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最新章节 > 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 章

  中yào学》中的用yào剂量让我十分困惑,大部分yào材用量是八九不离十,即八克、九克、十克左右,dúxìngyào物剂量更小,矿物类yào物剂量稍大。

  想起太爷治疗嗝逆用柿蒂是一大把,估计至少有四五十克;治疗咳嗽用枇杷叶也是一把,至少也是30克;治疗风湿,外用yào熏洗,一次就是一小捆,那可是几斤……

  再看看教材上的用量,是太爷用量过大?还是教材上用量保守?

  我带着疑问在图书馆翻阅书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

  作者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中西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两次乡试未中,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反对崇古泥古,固步自封,并崇尚实验。他对yàoxìng的认识可谓入木三分,既没有象古人那样将yàoxìng说的玄乎,也没有象现代教材那样过于保守,结合临床案例论yàoxìng,让人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掌握。

  生石膏、大黄、ròu桂一些普普通通的yào材,在作者的手中显示出各自神奇的疗效……

  黄芪配知母,取象如“云升雨降”之天地造化……

  这是除太爷外我接触的第一位将yàoxìng与天地平齐的医家,我一口气将yàoxìng部分读完,一种感慨油然而生,这才是”中医临床实战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也没有故弄玄术,有的是对天地、对五脏、对yào物的精辟论著……

  中册提到“吸升呼降”之调气法,我试了几次后,感觉大脑清醒了很多。由于初中时学校宿舍潮湿厉害,我也患了风湿。按照张锡纯的调气法进行调气,不到五分钟,双侧膝关节向外直透凉气,疼痛减轻,走起路来轻松了不少。

  想起太爷临终时说过的话,“若能用自身之热散自身之寒……引导人体气机进行寒热对流,至稳至妥,邪去而正安….”我不禁对张锡纯更加充满敬意。

  “医者要静心静坐,参悟医学道理。”这是张锡纯的学术思想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静心静坐参悟医学道理,我开始练习太极拳,在刚柔相济、yīn阳转换中,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感受空气从指间慢慢流淌,感受气机在体内慢慢运行。

  也许古人生活在相对宁静的环境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能感受到气在人体经络中的运行。而对于一个学医的我,为什么就不能静心体会到古人对人体经络的感受呢?

  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我的气感明显增强,手指的敏感度也在增加。清晨练完功,可以体会到手上皮肤在呼吸。人体内一定存在类似如地磁场的东西!他们是什么?我高中时的疑问又回到我的脑海中!

  在图书馆,我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看到生物场的研究……

  除了人,植物也存在生物场,它是通过一定生物电和生物磁,形成的场。书上还描述到在人体周围存在一种淡淡的光晕,随着生物场的增强而增强,当人体生病时光晕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取象于天地,类比于人身。”看到描写人体周围的光晕,我想到了地球,地球表面被一层大气包裹,从太空看地球,不也是有一层光晕吗?我不由得感叹古人的“天人相应”是多么的神奇。

  有一次无意中,我将薄荷叶放在口中,一种清凉的感觉立即顺着足厥yīn肝经传向脚部。我大吃一惊!这种感觉以前从未有过。于是我尝黄连,能明显感到一部分顺着手少yīn心经运行……

  虽然当时还未学《针灸学》,但我在图书馆早就将十二经脉的走行记住了。我想,也许我通过练习太极拳,练习调气法,体内的经络敏感度增加了。但我疑惑的是,yào物还没有入胃,没有消化吸收,而其成份怎么能很快传到脚部,yào物的成分是通过消化道吸收,然后通过血液运行到全身?还是yào物有一部分能量能在口中通过经络迅速运行到相应的地方?我所感受到的又是什么?

  怀着许多疑问,我继续对yào物进行品尝。

  发现凡是气重而味淡者走经络快;凡是气淡而味厚者走经络慢……

  也许yào物的生物场与人体的某些脏腑的生物场相似,于是当yào物进入人体后,yào物的生物场便借助经络系统迅速输送到人体。

  “不同的人,生物场能量不相同,如果两个人有许多相似的生物场,那两人碰面可能会感觉很熟悉。”

  “生物场也应当存在相生相克,如果一个人的生物场正好克制另外一个人的生物场,那他们碰面,被克的一方就会有一种无名的紧张和恐惧感……”

  “一卵同胞的双胞胎,他们的生物场很多相似地方,所以他们有很多无意识的相同行为,类似如物理学上的共振现象……”

  “母亲怀小孩时,小孩生物场会被其同化,所以母亲对自己所生的小孩,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纵然相隔千里,小孩发生意外,母亲的生物场都会受到波动,感受到小孩发生的事情……”

  一下子我联想了很多很多……

  也许生物场正是我们解开中医疑团的开锁钥匙!

