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我所知道的毛泽东最新章节 > 我所知道的毛泽东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9 章

  步出门坎,除非客人来时他本来是站在屋子外.否则是不出屋的。对于兄弟党的同志也是如此。

  记得50年代初,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秘密来北京访问。那天上午,值班室电话铃响了。我抓起听筒,是周恩来总理打来的电话。

  “主席起没起床?”周恩来问。

  “没有。”我回答。

  电话那边略一迟疑,又问:“什么时候睡的?”

  “早8点。”

  “银桥,你要叫起主席。胡志明来了,有紧急事……”

  我来到máo zé dōng卧室,叫醒他,帮他擦把脸,便跟他来到颐年堂坐等。不到两分钟,周恩来陪胡志明边聊边朝颐年堂走来。我在门口小声说:“主席,来了。”máo zé dōng立起身,走到门口便停下来,不再多迈一步。多迈一步就出门坎了。他等胡志明迈进门坎,才举臂握手。胡志明很热情,讲中国话:“身体好吧?”máo zé dōng点点头:“还行。你住的习惯吧?”两个人就这样寒暄着来到沙发旁坐下。我便将茶水摆好。

  谈话结束后,máo zé dōng送客到门口便停下来。胡志明白周恩来陪同离开颐年堂。

  我的记忆中,1948年粟裕从前线赶到城市庄参加军事会议,máo zé dōng大步迎上,迎出门外,同粟裕握手。那次粟裕显得恭敬。激动、而又热烈。两个人握手时间很长,我听到一声:“……17年了!不知是17年没见过还是别的什么意思。máo zé dōng能跑出门去迎接党内同志,所以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máo zé dōng似乎有意约束自己。不要同某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党政军负责人发展起超出同志和战友关系的私人情谊。同志关系就是同志关系。尽量避免在同志关系上加杂过于浓厚的个人感情。比如周恩来,合作共事几十年。甚至máo zé dōng的衣食住行都无时无刻不得到周恩来的直接关心和照料。máo zé dōng住的房间多数是周恩来选择的。战争年代和非常时期,máo zé dōng要走的路周恩来常要先走一段看看是否安全。máo zé dōng吃的饭周恩来时时要过问。他们的情谊应该是非常深厚了。每当关键时刻,máo zé dōng总是信任地将大权jiāo给周恩来。但是。我在máo zé dōng身边15年,没听到他对周恩来说过一句超出同志关系的私人感情的话。

  这一切,与我们党的历史和现状不无关系。长期武装斗争,各解放区彼此隔绝,不得不各自独立作战、求生存求发展,“山头”不少。正如máo zé dōng所言:“党内无派。千奇百怪。máo zé dōng是全党的领袖,自己不该有来疏,也不能让其他同志感觉有亲疏。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他在党内同志中没有过多过深的私jiāo。

  这一来,又免不了生出一种情况:许多同志,甚至是相当高级的领导干部,见到máo zé dōng之后都是严肃恭敬,甚至表现出紧张、拘谨,不能畅所yù言。随着máo zé dōng威望的日益提高,这种状况也变得更加严重。我个人以为,这是60年代未和70年代形成某种程度的“家长制”,“一言堂”的根源之一。

  彭德怀和陈毅是比较突出的两个例外。

  彭德怀与máo zé dōng相jiāo,是带了浓厚的朋友味道。说话举止真诚。随便。粗豪。敢笑敢吵敢骂。转战陕北时,全党早已叫惯了“毛主席”.唯独彭德怀偶尔还要直呼一声“老毛”。他大概是党内改口最晚的一位。他与máo zé dōng谈话常常手势翻飞,声震屋字,打机关qiāng一样。于是,máo zé dōng也谈兴勃发,眉飞色舞,完全是老朋友“侃大山”。这种情况持续到庐山会议,彭德怀在山上最后两次“骂娘”。庐山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再见máo zé dōng就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是拘谨了。

  陈毅另有一番特色,每次见到máo zé dōng,常常脚后跟用力一磕,立正敬礼:“报告主席,陈毅前来报到!”或者是:“主席,我来了.máo zé dōng将手一挥:“坐么,坐下说。”于是,陈毅便灿然一笑,“放开了”。他一放开,máo zé dōng的屋子便热闹起来。他与máo zé dōng有诗词jiāo往,这属于私jiāo。在党内能与máo zé dōng建立起深厚私jiāo情谊的,大概也只有陈老总了。他又生住豪放,嗓门粗大,带有诗人那种特有的冲动和热烈的气质,说到高兴处真是手舞足蹈,并且伴随着激情洋溢的哈哈大笑,特别随便,特别富于感染力。陈毅是máo zé dōng所喜爱的人。70年代máo zé dōng只参加过一次追悼会,就是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公开社jiāo,比如游泳。跳舞等活动,máo zé dōng喜欢和青年人在一起,而且人多热闹为好。私下jiāo往,máo zé dōng喜欢与老人,特别是被人们称之为“古董”的保守色彩较浓的从旧时代过来的人打jiāo道。他尤其器重一些知名的民主人士。

