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三生爱最新章节 > 三生爱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43节

  ,事情太多了刚才,我就去了世贸中心,我去找在那儿办公的港务局,打听画卷装成集装箱后,如何以最省钱省力又省时的办法直接运到这里来。这事很麻烦,找一次不一定马上办成纽约到底是大都会,太大了,我去停车场停车时,差点被罚,幸亏碰上了一个消防员,他叫你看,我又忘了他的名字了,但这人真好,他笑眯眯地对我说:你是外地来的吧中国人我带你去,祝你好运他一直把我送到离港务局最方便的停车场这个人真好哎,阿姨,我一说又说岔了你知道的,立舟的病情很不稳定他自换了第一只肾后开始还不错,可是,最近却不是很好,好像有点排异的症状,所以我想,还是要到这儿来治,或者等画展举行之后,让他就留在美国,再寻找更好的医院和医生,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作百分之一百的努力阿姨,你在纽约不是有些朋友吗请你告诉我他们的联络电话,我想,等立舟画展开幕那天,请他们去捧捧场哎,不不,请等一会儿,现在有个长途,大概是立舟那边来的阿姨,你先放下,你等着,我等会儿再给你打”

  我等着,等了许久,许久许久,电话却再也没有响起。

  我不能怨茫茫粗心,那边,一定有什么要紧的事使她难以分心至今,我家的电话没有对方来话显示,也没有开通国际长途,我没办法打过去。

  于是,我只好等着,一直等着,一直等到不可能再响的时候。

  我曾想过,也许茫茫不再需要我的那些联络电话。我更相信,如她说的,到事情有眉目有结果的一天,她一定会再来电话的

  可是,自此以后直到如今,茫茫的电话再也没有响起

  这日清早,我收拾好了为文学院开班典礼准备的讲话稿,正要坐下吃早点,响起了电话:是夏威夷的女儿打来的

  “妈妈,你赶快打开电视,赶快赶快我们都好,你别担心”

  我一时不明白女儿说的是什么,但我记起了时差这天,我们是九月十二日,但在美国,是九月十一日

  二十一世纪初最为惊人的,莫过于发生了举世惊心的“911”事件。

  对于“美国最黑暗的一天”2001年9月11日,无论是“局内”“局外”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和回忆,曾经被归结为“资本主义的象征的最高点”的世贸中心,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坍,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时的第一大灾难,这一惨烈事件激起的回应,至今余波无穷,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平复。

  恐怖分子造成的这场浩劫,不仅使美国遭受了巨难,也在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上重重划了一刀。大家切齿痛恨理所当然,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创伤,在精神上重建和修复,远远比物质上要艰难得多,这就更令人齿冷心寒。

  因此,此后只要来纽约的人,只要有一点人道主义或恻隐之心,在走过原世贸中心的“遗址”那个噩梦似的大深坑时,总不会无动于衷。

  两年之后,也就是2003年春,我又一次来到纽约。

  这次远行纯粹是旧地重游,但对我来说,到纽约最为重要的事,就是要去看一眼人们常常议论的“911”遗址。

  是的,我必须前往,哪怕是仅仅作为一种探寻式的凭吊。

  因为,我无法也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在那里,沉埋着有名有姓的人,也沉埋着像茫茫这样的不为人所知晓却为我所牵挂的冤魂。

  这日下午,在从“自由女神”岛回来的游轮上,我曾回头细看哈得逊河上的曼哈顿,那林立的群厦虽然也不乏雄姿,但就像人的门牙骤然掉落,总觉得“空”了一大块。这不仅因为110层高的“姐妹大厦”世贸中心,往日在曼哈顿的大厦群中,最见高巍而风光独最,由于它极有巨肩齐天c英姿浴日的无限韵味,因而,它成了一种象征,一种代表,没有了它,曼哈顿的风光气象无疑就减了一半。

  辗转来到“遗址”所在处,已是日色向暮,与适才所见的游客云集热热闹闹的“自由女神”岛相比,“遗址”显然冷清多了。

  晚风寂寂,一片凄清。

  冷寂凄清是必然的,而今,“遗址”的确就如媒体报道那样,一直在进行善后工作,基层业已清理完毕且已进入修复阶段,这一工程的繁难艰巨可想而知,现在虽有全面罩住的网架,各种机器依然不停轰响,在看不出门道的行人面前,能看见的仍然还是一个深深的洞坑。

  “遗址”被围得很严实的钢架铁网“网”着。

  “网”里的大坑,犹似一双悲愤的眼睛,诉说着它曾经遭受过的重创;“911”中最早去救护遇难者而自己遇难的343名消防队员的名单,刻在铁“网”正面的一块块牌子上;我的目光掠过这串长长的英文名字,尽管默读它们于我来说,只是一些陌生的符号,但我却同样希冀着有所发现。

