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最新章节 >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及注释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7 章

  待之义,无比之义。此极言闻地藏经之功德,乃可得希有不可思议之安乐,非泛泛之世乐可比也。

  17)胡跪:胡人跪坐之法也,此中有左跪、互跪、长跪三种。左跪者,右膝著地,其足趾竖地,右股置空,竖左膝,左足踏地,乃表敬意也。互跪者,以左跪时久则疲,左右两膝jiāo互而跪。而佛法中以左跪为正跪,所谓‘右膝著地’,乃正仪也。长跪者,两膝踞地,两胫上空,两足趾头拄地,挺身而立也。佛使丈夫互跪,尼众长跪,以女子体弱,长跪较互跪为易也。

  18)流布:传布教法而无阻碍也。《十地义记一本》曰:‘传布名流,无壅曰通’。

  利益存亡品第七

  1)脱获:脱,倘或,或许之意,脱获者,倘若获得,偶然侥幸获得之意。此意为普通众生即使在做好事的情况下,也是不明因果,碰巧做上,故不免又为恶也。

  2)深邃:邃,音岁。深远也,这里“深”,指造业深重,“邃”,指入地狱的年代久远,即指此人业障深重,堕于大地狱而不能自拔也。

  3)省:音醒,察看,检查,如反省、内省。《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又知觉、醒悟,如发人深省,引申为明白。《列子·杨朱》:‘实伪之辨,如此其省也’。本经此处之意指后者,意为‘应当明白那是作恶,堕恶道的路子’。

  4)幡盖:幡,梵语波吒迦,长帛下垂,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具。幡具无量佛德,以顶触之,则生受轮王之灌顶,终受佛位之灌顶。盖,饰以宝玉之天盖。佛菩萨及讲师、读师之高座上所悬之物。天盖者,盖佛之顶上以避雨之具,原系天人供养,故称天盖。

  5)本识:即第八识阿赖耶识。《唯识了义灯》云:‘名本识者,谓是一切法之根本故。’阿赖耶识,译作藏识,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译作‘无没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失没也;译作心,具积集及生起二义,谓能积集种子,生起诸法也。

  6)拜祭:拜者,跪拜。中国拜法与西域佛教拜法不同,也称三跪九叩,沿用道家的礼拜方式。佛教礼拜常用头面接足礼,即跪地后两掌心向上,头安于两掌中间触地也。祭者,祭奠。以供品(如灯香花烛食品之类)供鬼神享用,达到安慰亡灵及求鬼神满已愿。

  7)魍魉:音网两。古代传说中的精怪,多由依草附木而生。《楞严经卷八》云:‘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

  8)圣分:圣,正也,能证正道,名之为圣。《大乘义章》云:‘初地以上,息妄契真,会正名圣’。圣人者,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理之人也。圣分者,能得见圣闻法的福分也。圣因者,造能得见圣闻法的因缘也。圣事者,行能得见圣闻法之事也。

  9)殃累:以造恶所得之祸殃,连累他人或自己也。

  10)无生:涅槃之真理无生灭,故称无生。观无生之理,则可破生死烦恼也。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以无漏真智证此理,名证无生法忍。

  11)闻健自修:‘闻’者,闻经中所说命终后,为亡者修功德、造诸善因之事也;‘健’者,趁现在身体尚健,一息尚存之时也;‘自修’者,自修自得也。

  12)无常大鬼:无常者,梵语阿你怛也。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以无常故,生必有死也,死时有杀鬼至,名无常大鬼。《毗奈耶律三十四》曰:‘于寺门屋下画生死轮……于轮上应作无常大鬼,发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

  13)冥冥游神:指人死之后的孤魂,它们通常寿命最长为四十九天,若是大善大恶之人,则少于此天数便转世去也。

  14)营斋:斋,梵名乌哺沙他,又称布萨,清净之义,后又转为‘时’义,指时非时也。以正午以前为‘时’,正午以后为‘非时’,即过午不食也。此为斋之本义,后又转为素食之义。又‘斋戒’者,清心之不净为‘斋’,禁身之过非为‘戒’,此为斋之又一义也。又,‘斋七’者,谓人死后七七日之斋会也,即以死后每七日一次斋会,以至七七四十九天的七次斋会也。营斋之会,供佛供僧,以清净之素食于午前供之,不得先食,不得染污。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1)恶dú鬼王:此鬼王以dú攻众生之三dú,以恶攻众生之十恶,令众生得离三dú十恶之过也。

