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吟诵关中最新章节 > 吟诵关中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7 章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陈忠实的人生在外人看来也因为这部小说而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白鹿原》之前与《白鹿原》之后。

  时代人物周报院每过一年袁是不是有时候会感到自己离叶白鹿原曳又远去了一年钥

  陈忠实:当然越来越远。写完它以后,我对小说的兴趣就恢复不到最好状态了。所以这几年我主要写散文,对散文特别感兴趣,可以直接抒发情感。

  时代人物周报院我注意到袁不少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都在获奖或者说完成获奖作品之后袁没有再出过长篇袁这一点在你身上最明显遥这是因为在创作第一部长篇后袁功力耗尽钥

  陈忠实:不可能耗尽的,这都是外行看的。作家某一部作品的产生,不可能还用上一次的办法去写,那是最笨的办法,新的小说也不可能获得成功。那样实际上等于自己重复自己。一部小说的产生,创作yù望是最重要的。《白鹿原》之后,我对小说失去了兴趣,这个状态持续了好长时间。近几年才又开始写小说,不过都是短篇的。

  时代人物周报院按照随笔尧短篇尧中篇尧报告文学和长篇的顺序袁你最终创作出了一部获得最高荣誉的长篇作品袁是不是觉得此生足矣钥

  陈忠实:没有,没有这个感觉。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对文学就挚爱,从来不会有这个感觉。这部小说能够获得读者普遍的接受和喜爱,我非常欣慰。作为一个作家,能受到读者如此的热爱,我说过一句“我过去所有的付出都是合理的”,这足以表述我的心理。现在表面看起来大家感兴趣的就是改编话剧、电影、电视。实际上前一段时间,有一位青年学者把2004年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仅仅去年一年发表在全国高校学报上的关于《白鹿原》的评论文章就有四十多篇。他把这个拿给我的时候,我自己都吃惊,我这里很难接触到学报,只有陕西几家高校的学报给我寄,外省的都不寄,所以我接触不上。我根本没有想到,到现在每年还能有四十多篇评论文章发表在大学学报上,我确实很感动。

  时代人物周报院所以你觉得野过去所有的努力都是合理的冶遥 假设叶白鹿原曳没有获得那么大的成功袁是否所有的努力都不合理钥

  陈忠实:那我就养鸡去了。这部小说再写失败,我都50岁了,我就把我的生活再颠倒过来。因为过去我有正经工作,创作是业余的,后来搞了专业,创作是职业,其他事儿那就是副业了。小说写完以后老婆说,如果这个书出不了怎么办?我说出不了咱们就去养鸡吧。以养鸡为业,创作我也不会放弃,只是创作我就摆到了业余的位置上。那样的话我心里可能会调节得更好一些。

  时代人物周报院你还说过叶白鹿原曳在创作之前就是你发誓要写成将来放在棺材里做枕头的书遥

  陈忠实:死人进棺材都要有枕头的,就是垫头的。我意思是说能让我死后有一个让我安宁地闭眼,能托住我脑袋的一本书,能让我踏实地死去,就算是对我一生爱文学的安慰吧。我起草这部书的时候已经46岁了,在陕西当时那一拨青年作家中,我年龄偏大一些。我一想,按照写作计划,写完都50岁了。50岁的人按照过去的观念看就已经算是“老汉”了。爱了一辈子文学,弄到现在还没有写出一本得到读者普遍认可的作品,如果这个作品写不好,“老汉”了以后,还有多大能量,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安。

  时代人物周报院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袁是否觉得自己再写也超不过叶白鹿原曳的水平了钥

  陈忠实:我没有这个感觉,我想着如果有新的生活启发,可能还会写。写出来,也没有必要再和《白鹿原》较劲儿。作家创作一部新的作品,是根据新的体验,要表述的东西,你能把它表述完美,就你所体验到的表述出来,你感觉没有遗憾,这就行啦。你要较劲儿,那世界上优秀作品太多了,你跟哪一个较劲儿呢?要超过哪个呢?而且作品没有可比xìng的,是要看你体验的东西有多少价值。你总是跟什么在较劲儿,那是作家创作的一种误区。

  时代人物周报院如果发表在今天的文学市场上袁叶白鹿原曳是否还能有这样的结果钥

  陈忠实:我相信会有。1993年出版以后,这都出版12年了,读者和评论界依然对它热情洋溢,并不因为美女作家、下半身写作而冷落《白鹿原》。所以我对文学,真实的文学仍然有信心。

