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最新章节 > 一个广告人的江湖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 章

  是何许人,也不了解亚太广告节是怎么回事。

  据说周口坊的创办者是来自台湾的保罗,也是一位广告人,曾经在北京成功承办了第一届龙玺、纽约广告节获奖作品展。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周口坊的广告沙龙一直不大景气,我想大概除了与当年的广告大环境有关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周口坊的位置太偏远了些。据说保罗赔钱坚持了两年后,周口坊酒吧变成了周口坊火锅店。如今我有N久没去那一带了,估计周口坊只能在一些人的记忆里寻觅了。

  印象中北京从1998年到2002年那阵子广告作品展映活动特多,龙玺、亚太、戛纳、纽约、克里奥、莫比广告奖、饕餮之夜等等。虽然票价相对我那时薪水而言非常昂贵,可那时的我对广告充满了求知的热忱,还是尽量去参加。

  在那些广告作品展映活动中,除了能欣赏优秀作品外,还能见到诸多行业内的星级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窦仁安,记得的还有庄淑芬、莫康孙、陈淑华、黄清河、许舜英等,那时因为对这些大佬很不熟悉,有的如今已经想不起名字了。

  印象中在展映出境率最高的大佬是莫康孙,几乎每次都能在台上见到他,一位让人感觉很和蔼的老大,cāo着不十分流利的普通话评析作品,讲解着他的看家理论——“旧元素新组合”。

  许舜英是广告圈子里的一位传奇人物,备受文案们的推崇,有幸听过她的一次讲座,刚好那次展映作品中有意识形态的获奖作品。不过让我晕菜的是,虽然前前后后她说了很多,我一直没听明白她想表达什么,一如她所在的公司名字——“意识形态”。

  广告人很率xìng的一面,在每次获奖作品展映过程中都有充分的展现。一次在某届戛纳作品展上,组委会特地请来了凤凰卫视的某位当家小生作为现场的主持人之一。

  那小生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卖弄口才,风头直接盖过了其他两位大佬。起初我们还耐着xìng子听,后来终于忍不住了,只要小生一张嘴,台下就掌声一片。两轮过后,小生的发言变得极为简洁、热度降为零点,完全是《大话西游》前后唐僧的live版。估计这个小生受到的此番挫折会让他终生铭记。

  还有一次鼓掌是发生在某次亚太广告节的作品展映上。那次活动是苹果赞助的,组委会给苹果安排了大概二三十分钟的讲座。台上那个苹果公司的人还没讲到十分钟,掌声已经遍及全场了。组委会的人只好上台终止了苹果的讲座,向大家致歉,开始欣赏作品。

  当然每次参加作品展映的不都是纯粹的广告人,也有来自其他行业和层面的人,有的人水准低下得超乎想象,尤其是那些拿着贵宾票坐在前排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每次的展映里都有提问时间,而获得提问机会的几乎都是坐在前面的人。

  记得某次戛纳奖上,有个人居然指着戛纳那个狮子问台上的大佬,说那个老头是谁,气得周围的几个同事想过去抽他。还有一次是陈淑华的讲座,赏析完左岸咖啡馆的作品后,前面有个男人站起来问陈大佬:孤独我看到了,可是我没看到享受。我当时真想冲过去告诉他:左岸咖啡馆就不是给你这样的人喝的。

  某周六去听了李欣频的讲座,N久以来我几乎没参加过什么类似的广告活动了。现场去了很多人,大都像是学生,我几乎不认识谁,好像也没有谁认识我。

  我不是李欣频的粉丝,只是喜欢她写的文案,读过她的几本书。李欣频不算什么大佬级的人物,不过她很随xìng的讲座,引发了我对广告、对做事的一些思考,这就是我此番最大的收获。

  最后的提问环节我本来没打算问什么,不过后来还是忍不住了,因为台下居然有人写条子问李欣频喜欢什么色彩之类的无聊问题。她不是什么娱乐明星,你也不是什么狗仔队啊!我要过话筒:我想知道曾身在其中的李欣频,怎么看待意识形态这家公司和中兴百货的广告。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和李欣频的回答,让台下那些人会有多大收获。在座的他们当中好多人,也许一如当年刚刚接触广告行业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识形态和中兴百货,也许他们心里充满了热情,只是暂时对广告还一无所知。

  2007年12月19日

  不装A不装C

  A呢,是中华广告网的简称;C呢,是中国广告网的简称;B网呢,我不知道有没有。有一次C网搞聚会,阿三拿C网的毕总开玩笑,说毕总姓毕,C网应该叫B网才对。

  不管是A网还是C网,以前人气旺的时候,BBS经常会发生口水战。本来好好一个讨论广告的帖子,跟来跟去就变成了彼此之间的人身攻击。没办法,不管是A网还是C网,有人专门会在BBS上装B。在装B人眼里,别人都是傻×,只有他才最牛拧

