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包容的智慧最新章节 > 包容的智慧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6 章

  凤凰”,国内有关部门的政策调整使其在大陆落不了地,在台湾落地计划也遭遇挫折。一时间,雪满长安道,空看时光老,我们的万丈雄心被泼了一盆寒冷刺骨的冰水。近200名新闻从业人员的生计啊,亏损1.6亿港元,还办不办?开了数次董事会,部分股东和投资银行的意见是关门大吉。我心中的压力和委屈是无法说出来的,我对提高华语媒体世界地位的一片赤诚也是难以表达的。真是伤痕累累,血湿战袍。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两个独立董事鼓励我:“无论如何,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他们本来代表股东利益,在成本分析上经过了精确的核算,确保公司不亏损。但是他们更具有专业眼光,看准了品牌效益和长远利益,坚定地支持我。至今想起,我仍然心存感激,佩服他们的胆识。

  在最艰难的那两年中,我去了一次五台山的五爷庙,许了两个心愿:一个是求受伤的凤凰女主播海若苏醒;一个是求资讯台落地。结果10天以后,海若醒了。又过了大约半年,资讯台被大陆批准有限落地。中国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了凤凰资讯台。

  憨商之道是聪明

  长乐先生:

  我们很早引进播出了韩国电视剧《商道》,讲述的是一个憨商的发展史。国内一些企业家告诉我,他们深受震动。说到底,做人做事靠一个“实”字。“实”看似憨,最后证明最聪明。憨商一路上可以广得健康、快乐、友爱。

  星云大师:1946年,杭州武林佛学院院长会觉法师(太虚大师的弟子)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一生中最讨厌的就是聪明的人。”为什么?因为许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笨拙不要紧,只要肯脚踏实地慢慢做,慢工出细活,从笨拙中启发的灵巧聪明最能靠得住。所谓笨拙者,为学不求急取,做人不想巧取,稳稳当当,本本分分地做人做事。

  中国人常笑日本人笨,呆板,不懂取巧。有一次,我在日本一家饭店的楼上,看到一辆卡车开到十字路口,刚好红灯亮了,此时是凌晨两点,马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那辆卡车却停在斑马线前等了一分多钟,直到绿灯亮了才继续前行。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而日本国民的巧,是从笨拙、从守法之中取得的。

  禅宗大德有的看到桃花开放而悟道,有的听到婴儿哭声而明心见xìng。不过,这种大道一以贯之的灵巧,绝非偶然得之。即使生来就有的佛xìng,也是要从多少经历中,多少笨拙里才能开悟贯通。

  长乐先生:所以老子讲“大巧若拙”、“返璞归真”。在很多问题上,“凤凰”就一直在追寻中国古老哲学的光影,甚至不惜与现实的潮流反其道而行之。比如说,晚间节目的黄金时间段,别的电视台一般都用来播电视剧,广告收益高,而我们就在播一档叫做《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这种逆潮流的电视行为让很多人认为我们疯了,“播电视剧的黄金时段,你也敢拿严肃文化和它们去对打硬拼?”我们的确是疯了,硬是跟它拼了一回。结果呢,我们得到了非常好的观众反响,这个用严肃文化作为主线的黄金时间段节目,一年收到了9000万的广告费,这是始料不及的。我们的愿望、我们的诉求,终于能够和市场的运作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了。

  星云大师:当今的传播媒体在收视率挂帅的歪风下,充斥着过多暴力、色情、腥膻的负面因素,不仅没有净化人心,反而是戕害人心。媒体有责任提供善美的、知识的、趣味的、感动的信息给社会大众。从升斗小民的心声传达、社会普罗大众的教育,到重大的政经问题的分析、督促国家社会改进,媒体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希望传播媒体能多加报道世间的温馨面、光明面,让人感动欢喜;多赞扬社会温暖的一面,少一点负面思考,多一点人xìng积极面,才能为社会带来一股清流,使人心向上提升。

  我们欣赏身处困境仍微笑的人

  长乐先生:

  “凤凰”的一位观众写来一封信,说非常钦佩窦文涛和曾子墨两位主持人,他们是追求良知的主持人,《文涛拍案》和《社会能见度》是追求良知的节目。也许,对“良知”这个词,许多人已经感到陌生和遥远了。但作为一个视诚信为生命、讲究社会责任的媒体,“凤凰卫视”应该帮助人们发现良知,追求良知,传播良知。纵然有环境、政策、市场的压力,但是“凤凰”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因为良知代表了人xìng中最崇高的情感。

  星云大师:正如鉴真大师所说:“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了人间的安乐,人民的福祉,为了世界的和平公理,更当奋斗不懈。只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就能增添无限的力量。

  长乐先生:在我们现今的社会里,企业、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其实并非坏事,因为它是保持社会活力和人们实现自我的最大机缘。有时候,冲突越激烈,胜利也越光荣。我们欣赏身处困境仍能微笑的人,欣赏能从痛苦中聚集力量,从反省中激发勇气的人。

  星云大师:竞争的行为,就是进步的动力。竞争力不是打倒别人、破坏别人,而是自觉、自发、自动地培养自己的实力,诸如有学问、有修养、有知识、有远见、有心胸。尤其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有国际语言、国际观念,才有国际的竞争力。

  过去,国际间都是以武力相互竞争,现在则以经济、文化,甚至以改良农工产品、培养科技专业知识作为竞争目标。比如现在台湾的企业团体,讲究多元化经营、策略联盟、集体创作。有这些觉悟,就能增加竞争力,则未来的发展也就无可限量了。

  以无声的觉悟,求有声的事业

  星云大师: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追寻涅槃呢?这时我也会反问他,为什么不呢?难道我们的人生足够幸福吗?难道我们的生命足够圆满吗?难道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力不从心的愿望和遗憾吗?

  长乐先生:人的生命,从时间上说,只短短百年,质量不高的话,五六十岁就已疾病缠身,所剩时间,不过风烛残年。在空间上,我们这些七尺ròu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五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碗”,面对着这样有限的生命,我们如何能不思索,不修悟呢?

  星云大师:佛教说人生、世间都是无常的,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根据科学家研究,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时时都在新陈代谢,每七日或七年就是一个周期,尤其七年一次的新陈代谢,能使我们完全脱胎换骨,变成另一个人。

  “无常”是佛教的真理之一,然而一般人不了解无常的真义,因而心生排拒,甚至感到害怕。其实无常并不可怕,因为无常,才有希望;因为无常,才有未来。

  长乐先生: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各种冲突jiāo织,各种关系混杂,各种yù望张扬的时代。昙花一现多了,铁树就成了稀罕;急功近利多了,气定神闲就成了坚守。树木、楼房、城市、频道、梦想都在拔地而起、见风生长,都在印证“变是不变”的真理。

  不管这个世界如何沧桑变化,总有一种情怀是亘古不易的,那就是人类普适的价值观——真诚、友爱、善良、宽容、民主、多元、和平、自由等等。它们决不会因为时空的变化而变质,因此,于大地它们是根本,于人类它们是灵魂。

  星云大师:还有一种价值观是永恒的,那就是美德。人可以没有金钱、名位,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背景,但不能没有美德。什么是美德?诚实、信用、庄重、整洁、礼貌、守时、慈悲、正派、风趣、正义、慷慨、幽默、责任、良心。美德是一种内涵,是一种人格的芬芳,是自然的气质所散发出来的一种高贵的品味,让人心怡,让人向往,让人赞美,让人崇敬。美德要在谦冲中养成,在忍耐中成长。有美德才有人缘,有美德才有名声,有美德必然会有好因好缘。

  长乐先生:面对短暂无常的人生,汽车大王福特先生认为,假如我们不能将一生的经验转接到未来,那么此生的工作只是转瞬即逝的徒劳;如果世界的文化宝藏不能留传给后世,那么,这个世界哪里还有历史可言。

  星云大师:知识的获取只是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知识的传承也很重要,将自己的技术、才能、经验传授给人,在佛教里称作“法布施”,这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还能开发人类的智慧,利益更多人,实在是功德无量。现在各行各业也都讲求经验传承,以培育新一代优秀人才来延续事业的发展。不吝于传授知识的人,会在历史上留下功德。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长乐先生:

  小时候我读俄罗斯的《船长与大尉》,里面有两句话一直记忆犹新:一句是“探求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甘休”,另一句是“永远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出类拔萃不见得就是出人头地,但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有追求的人就是出类拔萃的人。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因梦想而实干。动物只为生命所必需的食物所激动,而人,却懂得为遥远的星辰——那毫无功利主义的光线所激动。“凤凰”十年,(奇*书*网.整*理*提*供)还只是蚕蛹破茧,未来远在凤凰涅槃。

  星云大师:人生不能没有梦想,人总希望自己能“美梦成真”。莱特兄弟飞机升天,富兰克林发现电力,乃至近代的品种改良、山河改道、登陆月球等,都是人类的梦想,现在不都一一梦想成真了吗?我本人连小学都没有进过,但现在凭发心创办了数所大学;我本来是一个到处挂单的行脚僧,现在也能在全世界创建几所丛林寺院。因此,一个人只要有发心、有悲愿,还怕不能成功吗?

  传说鸟窠禅师在一棵枝叶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好像小鸟在树上筑巢一样。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来到树下拜访禅师,抬头一望,道:“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答曰:“太守,你的处境才危险。”

  白居易不以为然:“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jiāo,纵xìng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

  白居易领悟到他是指官场浮沉、勾心斗角,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听了很失望,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道:“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顿时悟道。后来,白居易又以偈语请教禅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也以偈回答:“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生如幻如化,短暂如朝露。然而,如果你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体悟到“无生”的道理,认识到“动静一如”、“生死一体”、“有无一般”、“来去一致”的人生真谛,放宽胸怀,空出心智,合于自然,从而超越智勇奇巧,超越悲喜荣辱,超越沉浮生灭,超越时间“去”、“来”的限制,那么,你的人生将会于无尽的空间中绵延而去,直至进入生命本真永恒的圆满之境。

  长乐先生:毛姆说过,假如你非最好的不要,十之八九能如愿以偿。这可能是我们做事的因,也是成事的果。我很喜欢大师题过的两句古诗,它也像一副对联,可包容下“包容”的禅意,那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跋:智慧的艺术(1)

  一

  两千多年前,两位流浪者最终影响了三十亿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力量。

  公元前六世纪,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中出现了专门以传授知识和思想为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时,一位流浪政治家从黄河边走来,进入了历史的视界。他周游各国,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为人处世之道。他就是孔子,天生具有民本思想,到处推广仁义礼智信的人。他敞开课堂,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jiāo纳十条ròu脯的见面礼,就可以入学。他先后招收弟子三千多人,这些人成为中国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主要干部。

  几乎与此同时,在恒河流域的一棵菩提树下,一位流浪思想家正盘腿坐在那里苦思冥想。他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悉达多,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据说,在他冥想悟道的过程中,曾受到魔罗及他的三个女儿的诱惑。那三个女儿长相迷人,却分别代表无知、贪yù和憎恨。悉达多战胜了她们,表示他已经可以克服人xìng之中最难以克服的三大弱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他也领悟,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才是追求智慧的基本条件。

  智者总是孤独的。两位流浪者在短暂的人生舞台上,各自上演着思考者的独角戏。这是一种没有回声的孤独,他们为自己而苦,也为人间而思。

  在一次次沮丧、失意、不被理解、难以沟通的宣讲中,在寒冷、酷热、漫长得无以复加的长路上,他们不屈不挠地向学生和民众讲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的思想像野草的种子一样,随风飘dàng,有的落地生根,艰难地生长;有的则烟消云散,不知所终。当时没有人能相信,就是这两位流浪者的智慧,最终奠定了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基石。他们的基本思想和理念,至今渗透在东方人的言行中。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轴;释迦牟尼的佛教成为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成为东方智慧的一处源头。

  历史的大河滔滔流淌,不舍昼夜,在求索真理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水rǔjiāo融,最终融为一体。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许比西方纪元还早。

  佛陀微笑着走进中土,大度地改变自己,诚恳地包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