  2)多恶鬼王:众生一念具多恶,念念具无量恶。此鬼王现忿怒相,yù令众生止恶也。

  3)大诤鬼王:大诤者,以大诤息众诤也。此鬼王令人解怨释缚,故名大诤。

  4)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此类鬼王以兽形摄伏凶恶众生,令其向善也。

  5)散殃鬼王:此鬼王对行恶众生散以殃祸,使众生知因果报应而改过不作也。

  6)飞身鬼王:此鬼王统帅飞行夜叉,故名。

  7)电光鬼王:此鬼王眼如闪电,令人生恐惧心也。

  8)狼牙鬼王:此鬼王口露凶牙,令人生恐惧心也。

  9)千眼鬼王:此鬼王全身有千眼,乃散瘟疫之神也。

  10)啖兽鬼王:此鬼王统治百兽之鬼也。

  11)负石鬼王:此鬼王令小鬼负石担沙、填河塞海。

  12)主耗鬼王:此鬼王掌管百物之损耗,令众生知万物不可久保,免除贪心也。

  13)主祸鬼王:对行恶众生加以横祸,一者对其报应,二者令人知因果不虚。

  14)主食鬼王:即面燃大士,施饿鬼以衣食也。

  15)主财鬼王:护人得财,即俗称财神也。

  16)主畜鬼王:掌管六畜生长繁殖发育之神也。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也。畜,在此处音触,乃受人饲养之禽兽也。

  17)主产鬼王:掌管送生、保产有关生育、产儿的神。

  18)主命鬼王:主人生死之命,生时死时皆由其掌管。

  19)主险鬼王:凡险要之处易生危险者,如高山峻岭、大海、深渊等处由他管理。

  20)祁利失:翻作大力。

  21)祁利叉:翻作火神。

  22)阿那吒:依圣一法师所述,可能为哪吒太子,统领鬼神之神也。

  23)大阿那吒:依圣一法师述,可能为多闻天王手下大将,统领一切鬼神。

  24)诣:音义,到也。多用于到自己尊敬的人那里去,如长辈、圣人等。

  25)恣:音字,任意,放纵。本经中之‘恣’为‘任意’之意。

  26)头头救拔:即处处、次次救难拔苦之意也。‘头头’即‘处处’、‘次次’之意。

  27)蛇:,音元,即蝮蛇,亦称‘龟壳花蛇’。蝮蛇,别称‘草上飞’、‘土公蛇’,是一种dú蛇,头呈三角形,颈细,背灰褐色,两侧各有一行黑褐色圆斑,生活于平原及较低的山区,以鼠、鸟、蛙、蜥蜴为食。蝮蛇在古代亦称‘虺’(音毁)。

  28)蝮蝎:蝮,见上注。蝎,音歇,也称‘钳蝎’,体长,头胸部的螯肢和脚须均呈螯状。栖于干燥地带,腹部长,有一尾刺,内有dú腺,捕食昆虫,能螫人,医学上以干燥全虫入yào,称‘全蝎’。

  29)须臾:片刻,一会儿。一昼夜为三十须臾,一须臾约合当今四十八分钟。

  30)咄哉:咄,音多,呵叱声。发声使人猛省。哉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嗨’之意。

  31)提携:携,音协,搀、拉、提、扶的意思。提携,领著手带著往前走的意思。

  32)偈:梵语伽他,译作句颂、孤起颂、不重颂或作偈,偈陀。有几种意思:依三十二字为一组者,不问长短行别,称为一首“卢伽陀”。不问三言乃至八言,凡四句者,谓之“结句伽陀”。其中又分两种:赞叹佛德者,为孤起颂或不重颂;另一种为经文,称为祗夜,译作应颂、重颂。颂的意思是歌唱赞美,文句极为美丽,略称偈。又,偈者,竭也,把经中所有含义都包括尽了。

  33)敕:音赤,告诫也。又,自上而下的命令也。这里指鬼王命令,告诫属下的小鬼应当保护礼拜、称念、供养佛菩萨像及读经的善人也。

  34)歌乐弦管:歌,指唱歌;乐,乐器,音乐也;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这里指乐器;管,管乐,指笛、箫一类的管子做的乐器。这里指用唱歌或乐器来奏出、唱出种种音乐以取乐也。