  记得有人曾经在A网的创意无限版发了一个介绍北京房地产广告公司的帖子,开始聊得挺好的,忽然间跳出两伙装B的人,彼此骂得天昏地暗,把好端端的一个立题给毁了。

  如今BBS势衰,BLOG兴盛,装B的人又跑到BLOG上去了。譬如在劳博的博客里,经常有这样的人物出现,无论招聘信息还是作品点评,就连一个达彼思与英扬传奇合资的行业消息,留言都有可能变成了以某4A背景为YY资本的口水战。

  头些年,行业里有几个很能装B的人物,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其强势早就灌满了耳朵。最近这两年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了,很纳闷。

  一次因一个项目比稿,凑巧遇到了其中一位,私下里打听了一下,此人现在虽然是某广告公司的CD,但不再是当年那么咄咄逼人,变得很平和。另一位进了奥美,据说也没有了当年的飞扬跋扈。

  我们公司对门是一家国际著名的公关公司。一天在电梯门口,对门的一位看起来很有身份的人士居然很绅士地向我礼让,当然我没敢接受,坚持请他在先了。过后一打听,此人居然是他们中方的大老板。

  因为公司的田总离职,上周五公司开了欢送Party。田总与公司的大、小老板都曾任职于奥美公关,职业素质和资历都颇为专业、深厚,而且任职四年间为公司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虽说来公司时间短,与田总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接触,但是却能感受到她为人做事的那种豁达和淡定从容。曾与田总共事多年,并有过多次合作的同事,对此有着更深切的体会。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东北的一句俗话:一瓶不满、半瓶晃dàng,窃以为很贴切地表达了某些人装×的状态。

  2007年8月5日

  江湖论剑 剪去了长发,那是他的青春

  老白 墨点创意沟通机构创立人

  黄冶的简称是黄大,全称黄大花痴,据说这个名号是他自己起的。那时的他正年轻,长发飘飘,胸怀理想。第一眼看上去他不是个坏人,顶多是个骚人,我理解为:他用伪装的文艺气质来释放内心的饥渴和力量,因为他一定是想改变什么。

  这些年来,他浸yín在广告圈,经历了很多,也剪去了多年的长发,那是他的青春。突然间,成熟的他带着成熟的思想和体验,扑面而来。我一愣神,才发现我们的青春都远去了,还好有人留下了什么。

  这家伙不再是我认识的黄大,以后,要在简称后面加个“师”字了。

  喜欢扎堆儿

  A网在2001年搞的第一次聚会可以说是很失败,因为几个组织者根本没料到会去那么多人,现场一片混乱,网友怨声载道。那时我刚在A网注册,跟谁都不熟,没有去凑热闹。

  2002年圣诞节聚会,现场陆陆续续去了一百七八十人,虽然这次组织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还是低估了人数,结果预备的自助餐被一抢而光。

  2002年到2004年是A网玩得最疯时期,各种名目的大小聚会,按痛老师的话来说,他买车的存款都变成了小龙虾、啤酒和打车钱。不过后来A网上这些老鸟都没有再冒泡,如今的A网好像没有了什么生机。

  A网的Happy,每段时间都喜欢盯上一个地方,无论吃还是玩;而且奇怪的是,但凡让A网扎堆儿的地方,都逃不脱关门的结局。

  最早好像在西边展览路有家饭店,那时我还没有加入凑热闹的行列。随后是湘江春,发起第一次网聚的锦瑟无端如今已经退出广告行业,跑到茶叶街开店卖茶去了。

  马店的家乡菜.com是痛老师比较喜欢去的地方,在那儿我们曾欢送晃晃悠悠去广州,也是在那一次次的饯行中,有一次遇到了我媳fù儿。

  几年前在建国门附近有家叫硬盘的酒吧。起初是A网的人在那儿玩,后来陆续有其他网站的人加入,人气最旺的时候楼上楼下人满为患。

  有次我生日,向南提前一个月在A网上发帖,开玩笑说我当天要请客吃饭,跟帖的有好几十位。这要请客非把我吃破产了不可。我就约大家晚上去硬盘玩杀人游戏,记得去了二十多人。玩的是六警六匪的游戏,我当了一次法官。一会儿就乱了,根本记不住谁是谁。

