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儿子,你尽管说最新章节 > 儿子,你尽管说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3节

  里,我把现象学的手段针对个体经验和成长心理学结合起来,以便理解神入的发展。前面说过,从研究和实践中我认识到,神入是先对自己后对他人的。也就是说,男孩只有能感受到自己的痛苦的能力才能觉察别人的痛苦;能感受到自己的快乐才能分享别人的快乐。

  为什么有的男孩具备神入的能力而有的就不行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既有生物学的也有来自于环境的,并且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作用。最简单地说:男孩如果从周围环境中得到心灵互通,则会大大发展了他的“情感回路”,从而领略到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神入。反之则得到相反的结果,假如男孩得不到这种让自己体会到神入的行为刺激,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他的神入能力。

  男孩情感健康的标志2

  男孩的神入能力始于生命的

  神入能力可以回溯到婴儿时期。一些学者认为,婴儿听到其他婴儿啼哭也跟着哭起来的现象就是一种神入形式。的确,模仿别的婴儿的难过可以被视作是神入的萌芽。从出生到大约一岁阶段,孩子看到其他人的难过就好像是自己的难过,他们对别人的痛苦显现出一种沟通或者“切身感受”。对此的一种解释是,婴儿在感觉上还没有发展到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的程度马勒c派恩和伯格曼1975;马斯特松1993。

  在一岁到两岁半期间,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理智,学会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发展神入能力最重要的一步是能够体会自己的内心感受,一旦男孩意识到自己不同于别人,内心感受就成为或者应该成为只属于自己的了。这个年龄段男孩正处于神入能力的发展阶段,映照c理解并接受他们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家长和其他成年人怎样影响神入能力发育的

  研究神入发展的专家们很重视情感以及按照社会规则行事对神入的相关性艾森伯格和米勒1987。现实情况令成年人既要做到神入又要感到内疚,因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女孩就比男孩显得更懂事儿c更能做到神入泽恩瓦克西勒和罗宾逊1995;泽恩瓦克西勒c科尔c威尔士和福克斯1995。为什么在这个年岁就有这么大的性别差异呢

  一种观点是,孩子的性格c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力量强有力地结合起来,以至于过早地制造出了性别隔阂。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曾讲到,不同的男孩气质引发家长的不同回应,而这种回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男孩的想法和行为。当然并不是说男孩的气质决定着命运,事实上,在这个几乎处处不利于男孩情感的文化氛围中,家长和孩子相伴起舞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就是交互影响。男孩神入能力的发展与环境对他的回应息息相关。简言之,无论何种气质,必须教会男孩重视自己的情感以及别人的感受,才会有神入能力的发展。

  对男孩的内在情感认识c理解和接受的程度,是促进其神入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回应任何男孩都是这样。所以,男孩要学会神入,先要体验别人对他的心理感受的神入。而且这应该有意识地在很早的时候开始,并贯穿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父母或监护人必须深切感受男孩的体会,而男孩也必须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理解。

  虽然在婴儿期就有了早期的神入现象,但是神入行为的真正出现大约是在2到4岁之间。对于人类成长过程中如此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说,只做出跨度这么大的一个年龄区间估计,似乎有点模棱两可。但是,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行为相当复杂,很难准确观测那些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尽管如此,专家们还是发现了很多促进和干涉神入能力发展的有趣的例子。

  对神入的研究在一个由国家心理健康学会资助的系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考察了幼儿园孩子与其家长的交互作用拉德克亚罗和泽恩瓦克西勒1984。根据这次调查,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家长的管教手法对孩子的神入能力非常有影响。特别是,有些家长的管教手法中包括帮助孩子认识到其行为给别的小朋友带来的痛苦,例如:“你想想,你打了约翰尼,让他多么伤心”;而有些家长仅仅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例如:“你怎么这么淘气”,前者比后者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强的神入能力。

  在这次调查中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发现,孩子们学会神入的渠道既可以是直接教育也可以是间接示范。直接教育大家都很熟悉,比如成人告诉孩子关心小朋友的内心感受。间接示范看到别人神入也比较常见,比如家长说:“看,查理的车坏了,多着急呀”和“我要是能画得像史蒂文那么好该多好呀”就是两个间接示范的例子。

  这种示范也可能发生在观察其他小伙伴发生的神入现象时。例如,看到朋友们帮查理修车查理正发愁呢就是在接受神入的间接示范。可以让男孩从中不光学会察觉别人的痛苦,还懂得了安慰能够使人减轻痛苦。无论如何这是对男孩来说很好的一课。对任何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都有无数的机会把神入示范当作是教育的工具。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神入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应男孩自己的心理感受定的管教技巧和直接与间接的示范来完成。

