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管好你的嘴最新章节 > 管好你的嘴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0节

  摁键,一边大声和对方核对着号码。

  听者有意,这大多属于防不胜防的小心眼之人。还接着前面的事往下说。等王女士将所有号码摁完后,以为钱已充进自己的手机里了,可一核对,还是没有钱。她以为搞错了号码,又和对方进行了核对,并没有发现任何差错。后来,王女士的亲戚拿着卡到售卡点,经查卡里已经没有钱了,售卡点告之已经被充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王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据售票员反映,当王女士和亲戚核对号码的时候,有个小伙子也拿出手机摁键,王女士说一个他摁一个,当王女士说完不久,小伙子便起身下车,一溜烟走了。无疑,那个小伙子就是通过偷听卡号密码的方式窃取了王女士的话费。

  那位小伙子作为听者有意的受益者,因其无德理应受责,但我们更应该感到可怖的是:因为说者无心,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仍然在没完没了地重复着这位王女士的错误呢

  这起事件给每个人敲响了一个警钟:管好自己的嘴,不仅仅是在熟悉的社交场合,同时也要留意自己身边的草草木木是否也长了邪恶的耳朵

  人的五官各有各的敏感专长。因思考而说,因听而思考,这两个敏感区的一来一去,耳朵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凡听则解无论是曲解还是深解“听者之意”一直成为众多“说者”心头之患,原因就是太多人不“慎言”,不同程度地吃过“听者之意”的亏了。

  对于曲解者,说话的人总是感到很委屈,可能他本是好意,但听者却敏感过度,扭曲了说者的意思,并为此闷闷不乐,甚至会神经质地乱加引申,产生悲观和逆反情绪;对于深解者,那都属于地道的邪恶之徒,说者就更不舒服了,就像前面说到的那个王女士,她怎么会想得到,就连这么普通的对话,也会为一个陌生的“有意”者“听”了引出祸端来呢其实归结起来,还就是要怪自己的嘴太轻,管不住。

  当然,从“听者有意”角度的要求人人都管好自己的嘴,这是天下最难的事。就连具有卓越口才能力的圣罗兰和具有超人的组织能力的苏菲亚罗兰,不也都有过因为自己的“无心”而得罪下属的经历吗这就说明,在为人处事当中,说话的方式是要有所考究的。尤其是声量控制c遣词用句等方面要格外的谨慎小心,否则就很容易遭到他人之“意”的曲解或深解。

  何必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个人说话说多了究竟是好是坏有人拿这个问题请教墨子。墨子回答说:“青蛙c蛤蟆整天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啼叫人们就知道是天亮了。可见话说多了并没有好处,只要说的是时候就行了。”墨子是通过青蛙c蛤蟆与公鸡的比较,提醒世人:话说多了不仅没有好处,甚至还有许多坏处。

  平常与人相处,对话是难免的,但你若是一说起话来就习惯性地以自己为中心,滔滔不绝,就会留给他人一种“话虽多修养少”的感觉。况且话说得多了,出言不够慎重,难免又在无意间得罪了别人,弄不好就要惹出一些事端来了。俗话说“言多必有失”,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话说多了容易出现口误而导致“祸从嘴出”,这可是有太多的例证可查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言”无益,比“多言”更无益的是刻意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些人为了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所谓知识底蕴,便找一切有人的地方与人“死说烂道”,极尽所能地“卖话”,自以为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简直精彩得不得了,无奈他先天不足,话说得再多,远兜远转地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以致听者纷纷昏昏欲睡。然而这种冷落似乎并不会让他那张滔滔不绝之嘴因此而收敛,若逢得谁很客套地捧他两言,他那“说话”的“热情”就更拦不住啦殊不知非理性的热情会让人情绪同样处于非理性的亢奋,有多少为求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彩,反倒造成口误连连如果只是一般性的交谈而出现口误还能让人一笑了之的话,那么一些高级领导人也张嘴闭嘴就犯这类低级的毛病就叫人实在是笑不起来了。即使口误本身有些可笑,但因为出自高级领导人之口,所以留给人们更多的则是困惑此乃语不想惊人都难啊

