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医心方最新章节 > 医心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1 章

  ∶解散除热单行凝水石汤方∶ 凝水石(四两)

  凡一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

  《释慧义》云∶解散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一升) 豉(二升) 栀子(十四枚) 葱白(半斤)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新录方》云∶解散方∶ 栀子仁(一升) 葱白(一升) 猪脂(四升)

  煎葱白,焦布绞去滓,一服如桃李,日二三,石当如沙,尿中出。

  又方∶水服大麦、粳米 五合,日二三。

  又方∶饮热酒,使熏熏然醉。

  又方∶饮牛rǔ五六升勿绝,佳。

  又方∶数饮土浆,日一二。

  《急yào方》云∶丹石立验方∶ 甘草(二两,炙) 干葛(二两) 豉(一大合)

  上,以水五升,煎取四升,食前温吃,食后冷吃,若不止,更吃。

  《石论》云∶除热调石芦根汤方∶ 生地黄(四两,切) 麦门冬(二两,去心) 甘草(一两,炙) 芦根(四两) 茯苓(三两)

  凡五物,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冷,分三服。

  又云∶甘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大豆(五合,拭)

  凡二物,以水五升,煮甘草,令减一升,纳大豆,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卷第二十 治服石烦闷莫围反方第二

  《病源论》云∶将适失宜,冷热相搏,石势不宣,犯热气,乘于脏,故令烦闷也。

  《僧深方》解散甘草汤治散发烦闷不解方∶ 甘草(一两半) 茯苓(一两) 生姜(一两)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今按∶《短剧方》∶甘草二两、黄芩二两、大黄二两,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张仲景云∶解散发烦闷yù吐不得,单服甘草汤方∶甘草(五两,切)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吐便止。

  《新录方》云∶烦热闷者方∶ 荠 (切,三升)

  水四升,煮取二升,分饮之。

  又方∶单饮生地黄汁,日二三升,佳。

  又方∶饮二三升生葛根汁良。

  《极要方》治rǔ石发动,烦闷头痛,或寒热脚冷,气不通方∶葱白(十四茎) 豉(二大合) 牛苏(一大两)

  上,于铛中铺葱,即安苏于葱上,即着豉以物兼铺上,缓火煎,候苏气消尽。即淋好酒一升半,良久即得,取屑,冷热,顿服,随xìng多少饮之。

  又云∶石发烦闷者方∶ 滑石(十二分,研,令面,分两服)

  上,以水大升,合和滑石末,一帖,和搅,令散,顿服。

  卷第二十 治服石头痛方第三

  皇甫谧云∶或头痛yù裂,坐服yào食,温作 (普激反,漂谓之),急宜下之。曹歙云∶头面苦眩冒者,则解头结散发扇之,热甚,头痛面赤者,以寒水淋头。不瘥,以油囊盛水着头结中。

  《外台方》云∶或头痛如刺,眼睛yù脱者,宜以香汤浴。须虚静大屋内,适寒温,先以汤淋大椎及KT 上三五十碗,然后乃浴。勿令见风。浴讫,覆被安卧取汗,仍须吃葱根葛豉粥法。

  葛根(三大握) 干姜(六两) 豉(三合) 葱白(一大握) 生姜(少许) 椒(十 五颗)

  先以水五大升,煮葱根,减半去滓,下葛及豉,煮取二升,去滓,细研少许,米作稀粥,并着葱白等。煮熟蒸热啜服之讫,依前覆被取汗,讫令fù人以粉遍身揩(苦骇反,拭也)摩侯孔合,半日许始可出外,其病亦瘥。

  卷第二十 治服石耳鸣方第四

  皇甫谧云∶或耳鸣如风声,汁出,坐自劳出力过瘥,房室不节,气并奔耳故也。勤好饮食,稍稍行步,数食节情即止。曹歙云∶耳鸣汁出,数数冷食,步行。

  卷第二十 治服石目痛方第五

  皇甫谧云∶或目痛如刺,坐,热气冒肝上奔两眼故也。勤冷食,清旦以温小便洗之。又云∶或头痛项强,两目疼者,以水洗浴即瘥。

  《释慧义》云∶解散治目疼头痛方∶ 芎 (三两) 葛根(二两) 细辛(二两) 防风(三两) 五味子(三两) 术(四 两) 茯苓(四两) 黄芩(二两) 人参(二两)

  凡九物,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僧深方》治散家目赤痛KT (蕤,儒佳反)人洗汤方∶仁(二十枚) 细辛(半两) 苦竹叶(一枚) 黄连(一两)

  凡四物,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一方取半升,可日三洗,亦可六七洗。

  卷第二十 治服石目无所见方第六

  皇甫谧云∶或目冥无所见,坐饮食,居处温故也。脱衣自劳洗,促冷冻饮料食,须臾自明了。

  《释慧义》云∶散发,热气冲目,漠漠无所见方∶黄连(去毛) 干姜 细辛 KT 核 凡四物,等分, (音甫)咀(音沮,咀嚼也。殊lún反),绵裹,淳酒五升,以yào纳中,于铜器中煮取二升半,绵注洗目,使入中,日再。