  无论什么气质条件只要不是对神入感受过分敏感的,对男孩神入发展有帮助的环境回应大体是这样的:男孩必须能感受自己的情感并且由于这些情感而从家长c受到信赖的监护人以及小伙伴那里“得到神入”;通过教育c管束和示范,男孩能够学会与别人心灵互通;而且,得到过神入的男孩更容易做出神入。

  男孩的神入能力是怎样被消灭掉的

  既然教会和掌握神入如此简单,为什么男孩动不动就没了这种能力呢男孩神入能力的湮灭是有几个步骤的。先不专门针对男孩来讲,抛开性别来看看神入能力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对发展神入能力的不利环境因素包括:与监护人不够亲近c忽视情感和一些虐待行为,所谓虐待涉及到身体c情感和西凯蒂和卡尔松1989;赫伦克尔1981。情况会愈演愈烈,不利因素越多,孩子们的神入越受到干扰梅因和乔治1995;克里姆斯道根和吉斯特纳1990。从缺乏神入或神入“亢奋”都是干扰。

  男孩情感健康的标志3

  大家或许很熟悉“厌世”和“对社会不满”缺乏对他人的理解或良知这样的说法,但是对于“过分神入”对别人的心情和心理感受太敏感这个词汇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过分神入的人不会引起别人太多的注意,不会像缺乏心灵沟通的人那样破坏社会或法律的规则,反而往往是“开心果”。其实这种打哈哈是提供自我保护的一条心理防线。

  传授神入的“窗口”

  传授神入的时机是很重要的。由于神入的发展是从婴儿期开始的,所以男孩收到的情感映照越早c与监护人越亲密,效果就越好。成长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成长过程的每个特定方面都有其对应的“重要窗口”意指某些技能必须在特定的年龄段掌握施罗夫1997。神入可能就符合这种情形。不过,人的大脑一般都会保持住“可塑性”,即能够学到老c用到老。当然,我们更关注神入的重要窗口打开的时候,而不是关闭的时候。所以,尽管我们知道在男孩小的时候排除不利因素并映照其情感非常重要,但是鉴于大脑的可塑性,让年龄较大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发展神入也不是不可能的。

  良好的意愿有时却是有害的做家长的都不会故意忽视儿子的心理感受,也不会摒除他的神入能力。心理学工作者的经历让我坚信家长的意愿都是很好的,虽然家长的某些作为对男孩绝无任何好处,但是毫无疑问,家长心底的愿望是为了给男孩一定的保护的。在找我咨询的人中,笃信“打是亲,骂是爱”的家长是屡见不鲜的。

  家长出于好意而持续地忽视儿子的心理感受,同样会造成负面的结果。例如,为了力图避免儿子“头脑发热”,有的家长就对儿子功课上的骄人表现或在学校文艺演出中的出色表演故意漠然处之。

  出于同样的原因,有的家长也不看重儿子在学科竞赛中失利或遗憾地输掉篮球比赛时的伤感。其实家长并不想让儿子沉浸在坏的感受中,只是不希望他把注意力放在失败上。令人遗憾的是,这往往会导致避免和孩子谈论其心理感受。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发现重复地经历负面事件可能让孩子消沉,但是关注男孩的心理感受并不意味着就是“沉浸在坏感受中”,恰恰相反,谈论负面经历常常起到阻止人再次产生负面的想法的作用。

  事实上,男孩把情感表达出来,并让别人看到c理解和接受它,将让自己获益匪浅,而且对神入发展极其重要。如果男孩的情感没有被确认和理解,宝贵的神入能力也无法实现了。假如家长和其他成年人忽视了男孩的情感并赞同“同流规则”,男孩的神入能力就会被贬损。

  男孩神入能力的状况

  男孩的神入能力可能正常,也可能偏多或偏少。具有健康的神入能力的男孩常常被人们称为“和蔼的男孩”,他们真诚且富于同情心,而又不失原则。缺乏神入能力的男孩常常会触犯社会或法律规则,并难以与人任何人相处,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内心感受,外表上看上去很酷,也可能很猥琐;极具神入能力的男孩简直就是“开心果”,他们能急别人所急c想别人所想,时时处处总是会顾及到别人。