  时代人物周报院你喜欢发表叶白鹿原曳的那个文学年代袁还是现在钥 为什么钥

  陈忠实:那个年代也不好。进入90年代以后,1991年和1992年是文学的最低潮时期,“作家出书难”的呼声就是从90年代初喊起来的。当时出版界改革,从原来的计划经济、政府管理转变为企业化经营的时候,有名作家的作品去征订就是几百册,这是常有的。当时《白鹿原》第一版全国征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征订数字是14 850册。他们写信告诉我,我非常振奋,当时都高兴死了。10 000册以上意味着出版社不赔钱,这样我心里就安宁了。不要说稿费多少,你让出版社赔钱给你出书,自己心里都不安啊。那时出版环境相当艰难,所以征订14 850册,出版社就是按照这个数字印的,再多印150册凑够15 000册,出版社都不敢多印。不过出来很快就开始了第二次印刷,5万册、10万册……而且是连着印。这种盛况现在可能不太见得到了。

  社会的而非个人的

  陈忠实对自己的创作反思过,他自问为什么总是写这么“土”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写出今天的生活。然而功成名就的陈忠实至今仍然喜欢守着西安东郊灞桥西蒋村的老屋,抽着两块五一包的巴山雪茄,喝着烧酒,咂摸着乡里的秦腔。或许就是这种遥远于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注定了陈忠实小说的“土气”,然而谁也无法否认,正是这种土得掉渣的生活经历帮助陈忠实孕育出了《白鹿原》。

  时代人物周报院你曾说到白嘉轩袁野我理解他是这种精神剥离过程中最痛苦的人袁因为他最顽固最深切地与他的时代相融冶遥你是一个与自己的时代顽固深切相融的人么钥

  陈忠实:我也在不断地进行着那种剥离过程。

  时代人物周报院像你的野蓝袍先生冶渊1985年具有突破xìng的一部短篇小说叶蓝袍先生曳的主人公冤一样的剥离过程么钥

  陈忠实:有点类似。因为我们接受的都是过去的社会和道德观念。随着社会新命题,新标尺的出现,我们肯定就要与原来恪守的东西发生冲突。我倒是觉得很随意的能够完成这个过程,一步从封建社会跳到社会主义的人,可能就没有任何精神信仰和道德恪守。太轻易的人可信度就比较低,他对什么都能适应,最后他自己什么都没有了。

  时代人物周报院现在会不会写书的名人都在忙着出自传袁你有写自传的计划吗钥

  陈忠实:有好几家出版社从七八年前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在约我写这个东西,我不想写。

  时代人物周报院是因为你的经历和你的感受都在你的作品中写彻底了钥

  陈忠实:我觉得自传不能做完全的表述。尽管有一些东西是真实的,但是既然不能做完全的表述,那它就不是你完全的真实历程。

  时代人物周报院是哪一方面不能做完全的表述呢钥

  陈忠实: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时代人物周报院作家通常总会将自己写进作品中袁如果在叶白鹿原曳中找出一个角色袁你觉得哪个角色最能代表自己钥

  陈忠实:有一些小说更多带有作家自传xìng质,个人色彩特别明显;有一些小说是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体验形成的。我的作品就不属于前者,我到现在也没有过多揭示我个人世界的作品。

  时代人物周报院不希望别人在小说中读到你本人钥 现在很多作家都喜欢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来写作啊遥

  陈忠实:那是对社会理解太少,生活面太窄,他们只感受着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打开,有待于进一步完成对社会的体验。我对社会的变革和人的精神历程的变异比较敏感,也感兴趣,所以我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这种题材。

  时代人物周报院叶白鹿原曳曾被著名学者范曾誉为野一代奇书冶袁有人评论说它是完成了野一部民族的秘史冶遥 现在回想袁当时一个做了十几年农村基层干部的袁如何能有野探索民族文化发展隐秘与描述和批判的能力冶呢钥

  陈忠实:这也可能就是我认识发展变化的结果吧。谁都拥有生活素材,但如何能把这些素材提炼出来?这就跟炼钢差不多,大家都拥有矿石,有人炼出来的是粗钢,有的人是合金钢。差别在哪呢?除了艺术表现形式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作家对生活的提炼和发现,就有如炼钢的冶炼能力。思想平庸、软弱,就跟炼钢的落后设备,冶炼能力差,只能炼粗钢一样。所以思想的提升对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作家是至关重要的,是致命的。

