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医心方最新章节 > 医心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2 章

  下烦热方∶ 恒山(二两) 甘草(两半) 豉(五合)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快吐仍断,即饮食。

  卷第十四 伤寒证候第二十三

  《病源论》云∶经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气,dú藏 温病 而反 多相 又云∶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六七日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

  《葛氏方》云∶伤寒、时行、温疫,虽有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暴寒,人骨 诊候 此,致《医门方》云∶凡伤寒病五六日而渴yù饮水,水不能多,未宜与也。所以尔者,腹中热尚少 与五病反。

  卷第十四 伤寒不治候第二十四

  《葛氏方》云∶阳dú病,面目斑斑如锦文,喉咽痛,下脓血。五日不治,死。

  yīndú病,面目青,举体疼痛,喉咽不利,手足逆冷。五日不治,死。

  yīndú病,发赤斑,一死一生。

  热病,未发汗而脉微细者,死。

  内热,脉盛躁,发汗永不肯出者,死。

  汗虽出,至足者犹死。

  已得汗而脉犹躁,盛热不退者,死。

  汗出而 言,烦躁不得卧,目精乱者死。

  汗不出而呕血者,死。

  汗出大下利不止者,死。

  汗出而寒不止,鼻口冷者,死。

  发热而痉,腰掣纵齿 者,死。

  不得汗而掣纵,狂走不食,腹满胸背痛,呕血者,死。

  喘满 言直视者,死。

  热不退,目不明,舌本烂者,死。

  咳而衄者,死。

  大衄不止,腹中痛,短气者,死。

  呕咳下血,身热疹(耻刃反)而大瘦削者,死。

  手足逆冷而烦躁,脉不至者,死。

  大不利而脉疹及寒者,死。

  下利而腹满痛者,死。

  下利,手足逆冷而烦躁不得眠者,死。

  腹满,肠鸣下利,而四肢冷痛者,死。

  利止,眩冒者,死。

  腹胀,嗜饮食而不得大小便者,死。

  身面黄肿,舌卷身糜臭者,死。

  不知痛处,身面青,聋不yù语者,死。

  目眶陷,不见人,口干谬语,手循衣缝,不得眠者,死。

  始得使一身不收,口干舌焦者,死。

  疾始一日,腹便满,身热不食者,死;二日口身热,舌干者,死;三日耳聋yīn缩,手足冷者 溺血 脉若不数,三日中当有汗,若无汗者死。

  《太素经》热病死候九∶ 第一汗不出,出不大灌发者死;第二泄而腹满甚者死;第三目不明,热不已者死;第四耆老汗不。

  卷第十四 避伤寒病方第二十五

  《灵奇方》避时气疫病法∶ 正月未日夜以芦炬火照井及厕臼中,百鬼走不入。

  又法∶正月朔日寅时,用黄土涂门扉,方二寸。

  又法∶用牛矢涂门户,方圆二寸。

  又法∶正月旦若十五日,投麻子、小豆各二七枚入于井中,避一年温病。

  又法∶正月旦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辟却温鬼。

  又法∶庚辰日,取鸡犬毛于门外微烧烟之,避温疫。

  又法∶五月十五日日中取井花水沐浴,避邪鬼。

  又法∶五月戊己日沐浴避病。

  又云∶使温病不相易法∶以绳度所住户中,屈绳烧断。

  《医门方》避温疫法∶ 赤小豆五合,以新布五寸裹,纳井中不至底,少许,三日渍之。平晨东向,男吞二七,女吞 又云∶疗温病转相注易,乃至灭门,旁至外人,无有看服此yào,必不相易方∶鬼箭羽(二两) 鬼臼(二两) 赤小豆(二两) 丹参(二两) 雄黄(二两,研,鸡冠色者)

  捣筛丸蜜,丸如梧子,服一丸,日二三。与病患同床传衣不相染,神验。

  《千金方》云温病时行令不相染方∶ 立春后有庚子日,温芜菁菹汁,合家大小并服,不限多少。(《极要方》同之。)

  又方∶常以月望日,细锉东行桃枝,煮汤浴之。

  又方∶常以七月七日,合家吞赤小豆,向日吞二枚。

  又方∶桃树蠹矢末,水服方寸匕。

  《集验方》断温方∶ 二月旦取东行桑根大如指,悬门户上,又人人带之。

  《得富贵方》云∶yù至病患家,手中作“鬼”字。

  《玉葙方》云∶屠苏酒治恶气温疫方∶ 白术 桔梗 蜀椒 桂心 大黄 乌头 菝 防风(各二分)