  在私jiāo中,máo zé dōng是论情论礼.很讲“朋友义气”的。刚进城时,máo zé dōng就让周恩来陪同,登门拜访了张澜、李济深、沈均懦、郭沫若和陈叔通等。máo zé dōng对党内同志,迎送不出屋门。对于张澜。李济深、沈钧懦。陈叔通。何香凝、马叙lún。柳亚子等,不但迎送出门.而且亲自搀扶他们上下车,上下台阶,与他们携手搭肩漫步。

  máo zé dōng曾说过:“你们不把我当领袖不行,总是把我当领袖我也受不了。”

  有位”蜚声国内外的学者”,“一生经历漫长而坎坷”。我知道报刊说过的这位老先生是máo zé dōng的湖南同乡。同许多知名的民主人士一样,建国之初他也常来见máo zé dōng。他随máo zé dōng沿中南海散步,走在máo zé dōng稍后半步,腰身是向前躬着,所以头伸在máo zé dōng的身前,竖着大拇指,仰望máo zé dōng脸色说:“毛主席呀,你真伟大哪,真伟大……”

  máo zé dōng皱起眉头拂了一下手:“不要这个样子,我们是私jiāo,这个样子不好么。”这位老先生面露郝颜。

  可是,议政的时候,这位老先生偏又敢于坚持意见,与máo zé dōng顶牛了。máo zé dōng是“吾人惟有主义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之争”,狠狠批了老先生一通。老先生不认错,máo zé dōng在主义之争上是决不相让,历来是非赢不可。张澜曾经为这位老先生说情。最近看报纸,说周恩来也曾为这位者先生出过力,想托人劝老先生做检查过关。其实,máo zé dōng也没有将老先生怎么样,就是不再听他的“主义”罢了。因为。‘所争者主义,非私人也。私人之争,世亦多有,则大概是可以相让的.

  máo zé dōng与党内同志除工作关系,基本无来往。只有陈毅同志是例外.有诗词jiāo往。máo zé dōng与许多党外民主人士却是私人友谊深厚、jiāo往甚频,而工作往来不多。

  máo zé dōng与章士刽书信往来很多。有次,máo zé dōng看罢章士钊来信,手指尖在桌上轻轻敲两下,转向我吩咐:“你赶紧上街,买两只鸡,给章士钊送去。”

  当时已是晚上七八点钟。我匆勿赶到街上,跑了几家副食店,总算买到了鸡,送到章士刽家里。记得老先生是住一个四合院,房子不怎么样,够破烂。我拎着两只鸡说:“主席送你两只鸡。”章士钊连连点头:“谢谢,谢谢。”我说:“主席看到你的信了。他举举那两只鸡:“知道了,这是回话。主席身体怎么样?我说:“很好。”

  我有些询问,两只鸡怎么是回话?章士钊的信上说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当然无法猜到。回来向máo zé dōng学舌一遍,máo zé dōng笑而不语,留给我一个终生猜不透的谜。

  这是1955年的事。

  就在这一年,何香凝还画了一只老虎,用玻璃框框着,送给了máo zé dōng。这是一只立虎,máo zé dōng将画靠墙立住,反复欣赏,像是琢磨什么,良久,对我吩咐一声:“是了,这只老虎应该放东屋。”

  我照办了,却始终不明白为何耍放东屋?

  máo zé dōng有躺靠床栏办公的习惯。宋庆龄送给máo zé dōng一只长枕头,很大。但又不是双人枕头。花条布,没套子,很软和,是鸭绒的。由宋庆龄的卫士长隋学芳jiāo给我。máo zé dōng习惯了乔麦皮枕头,享受不了鸭绒枕头,摆了一段时间便收入储藏室了。

  1959年,máo zé dōng不再任共和国主席职务,退居二线。像是要陶冶xìng情,休息时便练练书法。这段时间与民主人士来往更多。

  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máo zé dōng借来看,说好借一个月。那一个月,máo zé dōng工作一停便翻开来看,爱不释手。我去倒茶时,常见他看着字迹琢磨,有时又抓起笔来对照着练。他不是照着摹仿,而是取其所长,取其神韵,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练到兴头上,吃饭也叫不应。

  大约是真迹太贵,黄炎培很不放心。借出一星期便频频打电话询问。电话打到值班室,问主席看完没看完,什么时候还?

  卫士尹荆山借倒茶机会,向máo zé dōng报告:“主席,黄炎培那边又来电话了。

  “嗯?”máo zé dōng掀起眼皮,淡淡的眉毛开始收拢。

  “他们……又催呢。

  “怎么也学会逼债了?不是讲好一个月吗?我是给他数着呢!”máo zé dōng将手中烟嘴摔到桌上。当时赫鲁晓夫正在逼债,黄炎培有凑热闹之嫌。

  “主席,他们.他们不是催要,是问问。就是问问主席还看不着?”

