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创新经营实战全书最新章节 > 创新经营实战全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3 章

  业盈余在公 司总盈余中所占的比率,已由1981年的10%上升到1986年的29%。至此,可以说通用电气公司已算是彻底换了面貌,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电器产品制造商。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通用电气公司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计划。现在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稳稳地占据“数一数二”的地位。

  这是一个全球统一时代,而不是全球分解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征是:市场的全球一体化,相互依赖,全球xìng的竞争。针对这种趋势,通用电气公司的领导者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把重点转向国际市场,试图通过“全球化”行动,加强重点产业。以通用主管国际经营的副总裁弗里斯科的话来说,“仅在国内发展,并无利益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韦尔奇认为,经营环境正在迅速改变,全球化不只是目标,更是必须马上采取行动的事情,因为市场开发已经使得地理上的疆界变得模糊,甚至无关紧要。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联合,不管是合资、成立新公司或是并购,都将是竞争或策略的产物,而不像过去是出于调整财务结构的需要。

  韦尔奇立志要将通用电气公司变成一个完整的、名副其实的国际xìng强大企业王国,并将其调整的目标锁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上。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出口阶段、国外生产阶段、跨国企业阶段。

  以这种标准来看,琼斯时代的通用电气公司基本上仍处于“国外生产阶段”。而一个成功的全球化战略必须做的事远不止简单地出口产品。一个公司如果始终想进行有意义的全球化尝试,它就必须首先学会在当地市场上竞争并获胜。

  全球化的通用电气

  杰克·韦尔奇从来就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他不想躺在通用这家百年老店的安乐椅上享清福。所以当他看到全球化不仅已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同时,它也将给通用电气带来新的机会后。马上跃跃yù试,因为他丝毫也不担心和惧怕为此而需要做出的变革和改造。

  有趣的是,杰克·韦尔奇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决定加快通用电气全球化步伐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杰克·韦尔奇还只是通用电气塑胶材料事业部总经理的时候,他就了解到全球化经营的本质所在:“塑胶材料最终成为了一块真正的全球化业务。29岁那年,就是我在荷兰买了一块地,并建起了生产塑胶材料的工厂,在这块‘我的土地’上经营起了‘我的业务’。我从来不会对什么全球化的通用电气感兴趣,我关心的只是我的全球化的塑胶材料业务……那种组织全球化的观点毫无意义。业务的全球化才是关键!”这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杰克·韦尔奇,认为全球化公司是不存在的,他觉得公司是无法全球的,只有公司的业务可以全球化。

  1980年,也就是杰克·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的前一年,通用电气仅有两家战略xìng的事业部——塑胶和飞机发动机,真正实现了全球化。通用资本服务公司过去只是在美国进行过资产投资。其他业务或多或少地有全球xìng销售业务,其中两项业务——飞机引擎和动力系统——规模较大。但是,这些部门的“全球化”基本上都属于出口业务,相关设施无一例外都在美国。

  按照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所说的观点,通用电气本来就是一家全球xìng的贸易公司。因为早在19世纪后期,托马斯·爱迪生就在lún敦的霍尔邦高加桥安装了电力照明系统,规模达3000只灯泡。世纪之jiāo,通用电气又在日本建造了最大的发电厂。通用电气早期的一些CEO们用一两个月的时间乘船去查看公司在欧洲和亚洲的业务。

  然而,80年代初期,对于绝大多数公司领导者来说,“全球化”经营还只是个标新立异的名词而已。当时,通用电气的年收益,80%以上来源于美国的国内市场。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海外市场的运作过于复杂,风险太大,仅是“简单”的国内市场,就已经够让人头痛的了,何必多此一举呢?而且,多年来,他们都致力于美国国内市场的运作,已经是轻车熟路了,现在各方面都好好的,有什么理由要改变呢?

