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平常道最新章节 > 平常道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6节

  25

  评论:

  无比同意,尤其后边那段关于儿女遗弃老人的分析。为了求得好的结果刻意积德是否不够善呢水彩

  接着说他们为啥命大2

  我同意积德行善c善恶有报。一星半点

  覃贤茂点评:

  真知卓见往往会奇特地与世情的平庸相安无事地掺和在一起,它使一些本质的人性在值得珍视的同时又涂抹上不假思索的浅薄的艳俗。

  已经在艰难的生活和挣扎求生的卑微中习惯了人云亦云的人们,更容易屈服于文化和道德的传统。

  基于我多年来对人性的观察,我更倾向这样的说法,那就是愈是人们在言语中视之为神圣和不能逾越的禁忌,在实际的情况中却会愈有一种冠冕堂皇的矫情和虚妄,愈是不能本真地实践其朴素原始的本义。

  萧然兄这篇文章中关于那段关于儿女遗弃老人的分析,很是让人深思。

  100个善念比不过1个善行1

  呵护我们心中的善念很重要,但是把我们的善念转化为善行,哪怕只是点滴的善行则更为重要。某种意义上讲,100个善念抵不过1个善行。提要

  中午开车从报社出来,看到门口农民模样的一老一少,手里拿着几页纸,肩上抗着行李,在大门口茫然无助地徘徊。

  车开过去后,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我为什么没有停车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从穿衣打扮完全可以肯定,他们是外地来北京上访的农民,也许他们有一肚子的冤屈,希望找到青天大老爷做主。虽然我不是青天大老爷,甚至也不是报社群工部专门负责投诉c告状的,但至少可以帮他们指指路,联系一下接口人。

  当然,我也有些借口。我下午有很多事情要办,这也不是我的分内,开车出来后再掉头回去很麻烦。再说天底下这样的事情太多,根本管不过来等等。但是,无论怎样给自己开脱,内疚之心都无法排解。因为我的麻烦与这些农民千里迢迢进京告状比,那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一件事想起来就感到内疚。

  每天开车上下班走四环路,经常会碰到流浪狗沿着里道逆行奔跑。每每看到我都会想,这些狗们如何在车流滚滚中逃离这个60多公里长的环路呢它们十有最后是命丧车轮。每每想到这些内心就会隐隐作痛。但是,心痛归心痛,没有一次我会下得车来,伸出援手,帮它们逃离车海。

  当然,同样我也有足够的借口。高峰时期那么多车,我没有办法停车,那样会造成交通堵塞等等。但是,面对鲜活的生命,这样的开脱也依然无法让我释怀。

  其实,善念人们总会有。比如同情c怜悯c或对恶行的愤怒等等,只要是良心没有泯灭的,这些念头都会经常出现在脑海里。人有善念总比没有好,善念多了,至少能让人少做些恶。但是,对于社会而言,仅仅有善念是不够的。社会更需要善行。

  把善念转化为善行其实相当不容易。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从念到行有时候却隔了十万八千里。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阻碍我们把念转化为行,比如我上面所说的种种借口。

  这些东西看起来都有道理,似乎也都说得过去。但是,细细想想没有哪个是不可以克服的,关键看我们自己的决心和意志。

  比如,同样是在环路上看到小动物,我妻子和我比,就要高尚得多。

  有一回也是上下班高峰,在二环路上看到一只被轧死的猫,她就毅然停车,把尸体从主路上移走,并在尸体上盖上一张报纸。她的这个总共也就10几秒的举动,让我非常钦佩,因为她没有把善念仅仅停留在脑袋里,而落实到了行动中。她的行为让我前面所有的借口都显得那么苍白。

  所以,呵护我们心中的善念很重要,但是把我们的善念转化为善行,哪怕只是点滴的善行则更为重要。某种意义上讲,100个善念抵不过1个善行。由此看来,不和别人比,就是和我身边的妻子比,我的差距也是巨大的。20070628

  评论:

  呵呵,终于抢了沙发。也许正是由于今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遇到了盲人乞丐,本来已经走过有一段路了,但还是返回去施舍了微不足道的一元钱,返回的过程中也曾想已经走过就算了。再说昨天早晨同样是上班路上遇到几个残疾人在唱歌乞讨,我已经捐过了,但最终还是返了回去,否则一天会心里不安。其实一元钱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如果每个人见到需要帮助的人都能进这一点点微薄之力的话,对他们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把善念变成善行。过客