  卷第二十 治服石鼻塞方第七

  《病源论》云∶发则将冷,其热尽之后冷气不退者。冷乘于肺,肺主气,开窍于鼻,其冷滞结,气不宣通,故鼻塞。

  曹歙云∶鼻口臭,冷冻饮料冷洗。

  秦承祖云∶治解散热势尽,肺冷鼻塞,宜服茱萸汤方∶蜀椒(一升) 甘草(一两) 干姜(一两) 术(一两) 桂心(一两) 茱萸(一 两)

  凡六物,细切,以汤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

  卷第二十 治服石齿痛方第八

  皇甫谧云∶或断肿唇烂,齿牙摇痛,颊(苦协反,面也)车噤,坐犯热不时救故也。当风张口,使冷气入咽,嗽(桑浓反)寒水即瘥。

  卷第二十 治服石咽痛方第九

  皇甫谧云∶或咽中痛,鼻塞,清涕出,坐温衣近火故也。促脱衣,冷水洗,当风以冷石熨咽颊五六过自瘥。

  卷第二十 治服石口干燥方第十

  《短剧方》治口干燥渴呕(乌后反,吐也)不下食方∶芦根多少,煮取浓汁,以粟作粥浆,服多少任意。

  《葛氏方》治口中热,干燥,乌梅枣膏分等,以蜜和丸如枣,含之。

  《苏敬本草注》云∶口干,食熟柿。

  薛侍郎云∶若口干,即绞甘蔗汁任服。

  卷第二十 痛方第十一

  《僧深方》解散栀子汤方∶ 黄芩(三两) 栀子(四枚) 豉(三升)

  凡三物, 咀,以水五升,先煮栀子、黄芩,令得三升,绞去滓,乃纳豉,煮令汁浓,绞去滓,平旦服一升,日三,甚良。

  卷第二十 治服石口中发疮方第十二

  曹歙云∶口中生疮,舌强,服栀子汤,在上。

  《僧深方》云∶解散失节度,口中发疮方∶黄芩(三两) 升麻(二两) 石膏(五两,末)

  凡三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极冷,以嗽(桑浓反)口中,日可分十过。(《小品方》∶若喉咽有疮,稍稍咽之佳。)

  《短剧方》云∶治口疮小柏汤方∶ 龙胆(三两) 黄连(二两) 子柏(四两)

  凡三物,以水四升,先煮龙胆、黄连,取二升,别渍子柏,令水淹潜(荚虚反),投汤中,和,稍含之。

  卷第二十 治服石心噤方第十三

  《病源论》云∶其寒气盛胜于热,荣卫痞涩不通,寒气内结于心,故心腹痛而心噤寒也。

  其状心腹痛而寒,噤不能言是也。

  《僧深方》云∶解散人参汤常用治心噤或寒噤不解方∶ 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 茯苓(一两) 栝蒌(二两) 白术(一 两) 枳实(一两)

  凡七物,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秦承祖云∶疗散豉酒方∶散发不解或噤寒,或心痛心噤,皆宜服之方。用∶美豉(二升,勿令有盐)

  凡一物,熬令香,以三升清酒,投之一沸,滤(胡移反)取温服一升,小自温暖,令有汗意。若患热不可取汗者,但服之,不必期令汗也。

  卷第二十 治服石心腹胀满方第十四

  《病源论》云∶居处犯温,致令石势不宣,内壅腑脏与气相搏,故心腹胀满也。

  皇甫谧云∶或腹胀yù决,甚者断衣带。坐寝处久下热。又衣温、失食、失洗、不起行、促起行、饮热酒、冷食、冷洗、当风栉梳(所菹反)而立。

  《僧深方》解散三黄汤治散发心腹痛,胀满猝急方∶大黄 黄连 黄芩(各三两)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便止。

  今按∶三黄汤亦出《短剧方》,在上除热篇。

  《短剧方》云∶三黄汤治散盛热实不除,心腹满,小便赤,大行不利,地逆充胸中,口焦燥,目赤熏热方∶黄连(二两) 黄芩(二两) 大薰黄(二两) 甘草(二两) 芒硝(二两)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纳芒硝,令烊,分三服。

  卷第二十 治服石心腹痛方第十五

  《病源论》云∶膈间有寒,胃管有热,寒热相搏,气逆攻乘心,故心腹痛也。

  皇甫谧论云∶或心痛如锥刺。坐当食而不食,当洗而不洗,寒热相jiāo,气结不通,结在心中,口噤不得息,当绞口捉与热酒,任本xìng多少。其令酒两得,行气自通,得噫(于基反,根声也),因以冷水洗淹布巾,着所苦处,温复易之自解。解便速冷食,能多益善。若大恶,着衣小使温,温便去衣即瘥。于诸痛之中,心痛最为急者,救之若赴汤火,乃可济耳。