  35)精魅:精,指精怪,精灵。《首楞严经》云:‘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魅,亦精怪也,精灵也,义同上述。此种精魅,于无真知正见之修行者,伺其贪求境界,则入其体,种种妖异变怪,令人疑为神佛,以盲引盲终至堕入恶道也。

  36)昧:,音昏,迷糊、神志不清楚,如头昏目眩。又思想糊涂,不明事理,如《孟子·梁惠王上》云:‘吾,不能进于是矣’。昧,音妹,愚昧,无知,如昧于事理。经中之意谓:人于命终之时,六识不起作用,故如昏如昧,不明事理,不辨善恶,唯有随业受报也。

  37)无相:谓真理之绝众相也,又称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涅槃经》云:‘涅槃名为无相。以何因缘名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依‘有相’而言,有相者,有造作之相、有虚妄之相为有相。故知无相者,乃无造作之相(非造作之能现),无虚妄之相也。

  称佛名号品第九

  1)名号:‘名’是相对此人本体而起,具有特殊xìng;‘号’是相对于这一类人共xìng而起,具有普遍xìng。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为名,特指此位大慈大悲的圣者;“菩萨”为号,通指具有菩萨德行的圣者。如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为名,特指本师;“佛”为号,通指具佛德者。

  2)慈悲:与乐曰慈,拔苦曰悲,乃慈悲喜舍四无量之前二也。有三种慈悲:一、众生缘慈悲,以慈悲心视十方六道众生犹如父母亲人,常思与乐拔苦,此乃未断烦恼之修学人所起也;二、法缘慈悲:断烦恼之圣人已达法空,破我空而未破法空,一心令众生随其意而起与乐拔苦之心也;三、无缘慈悲:诸佛不住有为、无为,不住三世,故心无所缘,于一切众生等视无别,皆令得乐拔苦也。故知此三类乃有学、无学、佛或凡贤、圣者、佛之区别也。

  3)无边身如来:即一切众生自xìng清净法身。《传心法要》云:‘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无边’者,广大而无边际也。

  4)宝xìng如来:宝xìng者,佛xìng也,乃如来藏之异名也。真金在粪秽中,其xìng不变;如来藏xìng在众生烦恼中,不失真如清净之xìng,故云宝xìng。《宝xìng论》云:‘尘劳诸境中,皆有如来藏,下至阿鼻狱,皆有如来身,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真如在烦恼中,名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xìng篇·如来藏品》云,藏有三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于众生之位,则含和合不和合二门。和合门者,生一切染法;不和合者,生一切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于如来之xìng,即真如,故云如来藏。二、隐覆之义:真如在烦恼中时,为烦恼隐覆如来之xìng而不显,故名如来藏。三、能摄之义:真如在烦恼中,含摄如来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来藏。若能于刹那间见此佛xìng,则必能从xìng起修,直至成佛也。

  5)波头摩胜如来:波头摩,又作钵特摩、波昙摩、钵昙摩,译作赤莲华,其花茎有刺者。印度有四种莲:青黄赤白,以红莲为胜,故云波头摩胜,梵汉双举也。红莲华者,表一切众生之本心也。众生之本心能造万物而不为万物所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也。波头摩胜如来者,乃一切众生之本心也。

  6)师子吼如来:师子吼者,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如狮子吼而百兽伏也。<涅 经>云:‘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决定说者,是实非权,以名一乘大法也。一乘大法者,令一切众生悉皆成佛,非以声闻、缘觉、菩萨为究竟也,乃诸法实相也。

  7)拘留孙佛:又作俱留孙佛、鸠楼孙佛、羯罗迦村驮,译作: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于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也。谓已断一切惑障也。《宝积经》云:‘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名勇群王,王有千子,第一名净意,第千子名意无量’。第一子净意,即拘留孙佛也,第千子意无量,即楼至佛也。此千子即贤劫千佛之前身也。

  8)毗婆尸佛:亦作毗钵尸、毗婆沙、维卫等,过去七佛之第一佛也,译作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释迦菩萨第三阿僧祗劫满时,遇此佛初修百大劫种相之福,又由赞其佛之精进力,超九劫而成佛,可知此佛出世在九十一大劫之前也。心为万法之主,观心者,即观察一切也。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缠缚。

  9)宝胜如来:出世之宝,宝中极胜,故名宝胜。此宝乃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也。常者,涅槃之体,不变而无生灭也,随缘化用而常不绝也;乐者,涅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