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三十六大最新章节 > 三十六大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 章

  酒、跑三千米和意yín班花,似乎只使用过一个玩意儿,一个云雀牌的随身听。我们中学校办厂出的,一块砖头大小,别人的随身听挂在腰带上,我的随身听垫在我屁股下面。随身听上只有两个键,播放和停止。校办厂的部分产品出口非洲,中文云雀换成了英文Lark。我背字典的时候背到过这个词,接下来会出现的词是Lard,猪油。

  大学时代的伟大器物包括一个卡西欧图形计算器,可以编程,画函数图,植物学的时候它帮我作弊,记录花程式,比如百合:*P3+3A3+3G(3∶3),整齐花,辐shè对称,花被6数,2轮,每轮3片,雄蕊群6枚,2轮排列,每轮3枚,雌蕊群由3个心皮组成,合生,子房3室,上位。当时想,如果对付这类东西不借助机器,人很快会变回猩猩。1993年的时候,老姐送了我第一台电脑,东芝SATTELITE系列,英特尔486芯片,33兆赫兹主频,4兆内存,微软WINDOWS 3.2cāo作系统,12寸黑白液晶屏幕,鼠标像个耳朵似的,要外挂在机身右边。那时候,笔记本电脑和上网都是新鲜事儿,与朋友共,坏就坏了,人休息,机器不停,挖地雷、大富豪、无聊小说、毛片。毛片不是视频,是色情图片,下载的时候,从nǎi头下载到yīn毛要在电话线边上等半小时。为了让毛片的世界更加真实,同宿舍的六个人凑钱买了一个14寸彩色显示器。

  2000年,第一次全职工作,第一次有了一个自己的手机,诺基亚7100,接电话的时候,金属触觉,一按,一道弧线,弹出话筒,仿佛弯刀,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蒙古刀。随机送了个别子,我把手机别在腰间,在京城行走,非常神气。办公室一个资深美女每天浓妆,穿跟儿很高的高跟鞋,盘高髻,喷浓香水,用英文和我说,我们是著名管理咨询公司,手机别在腰间,看上去非常不职业。我红着脸把手机放进裤兜里,觉得人生的路好长。第二天,手机丢在出租车里了,第三天,到香港出差,看到香港办公室几乎所有资深男老外都把手机别在腰里,非常神气。

  之后,玩意儿越来越多,行李箱里几乎一半的空间装这些玩意儿,另一半空间装这些玩意儿的充电器,每到酒店,第一件事儿就是在墙上找电门,chā上充电器。拉开包看看:Thinkpad X301、两个iPhone、一个黑莓、一个iPAD、一个HP 12C、一个Leica X1、一副B&W非入耳式耳机。每天酒后睡前,为了明天叫早,用三个手机上三个闹钟,每个间隔十分钟。酒不大不小的时候,睡不踏实,夜里每次醒,每次想,现在几点了,明早三个闹钟会不会都不响。

  黑莓的一则广告是这样说的:“于是,你有了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对于我,没有比这个更扯淡了。反正到最后邮件不得不回,与其担心,不如叉手立办,渐渐养成了习惯,手长在黑莓上,总觉得表示新邮件的红灯亮了,至少五分钟查一次。终于有一天,梦里伸手抓黑莓,没抓到,打翻一杯水,惊起一身冷汗,醒了。以后,放黑莓的兜里放了一块老玉,想摸黑莓的时候,就摸摸玉,比黑莓的触感好多了。

  戒掉黑莓之后,摸着老玉的时候,忽然想,其实,即使是现在,修炼到一定境界,也可以不chā电,一个人,一个舌头,一个脑子,没有计算器、电脑、PPT文件、EXCEL模型,走进一扇门,说服一个人,改变一小块世界。

  其实,终极神器是颗修炼得见了就做了做了就放下了的混横明强的心。

  冯唐

  17 大录

  新买的B5本子:

  你好啊。

  我很小就开始用本子。

  最早学写钢笔字的时候,用一种田字格本。田字是绿色的,田字里面还印有细细的红色的斜虚线。每个田字都是一个紧箍。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写每个汉字,都得方方正正、平平稳稳地摆进这个田字紧箍,犄角在左上,小腿在右下,鸡鸡在中间。语文老师最推崇庞中华,要求我们人手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因为他写的所有的字,犄角和小腿和鸡鸡都在该呆的地方。班上一个小流氓问语文老师,庞中华全家怎么不都姓田啊?我问语文老师,都有印刷机印刷人民日报了,我们干嘛还这么写汉字啊?语文老师说,你们两个小流氓,什么思想啊?我说干嘛,你们就得干嘛。你们再说,就去抄写一遍《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说的是一个老红军和一个小红军在长征路上没吃的、钓鱼、熬鱼汤吃的故事,是当时小学课本里最长的一篇文章,三千多字。抄一遍,一本田格本就写满了。

