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父母只做三件事最新章节 > 父母只做三件事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 章

  的人相处吗?你一定会说:我躲还躲不及呢!孩子也是同样的心情,当他们听着妈妈的唠叨,心里恨不得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要命的是还找不到这种地方!唠唠叨叨、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这些行为极大地伤害着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D.正确处理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往往是出于好奇或无知,有些时候也与控制不住自己有关。作为孩子本人,犯了错误常常惊慌失措,以为从此得不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喜欢和信任,而心存后悔。因此,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

  首先,给孩子以申诉权,让他从容地讲明错误是怎样发生的。

  其次,帮助孩子认清错误的xìng质及危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真正的成长。甚至可以为孩子的错误保守秘密,以免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在这种情况下,犯错误的孩子一般都会吸取教训,加倍努力,对父母心存感激。

  (4)善于妥协

  向孩子妥协并不会降低父母的威信,相反,如果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向孩子妥协,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可亲可敬,“妥协有条件,威信自然成。”

  不能缴械投降,无条件的妥协等于向孩子“弃权”。长期如此,孩子就永远都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他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的需求就是应该满足!

  也不能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向孩子妥协。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哭闹、撒娇,不知道怎么办,或者心肠一软,就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这种妥协必然后患无穷,因为孩子从这一次的“收获”中明白了对付大人的办法。

  有效的妥协分为三步:

  A.要求孩子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要求以及理由。

  B.和孩子讨论要求的合理xìng。

  C.向孩子做出一定让步,但孩子必须承担某种责任。

  学会做孩子的“啦啦队”

  千万不可做孩子的“裁判”。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竞争与拼搏的旅程。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是无法代替孩子的。

  但是,父母一定能给予孩子一种力量,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种力量就是“啦啦队”的力量。

  我们应将自己的位置摆到看台上,远距离地进行助威,无论孩子是处于优胜者位置上,还是暂时落后,都应当给以积极的掌声,因为孩子要走向成功的终点,不能没有父母的“加油声”。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潜能,凡事做出积极的选择。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xìng作用。我们把“自信心”当作教育的灵魂,或者说,孩子没有自信心,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都是不可能的。

  中国最有成就的成功教育家刘京海认为:“人是怎么生活的,靠自我概念!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你才会像个好人一样去生活;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你便会像个坏人一样生活。所以,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能人!这就是自信心,人格的核心也是自信心。10岁左右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自我概念,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

  1.如何发现并赞美孩子?

  (1)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大加赞扬。

  有的父母会说:“我怎么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呀?我总觉得孩子一无是处,怎么夸奖他呀?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他还差远了,我怎么表扬他呀,一表扬不就骄傲了吗?”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是在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当然,并不是说父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一定不对,关键问题是您“挑剔”的是什么。如果您“挑剔”的是孩子的缺点、短处,那么您传达给孩子的肯定是消极的信息。如果您“挑出”的是孩子的优点,那么,您自然会肯定孩子、赞扬孩子。

  第5节:一分钟赞美法

  (2)怎样的赞美才是有效的

  A.赞美要清楚而及时。“清楚”使孩子明确自己做得对,从而有助于他们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及时”表明反馈的时效xìng,及时的反馈和赞美才是有意义的。

  B.赞美的重点应该是在“努力”上,而不是“能力”上。对孩子的赞美和奖励应根据孩子是否尽了力,是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提高。

  C.赞美孩子要具体,有根据,注重赞美“具体行为”和“具体细节”。

  D.赞美要有新意。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简单赞美,孩子就会陷进“赞美疲劳”,所以还应该不断选择新的角度发掘新的内容,特别是潜在的优点,比如孩子如果学习好,仅仅是称赞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就显得没有新意,还不如赞美他学习方法独特,效率很高,以促进他更加注重效率和方法,会使他的成绩“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从新角度上看问题,能从孩子表现出的细微处,及时发现孩子身上潜在的东西,给以赞美和肯定。

  E.赞美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只有适合孩子的赞美方式才是有效的,在赞美孩子时要做到大小有别。小孩子喜欢父母的拥抱、亲吻、抚慰或说一些亲切的话语,而对大孩子,这一套可能就行不通,这时,你可以采用眨眼、竖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等方式。另外,也可以适量地对孩子比较大的进步进行物质上的鼓励,比如送一个小礼物,但不能滥用,不能让孩子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一分钟赞美法

  A.事先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父母会赞美他。

  B.每天都挑出孩子一天里做对的事情。

  C.具体告诉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

  D.告诉孩子父母对他做对的事情有多么高兴。

  E.静默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愉快心情。

  F.做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或者告诉孩子您爱他,或者拥抱孩子,也可以两种都做。

  G.请孩子也这样做,当孩子发现父母有做对的事情时,也要赞扬父母。

  H.父母也可以使用一些无声的夸奖,如用笑容、眼神、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做出反应,这也是赞扬的一种好方法。