  最近,有关美国总统布什的新闻被许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别的不提,仅是他为追求讲话达到尽善尽美,结果屡屡造成既不善也不美反成嘴拙的口误例子就足够腌他老人家一菜缸子。

  环球时报提及美国总统大选的日益临近,布什开始了全国性巡回演讲,这本该是他好好表现自己的机会,谁知道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又犯了说错话的老毛病,而且这次犯的错误比以往历次都要严重。环球时报援引的美联社报道说,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8月5日在签署国防拨款法案后就反恐问题发表了演讲,结果他竟然一脸严肃地说他的政府“将从不停止考虑危害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新途径”。

  布什在强调政府的反恐决心时,情绪就激动起来。他说:“我们的敌人变换手法,随机应变,我们也一样。”他接着说,“他们从不停止考虑危害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新途径,我们也一样。”

  更奇怪的是,布什出现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口误,在场的所有美国高级军官和国防部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立即做出反应。也许是因为这些高官们涵养高,早就习惯了怎样去适应布什语欲惊人即犯错这个老毛病。不过,布什这一次倒是意识到自己又没管好嘴露怯了,于是连忙不动声色地改口道:“我们会永不停息地思考最好的对策,尽力去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必须永远想在敌人的前面”

  布什爱说话,他的话比美国历届任何一个总统都多,与此相应的口误率也相应为最多。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布什向来嘴头不太利落,说错话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比如2000年出访加拿大时,他居然兴高采烈地“感谢普坦总理”,而加拿大当时在任总理的名字分明是吉恩克雷蒂安;比如2001年与北约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会面时,他把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说成了“罗宾逊”;比如在2002年1月的一次公开讲话中,把巴基斯坦说成了“巴基佬”还用再举吗上网输入相关的关键词,定叫你惊得目瞪口呆,胃口倒尽

  再说说我们国人吧必须承认,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因为欲求“出众”而多言,因为多言而失言者的确是大有人在。这号人就像一则则的笑料般,一茬跟着一茬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为什么呢社会给予相对大的言论自由空间这是其一,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在这种空间恰恰会使那些人格素质低下c表现欲极强的人跳将出来,这号人根本没有语言自律意识,充其量也就是小脑发达大脑愚钝,以至话虽多意却浅。然而这还不算“祸事”者,真正会“祸事”的,当属这类人当中的所谓“精英”既不会说话又自以为是的“语出惊人”者他们经常把自我感觉良好的句式用于关键时刻,为的是在关键时刻能让自己光芒四射,孰料每每一射,反倒使自己因为露怯而黯然失色。

  有一位求职者,本来已经获得了主考官的通过,主考官告诉他:“请你在一周内等候我们的复试通知。”哪想这位求职者很傲慢地“通知”主考官:“请在三天内给我答复,因为好几家单位都打算录用我。”一句话,所有的良好印象顿时烟消云散。主考官敛起笑容,冷冰冰地回答:“那就请便吧”无疑,这位求职者所暴露的正是我在前面批评的那类“语出惊人”者的低能本质,他蛮以为用“精彩”之语可以调来主考官向他下跪的味口,不料却给自己设了一个莫大的暗道机关

  国人一向以“慎言”为持重,无论是“多语”还是“惊人语”,自古以来就不受圣人所推崇。恰恰有那些平常不太开口,可是一说起话来,条理分明,耐人揣摩品味,会心悟解,让人打心底佩服其见地这样的人才真正无愧于“会说话者”的美名。圣人以:“守口,少说c莫传”为“仁者”。由于“人在对面,心隔千里”,所以要“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要练出这样的功夫,就要“饱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因为“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圣人之教化,自然出自人类长期的社会生活积累的总结,尽管有矫枉过正的一面,但对那些善“多言”“惊人语”者而言,其教益是毋庸置疑的。有矫枉嘛,就难免有过正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中国足协掌门人阎世铎他老人家在5年以前就职演说时说的。