  当时,韦尔奇虽然早就意识到美国大公司再也不能依赖身边这个世纪上最大的市场而生存了。并且一上任就呼吁要把通用电报公司的未来“放在全球xìng竞争环境之中来考虑”。但实际上,通用电气在80年代前期并没有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全球化方面。不仅如此,韦尔奇还解散了一个独立的国际部,并且明确要求各企业的CEO负责自己的国际业务。他觉得那个国际部有点像记分员和帮手。韦尔奇无数次地在他的讲话中明确表示:各个事业部的CEO们都要负责他们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工作。

  时任通用电气董事会副主席的保罗·弗雷斯科认为,通用电气其实一直都在考虑全球化战略,但是,通用电气只有首先完成“调整、出售或关闭”的业务整合阶段,才有精力去考虑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如果你在国内市场上尚未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你很难一下子投入到全球市场中去,”保罗·弗雷斯科说,“但是,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将毫不犹豫地走到国际舞台。”

  为了加快推动通用电气的全球化进程,韦尔奇任命了保罗·弗雷斯科担任通用电气国际业务高级副总裁,总部设在lún敦,地位与所有的业务领导相同——只有没有具体的经营职责。保罗代表着通用电气的国际业务。他个子很高,相貌英俊,文质彬彬,有一副迷人的模样,是全世界都熟知的人物。保罗是个律师,意大利后裔,1962年加入通用电气,一直负责着过去的国际部。保罗不仅先后当过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副总裁,更是公司里最好的谈判专家。

  保罗成了通用电气最受欢迎的“全球化先生”,是通用电气全球化活动最大积极的实施者。他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思考着如何让公司在美国之外发展壮大。在每一次会议上,他总是怂恿他的同事们做全球化的扩张计划。有时候,为了说服人们接受他有关全球化的观点,保罗甚至显得非常絮叨,他总是缠着各个业务部的CEO,要了解他们国际业务的细节,总是催促人们去做更多的jiāo易,以使通用电气真正走向全球。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韦尔奇将欧洲放在了首要位置。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通用电气在欧洲投资了近100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收购。

  韦尔奇的全球化革命始于1987年夏。当时他在半个小时内就与法国最大的电器公司——汤姆逊公司总裁阿兰·戈梅斯敲定了一笔jiāo易。通用电气以其电视机事业部jiāo换汤姆逊的一家专营医用成像设备的公司CGR。这桩jiāo易标志着通用电气进入欧洲市场和其全球化计划的开始。

  此后,通用电气迅速开始向其他海处市场扩张。先后与德国的一家工业发动机公司博世公司和日本一家电气设备公司东芝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

  如果说通用电气公司的全球化业务有所突破的话,应该是在1989年。当时,英国通用电气有限公司(该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名称完全一样,但却没有任何关系。2000年,英国通用电气公司改名马可尼后,美国通用电气才拥有了“通用”这个名字的所有权利)正面临恶意兼并,于是韦尔奇主动示援。

  双方经过反复磋商,最终于1989年4月建立了一系列合资企业,通用电气并购了英国通用电气的医yào系统、电器、动力系统和配电的业务。这个协议使通用电气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业企业,在动力领域立了足,从而进入了欧洲燃气涡轮机业务。

  直到1990年,通用照明事业部还几乎完全是一家美国本土企业,仅在欧洲市场占有不到2%的市场份额。不过,韦尔奇非常希望将通用电气旗下的事业全球化,这包括照明事业。通用电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照明设备生产者(仅次于飞利浦),1989年的营业额为23亿元。但它在欧洲仅排名第六,只占欧洲灯泡市场的3%。因而,当韦尔奇知道匈牙利的通斯拉姆照明公司有意出让时,他仔细地做过研究,并对他所发现的结果表示满意。

  通斯拉姆公司创立于1896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照明公司之一,仅次于创立于1878年的通用电气,及创立于1898年的飞利浦。通斯拉姆公司的出口竞争力极强,每年3亿美元的营收中,70%来自外销西方国家的所得。它在西欧的市场占有率有令人羡慕的7%,就连宝马的部分车型也使用通斯拉姆制造的大灯。通斯拉姆以1989年2000万美元的盈余展现它厚实的体质。

  对杰克·韦尔奇而言,并购通斯拉姆完全符合他创新经营策略上的需要:通斯拉姆会使通用电气在欧洲市场成为最强劲的竞争者,不但有制造基地,也有行销通路。甚至,并购还可使通用电气向世界照明事业的领导者又迈进一大步。

  这是多么诱人的组合呀!在西欧获取市场占有率,却只要支付东欧国家的薪资水准。在柏林围墙倒塌后一个星期,也就是1989年11月,通用电气马上宣布计划以1.5亿美元购买匈牙利通斯拉姆公司51%的股权,剩余部分到5年之后购买。这在当时可说是一个bàozhàxìng的大新闻,也是西方公司在东欧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尽管通斯拉姆需要整顿的地方还很多,但韦尔奇认为它的潜力雄厚。通斯拉姆的生产线品质管理做得不好,因而生产的灯泡每4个中便有一个会在中途破损。办公室的设备非常简陋,生产记录人员仍在用铅笔记账。有的情况看了更不得不令韦尔奇大感吃惊:由于匈牙利当时几乎还没有开支票的习惯,公司每个月发薪饷时,都要召集150名人员将1.7万名员工的薪水装入薪水袋中!