  凡八物,细切,绯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勿令至泥。正月朔旦,出yào置三升温 里无 《葛氏方》云∶老君神明白散避温疫方∶ 白术(二两) 桔梗(二两半) 乌头(一两) 附子(一两) 细辛(二两)

  凡五物,捣筛,岁旦以温酒服五分匕。一家有yào,则一里无病。带是yào散以行,所经过病气 又云∶度嶂散辟嶂山恶气瘥,若有黑雾郁勃及西南温风皆为疫疠之候,方∶麻黄(五分) 蜀椒(五分) 乌头(二分) 细辛(一分) 防风(一分) 桔梗(一 分) 干姜(一 凡九物,捣筛,平旦以温酒服一钱匕。

  又云∶断温病令不相染着法∶ 断汲水,绠长七寸,盗着病患卧席下。(《集验方》同之。)

  又方∶密以艾灸病患床四角各一丸,勿令病患知之。

  又方∶以鲫鱼密置病患卧席下,勿令知之。

  又方∶以附子三枚,小豆七枚,令女人投井中。

  卷第十四 治伤寒困笃方第二十六

  《葛氏方》治时行垂死者破棺千金汤方∶ 苦参一两 咀,以酒二升煮,令得一升半,尽服,当吐dú。(《千金方》同之。)

  《本草》苏敬注云∶人屎干者烧之烟绝,水渍饮汁名破棺汤也,主伤寒热dú。(今按∶《葛氏方》∶世人谓之为黄龙汤。)

  《耆婆方》治热病困苦者方∶ 生麦门冬小一升,去心捣碎,熬,纳井花水绞取一升半,及冷分三服,热甚者吐即瘥。

  《集验方》云∶凡除热dú无过苦酢之物。

  《崔禹锡食经》云∶梨除伤寒时行,为妙yào也。

  《通玄经》云∶梨虽为五脏刀斧,足为伤寒妙yào,云云。

  卷第十四 治伤寒一二日方第二十七

  《病源论》云∶伤寒一日,太阳受病。太阳者,膀胱之经也,为三阳之首,故先受病。

  其脉 《葛氏方》云∶伤寒有数种,庸人不能别。今取一yào兼治者,若初举头痛,ròu热,脉洪起一 葱白(一虎口) 豉(一升)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集验方》∶小儿屎三升。)

  又方∶葛根四两,水一斗,煮取三升,纳豉一升,煮取升半,一服。

  又方∶捣生葛根汁,服一二升佳。

  《千金方》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如得一二日方∶真丹一两,以水二升,煮得一升,顿服之,覆取汗。

  卷第十四 治伤寒三日方第二十八

  《新录方》治伤寒温疫三日,内脉洪浮,头痛,恶寒,壮热,身体痛者方∶葱白(一升) 豉(一升) 栀子(三七枚) 桂心(二两,无,用生姜三两)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之。

  《千金方》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后不解方∶ 以好豉(一升) 葱白(一升) 小儿尿(三升)

  煮取二升,分再服,覆令汗,神验。

  卷第十四 治伤寒四日方第二十九

  《玉葙方》伤寒四日方∶ 瓜蒂二七枚,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当得吐之。

  《葛氏方》三四日胸中恶汁yù令吐之∶ 豉(三升) 盐(一升)

  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蜜一升。又煮三沸,顿服,安卧,当吐之。

  卷第十四 治伤寒五日方第三十

  《范汪方》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利者黄芩汤方∶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人参(二两) 桂心(二两) 干姜(三累) 大枣(十 二枚)

  凡六物,水七升,煮得二升,分再服。

  《通玄》云∶五日外ròu凉内热者泻之,宜服升麻汤方∶升麻(二两) 黄芩(三两) 栀子(二两) 大青(二两) 大黄(二两,别浸) 芒硝(三两)

  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不利,尽服之。

  卷第十四 治伤寒六日方第三十一

  《范汪方》治伤寒六七日不大便有瘀血方∶ 桃仁(二十枚,熬) 大黄(三两) 水蛭(十枚) 虻虫(二十枚)

  凡四物,捣筛为四丸,卒服,当下血,不下复服。

  卷第十四 治伤寒七日方第三十二

  《千金方》伤寒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结热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温,舌上干燥而烦 知母(六两) 石膏(一升)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四味,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分服一升,日三。

