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我的价值观最新章节 > 我的价值观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0 章

  还有许多的三聚氰胺,如果我们身边还隐藏着许多兼职的、专职的、间接的和直接的麦道夫欺骗着我们,我们的信心如何再建立起来?诚实、关爱、负责任……这些精神品质是全社会财富的基础,失去这些基础,物质财富就像是建在沙滩上的高楼,难以持续。

  精神品质是如此的重要,但在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环境中去谈爱,强调诚实,常常会显得可笑、幼稚。一般人认为这些是小学生才谈论和学习的问题,甚至会有人斥之为伪君子,讲大话,或者另有其他目的。也确有人想利用物质世界的原则去促进精神品质的进步,但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有劲使不上。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精神世界统领着物质世界。其实,世界的本质不是我们过去所学的物质决定精神,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规律,精神世界有精神世界的法则,如果用物质世界的手段去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就如同用尺子去量温度,也如同用温度计去称重量一样不可能。精神品质提高的基础是信仰。

  如果一个人一生没有信仰,不相信生命和灵魂是永恒的,在虚无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只能是缺少约束,及时享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对来世负责。在没有共同信仰的前提下,道德的重建只能是空中楼阁,或者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欺骗,在没有信仰为基础的道德重建中,极端的物质主义者只会把提倡和实践道德重建的人斥为伪君子。

  上苍在给人的本质中已经预设好了美德,但极端的虚无主义和物质主义阻碍了它在人的内心深处发光。也只有共同的信仰才能让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德发光。

  我的信仰之路

  我认为信仰是个人的事,是每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作为信仰道路上的后来者、初学者,我很少在公开场所谈信仰问题,但我相信每个人在信仰这条道路上都会充满着疑惑、震惊、迷茫和探险。希望我在信仰之路上的一些经历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我的生命开始于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身边时时淳朴与jiān诈、慷慨与吝啬、无神与有神、友爱与仇恨、科学与迷信并存,这些东西jiāo织在一起,让我生命初期充满着矛盾。懵懂的我像一只骆驼一样跟着别人走,跟着社会走。走进学校,学习了知识;走进寺院去拜佛;走进道观拜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山村的很多陋习、发生在身边的迷信和鬼的故事,我从心里越来越觉得压抑和恐惧。14岁那年我走出了小山村,我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更进步,去城市、去大城市学习科学知识成为了我人生最重要的目标;那时我开始相信智慧和力量来自于知识,唯有知识才能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有段时期,我甚至不愿意听到这个小山村的方言,这些方言表达的常常是“谁家毛鬼又抓住了谁家的人”等恐怖故事。我们的那个小山村确实太偏僻了,听到的经常是迷信的传说,现代科学的光离这里是那么遥远。而在我的童年,家庭的温暖又让我感受到人生的爱,以及爱给予人的力量。在那贫穷、困苦的环境里,家庭的爱显得尤其重要和珍贵。

  走出小山村,自己一步步变得像一头狮子,想跑到更远的地方,学习科学知识让自己更有力量、更有能力。自己的外表也像一头狮子,留着长长的头发。

  但越往前走,遇到的困惑反而越多,从看到天空中的月亮、星星,到大自然中花草的生长;从自身生命的诞生到疾病、死亡、伤痛和快乐……科学可以解释清楚一部分问题,但对另一部分的解释越来越牵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背后是不是存在着一种更伟大的力量呢?这些让人困惑的现象背后的力量和原因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又开始没有目的地寻找,读易经,读佛经,读道德经,虽然无功而返,但我逐渐相信在我们人类和大自然背后有一种更神圣、更强大的力量存在,这种伟大的力量也许就是上帝。

  五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宗教,从信仰者们那纯洁的面孔、慈善的语言中,我感受到这是一些受到神圣光芒照耀的不平凡的人,他们心中有爱。从宗教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