  说到杀人游戏,A网玩得最久的据点就是安贞附近的新航线水吧,好像两三年的样子,有一段时间听说那儿停业装修了,去年夏天特意过去看了一眼,发现换了招牌。

  几年前A网上就有人想开一间饭店或者广告人酒吧之类的场所,我还曾看过不知谁写的一个策划书,不过一直没听说谁真的做成功了。

  某周五晚上,李和李广告公司邀请我去参加一个lún敦广告节作品展映的活动。起初并不知道谁是活动的发起者,一打听才知道,这家李和李广告竟然是大旗广告李建的“创意弟联盟”之一。大概活动发起者也没有料到广告人比较爱扎堆儿,预备的座位根本不够。

  李和李广告公司的位置选在了jiāo道口南大街,虽然晚上屋内灯光昏暗看不大清楚,但是明显能感觉到是老房子改装的,如同李建那家胡同人文化旅馆。公司内的格局与一般所见的广告公司有所不同,楼上正常办公,楼下有书店和餐厅,朋友也可以过来吃饭、谈事儿,比较有新意。中间休息时,尝了厨子做的创意套餐,从形式到味道都还挺不错。

  前两天在痛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他那家坐落在东四的“1968”就要装修好了,某人留言说痛老师收集的那些“破烂”终于有地方搁了。而我比较郁闷,因为和哥们儿上官铭谋划已久的去痛老师家顺物件的计划,再也无法实施了。

  2007年12月9日

  少一些谩骂,多一些宽容

  有些时候,在网上写博客发帖子,尤其是上传照片,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有的人不仅会评头论足,还会直接地谩骂,而且是毫无道理缘由地谩骂,甚至进行恶劣的人身攻击。不管对方是一大佬还是一无名小卒,不管对方说的是否在理,总之是一顿狂骂。

  有人做过调查,想知道在网上骂人的都是什么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些骂人者平时并不是那种野蛮粗野、没教养的低级之人,反倒大都是斯文稳重、懂礼貌的正派人物。有专家分析说,也许这些人平时在文明礼教的约束下,因为工作压力、社会的不公正以及长期压抑等因素,到了网上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露出了心底劣根的一面。

  早先A网BBS火bào时,这种骂人的现象极为常见,一个本来谈专业的帖子,被那么几个人变成了一场口水战场。现在A网没人气了,骂人的都跑到“广告门”网站了。

  广告门里的信息,无论是找人的、广告案例、行业信息,还是简历示例、美女自荐照片,都有人留言装派踔撩÷睢

  搞不懂,找人信息能帮一些同行提供换工作的机会,是一件学雷锋的好事,有人也会对公司甚至信息里的某句话,大放厥词——要不你也提供点信息,觉得人家文案不好,你写个好的发上去啊。

  女孩子敢把照片传上去让人品评,也是需要勇气的。人无完人,再漂亮的美女也不会十全十美,包容些行吗?说些yín言秽语还不算什么,那种上来就一通乱骂的,不知出于何种居心,嫉妒羡慕恨?吃不到葡萄就说酸?你自己照照镜子,也许比猪八戒长得还对不住观众呢。

  广告案例能称得上伟大、经典的并不多,所以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在里面,也许是文案也许是表现,但只要能给我们启发就值得学习。你把那案例骂得一无是处,似乎你做过的东西都是经典,那你传上来一个嘛。如果没有,以后就闭上你的嘴。

  行业里众所周知的大佬不多,有些你没听说过的,并不代表他没有资历,也许他很低调,也许是你孤陋寡闻,所以不要那么目中无人。

  一名创意总监,他不仅仅要从方向策略到最后执行把关,还要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让一台创意机器有效地运作起来。不是能做出好创意的人,就一定可以坐上这个职位的。很多时候,管理要比创意更难。你现在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等把你放到那个位置上,你可能会更糟糕。

  广告是个高发展高淘汰的行业,你能做到什么程度,三五年就可见分晓。愤青、偏激、眼光高、装拧⑶甯摺⒙钊说榷济皇裁矗就怕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眼高手低,光会练嘴,一直觉得自己很牛诺幕埃到时候混不下去走投无路了就傻B了。

  2008年9月7日

  训练有素

  我们整个小组的训练基本结束,只有一个女同事还在半空中抓着器材架子不上不下。不管下面的同事如何劝说和鼓励,她就是不肯迈出一步,只是抹眼泪。教练实在没办法了,上去把她抱了下来。

  其实我也恐高,因此很理解和同情她,那种悬在半空中的滋味很不好受。中间断了一段的独木桥,虽说离地面只有四五米高,可是站在上面往下看,还是让人两腿发软,心跳头晕。中间的一小节距离,在地面上看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一步,可是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