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盐铁论最新章节 > 盐铁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8 章

  大夫曰:瞽师不知白黑而善闻言,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夫善言天者

  合之人,善言古者考之今。令何为施?法何为加?汤、武全肌肤而殷、周治,

  秦国用之,法弊而犯,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或以治,或以乱。《春秋》

  原罪,《甫刑》制狱。今愿闻治乱之本,周、秦所以然乎?

  文学曰:春夏生长,圣人象而为令。秋冬杀藏,圣人则而为法。故令者

  教也,所以导民人;法者刑法也,所以禁强暴也。二者治乱之具,存亡之效

  也,在上所任。汤、武经礼、义,明好恶,以道其民,刑罪未有所加,而民

  自行义,殷、周所以治也。上无德教,下无法则,任刑必诛,劓鼻盈蔂,断

  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终而以亡者,秦王也。非二尺四寸

  之律异,所以反古而悖民心也。

  【大意】

  ----------------------- 页面 98-----------------------

  诏圣,就是告之以圣人之道的意思。

  御史说:法律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文学说:严刑峻法不能挽救国家的灭亡。

  御史说:礼让不足以禁止邪恶,而刑法却能制止暴乱。圣明的君主凭借

  法治,才能长期统治民众,永久地保住政权。

  文学说:只听说推行礼义,刑罚就能运用得恰当,没有听说过施行刑罚,

  孝悌之风就能兴起的。用严厉的刑法治理国家,不可能长久。刑法条款太严

  酷,连普通人都敢和天子拼命。陈胜、吴广不就是这样吗?

  御史默然不回答。

  大夫说:现在愿听听治和乱的原因,周、秦为什么不同呢?