  当然,没有。不可能有。

  那个噩梦似的大深坑,此时更教我得出了这样的疑问:除了这些,还有多少个遇难者的身世将成永久之谜呢与这一名单相邻的,是又一面方方正正的黑色碑石,记载着2002年8月21日,纽约的州长c市长和新泽西的州长一起来此悼念“911”遇难者,痛心告诫所有的人们再也不要忘记这一劫难。

  凉风骤紧,暮色顿罩,转悠了一圈又一圈的我,在此看不出一点我想知道的结果。我能做的,只是怀着一种深深的落寞,将“遗址”的照片拍了又拍。

  我知道,纵然有千般悲愤万般思念,我能拍下的,不过是这双悲愤的眼睛洞坑,我无法摄下的,是曾经在这洞坑深埋的每个冤魂。

  于是,我的转悠,我的拍摄,只能越发使自己思绪黯然而沉重。我握着手心里的那支小小的猩红骨朵,终于放弃了将它埋在土里的念头。

  我想只要我还活着,就不放弃期待。

  以往的思念全部复活,以往的记忆,日复一日地如潮汹涌。

  深秋,西子美术馆终于开张。开张的请柬中,附着藉录在馆的画家名单。

  一个黑框框着立舟的名字。

  立舟的前言是我写的。

  立舟,本名周立。1949年出生在菲律宾,襁褓中随父回国,居杭州。高中毕业时曾下乡务农,1978年入学于浙江美术学院,以毕业作品小憩闻名一时。

  立舟幼时曾在富春江边生活,自小耳濡目染水乡景物。小憩以江边一只孤筏上不同形态的几只水鸟,展现了苍凉人生中的落寞;在江边和晚归中,虽然依然画的是水c船和江岸的鸟,但他笔下的这一切景物却有了变化经过人生风雨和波涛的洗礼,画家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殷切追求。雨后晨曲等画作也在此后陆续推出。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立舟出访频频。他曾应台湾“秋山画廊”和“台北甄雅堂”邀请,赴台举行个展,引起轰动;清新绚丽,意象生动的深巷西塘听雨雪后柴门以及他的水乡组画等,无一不是佳构,此后,画家的才情更如涌泉喷瀑,一发而不可收。

  立舟作画,喜用宿墨法与积墨法,笔性苍润,有浑厚华滋之性。他笔下的风景,千山似黛,轻雾鸣泉,溪风如扇,清江如玉。缱绻的画意中自有浓烈而抒情浪漫成分;欣赏他的画,令我们在大自然中如闻天籁,一幅深夜,犹似古筝在静夜铮琮鸣响;而西塘听雨和雪后柴门,却是一首水乡夜航船中的琵琶独奏曲。立舟所创造的自然景物,无拘无束,纯洁宁静,教人能够忘却自我,引领我们在心灵的漫游中寻觅了平和安宁的境地。

  立舟在故乡画院工作多年,九十年代初再度出国并移居海外,其间一直未断与故乡的联系。他是海外青年画家中对大自然观景最为深刻c细致的画家之一,1990年后创作的水乡系列,更使他享誉海外,“水景画家”的美称从此伴随画家的生命历程。

  立舟说过:不管我们眼中的流水与大自然的景物如何变化,也不管它们在四季交替中呈现了什么动态,其中蕴藏的哲理总是不变的,那就是:给予人类休养生息的水,包容了一切。

  水,是立舟的灵感之源,水,是他最得心应手的绘画语言。立舟笔下的水,有一种特殊的温柔,如诗如绵,展现了人生沉静美丽的境界。以油画和水彩组成的开春,最有中国画构思的特点和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密不容针疏可走马”之技,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他所认定的中华文化的哲学观。开春中,立舟笔下的这条奔腾的河,是包容一切的。我们在悟解这包容的同时,看到画家在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触,却是非常专注而有心地把大自然中开春解冻的一切,都活生生地肆意无忌地流露出来,由于画家心地的那份宽厚,故而连那些好似是被流水冲刷的污泥秽物,也将成为滋育生命的土壤,从而教人会意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不可阻挡的欢欣。

  立舟的水景带给人无穷的遐思。在这骚动不安时代,温柔的水是熨帖心灵的一剂良药。和谐绵长的水,冲洗一切,也淘洗一切。由此,我们也许可以企望:人类的文明既然如大河奔腾一样,生生不息流淌绵延,那么,人类的一切邪恶c挫败和晦气,是否也可以将会随着这一脉大水而得到驱除和荡涤呢