  “我看!máo zé dōng喝了口茶,重新拿起烟嘴,语气转缓和些,“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们失信。谁失信都不好。”

  可是,黄炎培又来电话了,电话一直扛到máo zé dōng那里。先谈些别的事,未了还是问那本真迹。máo zé dōng问:“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

  那边的回答不得而知。

  小尹挖苦:“真有点小家于气。

  我说:“跟主席讨债似的,没深浅。”

  máo zé dōng听了,却愠色全消,换上微笑。说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

  到了一个月,máo zé dōng将王羲之那本真迹用木板小心翼翼夹好,jiāo卫士小尹:“送还吧,零点前必须送到。”

  尹荆山说:“黄老那边已经说过,主席只要还在看,尽管多看几天没关系。

  máo zé dōng摆摆手:“送去吧,讲好一个月就是一个月,朋友jiāo往要重信义。”

  máo zé dōng对于亲属故旧.更是坚持“做事论理论法,私jiāo论情“的原则。

  那是建国不久,记得是1950年春,máo zé dōng即对儿子说:“岸英,你回家一趟,代我给你母亲扫墓。带些东西。代我为老太太士寿。你妈妈是个很贤惠的人,又很有气魄。对我帮助很大。她的父亲杨老先生是个进步人士,对我支助不少……”máo zé dōng停了片刻,眼睛有些湿润,黯哑地喃喃一声:“我很怀念……”

  máo zé dōng长期地。经常地从自己工资和稿费中拿出钱来赡养杨老太太,资助生活困难的亲友。但是,又绝不恩赐任何亲友以金饭碗。建国之初,亲友们都抱了很大奢望给他写信,几十封不止。他的回信是很感人的。他给杨开智的回信说:“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他给青少年时的同窗好友毛森品的信说:“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其步骤似宜就群众利益方面有所赞助表现,为人所重,自然而然参加进去,不宜由弟推荐,反而有累情德,不知以为然否?”

  máo zé dōng所作诗词《蝶恋花》尽人皆知。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便将他与杨开慧。柳直苟及李淑一的特殊关系深厚情谊全部表达出来。江青曾为这首诗词大动肝火,máo zé dōng当我面说江青“小资产阶级尾巴没割尽。刀子嘴,是非窝”江青为此一连几天不同máo zé dōng说一句话。máo zé dōng与李淑一从建国后未断通信,这样深的关系,可是,李淑一请máo zé dōng为她说句活,到北京学习时,máo zé dōng却没有说。他对谁也不改“做事论理论法,私jiāo论情”的原则。公私一定要分明。

  我跟随máo zé dōng15年,未见他替一位至亲故友向公家要特殊,却不止一次见他对至亲故友做出特殊举动:湖南农村一位老太太,是máo zé dōng家乡的老人,来向máo zé dōng反映村里的事情。máo zé dōng一改待客传统,亲自扶老太太上台阶,下台阶;搀扶老太太坐,搀扶老太太起。走台阶时。máo zé dōng像孝子一般双手扶着老太太嘱咐:“慢点,慢点,老人家慢慢走。”这位老太太依靠着máo zé dōng,与máo zé dōng用同一样的节奏喃喃着:“慢点,慢点,我老了,腿脚不行了。”

  老太太对于所享受的这份殊荣,毫无受宠若惊,却是受之泰然,理所应当一般!那情景,我至今清晰在目。

  就我十几年观察而言,máo zé dōng还是与我们这些“身边人”单独相处时,最能表现出是普通人。50年代初,máo zé dōng有次准备接见外宾。是一位友好国家的新任大使来递jiāo国书。

  那时递jiāo国书不像现在,递上即可。那时大使要先宣读,国家主席máo zé dōng要站着听。宣读完国书再递jiāo,很隆重。

  隆重自然礼仪多,máo zé dōng接见前必须先剃须整容。理发员王惠已经上岁数、光头,白须飘然,面孔清瘦,极像电影“少林寺”里的老方丈。只是多戴一副大花镜。他剃了一辈于头,除了再剃几年头,大概不会生出什么其他非份的奢望。

  王惠戴上花镜视力也不济,总是歪侧着头,伸长脖子,眯缝着两条细长眼左瞧右瞧。那把剃刀难得一挥。他左手按着máo zé dōng头顶,侧脸歪头瞄啊瞄,右手慢慢伸出,剃刀停在máo zé dōng鬓发下沿,像在威胁领袖似的。就那么刀架头上半天不动。连我们都有些忍不住了,才“唰”一下。

  máo zé dōng看一眼手表,说:“你快点。”

  “别着急,别着急呀。”王惠像一切上了岁数的人那样喳叨着,换个位置。刀又架到máo zé dōng头上,在脸鬓另一侧比量着,握刀的手颤个不停,好半天又“刷”一下。接着退后一步,欣赏什么杰作一样端详个没完。

  “哎呀,王师傅,你快一点好么?máo zé dōng开始烦躁,欠一欠屁股,却被王惠从头顶上按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