  一个很大胆的想法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既然西医能够提取yào物的有效成分,通过静脉直接输送到人体治疗疾病,那么中yào为什么不能提取yào材中的生物场或者复制出这种生物场,通过经络系统直接给人治疗疾病呢?如果能,那么再珍惜的yào物都可以进行复制,只要有一个地道yào材的样品(如虎骨),只要能提取其生物场的能量信息,就可以无限制的复制,稀有yào材老百姓也用得起了!

  中医看病,仍然要辨证施治,仍然要开处方,只是最终进入人体的不是苦口汤yào,而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通过特定的穴位,直接进入人体,其起效速度不一定亚于西yào静脉给yào!

  于是课余时间我广泛阅读有关生物场的书籍,而且同这些文章的作者联系,了解他们对生物场的认识深度。再看看当时流行的哈慈五行针、周林频谱仪,这些没有辩证、能量固定的理疗设备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换成有特定信息的生物场能量,通过辨证施治,采用经络输送,效果一定会更好,这种将yào物与针灸完美结合的治疗方法,也许是中医现代化的一种方式……

  年轻气盛的我在给高中同学写信时谈到我的想法,而且还夸下海口,“此生要将中医发展加快一百年!”

  静悟使我产生新奇的想法,对医学领域产生大量的质疑和挑战,可惜读书时的我,一无病人,二无资金,无法进行科学实验,只能将所有的构思写下来,今后慢慢实践……

  第十五章:我的大学之见习篇 (上)

  中医学院本科学制五年,其中见习三个月,实习一年。

  见习是在大三的下半年,学院安排我们到下面的中医院去见习,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病,同时去yào房了解些相关的中yào知识,熟悉各种yào材。

  我被分到一个小县城的中医院,带着对临床旧梦重温的期待,带着对小镇的好奇,我和同学们出发了。

  小城的建设比想象的漂亮。美丽的欧式一条街,让我们仿佛感受到北欧的风情,教堂式的堡顶,圆形的拱门,一一从我们的眼前闪过,让年轻的我们兴奋无比,我们一路欢呼歌唱,而路过的行人无不驻足观看。经过县人民医院时,我特地多看了几眼,气派的门诊大楼和高耸的住院部大楼,和省城大医院真有一比。

  车在大街小巷里转了十几分钟,最后停在了一排破旧的房前。残破的外墙,灰暗的楼房,看上去完全是几十年前的建筑。

  “这是什么地方啊?”我在心里犯嘀咕。

  再仔细瞅瞅,在门边一个不起眼的牌子上看到了“门诊部”几个小字。我的心里不由一凉。

  司机的话恰恰响起:“你们到了,这就是县中医院了。”

  原来这就是中医院?想想刚才的人民医院,再看看眼前破败的楼房……

  当时是星期天下午四点多钟,整个门诊部静悄悄地,走廊里没有一个病人。难道中医的市场真的如此萧条?如此古老而优秀的科学为什么并没有发出它应有的光彩?我心中忍不住有些不平,而周围的同学们也发出了一片抱怨声。

  “同学们!这就是你们要见习的医院。别看它很不起眼,这个医院的儿科和内科在这个县城,甚至本省都是有一定名气,不然学校也不会安排你们过来见习。希望你们在见习期间能够对中医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熟悉。”辅导员的一番话让还在嘘吁报怨的同学安静了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来到这里学习,那我就应该尽我的努力提高自己。晚上躺在床上,我给自己鼓劲,定好闹钟,我安静入睡,一夜无梦。

  第二天早上正式到见习科室报到,我见习的是中医儿科。

  七点半我就收拾停当,早早地到儿科门诊外等着,咱先给老师留个好印象!

  陆陆续续地一些家长抱着或牵着小孩来看病了。看来辅导员说得没有错,儿科在这个医院真的很强呢。但为什么老师还没有来呢?

  等到八点过十分,才看见一个中年医生走过来,他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忙着扣白大褂的扣子,嘴里还在跟旁边诊室的医生找招呼:“嘿!老陈啊!今晚不要再拖我打牌了,连打了两个晚上,身体吃不消了。”

  “不会是他吧!”我心里一寒,想起太爷说的,“医者须自律,如果一个医生不能自律,很难成为一个好医生。”

  “咦!你是干什么的?”他走到诊室门口,看到呆立在那儿穿着白大褂的我。

  “老师,我是中医学院的见习生,分在您这里见习。”虽然有些腹诽,我依然毕恭毕敬地说。

  “见习啊,那你就见见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病人一涌而进,围作一团。

  “干嘛!干嘛!闪开!排好队一个一个来!对了!见习的!你去帮我买份早餐,随便什么都行!”