  其实我理解,只要不做坏事,不存贪心c怨心,即使不刻意做好事,也是善行。美女

  覃贤茂点评:

  萧然禅语与一般谈佛论道的文章不同,我觉得是萧然兄更多的是以自己切身学佛的体会出发而铺陈为文。

  正所谓一章一节,都是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义,具在真理实践中发出。

  100个善念比不过1个善行2

  所以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总是这样的轻松和亲切。

  100个善念比不过1个善行,萧然兄已经说得再浅显明白不过了,但是真的要做起来,却并不是那样容易。

  萧然兄总是能这样勇于破析自己,审视自己的待人处世和行为言止,决不对自己假以颜色,留有情面,这样勇猛精进的精神实是值得我们学习,实是让人敬佩。

  天下圣人有几个1

  在我看来,从古到今除了个别的战乱时期,人类的善良指数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今人比古人坏不到哪里,古人也比今人好不到哪去。一个社会大善之人不会超过5,大恶之人也同样不会超过5,其余90都是不善不恶的常人。提要

  网友水彩留言说:“为了求得好的结果刻意积德是否不够善呢”

  水彩的问题很复杂,我们很难回答是或否。因为善恶不能孤立地评判,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c善恶,关键要看和谁比,标准是什么。

  比如,如果一条街上,10个卖西瓜的,9个缺斤短两,那么那一个不缺斤短两的就是善;和山西黑窑主比,能给劳工按时发工资,别打骂虐待,也可以说是善。相反,10个卖瓜的,9个不熟包换,那个仅仅不缺斤短两的就算不得善了;别的雇主不仅按时发工资,还给员工上齐各种保险,让员工享受带薪假期,那么仅仅按时发工资和不打骂员工也就算不得善了。所以,善恶评价是动态的。

  人类有喜欢怀旧的毛病,特别是对于社会风气,总认为过去要好于当下,故常感慨世风不古。这样的观点我历来表示怀疑。

  你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开始,就感慨世风日下,要恢复周礼。而后人也基本认为前朝世风要好于当朝。远的不说,从我小的时候起就常听大人讲,50年代民风如何如何纯朴。等我大了,又总听人们怀念70年代的人多么多么单纯,总之是认定了70年代不如50年代,80年代不如70年代,21世纪不如20世纪。人类如果真是这样一路走来,我们恐怕即便不退回到蛮荒时代也离灭种不远了。

  所以,在我看来,从古到今除了个别的战乱时期,人类的善良指数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今人比古人坏不到哪里,古人也比今人好不到哪去。一个社会大善之人不会超过5,大恶之人也同样不会超过5,其余90都是不善不恶的常人。

  都认为我们今天世风沦丧,但也却有一些道德高尚的人。包括主流社会宣扬的一些楷模,那境界也的确令人钦佩。

  比如新疆的那位军医院长吴登云,不仅给病人输血无数,而且还多次给病人移植自己的皮肤。古人不过崇尚“脱衣而活友”,而这位能做到脱皮而活陌生人,如此境界莫说世俗世界,就是在宗教界恐怕也少有,佛的境界也不过如此。

  再比如香港那位富豪田家炳,能够把自己亿万家产甚至包括汽车c别墅都全部捐出,自己七老八十了,却住在狭小的公寓,每天挤公交车出行,如此善举,就是散尽千金的范蠡也相形见绌。

  这5大善之人的道德境界是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因此他们只能作为偶像,让人崇拜。如果以他们的境界为标尺,恐怕就会有问题。因为,如果这样才算得善,那么天下善人就没有几个了。

  把大家可望不可及的善行作为社会善恶标准是有负作用的。如果你再有意或无意地强化这个标准,就会让世人得出“洪洞县里无好人”的尴尬结果,于社会稳定及心理就更加无益。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确立针对90的大众稍加努力就能够达到的道德标准,让大家接受“做一份好事可以得到一份回报”,虽然看起来这样的善有私心在里面,并不完美,但却是现实的。毕竟我们这个世界,具有宗教牺牲精神的圣人太少了。20070627

  评论:

  “善”除了善良之意,还有比较递进之意。所以我觉得“恶”对“善”的应用,就是与常规习惯的比较中产生的。

  更重要的是,在所谓现代社会,“善”已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组织管理和诚信。

  其实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喜欢做一些公益事业,但很多人都无法信任那些管办“公益”机构。我认为只要是对社会有益的就是善。时岩

  利他和利己不能看成是对立的,以此来作为评价善恶的标准尤为荒谬。过客

  聊斋里说地狱的门口有幅对联,似乎是说这个命题:

  天下圣人有几个2

  有心为善,随善不赏。

  无心为恶,岁恶不罚。真水无香

  覃贤茂点评:

  萧然兄在这篇文章里,用了善良指数这个词,颇是耐人寻味。

  人之初,性本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得出,从古到今,人类的善良指数没有太大变化的结论。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良的民族,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善良的文化。每当我读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典时,总要这么感叹。

  然而,当我们落实到具体的历史时,往往又让我们大失所望。

  有时候,真的很难将历史上发生的那些可怕和丑恶的事情,与我们传统文化中仁义的概念,联系起来。

  恶的力量,经常会大于善的力量。

  这是我们不愿得出的结论,但不幸这往往就是事实。

  总算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对于未来,我还是有信心的。

  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

  对于我们,不做恶可能相对容易。但是,真能做到“众善奉行”相当不容易。特别是当我们沦落到拣破烂的地步还能坚持行善,那的确要点佛的精神吧提要

  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对于富人一掷千金的捐助,社会很需要,但是对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点滴善举,社会同样需要甚至更为需要。

  由于富人大多有知名度,因此社会往往更关注富人的善举。普通人的细小善举,比如我们帮助一位盲人过马路,为需要帮助的人捐十块钱甚至一块钱,虽然琐碎,但论性质,和富人的慈善没有区别。

  其实稍加留心,我们周围不乏善举,而且也能让我们心存感动。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已经退休的阿姨,每月只有千把块退休金,但却喂养了很多野猫。她甚至把生病的或残疾的野猫抱回家调养。由于收入微薄,她去买猫粮或带猫看病,甚至连地铁都舍不得坐。

  我还认识一位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表面看来有些玩世不恭,所谓80后的散漫c缺乏责任感在他身上似乎很典型。但是我无意中发现,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有点吊儿郎当的年轻人,竟然暗地里资助着两个贫困学生。

  还有我的一位同事,去年才毕业的大学生,逛街时碰到义务献血车,顺便就上去了。一般献血一次是200,可是那天抽血的人说血库吃紧,你年轻,献400也没有问题。于是我这位小同事二话没说,献了400。

  类似的善举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不少,只是他们太普通,太不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谁心里没有迸发过善念呢

  人是奇怪的动物,很容易受群体意识感染。周围的人善良,我们也会变得善良。反之,在特殊环境下,人恶的一面也会被激发甚至放大。比如战争,杀戮会使人变成恶魔。想想纳粹的集中营,离开那个特定时代,我们现在怎么也想不到,那么有教养的德国人会变成魔鬼。这其实就是环境的魔力。

  从这个角度看,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c变成一种风气,对社会非常重要。一传十,十传百,一旦爱心在人群中传递,社会和谐就可以实现。古人说的好,“莫因善小而不为”。我们每个人的点滴善举可能并无法改变什么,但是亿万人的善举汇聚起来,力量就能排山倒海。所以,悉心呵护我们心中善的火种,从自身做起c从点滴做起,对自己对社会都善莫大焉。

  当然,正如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慈善也一样,一次两次容易,但坚持做下去很难。特别是在命运对自己也不公平的时候,还能去帮助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就更不容易。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画面是一位拣破烂的老太太在一位乞讨的盲人碗里放钱。这是让我最感动的照片之一。这位老太太自己已经如此不幸,却还能去帮助比自己更弱的人,这种行为用伟大形容一点不为过。她给出的一毛钱,意义一点也不亚于巴菲特捐出的数百亿美元。

  写到这里,想起曾经有人问一位高僧修行的奥秘,没想到得到的却是一句极普通的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这话看起来简单,似乎根本没有奥秘可言。但细想想,那其实是很高的境界。对于我们,不做恶可能相对容易。但是,真能做到“众善奉行”相当不容易。特别是当我们沦落到拣破烂的地步还能坚持行善,那的确要点佛的精神吧20070530