  第一,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团结”“人类一家”“世界大同”,谁也离不开谁;第二,诚实是人xìng一切美德的基础;第三,要独立探求真理,真理只有一个,无论通过科学的道路或宗教的道路,都能在真理脚下相聚;

  第四,物质和精神犹如两个翅膀,缺一不可;

  第五,人人是平等的,男女是平等的。

  神圣的语言给了我生活和工作的力量,确信人生的目标是自己进步并同时推动时代进步;每天静思和祈祷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让自己每天与神圣力量有jiāo流的机会;体会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无限的万千世界;人的生命的本质是精神的,灵魂是永恒的,并永远进步。这些都在激励我,打动我,给我智慧和力量,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个人发生了变化,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了。看待身边的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心态也不同了。我现在看周围的人都是好人,那些以前认为的坏人,只是一些幼稚的人和病人。我的人生有了坚定的目标,就是让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一起进步。我们的家庭发生了变化,家庭中充满爱和关心,我和张欣两人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孩子们的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项目中去,寻找付出和获得的平衡。以前,我只相信科学技术带来的力量,物质的、市场的力量,学习宗教知识后,我看到了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圣言、祈祷和为社会、他人服务获得的。信仰彻底改变了我的生命。

  相信科学 敬畏神圣

  我们全家曾开过一个大家庭会议,弟弟、妹妹、妹夫、弟媳fù全家的人都参加了。我们很少开这样的家庭会议,而且这次会议很长,被我父亲说成是马拉松会议。大家谈了许多具体的问题,除了这些具体的问题之外还总结出我们处事应该遵循的两条原则:相信科学,敬畏神圣。这两条是对我们家庭每个成员的保护,而且是双重保护——科学的保护和神圣力量的保护。

  首先我们要相信科学,只有相信科学,科学才能保护我们。盖房子要尊重科学,结构才能安全,房子才不容易倒塌,我们住在里面才安全;得了病要看医生,要去医院,是尊重医学科学,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护。科学对我们的保护无处不在,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相信科学的背后,是承认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尊重那些掌握我们不熟悉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的人才。科学越发达,我们越发现我们个人了解的领域和掌握的知识很少,越需要专业化,需要大家的分工和合作。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不相信和尊重别人的专长、知识,就是愚昧,持有这种愚昧的态度就容易失去科学的保护,受到伤害。

  第二重更大范围的保护是要敬畏神圣。人对大自然、对世界的了解犹如黑夜里手电筒的光线,只照亮了很小的一部分空间,绝大部分空间对人类来说是未知的。科学至今还不可能了解所有未知领域,对无限的未知领域要有敬畏之心。这种敬畏和相信科学背后的道理是一致的,都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只是前者是承认个人的不足和局限,而后者范围更大,是承认人类认知的不足和局限。相信科学就要不断地学习,掌握科学的规律,运用科学的规律来给我们人类造福,保护我们,我们从小受的教育绝大部分都是这方面的;敬畏神圣要不断地研读受到神圣启示的经书,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诚实的美德,敬畏之心是对自己的约束。在无人时,也要当有千万只眼睛在看着你一样。“你们隐藏在心里的一切,皆似那光天化日,昭然若揭!”敬畏神圣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和文化中缺少的,更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

  如果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膨胀,就觉得他是在这个领域里面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是正义的化身,就非常危险。我感觉这个东西就像彼岸,需要不断追寻,却不能到达;一旦到达,岂不是意味着彼岸的消失、真理的破灭,攥在手里的是你自己的狂妄。

  这两种力量对人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强调一种保护而忽视另一种保护,都会陷入迷信和愚昧。如果一个人仅相信科学,对科学不能解释和证明的现象,尽管它发生在自己的身体上,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他也像鸵鸟一样闭上眼睛,认为不存在,这就是一种迷信,是科学迷信。现在犯这种迷信病的人比较多。另一种人是不相信科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陋俗,就像“跳大神”,最终成为束缚我们几千年的恐惧和迷信。在一些失去了真正精神内容,只剩下形式的宗教中,这种迷信也处处存在,我们也要小心,不要受到这些迷信的迷惑。只有在心里牢固地树立起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态度,才会避免被各种迷信的桎梏束缚。