  1999年秋,海外的读者文摘封面,刊登了他的水彩作品,再次奠定了他作为风景画家的地位。立舟的一些重要作品为酷爱东方风情的鉴赏家们购买收藏。

  立舟的重要作品还有:幽林泉声马尼拉一角碧瑶林帐大河系列等等。从九十年代初至今,立舟曾在海内外举办和参加过几十次画展和个展,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立舟最被大家欣赏的,是他最后以生命的代价完成的圣地雪域风情组画。这组以为内容的风情画,使人在视觉上产生无以言喻的强烈冲动和震撼,那冲动和震撼直抵得见者的心灵,那无与伦比的画面,那结合了油画与水墨特点的构图和线条,那使性情与性格也跃然纸上的人物表情刻画,强烈地表现了画家心中无以言诉的激情,,那是立舟和真正的艺术家们激情喷薄的“圣地”,那是立舟在深刻领悟灵魂燃烧后的生命的极地

  立舟的抒情魅力来自东方,他的画一直表现着东方固有的意识,他善于观察和处理他周围的景物,将抽象与写实交织在画中。故而,他的画,画中有诗,气韵生动,意蕴无限。

  有行家评说立舟:他的画既是印象画,又是映象画,近看,是抽象的符号的组合,退远了观瞻,却又是极精细的超写实手法的作品。这些画,既有鸟瞰的效果,又有逼视的魅力,这是因为立舟胸臆浩阔,而东西方结合的情愫又永在其中。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都曾企求大自然能给予人类以最好的礼物,而笼罩大地的庄严和空灵,生活中那种宁静和平的氛围,当然更是我们所热爱和追求的终极境界。

  通常都是画坛耆宿才为画家们撰写前言或作序,按说我根本不合这一“格”。但是,这与其说是有关方面派给我的差事,不如说是尊重了画家本人的“遗嘱”立舟在去世前为故乡寄回了自己的所有画作,在邀我为其写“前言”时又特别注明:这里边有一幅另外包着的画,是他早年的未完成之作,送给我保存,不展出。

  我一直把这幅画原样卷包着,很少打开。

  那些日子我悲怆万分。作为美术爱好者,这些年来,我曾为几位画家朋友写过一些对他们画作的观感小文,但那都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即兴之作。现在,应此重托写了这篇前言,我心如垂铅,十分茫然。

  当然不只是悲哀。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配如此重任,更因为我虽然被他称为朋友,却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位如此有才华的画家。

  永驻我心的,是立舟生前给我的唯一的一封信。在那些悲痛的日子里我读了又读,试图在信中读出那个真正的他

  阿姨:自从得知身患此症,绝望中我曾多次想到自杀,因为这是解脱目前痛苦的唯一办法。而且自杀也不失为一个可以的结局。你是知道的,芥川他三十五岁就自杀了。我现在都过不惑之年了,可以了。但是,一想到茫茫,我就犹豫了。

  我不用说出对茫茫的感情,但你一定知道我现在选择活着并顽强坚持,就是为了茫茫。

  所以,你一定理解我要你向我承诺的是:关于我的一切情况,你一定要对茫茫守口如瓶,无论何时何地一定

  我同时寄给你的这一大包信函和题名为录的稿件,是以往的年月里,茫茫千方百计打听到我的住址后寄给我的,在她,是爱的信托,可现在,我觉得,更适合保存这些文字的,是你。因为我还记得你说过并一直信守:美,是文学的生命

  我还记得,我那次到日本踏寻雪舟的画踪,虽然那时根本没有发现自己身体的状况,但那次寻踪,使我明悟了一些佛道禅机,有句话我印象极深,说的是一个人无论怎样厌世,自杀并不是开悟的办法,不管你德行多高,自杀的人是永远达不到他所追求的圣境的。比如一休,他也是个很机智的和尚,孩童可以爬上他的膝头摸胡子,连野鸟也能从他手中啄食,真正达到了“无心”的境界。一休平生既吃鱼又喝酒,还接近女色,他超越了神学的清规戒律,把自己从禁锢中解放出来怪不得他在京都紫野大德寺的题字这样写:入佛界易,进魔界难。这就是他的悟觉。

  我痛苦,只是说明还没觉悟到这一步。但有一点我是明白的:对事业的无止境的追求,就是我要进入的魔界。老师,你说,真是这样难么

  “真是这样难么”我问着自己,泪水再次迷蒙了双眼。

  我终于打开了立舟送我的那幅未完成的画作,那就是他毕业那年,在南浔遇见茫茫时的一幅还未完工的粉墨水彩,那是水乡十分常见的画面烟雨朦胧中的江南小镇,临水人家,廊棚如伞,微波荡漾的水巷桥洞中,横斜着一条小船。

  静静的河面波澜不惊,其中唯见一个长发飘飘天真俏丽的女孩。春风烟雨中,那个女孩斜着身子刚刚跳上船头,看情景是想要撑走这条船。画中最见神采的,就是女孩那双乌黑而俏皮的杏眼,那双无以言喻的眼睛,一边调皮而羞怯地四顾,一边却疑惑地斜睨着这条在桥洞下斜斜泊着的小船

  :不知有酣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