  《葛氏方》∶若已六七日,热盛心下烦闷,狂言见鬼yù走者方∶绞粪汁饮数合至一升,世人谓之为黄龙汤,陈久者弥佳。

  卷第十四 治伤寒八九日方第三十三

  《录验方》治伤寒八九日腹满,外内有热,心烦不安茈(音柴)胡汤方∶母(二两) 生姜(三两) 葳蕤(三两) 茈胡(八两) 大黄(三两) 黄芩(二 两) 甘草(一 凡十物,切,以水一斗煮得三升,温饮一升,日三。

  卷第十四 治伤寒十日以上方第三十四《千金方》治伤寒热病十日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及下利不止皆治之方∶大青(四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豆豉(一升)

  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顿服一升,日三。

  卷第十四 治伤寒yīndú方第三十五

  《集验方》云∶yīndú者,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成yīndú,或服汤yào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yīndú。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喉咽不利,dú瓦斯攻心,心下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紧数,此yīndú侯。身如被打,五日可治,七日不治方。(《医门方》同之。)

  甘草(二分,炙) 升麻(二分) 当归(一分) 蜀椒(一分) 鳖甲(四分)

  凡五物,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复服,温覆,中dú当汗,汗则愈,若不汗,病除重服。

  卷第十四 治伤寒阳dú方第三十六

  《集验方》云∶阳dú者,或伤寒一二日便成阳dú,或服yào吐下之后变成阳dú,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面赤狂言,或走,或见鬼,或下利,其脉浮大数,面斑斑如锦,喉咽痛,下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方(《医门方》同之∶)

  甘草(二分,炙) 当归(一分) 蜀椒(一分,去目) 升麻(二分) 雄黄(二分)

  桂心(一分)

  凡六物,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里须复服,温覆手足,中dú则汗,汗则解,不解重作。今世有此病,此二方实未经用。

  卷第十四 治伤寒汗出后不除方第三十七《集验方》大汗出后,脉犹洪大,形如疟,日一发,汗出便解方∶桂心(一两十六铢) 夕yào(一两) 生姜(一两,炙) 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四枚) 麻黄(一两,去节) 杏仁(二十三枚)

  凡七物,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再沸,下诸yào,煎得一升八合,服六合。

  卷第十四 治伤寒鼻衄方第三十八

  《千金方》云∶伤寒鼻衄,胁间有余热故也,热因衄自止,不止者方∶牡蛎(十分,左顾者) 石膏(五分)

  上二味,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四。凡衄亦可用。一方以浆服之。(《集验方》同之。)

  《僧深方》治热病鼻衄,多者出血一二斛方∶蒲黄(五合)

  以水和,一饮尽即愈。不瘥别依诸衄方。

  又方∶烧牛粪作灰,服方寸匕。

  又方∶以冷水洗佳。

  卷第十四 治伤寒口干方第三十九

  《集验方》治伤寒热病口干喜唾方∶ 干枣(二十枚,擘) 乌梅(十枚,碎)

  二物,合捣蜜和,含杏核大,咽其汁。

  卷第十四 治伤寒唾血方第四十

  《范汪方》治热病唾血方∶ 白茅根一物,捣下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亦可绞取汁饮之。

  卷第十四 治伤寒吐方第四十一

  《集验方》治伤寒吐虚羸yù死方∶ 鸡子(十四枚)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乃纳豉四合,复煮两三沸,去豉,分再服。

  卷第十四 治伤寒哕方第四十二

  《病源论》云∶伤寒所以哕者,胃中虚冷故也。

  《葛氏方》治伤寒哕不止方∶ 甘草(三两) 橘皮(一升)

  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日三四。

  《短剧方》云∶春夏时行寒dú伤于胃,胃冷 方∶白茅根(切,一升) 橘皮(二两) 桂心(二两) 葛根(二两)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救急方》云∶天行后干呕若哕手足冷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四五服,立验。

  卷第十四 治伤寒后呕方第四十三

  《集验方》治伤寒后干呕不下食,芦根饮方∶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随便饮,不瘥重作。

  卷第十四 治伤寒下利方第四十四

  《葛氏方》治热病不解而下利困笃yù死方∶ 大青(四两) 甘草(二两) 胶(二两) 豉(八合)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尽。更作,日夜两剂,愈。

  又方∶以水煮豉一升,栀子十四枚,葱白一把,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龙骨半斤,捣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使极冷,饮其间或得汗则愈。

  卷第十四 治伤寒饮食劳复方第四十五《病源论》云∶夫病新瘥,血气尚虚,津液未复,因即劳动,使成病焉。若言语思虑则劳于 《医门方》云∶论曰∶凡温病新瘥及重病瘥后,百日内禁食猪ròu及肠、血、肥鱼、油腻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