  篇末结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会招惹是非的,但凡招惹是非者十有与嘴有关。中国成语中对嘴最经典的解读莫过于“唇枪舌剑”,可以想见,最能要人命或保己命的“枪”与“剑”都被嘴占走了风光,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嘴更“利害”难怪当魏人张仪在楚国被怀疑偷了和氏璧被打个半死c郁郁不得志时,其妻垂泪告之“舌头还在”,竟能让他兴奋不已:“舌头在便是本钱,不愁发不了迹。”舌头是什么本钱呢当然是说话的本钱。由此看,一根舌头两片唇,枪剑也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可以降福消灾也可以与祸同归。人的愿望都是好的,既然一张嘴既能生好事也能生坏事,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嘴给自己多带来些福而少些灾害祸呢然而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前提: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嘴并不是叫自己的嘴不要说话,而是要学会怎样说话。有城府而不言者很可怕,但比此更可怕的则是出口成祸者

  第四篇没有分寸,何以“话圆”

  说话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夫者存亡,嘴舌有责。”这“嘴舌”作为一个人存亡的不可忽视部分,当然与权与责不可割断。但人有说话的权利和责任并不说明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胡言乱语。

  时机是分寸的调和剂

  说话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夫者存亡,嘴舌有责。”这“嘴舌”作为一个人存亡的不可忽视部分,当然与权与责不可割断。但人有说话的权利和责任并不说明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胡言乱语。古人说:“舌为利害本,嘴为祸福门。”其意就是提醒人们:一个人的荣辱,在很多时候就取决于他的说话水平。好话可以利己利人,坏话则害己害人。那么,什么是好话,什么是坏话呢去问问“分寸”二字就行了。

  我们从小就接受过有关“说话要注意分寸”的劝勉,但“分寸”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就连教导过我们的父母亲c学校老师也未必能概括性地解释清楚。至于那些被人认为城府极深c老于世故一向以“嘴严”而著称者,他们会说,“分寸”就是说话“滴水不漏”,把话说圆

  滴水不漏叫“分寸”吗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至少不敢完全苟同。

  当然,“滴水不漏”可以做到自己不吃亏。但如果一个人活着只想着自己不吃亏而叫别人吃亏的话,那么他话说得再漂亮又有何用呢因为只想着自己而不想着别人本身就是不讲分寸。我以为,就分寸的本义而言,它就是一种不偏不倚c可进可退的中庸哲学。说话时把握好分寸,正是这种哲学的实际应用。说话关系到为人处事,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和谐圆融,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各种不良的后果。

  先说时机。和为人处事一样,时机的“分寸”也是无所不在的。为人处事讲究的是要视时机c视事件c视人物对象和视场合而定。说话时机的分寸同样如此。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男子在一个女子面前吸烟讨得女子的反感,这个女子想劝阻他,那么她可以说:“喂,别在我面前吸烟好不好”那男子一定会很不情愿地将烟灭掉。但这绝对不是最有分寸的说话方式。如果她先是故意咳了两声,然后再说:“你看你,我都被你熏咳了。”情况又会怎样呢我想这个答案就不用再说了吧。后一种回答,无疑是一种理性的机宜:既恰到好处地显示了女子的说话素养,又达到了让男子自觉掐烟的目的。

  可见,在与人相处中,如果说话的时机把握不好,他的话就很难打动他人,也更难做到愉快地与人交往。既然是交往,那么在语言上就应该与人为善,同时也应该学会维护彼此的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必须把握好每一句话说出口的时机。时机是分寸的调和剂。摸清这种调和剂的真义了,你对说话时机把握的能力也就得心应“口”了。

  有一位叫迈克的男孩长得又高又壮,他的父母亲担心他在学校会欺负人,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教他怎样与人为善,学会忍耐。结果同学们都以为他光长个不长力,经常欺负他。迈克对父亲说:“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我知道这样做妈妈会生气。”父亲没有理会他。

  两年后,迈克又对父亲说了自己受委屈的话。这时,父亲感觉时机成熟了,就平静地对他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为了维护自尊,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了。”

