也不愿意接。面对儿子我蹲下来,并心疼地说:“儿子,给你吃几块,你比妹妹大,以后不要和妹妹争。”

  每想到这里,我的泪水会不自觉地像潮水一般涌出眼眶,我内心深处极其痛苦,找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当时的心情。我想,当时如果我们的经济条件能够再宽裕一点,每个孩子都有一份饼干,也不会发生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因抢吃饼干而发生的一幕。时间虽已流失了近三十年,但对这段情景,我始终不能忘记,它在我脑海中历历在目,久久不能抹掉,犹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

  后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杨伟的身体突然感到不太舒服,特别是颈椎部位的阵阵酸痛,以导致他头部经常发昏,每天早晨一吃过早饭,身体难以支撑,就又会急忙躺倒在床上,一直睡到离上班不足半小时,才勉强起来,因为从我们家到单位骑自行车要二十多分钟,再晚走一会儿,否则上班就会迟到,杨伟每天都是这种情况,强忍着病痛天天坚持去上班。

  好不容易熬到休息天,杨伟基本上一整天躺在床上,直到我下班回家。长期的病痛折磨得杨伟精神很差,甚至于经常对我和孩子发脾气。刚刚才四十出头的男人,身体一下子就垮了下来,这个家以后可怎么办啊每当我想到这些,我真是无法入眠。为了让杨伟尽快摆脱因为病疼所产生的思想负担,我时不时地安慰他:应看医生看医生,不要老是把病疼当成一回事情,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老想着自己的病,这样病情反而会好转。

  为了尽快治好颈椎病,杨伟遵照医嘱,在房间的门头上吊一根三米长的粗布绳子,行成一个“u”字形,把脖子套上去,然后把头部轻轻往下坠,每天吊脖子两次,不管工作多忙,时间多紧,早晚他都要挤出半小时时间吊脖子,经过半年多的配合药物治疗,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原来的症状已显著减轻。杨伟一边工作,一边坚持治疗,卸下思想包袱的他身体也渐渐地恢复了原来的健康。

  后来一回想起这一幕来,我真是有点后怕。感觉好像老天爷都在暗中帮助我们一样,杨伟的身体奇迹般的好起来,当时的情形终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45第四十五章搞基建

  随着外贸公司的发展,各种人才需要的越来越多。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很多高等院校断层,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为了充实外贸公司力量,为国家创更多的外汇,就安排从部队转业来的“海陆空”到外贸公司,当时也有从省属单位和基层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来填补外贸公司人员空缺的。

  因此,职工的住房问题一时成了单位的首要问题,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公司领导议事日程上的迫在眉睫的工作。

  经过研究,公司决定成立基建小组,大家都知道搞基建工作就是意味着吃苦,经常出差,无暇照顾家庭,别无其他好处。因为成员不够,随后公司领导找了好几个人谈话,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领导在人选上一时陷入了冷门。一天,当时的人事科科长姚科长找到杨伟说:“小杨,公司基建组人员还缺乏,公司领导想请你考虑一下能否抽调出来,参加基建小组的工作。”杨伟听了姚科长的话以后,没有过多的思考,二话没说,当即答复科长:“既然组织上需要我,我就服从组织安排。”

  从这时候起,杨伟就开始投入了基建工作之中。基建小组一共有八人组成,其中有一位是四八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任基建组的组长,有会计c驾驶员c采购人员等八人组成。杨伟当时是负责采购建筑材料,这次公司基建主要是给职工建宿舍,是和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合伙的,盖两幢六层楼的宿舍。当时外贸公司没有地皮,地皮是广告公司无偿提供的,资金全部是由省机械进出口公司提供,自营建造楼房。如木材c砖头c黄沙等建筑材料,都是自己组织采购的。