  我无奈领命而去。

  等我的早餐买回来,老师已经看好了将近十个患儿。

  效率真高,我有些好奇。站在一旁,我仔细观摩起这位“专家”看病。

  5岁小女孩,面黄肌瘦,“专家”看了看眼睑,拔了根头发,看了看毛囊,摸了摸腹部,然后诊断:脾疳,治疗费30元。

  4岁男孩晚上哭闹,睡觉不安,小便黄,体瘦厌食。“专家”看了看眼睑,拔了根头发,看了看毛囊,摸了摸手心,然后诊断:心疳,治疗费30元。

  7岁男孩,头发焦黄,皮肤粗糙,大便干结,不吃饭,消瘦,诊断:肺疳,治疗费30元。

  ……

  我看得目瞪口呆,再看看专家。趁着家长们去jiāo费的间歇,施施然地起身,在身后yào架上用小勺从不同的yào罐子里弄出些yào粉,包成几包,放在一边。

  “好了,这个给你,拿回家分成6包,连用6天,吃完后就会好很多的,歇一天,下周再来复诊。”只见专家把不同的yào包给不同的家长,几分钟搞定一批患儿。接下来的几个患儿,都是来复诊的,连治疗费都已经jiāo好了,还省了专家老师的事。

  还是那些yào粉,分分钟搞定。更让人佩服的是,在看病的间歇,”专家”老师还抽时间吃完了早餐。

  患儿还真不少,一直看到近中午。好不容易闲下来,我当然要抓紧时间提问了。

  “老师,为什么所有的患儿都是疳积呢?”

  “当然,五脏六腑皆有积,只有不同脏腑表现略有差异,而小孩子吃中yào很困难,所以直接用yào粉冲服,效果会好很多。但是配方是秘密,不能外传。”专家老师似乎很耐心地对我解说。

  “咦,看不出来啊”我在心里暗忖着。

  抬起头来仔细打量起那些不起眼的小yào罐子。yào柜共四层,每层十六个yào罐子,居然每个yào罐子都有标签,这就难不倒我了,我拿出纸和笔,准备把yào名抄下来。

  王专家一眼看出了我的想法,他笑着摇了摇头,“小伙子,抄也没有用的,这些标签是糊弄人的,山yào罐子里放的是当归粉,不信你打开来闻闻,想偷我祖传秘方的人至少有一百批了,你就别花心思了。”

  看着他可恶的笑脸,我气不打一处来,而且心里还有几分尴尬。

  “我是来见习的,又不是小偷,这样的老师真是差劲。”我心里想。

  快下班的时候,又来了一批患儿,说是从很远的地方专程找“专家”看病。

  我本来以为王专家会很不耐烦地赶走这批患者。要知道五分钟前,他已经换好了白大褂,洗好手,准备下班了。没想到王专家转身穿上白大褂,又开始给患儿看病了,并没有我想象中的不耐烦。

  老师没走,我自然也不能走,但这么一耽误,下班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半了。

  王专家锁门时转身看见我,他似乎有点惊讶。

  “你怎么还没有下班,回去晚了当心没有饭吃。”

  “老师,我是来见习的,病人没有看完,我自然不能下班。”我理所当然的回答。

  王专家愣了一下:“你小子,看不出来啊!下午我休息,你不用来了。你从我这儿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明天你也可以不用来。”说完,他很轻松地走了。

  留下我在那儿发愣,“怎么会遇到这样的老师!不管他,明天我该来还得来。我就不信从你这儿学不到东西。”

  回到寝室,同学们已经吃过了,正在兴奋地讨论上午看到的病号。而我的心情却很低落,不想说话。只是捧着凉了的饭菜坐在一边,没滋没味地吃着,听着他们的讨论。

  队长正在大谈内科的李主任。“好家伙,李主任真是我的偶像。今天上午有个病号刚走进诊室,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就吩咐我开胃镜申请单,问过病号的姓名后,就让他去做胃镜了。真神啊,胃镜报告就是胃溃疡。我到现在都想不通为啥他就知道这个患者是胃病呢?”

  “望而知之谓之神!看起来这个李主任的确有两把刷子,有机会一定要见识一下。”我想。

  第十六章:我的大学之见习篇(下)

  第二天,依然是七点半,我就等在了儿科诊室的门口。

  没有迟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