  覃贤茂点评:

  萧然兄的这篇讽世劝善的文章,让我既有感叹之处,又有疑惑之处。

  我想起的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句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今物质文明如此丰富的世界,而相对应道德上的贫乏,却真的是让人灰心。

  我理想中的境界应该是道法自然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中,已经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劝善惩恶的教理和文章,那该是一种何等庆幸的事情。

  高香能带来哪般幸福1

  想通过烧天价香换得现世福报,借此发大财c升大官,我想你多半会竹篮打水。因为,如果认为烧高香就能换得佛菩萨的更多保佑,你也太小瞧佛菩萨了。道理很简单,佛菩萨如果真的像商家一样见钱眼开c嫌贫爱富,佛菩萨也就不值得大家去拜。提要

  据说在少林寺烧高香,一柱最低400元,最高10万元。

  烧高香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好处。至少高香比一般的香用料多,按照市场逻辑,自然对于制造香的厂家利润可以高些。让别人多赚点钱也不能说是啥坏事。至于花十万元烧一柱香,让少林寺赚个盆满钵满,权当结缘,到也没啥。

  不过,想通过烧天价香换得现世福报,借此发大财c升大官,我想你多半会竹篮打水。因为,如果认为烧高香就能换得佛菩萨的更多保佑,你也太小瞧佛菩萨了。

  道理很简单,佛菩萨如果真的像商家一样见钱眼开c嫌贫爱富,佛菩萨也就不值得大家去拜。你想想,大慈大悲的佛菩萨,怎么会因为我们烧的香的高矮而生区别心呢

  其次,据说之所以烧香是为了让天上的佛菩萨顺着袅袅上升的香烟看到你。按照这一逻辑,香高一点,佛可能看到你的几率就大一点。于是,香也就从过去的几十公分,长到了一米,两米,甚至过丈。这种庸俗的想法也太小看佛的法眼了佛如果因为你长出的这几米而先看到你,佛也太“近视眼”了。这样的“近视眼佛”还用拜吗

  说到烧香,我没有考证过始于何时。但是对于上述烧香的逻辑我是一百个怀疑。据我分析,在寺庙烧香的习俗应该是借用香火的芬芳,营造一种可心的氛围,让大家生欢喜心,从而更容易亲近佛。这估计也是教化的一个方便之法,毕竟大家都是凡胎,除非有“逐臭癖”,否则谁不喜欢芳香四溢的优美环境呢所以寺庙不仅要建在环境优美c风景秀丽的地方,而且要焚香,让空气也馨香起来。

  当然,作为信众或弟子,通过焚香对佛菩萨表示一份尊敬,一种美好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的情感需要一定的载体来表达。比如在现实中,我们孝敬父母,不能光说在嘴上,总要有所实际表示,于是我们看望父母时会带些食物或给父母些钱。但是佛菩萨不吃不喝,钱更是没有用处。怎么办烧香了表敬意吧。

  明白了个中道理,我劝那些热衷于烧高香的人,还是免了的好。与其把10万元烧掉,还不如用去救济穷人,或去修缮寺庙,或去捐建小学,这样的善举换了的福报绝对要比烧高香多。20070409

  评论:

  “在寺庙烧香的习俗应该是借用香火的芬芳,营造一种可心得氛围,让大家生欢喜心,从而更容易亲近佛。”对于这种分析还是比较能让人接受的,我认为烧香的意义应该不止于此,望博主能有更深入的研究。

  由于今人的“聪明”,烧香已经成为寺庙重要赚钱方式。刚刚去了一个寺庙,号称中国第一古刹,寺庙门口的香分了好多种,富贵平安香,健康长寿香等等,价格不一,售香的一律是和尚。买此香者必是花了钱,便要有求于佛的。对此现象,产生以下疑问:一c对于烧香拜佛的人,要富贵平安,要健康长寿,贪欲如此,心中的佛何在二c对于守佛的僧人,都快变成商人了,能够想出这么多名堂的香来吸引人,也确实动了一番脑筋猜测大家的心理。但他们的收入都用来做什么呢,建过几所希望小学吗帮过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否三c对佛,不知道端坐的佛们对此现象作何感想为他的弟子赚得盆满钵满而高兴呢还是为俗人如此多贪念而悲哀呢

  一柱香少则也要几百元,够一个贫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