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怎样提高智力最新章节 > 怎样提高智力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4 章

  天力制yào公司研制的治疗感冒的yào“白加黑”,自1994年11月投放市场,到1995年4月底,短短180天便出厂了4万箱,创造价值1.6亿元。

  新产品问世,没有“新”、“异”之处,是绝不可能一pào打响的。“白加黑”区别于已有的感冒yào的“新”、“异”之处显著而突出。在yào品的内涵方面,它针对一般感冒患者的普遍反映:服用感冒yào后容易打瞌睡,影响工作和学习,制成两种成分不同的yào片:一种不加起催眠作用的扑尔敏;另一种则加重yào物的催眠作用。在外形方面,也是分黑白颜色。

  “白加黑”的成功其实是标新立异思维法的成功。

  标新立异要有打破常规的思维。有人出了一道有趣的智力测验题:

  “昨天我父亲碰到一场雨,当时没戴帽子,也没有撑伞,他头上什么也没遮,结果他衣服全淋湿了,但是,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湿。为什么这样呢?”

  第34节:观察的奥秘

  如果按照常规,头上有头发,怎能不湿呢?所以,必须破除常规:设想这个年轻人父亲头上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这样才能解答。事实上这个人真是个秃子。这就是破除常规的思维方法:

  大河上有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5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请问,这个聪明的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通过这座大桥?

  聪明人想的办法是:从东往西过桥,走了两分半钟即转过脸来往东走。当看守者出来见到他时就命令他往回走,这样就可以掉转头来过桥了。如果不破除常规,这个人是无论如何过不了桥的。

  观察力自主训练全案

  一、观察力是什么

  大千世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气象万千,博大精深。认识世界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观察和观察力,成为联系人类与大千世界的一道彩虹。外观于物,内识于心,正是在观察与思考的驱动下,人类才得以逐渐认识世界的奥妙,不断超越自我。

  1.观察的奥秘

  观察--“思维的知觉”

  从字面上来看,“观”和“察”都与眼睛有着天然的联系,都可以解释为“看”。“察”更有“仔细看”之意。但是,“看”是否就等同于“观察”、“不看”是否一定就没有“观察”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眼睛的确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黄帝《内经》曾经记载:“天有日月,人有双目”,眼睛能“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人的全身共有400多万条神经纤维向大脑中枢传递信息,其中双眼就占一半;人们从外界获得的数以亿万兆计的信息中的80%~90%都是通过视觉通道而获取的。

  但眼睛并不是唯一的感觉器官。人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看到斑斓多姿的外部世界外,还可以用双耳来倾听美妙动人的音乐、高低缓急的声响,还能用鼻子嗅闻沁人心脾的气味,或者用舌头品尝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或者用手触摸感受物体不同的质地、硬度、冷热……这一系列感觉器官,同样不可忽视。

  然而,生活中常常有人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也有人对耳边的声响“听而不闻”。这表明,光有感觉器官,还不能完成观察活动。由于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并没有在大脑中形成反映。这表明:视、听等活动必须有积极的思维参与,才能获得真正的观察。因此,心理学家称观察为“思维的知觉”。

  观察既然是“思维的知觉”,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这种知觉就不是随意或模糊不清的。它是在综合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因此,我们认为,人们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主要靠眼睛)得到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的过程,就叫做观察。

  观察方式的分类

  我们通常将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

  (1)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一般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客体的直接感知过程。

  直接观察往往跟自发观察紧密联系,没有中间环节,可信度比较大,有利于发现问题。但人们用ròu眼或其他感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灵敏度和范围都非常有限。人眼能勉强分辨15厘米远、0.1毫米的东西,分辨更小的东西就很困难,更不可能像老鹰那样从几千米的高空看到陆地上的猎物;人耳的灵敏度也不可能与蝙蝠和海豚媲美。

  (2)间接观察

  间接观察一般指人们借助观察仪器来间接获得对客体的信息的感知过程。

  间接观察往往和自觉观察相联系,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如调查、实验等,还可以运用工具如哈勃望远镜、隧道扫描显微镜、超声波、核磁共振等,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设备延伸人类的感觉器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手段,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但它很可能造成错误观察,甚至是没有观察。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各有利弊,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式,才能保证观察结果是正确的、科学的。

  此外,人们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观察方式进行了分类。如按照学科领域将其分为科学观察、社会观察、审美观察等;按照观察目的分为启示xìng观察、探索xìng观察、验证xìng观察等;按时间周期分为连续xìng观察、非连续xìng观察等。

  2.什么是观察力

  观察力: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

  简单地说,一个人观察的能力就是观察力。

  观察力就是指人在感知活动过程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水平,与这种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常常赞美那些观察力发达的人“心明眼亮”,这里的“眼亮”并不是说一个人的视力多么好,而是说他观察细致准确、思维判断敏捷。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观察力是一种感觉与思维高度协调的能力,也是一种智力。

  第35节:观察力的结构

  观察力的结构

  (1)感觉

  A感觉是什么

  感觉是观察力的一种形式。

  感觉是感觉器官对来自体内外的一定刺激所产生的能力活动,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体对象(也包括人体)的个别属xìng的直接反映能力。如视感觉就是眼睛对光线所产生的反映能力;内脏感觉就是由脑神经对体内脏器活动的变化所产生的反映能力。

  B感觉的特征

  感觉xìng质是感觉的根本特征。列宁指出:“在感觉中不可避免地也会有质。”任何一种感觉领域内都存在着xìng质和区别。如视觉表现为红、黄、绿、蓝、白、灰、黑等;听觉有音响、音色和响度的区别;味觉则有酸、甜、苦、辣、咸等。