  第二种那时候常用的本子叫练习本,印了暗蓝条纹格,写起来比田字格本自由,通常也比田字格本厚。我第一次看到的手抄本,就是抄在这种本子上的。那个本子的前两页抄的还是鲁迅的《一件小事》,到了第三页就是表哥、表妹、大腿、摸来摸去和床之类了。本子被反复翻阅过,甚至被对着自摸过,有油渍、汗迹,比一般的练习本厚。文字估计有四五千,抄的人越抄越没耐心,字体越到后面越凌乱。有些句子下面出现第二种、第三种甚至第四种字体的小字,有的是评论:“不是这样子的吧?”、“真的啊?”、“怎么能需要一个小时呢?”之类,有的是扩写,有的是扩写的扩写。后来看《金瓶梅》,读到文气有些断的地方,我常想起那个手抄本。我怀疑,《金瓶梅》或许本来是个尺度不大的世情小说,就是有手欠的人在阅读中反复扩写,就成了个尺度很大的色情小说。

  第三种常用的本子叫工作日记。牛皮纸外皮或者一种青蓝色外皮,“工作日记”四个红字印在中间偏上的位置。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学习日记”或者“学习笔记”,反正我们和那些真正工作挣钱的人一起都用这种本子。这种本子比练习本要厚很多,里面的页,简单地印了浅红的横线。我不爱记课堂笔记,通常用这类工作日记写杂记。打开脑子,就看到怪力乱神、诲yín诲盗、天女散花的念头飞舞,苍蝇一样、蜻蜓一样、蝴蝶一样、落叶一样、坠花一样。笔伸过去,捞到本子里来,纸上就是苍蝇、蜻蜓、蝴蝶、落叶、坠花。

  大学的时候开始用A4大小的本子。这种本子只是上边装订起来,其他三边都散着,内页靠近装订线的地方有一条暗线,沿着暗线,可以把一页纸整齐地撕下来。有些变种,在本子的左侧还有两个或者三个孔,可以保存在配套的活页夹里。我还是不爱记课堂笔记,这个坏习惯让我在大学的考试成绩至少降了两级,我用这种本子写信。那时候我初恋在上海,我在北京,彼此两三天一封信。我写一页,撕掉一页,折起来,放进信封里,想,这些页,到了上海,她一页一页积攒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本子。我初恋是个非常矜持的处女座,当时我总觉得她给我写的信不够甜蜜,每天就那么一点慰藉,希望它热点儿更热点儿。过去多年,我极其偶尔重翻,发现,她的信写得已经很热了,了无矜持,满纸小女生,几乎到了那个年代一个正常女生的上线,写得再热点,抄在练习本上,投放到中学,就成手抄本了。后来我问她,我写的那些信还在吗?当时写了一年多,我想复印一下,留个底。她说,那些信,闹心,一个春节,手欠,都烧了。

  工作之后,第一次外出访谈,访谈四川绵竹几个赤脚医生。访谈完,跟我同去的大佬给我看他记的笔记,A4纸,满满四页,“好记xìng不如烂笔头”。那之后,我开始用B5大小、黑皮红脊的记账本。每页从上到下划一道,七三开,大的那部分记录工作相关,小的那栏继续记录过去习惯记录的那些苍蝇和坠花。本子的最前页写上开始使用这个本子的日期,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万一丢了,捡到的人方便找到我,还有一两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之类激励自己的二逼话,头晕眼花的时候念念,加固小宇宙。

  这些年来,这些本子和以前的“工作日记”加一起,也有三四十本了,排在书架上,竟然有些壮观。已经度过的时间,都在这儿了,回不去了,就像这排本子不能重新变回空白一样。

  人摆脱不了时间,但是可以摆脱使用本子的习惯。自从生活中出现笔记本电脑之后,我就一直试图摆脱纸质的本子。空想起来,电子本子有很多好处,比如字体好认,比如容易检索和查找,比如可以多任务,想专心记录的时候记录,不想记录的时候查邮件、看网页,别人只知道你在记录,不会觉得你不礼貌。

  尽量找轻薄的笔记本电脑。听说过但是没找到传说中的Apple Newton,仔细试过索尼第一代VAIO-P,电池只能坚持一个小时多一点,真是一个缺心眼的设计。索尼最新的一款超薄笔记本电脑,比iPAD还要轻五克,电池续航时间也不错,但是毕竟是PC机啊,等WINDOW开机再打开WORD开始记录,会都结束了。iPAD是最可能的选择:全屏手写、10个小时电池续航时间、长得像个本子。勉强当纸质本子来用,一周之后,发现还是不行。第一,比起用笔在纸质本子上写,还是复杂很多:按开机键、横划解锁、输入密码解锁、点击应用软件、新建一个文件等等,十几个动作之后,才能开始记录。第二,写多了,食指受不了,远端指间关节隐疼。用中指替换着写,怕开会的其他人觉得我的中指总冲着他们,心里别扭。第三,高强度使用之后的第七天,越狱之后的iPAD软件系统崩溃了,过去一周记录的一切都没有了。