  真相只有一个,真理只有一个。尽管我们寻找的道路不同,但只要有科学的精神,承认自己的不足,就会寻找到真理。

  CHAPTER TEN 要接地气

  林肯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有位女士问林肯:男人的腿长多长才合适?林肯回答说:能够着地就好。这听起来似乎是一句玩笑话,仔细琢磨大有深意。有些房地产商就是脚够不着地的,他们的商业模式是脚够不着地的商业模式。我们的模式就是要让脚踏在坚实的大地上,踏在中国的市场上,不要飘在空中。

  草长得再快也成不了材

  这些年房地产公司围绕土地问题出现了很多怪现象。

  几年前,有两家开发商在同一地段各拿了一块土地:一家开发商建了房子销售出去,没有赚多少钱;另一家开发商,囤着地,什么事也没有干,最后把土地转让给了别人,赚了许多钱,比前一家开发商赚的钱多许多倍。还有一个例子,在北京,一个开发商在一块土地上把其中一部分开发了,建了房子,没有赚多少钱;而同一土地上的另一部分没有开发,过了几年转让给了别人,赚的钱是开发那部分的好几倍。这些故事在房地产界太多了,每人都可以举出几例来。

  我的老家甘肃的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鸡的不如倒蛋的”。现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建房子的不如囤地的、倒地的。这是不正常的,不仅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有害,更是对土地这种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

  大多数房地产商认为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奇缺,政府又有必保的18亿亩耕地的政策,土地市场上一定是“物以稀为贵”,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未来,就有了公司持续发展的空间,所以许多房地产商不顾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大规模圈地。而我们的观点是,在中国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拥有市场,要不断去开拓新的市场,让自己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要。只是用大规模的土地储备去迎合资本市场,不是一个房地产企业最根本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并让这些价值转化成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热衷圈地是资本市场的评价和导向出了问题,其对“土地储备”的钟爱引导一些注重短期利益的房地产公司走向了歧路。房地产属于不动产,土地与工业产品的原材料是完全不同的,圈下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为了财务报表上好看的数字,真正要开发时又因地理环境不理想,在荒郊野外缺少城市配套等原因,建起房子来也没有市场。所以,这些圈地的公司从报表上看有大量土地储备,但还需要资金要去抢真正有开发价值的土地。那些荒郊野外的土地虽然价值不是很高,但占用了这些房地产公司最宝贵的资金,使其有效资金没有成为为社会和公司创造价值的手段和工具。我们不会盲目迎合资本市场的喜好,占用大量资金、冒着经济风险去圈地。

  大规模圈地还存在着法律风险。早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就规定“两年不开发的土地无偿收回”;1999年4月国土资源部公布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中规定,土地闲置时间超过两年,将被有关部门收回;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则明确规定“两年不开发的土地逾期无偿收回”。在中国土地管理方面,有两条年年都在讲,但一直没有真正实行的法规,其中一条就是“两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无偿收回”(另一条是关于“小产权房”的),但不执行不等于以后不会执行。“狼来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教训。

  近几年来,上述两项违法行为越来越突出——一些城市甚至有十几万套违法的“小产权房”,也有些房地产商圈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近百年可供开发的土地——引起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政府每年都反复重申和强调,国土资源部也不时发出警告,如“8·31大限”等,犹如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有可能掉下来。一旦国土资源部出手根治房地产公司大量储备土地的现象,就会让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土地储备的评价标准发生改变,这才是本,其他都是末。

  此外,盲目圈地、闲置不开发,是对公司资金的浪费,更是对社会的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其圈了地让保安看着晒太阳,还不如让农民在土地上种植粮食、蔬菜或水果呢!

  当然,可能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养鸡的不如倒蛋的”这种不合理现象,但存在不等于合理,要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