  搞清楚各种男孩与人相处分别有什么特色也是很重要的。与“和蔼的”男孩相处感觉非常惬意,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和过分神入的男孩的关系一般会很脆弱,生怕伤害到他,有点像是摆弄鸡蛋;和缺乏神入的男孩交往时,总给人被利用或被愚弄的感觉,如果当他愚弄别人的时候外表看上去还很冷酷,那情况更糟糕。

  还有一点很重要,年幼的孩子凭直觉认定“眼见之实”,也就是说,当缺乏神入的男孩被友好对待时,他也会以友好回应。稍大一点的孩子会感到和很少神入或不会神入的男孩相处起来不舒服,有时也说不出是为什么。就像是这样:“我不喜欢托尼我不想和他呆在一起。”当被问及为什么时,回答是含糊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不喜欢。”

  杰伊克:几乎不会神入

  近距离观察男孩的生活,就能看出男孩的神入能力是否健康。杰伊克是那种不太会神入的男孩,他的样子看上去很平庸,不太酷。我和杰伊克初次相遇是在他升入高一的那个九月份,由于发生了好几次打人的事,他正被学校照章停课。校长助理和心理辅导员建议我对杰伊克极其家长做心理咨询。杰伊克的家长也曾在前几年有过这种念头,不过他们最终没有坚持这么做。这学期,杰伊克的操行让他险些被橄榄球队开除。家长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所以带他来做心理咨询,但家长自己却拒绝参加,每次都是把他送来就走了,或者多数时间里,杰伊克是被他的姑姑带着来的。

  这个大个子男孩让我办公室的椅子显得小了一号,他在紧靠门口的地方坐下,这是大多数不情愿来这里的人的一种信号。杰伊克礼貌地而且有预见地回答我最初提出的几个问题,涉及到学校c朋友c打架c家庭等等。他说他没什么朋友,而且觉得在家里单独呆着的时候挺不错的。当问到他在学校为什么这么爱打架时,他回答说是因为别的孩子总捉弄他。看着他高大健硕的样子,我很难想象谁会和他纠缠不清。他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有的孩子嘲笑他不够聪明,他就去打他们。

  当我试图了解他的内心感受时,他说他没什么感受。我继续用心理咨询的手段来探究他,他却仍然表现得无动于衷。事情恐怕就是这样,他不光对在学校被他痛打的孩子们缺乏神入,而且对自己也几乎没有神入。他对我说了两年前他悄悄用刀片割伤自己的事,他卷起长袖运动衫的袖子,果然,我看到在他的仍带着少年的圆润c但是也几乎像成年人的胳膊上,留着密密麻麻的细细的白色伤疤。在我已经问过他的内心感受之后,看见他的伤痕没有令我感到惊讶。他解释说,这样割伤自己是让自己能感受到某些东西的确切方式。

  男孩情感健康的标志4

  他怎么会忘了自己的感受杰伊克想不起来自己最后一次感到悲伤c害怕或情感受到伤害是什么时候了。他告诉我,在橄榄球场上被人扭住摔倒时,他甚至也不会觉得疼痛。当被问到由于嘲笑他而被他痛打的那些男孩会有什么心理感受时,他回答:“我不知道,我不管这些。”

  杰伊克既不能体谅别人的内心,也不能感受自己的情感,是什么让他到了这种地步呢或者用神入的话说,他怎么就不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痛苦神入呢我想到,有些对神入不利的因素就是儿童时期受到的长期虐待和不被重视,这两者杰伊克都经历过。在酗酒者的家庭中,虐待或忽视孩子的事时有发生,而杰伊克的父母恰恰都是酗酒者。他们并不忽视孩子的生理需求,能够给他吃c穿和庇护。尽管生在这种中上等条件的家庭里,但是杰伊克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酗酒c虐待和忽视儿童c家庭暴力是任何社会经济特征和任何种族条件下都可能发生的。

  杰伊克想不起来父亲最后一次对他和颜悦色地说话是什么时候,在他的印象中父亲生气就一定会打他或他的兄弟姐妹。在杰伊克的记忆中,他一直就是受着这样的虐待。杰伊克的母亲对他的情感也总是蔑视和不当回事儿的,她对他的哥哥姐姐大吼大叫,为他们在校学习时遇到的一些麻烦羞辱他们和对待杰伊克一样。当我问杰伊克他的哥哥姐姐对父母怎么看,他一脸茫然地说不知道。