  于是我认输。好吧,在电子玩意儿上浪费一千个本子的价钱之后,在几十个和软件系统搏斗的漫漫无聊长夜之后,本子,我认输,我离不开你。我又老老实实新买了十本B5大小的本子,等着在老天剩给我的时间里,记录那些经历、理解、苍蝇和坠花。

  冯唐

  18 大好

  丹丹:

  听说今年冬天北京大旱,连续百天无雪,六十年来未见。我又有一阵子没回北京了,也有一阵子没和老哥哥你在北京一起喝酒了。男的容易贪玩,小时候,忙着打架,不要命,大了,忙着干活儿,不知死之将至。上次喝完酒,一起在东直门路口等出租车,你没看我,说,过几年回北京吧,再不回北京,就老的老了、死的死了。我没接话,也没看你,然后出租车来了。

  这么多年了,印象中,你眼睛常常半闭着,一直不太看人,也一直不太看这个人世。见到你的时候,你基本两个状态,一个是半醉的状态,一个是往半醉出溜的状态。不是半醉的时候,你白着脸,闭着眼,灌自己和别人酒,主要是灌自己酒。到站了,半醉了,你红着脸,闭着眼,胖着,骂人世和人,主要是骂没到场喝酒的人。

  有次喝酒,凉菜和酒上得都慢,催了几次,老板娘送了我们一盘免费瓜子。你从外衣兜儿里掏出一只玉碗,免费瓜子倒进去,跟我说,嗑瓜子,嘴别闲着。那只玉碗真白,润,腻,光素无纹,碗口镶一圈一厘米宽窄的黄金。我当时对于这些东西一窍不通,我问,这个玉碗古董吧,什么年头的啊?你说,玉种这么好,工匠这么有信心不乱添工雕花,断定是清早期到清中期之间的东西。我接着问了一个后来我常常被其他人问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是清朝的呢?你说,你怎么知道是草鱼不是鲤鱼、是唐诗不是宋诗、是好姑娘不是太妹、是好企业不是烂公司、是良xìng肿瘤不是恶xìng癌症呢?道理是类似的,见识,见识,见识,见多了,琢磨多了,就识了,就知道了。我问,你外衣兜儿里还有什么啊?你又掏出一对玉镯,青白玉,二龙戏珠,油润,灯光下面,发出年轻姑娘刚刚洗好的头发的光泽,龙似乎在游,带着水腥味儿,中间的珠子上下跳。我当时包里正好有一信封报销回来的现金,老婆马上生日,问了价钱,从你手中买了下来。我问,什么时候的啊?你说:“清中期的,你是不是要问为什么是清中期的啊?赶明儿给你本儿书,你也学学,再带你逛逛,买点,当个兴趣爱好。多个爱好,到老了不无聊。人老了啊,命也不想拼了,书也写不动了,其实啊,你再写也超越不了你的《万物生长》,人老了啊,看女人也觉得麻烦,也chā不动了,其实就是那么点事儿,两个人抱在一起,嗷嗷叫几声,有啥意思?有个古玉的爱好,看看,摸摸,不烦。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古董这行儿,古今中外,从拍卖行到坐商,从不保真,能不造假卖假就算好人,能坦诚,认为是真就当成真的卖、认为是假就当成假的卖,就是孔子。一句话,卖家说,“这东西,我认为是真的,也当真的卖你”,过了一阵,买家觉得假,买家能怎么办?你说,第一,咱见识高,眼里好。第二,更重要,我们人品好,也找人品好的古董商,买了之后,觉得不对还可以退他们。

  我渐渐发现,长见识没有别的好方法,第一是多看图录,知道标准器长得什么样。第二是多上手实物,色香味触法,实物给人的综合信息远远大于图录。当初学外科,手术图谱看得烂熟,能背着画出来,上了台,病人的腹腔打开,和手术图谱长得完全不一样,傻眼了。古玉也一样,按照原来做好学生的精神,六册《中国玉器全集》、十五册《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台湾震旦博物馆系列、英国大英博物馆系列,你写的《玉器时代》,翻熟,再翻熟,古玉商打开保险柜,摊开二十个盒子,哪些真?哪些假?哪些是老仿老?哪些老玉新工?哪些新玉新工?傻眼了。第三是多买,有投入就有压力仔细揣摩。

  到最后,喜欢上古玉,不是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