  《短剧方》云∶治散发心痛,腹胀兼冷,动热相格(古伯反。谷也,止也,阙也,正也)

  不消,甘草汤方∶甘草(一两) 栝蒌(二两) 术(二两) 枳实(二两) 栀子仁(二两)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云∶单行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

  凡一物,以水五升,煮之折半,冷之,顿服尽,当大吐。患心腹痛,服诸yào无效者,宜服此汤。

  张仲景方云∶黄芩汤治散发腹内切痛方∶ 栀子(二两) 香豉(三升) 黄芩(二两)

  凡三物,切,绵裹,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以衣覆卧,亦应有汗。

  《僧深方》云∶若散发悉口噤心痛,服葱白豉汤方∶葱白(半斤) 豉(三升) 甘草(二两) 生麦门冬(四两,去心)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方加茱萸一升。)

  卷第二十 治服石腰脚痛方第十六

  《病源论》云∶肾(时忍反,下同)主腰脚,服石,热归于肾。若将适失度,发动石热,气乘腰脚,石势与血气相击,故脚热肿痛也。其状脚烦热而腰痛也。

  皇甫谧云∶或脚疼yù折,坐下温,宜常坐寒床,以冷水洗起行。又云∶或腰痛yù折,坐衣浓体温,以冷水洗,冷石熨之。

  卷第二十 治服石百节痛方第十七

  皇甫谧云∶或百节酸(丝官反,下同)痛,坐卧下大浓,又入温被中,又衣温不脱故也,卧下当极薄大要也。被当单布,不着绵衣,亦当薄且垢,故勿着新衣,宜着故絮也。虽冬寒当常KT 头受风,以冷石熨,衣带初不得系也。若犯此酸闷者,促入冷水浴,勿忍病而畏浴也。

  《极要方》云∶服rǔ石不得将慎,冲热失食,憎寒头痛,百节酸(素官反,疼痛也)疼。

  口唇干焦(即消反)舌卷方∶ 知母(八分) 石膏(十三分,碎) 升麻(六两) 通草(八分) 硝石(八分,汤成下) 竹青皮(六分) 露蜂房(二枚,炙)

  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九合,食后分温三服。

  《短剧方》云∶解散二物麻子豉汤治人虚劳,下焦有热,骨节疼烦,肌急内圯(备美反,毁也。又岸崩貌),小便不利,大行数少,吸吸口燥。少气折石热方∶豉(二升) 麻子〔五合,擂(力推反,研物也)取仁〕凡二物,研麻子仁,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五合,日三便愈,神验。

  卷第二十 治服石手足逆冷方第十八

  《石论》云∶治解散,胸中有热,手足逆冷,若寒,甘草汤方∶甘草(一两) 橘皮(二两)

  凡二物,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以绵缠箸头,数取汁服,须臾间复服,不可废食。

  卷第二十 治服石面上疮方第十九

  《广济方》云∶石气发热,身体微肿,面上疮出方∶寒水石 以冷水于碗(乌管反)中研,令汁浓,将涂疮,干即点,勿停。

  卷第二十 治服石身体生疮方第二十

  《病源论》云∶将适失宜,外有风邪(以遮反),内有积热,热乘于血,血气壅滞,故使生疮。

  《千金方》云∶治散发疮痛不可忍方∶ 冷石(五两)

  一味,下筛,粉疮上,燥痛,须臾静定。(今检∶《本草》陶注云∶硝石,一名冷石。)

  又云∶散发生细疮方∶ 黄连 芒硝(各五两)

  二味,水八升,煮黄连,取四升,去滓,纳芒硝,以布取贴疮上,数数易之。

  《短剧方》云∶治通身发疮,擘(博厄反)折经(五根反,又语斤反)日,用水不得息者方∶ 锉(粗卧反)胡叶 煮,温洗渍尤良。冬取根煮饮之。

  《录验方》云∶解散烂疮洗汤方∶ 黄连(半斤) 苦参 黄芩(各半斤)

  凡三物,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极冷洗之,日三。

  《新录方》云∶凡散发疮方∶ 水研大麻子,涂,日二三。

  又方∶水摩蔓荆子,涂,日二三。

  又方∶水和豉,研为泥涂上,日二。

  秦承祖∶疗散发热疮三黄膏方∶ 大黄(二两) 黄连(二两) 黄芩(二两)

  凡三物,以好苦酒渍之足,相淹一宿,猪膏二斤,微火煎三沸,沸辄下,去滓,摩之。

  又云∶疗散浮在肌肤作疮方∶ 子柏黄皮,末,下筛,鸡子白,和如泥,先煮子柏汁,洗却以敷之,不过再,便愈。

  卷第二十 治服石结肿yù作痈方第二十一《录验方》云∶解散除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