  时代人物周报院这更多的是来源于技巧的培养还是天赋钥

  陈忠实:学习,不断接收新的理念。当然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有些作品写得也很生动,但是你感觉就是生动的素材和生动的故事,你得不到什么感受,很难完成一种精神和心灵的震dàng。如果你研究生活,研究新的关于生活的观念,接受你觉得合理的成分,来提升思想,强化自己的思想,然后把这种思想化为无形的关于生活的一种体验,用这样一种思想照亮你拥有的生活素材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

  时代人物周报院野蓝袍先生冶经过了省城生活之后回到乡村家中的时候发出了野归来已觉不是家冶的感慨遥 1998年你从人民大会堂领奖获得至高荣誉袁回到家有没有这样的感慨钥

  陈忠实:我的感觉是,家更亲切了。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得于斯,这部小说就是在我老房子里头完成的。我现在把那个老房子改造成新房子了。直到现在,一旦回到老家那个院里头,我的情绪就总是最好的,最敏感的。这个没有办法改变。

  2005.4.4

  第104章 公安文化及其他

  记者院您认为公安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钥

  陈:我认为公安文化和社会的文化没有区别,文化不应该条条格格细到行业中去,这是行业特点不是文化特点。文化形态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当然,也覆盖到任何行业。在我的意识中,不太主张把行业划分得太具体,太细,包括对一个地域、一个地区的文化。我都不太欣赏强调一个地区、一个地域自己的文化特点。包括中国人,我们常说中国的东部人、西部人、南方人、北方人,好像特点分明,其实也无多大差别。总之,走出国门,在外国人眼里都是中国人,根本不能区分。所以,把这种东西分得越细,反而把最重要的东西失掉了。在我理解,中国人在传统的文化中,都受孔子的影响,在历代文化,南方、北方都受这个影响。五四以来,我们同样都接受新文化的影响,革命的影响。文革期间,北京的红卫兵穿的是解放军退下来的旧军装。上海、广东、广西、陕西都是这样的打扮。还有多大差别?人生所受的精神和心理的影响主要来自社会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外在形象上包括个xìng习惯上的影响,那个就差别很多了,东一个村子和西一个村子都是有差别的,总不能把文化分得这么细吧!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反而分得越细越让人找不到北,失掉了文化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公安的文化是行业的差别,公安接受的也是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现在学的是最新的科学知识,包括文化的科学知识,仅仅是个职业的差别。流行歌曲社会上的年轻人都喜欢唱,我们警察同样也喜欢。所以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以为,公安上搞文化的,不管是传播文化的或者接受文化的,不要老在公安文化上定格,而应该接受民族泛文化的东西,才不至于圈在很狭小的职业范围里面,变得狭隘。倒是应该倡导民族最优秀、最传统的东西,也应该融入现代文明的东西。应该接受这些东西,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启迪自己的思维,更新自己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结构,这样能使自己的眼界开阔。

  记者院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袁群众喜闻乐见袁受众面很广袁怎样才能更深的挖掘公安影视文化的切入点钥

  陈:我也很喜欢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因为它涉及惩治犯罪这样的社会问题,本身就带有惊险xìng。作为普通观众,就我所知,大家都喜欢看些现实生活的惊险情节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是要拍得好,也要有一些纪实的东西,这样才能给人一种生活的真实感。现在的一些公安影视作品远离生活,为什么造成这种后果?我后来想了想:这些作品要么剧情不是太高明,要么凭空想象,当然也包括演员造作的演技。如何提高这些东西?这和其他的影视,包括文学都有类似的问题。就我有限的看过的公安影视片而言,看到坏人得以惩治,道义得以捍卫,总有一种痛快感。我们现在社会犯罪率比较高,且不说职业犯罪,抢劫等暴力行为几乎每天的电视上都有报道,有些很残忍,所以从整个社会来说,呼唤惩治邪恶的强大力量,作为社会分工,就要体现在公安上。这样一种力量,公安题材的影视作品多加以表现,它对社会受众的心理也是一种呼应。这即是社会的一种正义力量的显示,也能加重以正压邪的社会气氛。这种艺术造成的气氛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很好的影响,实际上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