  创伤导致心理感受缺失当士兵经历了战争的恐怖回到家里的时候,可能会被查出患上了“急性应激障碍症”。如果症状持续下去,或者潜伏了几个月或几年才发作,就把它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类似地,当孩子目睹了家庭暴力的骇人场面,并且自己受到过家庭虐待,就也可能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或急性应激障碍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包括各种症状。在杰伊克身上最突出的,也是令他在学校一再陷入麻烦的,就是心理感受的麻木或缺失,在过分刺激之后,他就会“反应过度”,随后做任何事都没什么心理感觉了。杰伊克在对情感发展最关键的几年里经受了家庭战争,所以他不再对任何事有感受也毫不令人惊讶。他的情感没有被家长映照c肯定或理解,也没人对他表现出神入,其他成年人教师c教练c祖父母所给予他的映照显然不足以抵消他在家里遭受过的严重的c长期的虐待和轻视的影响。

  我不知道杰伊克是否有过对自己或别人的神入。我在了解到他受到的虐待之后,我必须向社会服务局报告。依照法律,临床医生必须将疑似的儿童虐待事件向当地有关儿童保护机构报告。当我告诉杰伊克我不得不这么做时,他表现出又害怕又宽慰的神色,怕的是回到家里他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麻烦;宽慰的是他知道有些事要改变了。我不知道杰伊克和他的家庭随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在我报告了以后,他就不再来找我了。

  看到这么多的不利因素,对杰伊克失去神入能力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生活在有着如此严重的暴力和虐待的家庭中,杰伊克能学会合理的应对愤怒的方法才令人称奇呢。可以从许多方面看出男孩的神入能力被扼杀掉:频繁的攻击行为c自伤以及冒险如酗酒c飚车是典型的危险信号,另外还有不能和家庭发展亲密的关系c不能和伙伴维持可靠的关系。所有这些在杰伊克身上都显现了出来。

  安东尼奥:健康的神入

  “和蔼的小家伙”,这大概是对安东尼奥最恰当的评价。对男孩的这个评价也预示着具备了健康的神入能力。联想一下自己周围的“和蔼的小家伙”,会发现他一定很会关心别人,关心别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能够与人心灵相通。和蔼的男孩不会虐待小动物,也不会伤害其他人。当然也不应该是过分神入的,更不会故意摆出一副标新立异的模样。和蔼的男孩是立足于自身的,不会为了关心别人就牺牲自己,他们不会忽视自己的心理感受。

  安东尼奥和他的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安东尼奥没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自打他一出生就在反复地戒毒。开始和姥姥一起生活时,两岁的安东尼奥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她是一个勤劳的人,靠做保姆的收入养活着自己和安东尼奥。她相信安东尼奥具有明辨是非的天赋,相信他能够关心他人和通情达理。尽管有时候做得有点过头,但姥姥对孙子的疼爱确实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他们的心理感受是相互的。

  安东尼奥的外祖母因突发的心脏病而去世,过了六个月,他来找我做心理治疗。当时他在另一个城市和姨姨c姨父住在一起,他的情况看上去大不如前了。亲戚们知道安东尼奥曾经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一直表现得非常和蔼可亲,但是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安东尼奥看上去总是那么黯然神伤的样子,而且动不动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不关心。他的姨姨和姨父担心他学坏,希望他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他们担心自己所处的邻居环境极其容易使人堕落。

  健康的神入能力也会“受伤”

  安东尼奥也不想走上歧途。问题在于,他仍沉浸在失去外祖母的悲伤中。我第一次与安东尼奥会见时,他的眼睛很传神,而且很坦诚地谈论起自己的不幸。看上去他很舒畅,终于有人和他谈谈心理感受问题了。虽然他的姨姨和姨父对他很好,但是他们在家里从不和他畅谈心理感受。安东尼奥觉得他们是害怕谈到外祖母的时候让他伤感,但是安东尼奥自己认为,如果他们能经常提起外祖母或者听他说说她老人家,他才会感觉更好。

  男孩情感健康的标志5

  所以,安东尼奥的治疗焦点就在于新家庭怎样缓解他的悲伤,他的姨姨和姨父开始着力帮助他度过失去敬爱的亲人之后的第一年。他的状态开始回升并逐渐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

  安东尼奥是怎样变成和蔼的男孩的他为什么不按照“同流规则”行事,也不去做伤害别人的事呢原因在于:尽管早期的生活并不如意遗弃和轻视都是不利因素,但是在两岁到九岁时的生活环境里,他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很好的映照,甚至在不利的性格太活泼c太好动前提下,他也学会了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内心感受,掌握了健康的神入能力。

  帮助男孩学会并保持神入能力的实践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