  迈克记住了父亲的话,当那几个经常欺负他的孩子照例设法戏弄他时,迈克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忍受,而是先用语言警告他们,结果越警告他们越放肆,迈克才“被迫出手”,把其中两个紧紧摁在篮球场上,但没有打他俩,只等他俩告饶为止。后来,迈克和那两个孩子都各自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握手言和。他就是如今路人皆知的“飞人”迈克乔丹。试想,如果乔丹的父母亲一开始就允许他对欺负他的同学“自卫还击”的话,尚未练得一定素养的他岂不对那些人早就大打出手我想,乔丹的父亲之所以会选择那样的时机教导乔丹“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知道怎样把握好分寸了。

  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多人自不量力,却喜好幻想。幻想的东西本是虚无缥缈的,怎可当做真事乱谈你乱谈,许下“以幻想代现实”之诺,到时候实现不了,那你就注定要给人留下笑柄。比如有些地方或基层官员对实际情况根本心中无数,仅仅为了搞政绩,就凭着自己的想当然,根本不顾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时机的理性把握,愣是把大话许在先,把大牛吹在前,结果自己所许下的一切到既定时间全成泡影。这就叫不会讲时机的分寸。

  2004年亚洲杯开赛之前,中国队又有队员不合时宜地说了大话:“不得冠军,还做什么人”我倒认为,得不了冠军未必不是人,即使得不了冠军,能知道什么叫分寸c什么叫说话的机宜,那也还像人,倒是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把大话说得没了余地,那才叫不像人了。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类的事:在得意忘形时,说自己从来没犯过什么错误,跟着就会犯错误;说自己多长时间没感冒了,第二天就打喷嚏。如果说这是巧合的话,为什么这种巧合总是用于惩罚说话不讲时机,尤其把大话说在时间前面的人呢有人说这正是上帝的旨意,因为上帝是不喜欢不分时宜地讲大话c吹大牛的人的。而我却认为,巧合那是回避不了的,即使事先没说那大话,没吹那大牛还是犯了错,还是打了喷嚏又怎么解释关键是此前你知道什么话该在什么时机说了没有我谨以此劝告那些不会把握讲话时机的人,真的该好好管管自己的嘴了。

  事件是分寸的施展台1

  说完了时机的把握,我想该谈谈对事件分寸把握的技巧了。其实对事件分寸的把握说到底就是要学会因事而论c视事而言把握了事件性质的内核,也就把握了说话的分寸。什么事当说,什么事不当说什么事应该追根究底,什么事可以一语而过乃至什么事说了以后会有什么后果这一切,都是分寸把握的具体原则。即使你是侃爷,即使你是碎嘴子,这些对分寸而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侃的c你碎的事件是否对自己乃至他人甚至对集体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影响是积极的,说明你的分寸尺度把握得好;如果影响是消极的,你就要好生想想是不是又没管好自己的嘴了。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古人有许多感言,简而不凡总让人读之久久概莫能忘。“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道出了在关键时刻“一言”的举足轻重。我以为它的机理不仅在于精彩的逻辑性,更在于它对语言丰富内涵的教义。诚然,“邦”可以理解为国家,或叫国家大事。既然是国家大事,自然由国君政客议商。要议商就要讲话,这对政客而言,可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拿不负责任的话来开国家玩笑的事。

  政客如此,国君更应该如此。否则,你那掌握国家国民生杀大权之嘴稍有“不慎”,就很可能招致其乱。当年周厉王暴虐施政,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大臣邵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厉王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找来卫国的巫师,要他们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被卫巫报告者,周厉王就把他们杀掉。于是,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纷纷把自己的嘴管住,即使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没有了,十分满意,兴冲冲地告诉邵公虎:“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胡说了”

  邵公虎听了弭谤的经过,惊呼:“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周厉王听了正要对他动怒,他却不慌不忙地进一步解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说,堵住民众的嘴巴,其结果比堵塞急流直下的川水还要严重。河川被堵就会决口泛滥,即便有再多的战士抢险救灾,也肯定会伤害很多人啊;对于国民的议论难道不是如此吗正因为如此,治水的人便要排除淤塞,使其畅通;统治人民的人便要引导民众,允许他们广泛地发表言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