  记得当时需要大量的木材,木材分为圆木和方木,圆木较粗糙,是建筑工人用来搭建建筑架子,方便操作使用的。方木是用来建造房屋内部门窗使用的,每次要购买木材都要几千立方。当时,南京市面也有,但需求量特大,南京市场无法及时供应,以及考虑到价格问题,领导决定让杨伟出差到江西永新县林区,现场购买。江西永新县的林区是我国一处著名的木材基地,全国各地的大型建筑公司,所需要的建筑木材都是从这里发出的。杨伟每次出差到江西,采购木材都需要一个多月时间,亲自到现场选购好的木料,并组织汽车运到火车站,同时还得申请车皮。当时,由于火车车皮特别紧张,一时批不下来,经常住在车站等待车皮的批复。另外杨伟等到车皮后,还亲自过目木材如数装上火车,还要亲自押车,监督察看装车情况。

  一九八零年,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用他巨大的双手拨乱反正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国民经济建设,但国有企业原有的顽症,依靠国家,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等不良倾向,仍然严重存在。

  在一九八二年,当时承建外贸建筑工程的建筑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都是吃惯了大锅饭,在当时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下,工人们都普遍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楼房基础浇铸好后,每往上盖一层楼,外贸公司基建组都要邀请建筑工程队队长及技术员等人吃饭c喝酒,不然迟迟不愿意开工。那时,不是工程队求客户,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的条件下,而是客户跪下来求着工程队,要捧着他们,豁着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好处,他们才干一点。如若不然,不给足够的好处,就让你的工程停止不前。

  外贸公司请的建筑公司是南京一家本地的建筑公司,人员基本上都是南京人,上下班八个小时,除浇铸卫生间及厨房的位置外,不能停顿,一定要连续的工作,其他时间能摸到下班时间就不错了。建筑使用的水泥是在栖霞区一家水泥厂采购的,厂里经常送货都拖到晚上七c八点钟才送到工地,工人都下班了,就是事先通知他们来下货,他们也不愿意来,有一次,天色已晚,一时也无法找到搬运工。杨伟和基建组的几个年轻人,就一起去下满满一车的水泥。杨伟在部队里一直是从事办公室脑力工作,过度的体力劳动使他全身的衣服,都落满了一层水泥,白花花的一片,活像一个水泥人。杨伟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出过这么大的体力,每次下完一车子水泥后,都累得筋疲力尽,回家后顾不得吃饭,就瘫坐在板凳上。

  杨伟在搞基建工作的两年中,一生兼两职,虽身为办事员,但还扮演搬运工的角色,随时需要干体力活,都要马上上,在这期间,他穿破了两双皮鞋双球鞋,同时穿坏了三套工作服都是我单位发的。我有时生气地说:“你们外贸公司的领导真是小儿科,干体力活不说,连工作服都不发,工作服不发,也应该另外给点补贴,怎么一样都没有。”杨伟每每听到我这番话后,默默无语,极不自然的傻傻的一笑。

  两年之后,位于大行宫一带,省外贸机械公司的职工宿舍楼一共两幢,其中一幢的房屋使用权,按照合同约定归广告公司所有。建成的职工宿舍楼解决了公司当时近三十户职工的住房的问题,杨伟和他的基建组成员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46第四十六章熟悉货源业务

  基建工作结束后,组织上分配杨伟到大五金科学习外贸业务,主要负责外销货源这一块,当时和从省外贸学校毕业的张巧平同志搭档。张巧平是南京市东郊菜农出生的子弟,进外贸时他刚二十岁出头,他从小心灵手巧,所以家人起名叫巧平。张巧平从小聪明好学,酷爱学习,从初中到高中毕业,成绩门门优秀,每年评为班上的“三好学生”,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以高分考入外贸学校后,各门功课成绩在班上处于名列前茅,特别是外语水平当时已达到了能对答如流的翻译水平。

  张巧平在外贸学校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在大五金科他负责外销业务,外贸水平较高,同时有很强的实干精神,当时杨伟主要配合他搞货源。