  感觉强度是感觉在数量方面的特征。它决定了信息的强度和感官的机能状态。一个人从暗室中突然走到明亮的室外,刚开始什么都看不清,几秒钟之后,才渐渐看清东西。这就是由弱向强的过渡。反之则为由强向弱的过渡。

  感觉在时间方面的特征即为感觉的持续xìng。它主要决定了信息作用的时间和长度以及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具体表现为感觉的潜伏期及惰xìng。所谓潜伏期,是指当信息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生;所谓惰xìng,是指感觉不是随信息停止作用而立即消失的,也就是后作用,如脱离嘈杂的环境后产生“耳鸣”等。

  扩延xìng是感觉在空间方面的特xìng。它主要决定于信息作用的空间距离和感觉器官的机能状态。如视觉中的距离、听觉中的范围等。

  C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的感觉器,反映外界对象属xìng的感觉,它又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它们分别是眼、耳、鼻、舌、身的机能。

  内部感觉:是由于感觉器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映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例如饥饿感、干渴感、昏觉、幻觉等。

  本体感觉:在身体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有一种本体感受器,能反映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如反映并辨别机体自身运动状态和健康状态的运动感觉,反映和辨别身体(主要是头部)的运动速率和方向的平衡感觉等。

  (2)知觉

  A知觉是什么

  知觉是观察力的另一种形式,比感觉形式更高级更全面。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但它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或拼板,它具有新的xìng质。

  知觉是个体对客体各个部分和属xìng的整体反映,表现为对客体的整体认识、对客体综合属xìng的判别或对客体意义的初步解释。

  B知觉的一般特征

  选择xìng。在同一瞬间,优先反映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属xìng或部分,即从众多的对象中,有选择地以一些对象作为知觉对象,从而使知觉对象特别清晰,而使其余对象成为知觉对象的背景,比较模糊。不同的人们看“两可图”,能看出不同的情景,这就是典型的知觉的选择xìng。

  理解xìng。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知觉对象加以认识,并用语词标志出来。由于人们总是具有不同经验和知识,所以对同一个知觉对象的知觉常常有很大的区别。在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门知识的人,对该领域对象的知觉要比其他人深刻得多,反之则较淡漠。譬如一个对建筑设计完全没有概念的人,即使在他面前摆上设计十分完美的图纸,他也不一定会产生强烈的知觉。

  整体xìng。个体所反映的是知觉对象的整体现象,可以把具有不同属xìng的知觉对象感知为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统一体。例如,苹果有圆的形状,有一定的硬度,有一定的颜色,有一定的气味,我们在感知时,就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来把握,这就是知觉的整体xìng。

  恒常xìng。在一定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个体的知觉对象仍能保持一定的恒常xìng。如一个人从距我们1米处走到5米远时,虽然他在我们视网膜的影像缩小到1/5,但我们感到此人的高度大体未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xìng。

  C知觉的分类

  一般把知觉划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复合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人们在观察大自然,观看图画、雕塑、体cāo表演、各类球赛等时主要使用视知觉,在欣赏电影、电视时,就是视听复合知觉起作用,战争中则是视、听、触、复合知觉起作用。空间知觉主要包括距离、方位、大小、形状、立体等知觉。时间知觉总是通过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实现,媒介可能是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如四季的转换、昼夜的jiāo替等,也可能是机体的生理状态如睡眠周期、月经周期等。

  (3)感知

  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感觉与知觉很难区分,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颜色总是某种对象的颜色,声音总是某种东西发出的,软硬属xìng也总是某种对象的,反过来某种对象也总是有颜色和硬度的。因此,人们把感觉与知觉合称为感知。

  观察力就是在感知过程中形成的,脱离感知过程,也就没有观察力。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感知能力,或有感知能力而未感知任何外部对象,他都不会有观察力:

  国外有人让chéng rén受试者呆在一个专门设计的特殊实验室内,不让他感知到任何一个外界对象。过了一段时间,受试者开始产生幻觉,随后又出现了极度警戒状态,并且伴随有闭锁恐惧症。再过一段时间,受试者对环境的兴趣完全消失,开始转向注意自身,产生忐忑不安情绪,丧失了观察力。

  第36节:观察力与注意力

  观察力与注意力

  注意力是观察力的基础,没有注意力,就没有观察力。观察力同注意力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成功者往往具有很好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对人生和事业专注而执著。

  注意力是有目的地将心理活动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的能力,是对事物和现象的警觉、选择能力,即指向和集中能力。观察力是人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观察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注意的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意向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观察力也就是注意力的聚合。

  控制和集中注意力,使其根据我们的需要而具有一定的指向xìng、集中xìng和稳定xìng,对于提高观察的效果大有裨益。注意力的稳定和集中与思维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关系。思维越活跃,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观察活动也更有效。

  好的观察力的表现

  (1)指向明确,观察全面

  观察力具有明确的指向xìng,这就使得各种观察活动能遵循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能自始至终。比如:明确观察目的及对象--合理安排观察顺序--把观察结果同研究的问题结合思考--考虑每个观察步骤是否达到目的等等。

  指向明确、计划清晰,非常有利于在观察时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而不是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而全面,正是观察的基本原则: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古医书上看到巴豆是泻yào,于是在治病时总把巴豆当作泻yào使用。可是,有一次他在治疗的过程中,试着给腹泻患者以少量巴豆,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患者的腹泻止住了。于是,李时珍对巴豆的yàoxìng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发现从总体上讲,巴豆是一种泻yào,但针对某些特殊的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