  即使如此,韦尔奇仍然认为通斯拉姆颇具潜力。自1906年起,它便开始生产传统且技术水平较低的钨丝灯泡,目前约有50%的营业收入来自这些价格低廉的产品。到了20世纪80年代,技术水平高并且节省能源的灯泡愈来愈受欢迎——家庭及办公室使用的高密度荧光灯;街道照明的高压离子灯泡和珠宝及古董商店展示商品所使用的迷你聚光灯泡等。

  为了将通斯拉姆尽快建成通用电气在欧洲最大的生产基地,韦尔奇决定每年投资150万美元,几乎相当于通斯拉姆在20世纪80年代总投资额的3倍,来加强高科技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以加快整个通用电气全球化的进程。

  自从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以来,照明几乎完全成了美国人的生意。通斯拉姆jiāo易以及通用电气在1991年收购的英国索恩照明的大股东权益,使得通用电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灯泡制造商,在西欧的市场份额超过了15%。

  然而,井非所有的jiāo易都会是好消息。1988年,通用电气公司听说荷兰飞利浦公司有意出售他的电器业务。于是,韦尔奇和他的搭挡、副董事长保罗立即飞往荷兰的艾恩德霍芬与飞利浦公司的CEO举行会谈。如果此项jiāo易成功,通用电气公司在欧洲的电器市场就会拥有无以lún比的强大地位。

  在一次工作晚餐上,飞利浦公司的CEO透露,他更喜欢半导体和电子消费品业务,因此打算卖掉电器业务,而且医yào业务也在考虑之中。

  那天的会谈之后,他们开始谈判飞利浦的电器业务。那个CEO安排他的总裁与保罗谈判。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后,他们就价格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韦尔奇本来认为可以成jiāo了。谁知,令人震惊的变故发生了。

  就在他们握手的第二天,飞利浦公司的那位总裁突然说:“对不起,保罗,我们打算和惠尔浦合作。”

  杰克·韦尔奇立即打电话给他,jiāo涉此项事务。最终,对方同意在一个星期内解决问题。

  当时,保罗立即中断在意大利的休假,飞往荷兰。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就新jiāo易与飞利浦展开谈判,同意为飞利浦的电器业务支付更多的资金。第二天,所有的细节问题也完成了,只剩签字生效了。变故再次降临了。

  下午5点左右,还是那位总裁,亲临保罗下榻的宾馆,扔出了第二颗zhà弹:“我很抱歉,我们要跟惠尔浦合作。他们又回来了,报的价比你们高。”

  保罗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在半夜时分给杰克·韦尔奇打电话时,韦尔奇的愤怒可想而知。在他最新的自传中写到:“我被震怒了。飞利浦在一项jiāo易上动摇一次已经够糟糕的了,第二次谈判是我在高层商务jiāo易中所从来没有见过的。所幸,在我担任CEO的20年时间里,经手了成千上万次兼并、合伙和jiāo易,这种事情很少发生,而像艾恩德霍芬那次公然背信弃义的情况也就是那么一次。”

  在通用电气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通用资本服务公司。该公司从1990年初就开始了全球化的扩张活动。它的重点在欧洲,收购的是保险和金融公司。自从1994年加里·温特聘用了lún敦的克里斯托弗·麦肯齐以后,业务活动开始大量上升。在加里的大力支持下,克里斯托弗开展了在欧洲大举扩张的业务活动。在1990年末,加里在日本也领导了类似的工作。

  1999年1月,通用资本服务公司收购了日本租赁公司的租赁业务部门和子公司日本汽车租赁,数额大约为8000亿日元到9000亿日元。这是继1997年1月收购光荣信用卡公司、4月与东邦人寿设立合资公司、11月收购雷克的业务之后,通用资本服务公司进军日本金融市场战略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