  货源工作不是很复杂的,但是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在外贸工作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杨伟进了大五金科以后,对外贸工作一无所知,一切从头开始,就虚心地向其他同事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和张巧平沟通和请教。货源工作先按照外销员和外商所订的订单的数量及规定,然后给工厂下任务单,对出口的产品,如:数量c质量c交货时间及外包装的各种要求,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任务单上,事先寄给工厂,工厂接到外贸公司的任务单后,再根据要求开始组织生产。

  在工厂完成任务后,杨伟就要及时去工厂抽查产品,都按照事先发出的任务单,一一核查,对不符合任务单要求的产品,坚决予以纠正,甚至退货拒收。当时,杨伟所负责的货源产品有黄铜扁丝半成品是做拉链的材料,主要是出口香港c新加坡c东南亚;另外还有铜管半成品是做空调及压缩机的必备材料;铜芯半成品是做锁的必需材料,它们也都是出口到东南亚的产品,需求量甚大。

  货源工作虽然是协助外销员的,不直接和外商打交道。但是这项工作极为关键,是关系到出口产品质量有无保证,能不能顺利出口。从事货源工作的人不需要高深的外语水平,但是要求工作要十分认真细致,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会影响出口,甚至外商会退货,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货源工作万无一失,杨伟每次发货时都能全面按照外商的要求,立争为国家创更多的外汇,杨伟积极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杨伟在大五金科的两年中,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党员。”

  出口产品的出厂价格是负责货源的人和工厂谈判的重点,也是难点,杨伟经常为产品的价格谈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产品价格的高低对于工厂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工厂再和外贸谈生意的时候,总是想尽办法抬高价格,而外贸公司为发从中获得利润空间,又极力压低出厂价格,每次在谈判中,双方讨价还价,争执得不意乐乎,甚至面红耳赤。杨伟力争使产品的出厂价能给外销员与外商谈判留于充足的余地,同时让工厂也能接受这个价格,而外贸公司又能赚钱,那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在大五金科工作两年中,杨伟积极钻研业务,竭尽全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经过长期工作的磨练,他很快就能熟悉和掌握所负责的货源工作及出口程序。杨伟在较短一段时间内,由从事部队技术工作的军人转型为从事外贸工作的熟手。

  张巧平在外贸公司从事外销工作以来,工作认真踏实,头脑灵活,聪明能干,多年来为公司创汇成绩显著,是公司“十佳外销员”排列之首,同时被公司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一九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之后又被省经贸委提拔为分管公司业务的副总经理,当时年纪只有三十多岁,正处于如日中天的黄金年代。杨伟因配合张巧平外销在货源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同时被提拔为公司人事科科长兼党纪检组组长。

  47第四十七章觉察微妙的变化

  从普通的职员提拔到公司的中层领导干部,而且是分管公司人事和党办工作,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提升之后的喜悦之情意于言表,随时你可以在杨伟的脸上读得懂。

  杨伟因公司人事科人手少,工作繁忙,比如:干部提拔c人员出国政审及劳动工资等,科里只有两个人,从公司内部调,各科室人员也都很紧张,特别是业务科都是高等院校培养的外语和外贸的大中专毕业生,甚至有的老大学生都是从事多年的外语和外贸工作的同志,都是公司的宝贝,他们是搞业务的骨干,不能动他们,公司领导决定从外单位调人来补充人事科的力量。

  当时,虽然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但外贸发展的强势已经展现出来,很多人都羡慕外贸工作,想尽办法,拖人拉关系,甚至连一些高级干部子女也都通过父辈的战友等关系,从社会上不同的单位往外贸公司里面钻。

  那时,有一位女同志,年近三十岁,年轻漂亮,长得大方得体。她的父亲也是部队干部,她本人曾在十二c三岁时,就入伍当兵,现在南京市房产局当打字员,因不满足目前的现状,他父亲拖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