  2.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一个自信的人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失败的,而失败恰恰是对人自信心的挑战。一个人是否养成了有毅力的、顽强的习惯,关键是看他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如何面对失败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父母亲应当认识到的是,失败究竟是什么?失败就是指预定的目标没有达到或者达不到,或是受到打击或者陷入困境等。一般来说,失败总是先于成功,过不好失败关,就很难实现成功。失败不是一种静止的局面,它还会发生变化。它不向好的方向发展就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使你一败涂地。如果你的态度正确,就可以反败为胜,态度不正确,那就会受到更严重的第二次打击,失败是会发生连锁反应的。

  其次,父母亲应当和孩子共同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在挫折面前,父母与孩子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锻炼强健的应对挫折的能力。具体的课程分为三个步骤:

  (1)克制痛苦,避免连锁反应

  A.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失败所带来的痛苦。正是因为自己精神上的痛苦,才使人受到第一次打击时,就精神涣散,失去防守和反攻的能力,放弃眼前可以转败为胜的机会,坐等第二次打击的到来。

  B.在精神上对失败要有所准备。一个普通人,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胜利者。人的身上有许多的缺点、短处,也是在失败的痛苦磨练中,才肯丢掉这些毛病。只有经过失败的历练,人们才可以变得更加坚强、韧xìng,才更懂得生活,更懂得人的价值。失败是痛苦的,有时候是灾难,在还没有出现之前,尽量避免它,在发生之后,我们就不要把它看成完全消极的东西,而要充分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把它作为提高自己精神力量的好机会。失败是难免的,所以我们在精神上对失败应该有所准备。另外,我们平时也要注意在每一个小失败中锻炼自己控制感情的能力。

  C.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用的感慨上。体会痛苦,只会越体会越痛苦,既不能消除痛苦,也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贻误时机,带来更可怕的后果。不要后悔,不要抱怨,失败的教训是要总结、接受和牢记,但这和后悔、抱怨是两码事,不要带着情绪,而是要依靠理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过去,而是现在和将来。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想一件事:现在怎么办?

  第6节:努力实现转机

  (2)看清真相,努力实现转机

  A.看清楚是不是真的失败了,特别要看清楚它的局部xìng和暂时xìng。不要让失败盖住一切,甚至窒息了你的智慧。要对失败精确地描述,要说明它仅仅是某一个局部的失败,或者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失败,某一次试探xìng的失败,暂时的失败……最好把它的局部xìng和暂时xìng写在纸上。

  B.看清楚有利因素,吸收有利信息。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关键首先就在于要看清转化的有利因素。对立统一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我们应该坚信任何人在任何失败中,也会找到有利因素的。越是处于失败的境地,越是要冷静地去发掘有利因素,充分地利用,去争取胜利。同样,失败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信息,除了关于有利的信息以外,还会带来一些失败的连锁反应的信息,以及失败的起因及后果的信息,都需要仔细分析。

  (3)积极行动,条件决定发展方向

  A.坚定信念,努力创造条件。我们一定要坚信有转败为胜的可能,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它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条件,条件决定发展方向。

  B.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当时机来临时,我们能不能敏感地认识到它,认识到它后,敢不敢当机立断,付诸行动,这是成败的关键。

  C.出奇制胜,殊途同归。有时候,我们遇见的失败看起来是无法挽回的,其实,我们如果把目的弄清楚,就会看到通向目的的路不止一条。我们可以换一条道看看,往往能出奇制胜。

  学会做孩子的“镜子”

  千万不要做孩子的“训兽师”。

  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认识自己都是依据他人的反馈而实现的。孩子的自我意识的提升过程就是学习进步的过程,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需要父母的“反馈”作用,也就是镜子的作用。

  1.如何和孩子沟通?

  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结节,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十天不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去学校了!”

  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她不能讲话。

  气愤的儿子趴在母亲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就嘲笑了我一番,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

  妈妈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中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了,同学们还等着我呢。谢谢你听我说这些事。”

  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这位母亲体会到了“沉默”的重要意义。

  如果能倾听孩子诉说一次,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两个人本来并非特别亲密,但在一次完全“零距离”的谈心后,却成为莫逆之jiāo。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希望家庭气氛更和谐、更温馨,就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向你倾诉。

  另外,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伤害就更大。他们可能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自我。

  第一步:停下来。

  当我们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之前,是不是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止下来?你不可能一边演算习题一边看电视,也不可能在与人聊天的同时写一份重要文件。那么听孩子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不仅是尊重孩子的态度,同时也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父母应该坐下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微笑着静静听孩子倾诉,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另外,在倾听这一刻,父母的心理应该是一张白纸,对孩子所说的东西不妨先全盘接受,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评判和批驳。

  孩子最令人惊异也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就是他们是全新的,他们的头脑里总是充满着那样新鲜的想法、观念和情绪,这些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已经非常陌生了。“停下来”或许孩子将会给你带来另外一种美感。一位母亲谈到这样一件事:

  第7节:深刻意味

  母亲把一个驼背的孩子带到自己家玩。

  事先,这位母亲反复叮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在他的新朋友面前提到他的生理缺陷,以免刺伤他。

  那天下午,两个孩子玩得很高兴,当他们终于坐下来的时候,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问对方:

  “你知道你背上那个东西是什么吗?”

  驼背的孩子支支吾吾,十分尴尬。母亲很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