  文学说:政令就是教化,用以引导百姓;法律就是刑罚,用以禁止强暴。

  二者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效果如何,还在于如何使用它。上边不用仁德教化,

  下边没有法则,滥用刑罚,厉行诛杀,以至于黄河以西的地方都不够容纳天

  下的犯人,终于导致国家灭亡。秦始皇就是这样的。不是法律不一样,而是

  背离了人心。

  ----------------------- 页面 99-----------------------

  大论第五十九

  大夫曰: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则有司不以文学。文学知狱之在廷后

  而不知其事,闻其事而不知其务。夫治民者,若大匠之斫,斧斤而行之,中

  绳则止。杜大夫、王中尉之等,绳之以法,断之以刑,然后寇业jiān禁。故shè

  者因槷,治者因法。虞、夏以文,殷、周以武,异时各有所施。今yù以敦朴

  之时,治抚弊之民,是犹迁延而拯溺,揖让而救火也。

  文学曰:文王兴而民好善,幽、厉兴而民好暴,非xìng之殊,风俗使然也。

  故商、周之所以昌,桀、纣之所以亡也,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桀、纣

  非得跖、■之民以乱也,故治乱不在于民。孔子曰:“所讼吾犹人也,必也

  使无讼乎!”无讼者难,讼而听之易。夫不治其本而事其末,古之所谓愚,

  今之所谓智。以棰楚正乱,以刀笔正文,古之所谓贼,今之所谓贤也。

  大夫曰:俗非唐、虞之时,而世非许由之民,而yù废法以治,是犹不用

  隐括斧斤,yù挠曲直枉也。故为治者不待自善之民,为轮者不待自由之木。

  往者,应少、伯正之属溃梁、楚,昆卢、徐谷之徒乱齐、赵、山东,关内暴

  徒,保人阻险。当此之时,不任斤斧,折之以武,而乃始设礼修文,有似穷

  医,yù以短针而攻疽,孔丘以礼说跖也。

  文学曰:残材木以成室屋者,非良匠也。残贼民人而yù治者,非良吏也。

  故公输子因木之宜,圣人不费民之xìng。是以斧斤简用,刑罚不任,政立而化

  成。扁鹊攻于凑理,绝邪气故痈疽不得成形。圣人从事于未然,故乱原无由

  生。是以砭石藏而不施,法令设而不用。断已然,凿已发者,凡人也。治未

  形,睹未萌者,君子也。

  大夫曰:文学所以称圣知者,孔子也,治鲁不遂,见逐于齐,不用于卫,

  遇围于匡,困于陈、蔡。夫知时不用犹说,强也;知困而不能已、贪也;不

  知见欺而往,愚也;困辱不能死,耻也。若此四者,庸民之所不为也,何况

  君子乎!商君以景监见,应侯以王稽进。故士应士,女因媒。至其亲显,非

  媒士之力。孔子不以因进见而能往者,非贤士才女也。

  文学曰:孔子生于乱世,思尧、舜之道,东西南北,灼头濡足,庶几世

  主之悟。悠悠者皆是,君暗,大夫妒,孰合有媒?是以嫫母饰姿而矜夸,西

  子彷徨而无家。非不知穷厄而不见用,悼痛天下之祸,犹慈母之伏死子也,

  知其不可如何,然恶已。故适齐,景公欺之,适卫,灵公围,阳虎谤之,桓

  魋害之。夫欺害圣人者,愚惑也!伤毁圣人者,狂狡也。狡惑之人,非人也。

  夫何耻之有!孟子曰:“观近臣者以所为主,观远臣者以其所主。”使圣人

  伪容苟合,不论行择友,则何以为孔子也!

  大夫抚然内惭,四据而不言。

  当此之时,顺风承意之士如编,口张而不歙,舌举而不下,暗然而怀重

  负而见责。

  大夫曰:诺,胶车倏逢雨,请与诸生解。

  【大意】

  “大论”即《盐铁论》的大概,要略。

  大夫说:治理国家要依靠法律。想用敦厚朴实时代的办法,来治理那些

  狡诈的坏人,就像是慢腾腾地去拯救淹没的人,互相谦让去救火。

  ----------------------- 00-----------------------

  文学说:国家的盛衰并不在于百姓。不从根本上推行仁义给以引导,而

  总是在事件发生后才用刑法去制裁,古时认为这是愚蠢的,而今天却以为是

  明智的。以刑杖来制止社会混乱,用严法代替仁义,古时认为这是jiān臣,而

  今天却当作贤者。

  大夫说:现在的风俗不是尧舜时的风俗,世上也不都是像许由那样的百

  姓,而你们却想废除法律来治理国家,对暴徒修礼义,施仁德,肯定是妄想。

  文学说:只会处理已经发生的案件,挖除已暴露的坏人,这种人只是普

  通的人,在问题还未形成就能及时处理,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大夫说:孔丘明知道他的那套行不通,还要到处游说,这是顽固;明知

  道处处碰壁,还不死心,这是贪婪;不知被人瞧不起而四处奔波,这是愚蠢;

  走投无路,遭人侮辱,还想苟活下去,这是卑鄙无耻。可见他并没有什么了

  不起的才能啊!

  文学说:孔子之所以不被重用,是国君糊涂和朝中大臣的嫉妒,有什么

  可耻的呢?假如圣人表面伪装的好看,苟且迎合别人,不根据品行去选择朋

  友,那么又怎么能成为孔子呢?

  大夫感到失望和渐愧,沉默不语。

  盐铁会议遂散。

  ----------------------- 01-----------------------

  杂论第六十

  客曰:余睹盐,铁之义,观乎公卿、文学、贤良之论,意指殊路,各有

  所出,或上仁义,或务权利。异哉吾所闻。周、秦粲然,皆有天下而南面焉,

  然安危长久殊世。汝南朱子伯为予高,当此之时,豪俊并进,四方辐凑。贤

  良茂陵唐生、文学鲁万生之lún六十余人,咸聚阙庭,舒六艺之风,论太平之

  原。智者赞其虑,仁者明其施,勇者见其断,辩者陈其词。訚訚焉,侃侃焉,

  虽未能详备,斯可略观矣。然蔽于云雾,终废而不行,悲夫!公卿知任武可

  以辟地,而不知广德可以附远;知权利可以广用,而不知稼穑可以富国也。

  近者亲附,远者说德,则何为而不成,何求而不得?不出于斯路,而务畜利

  长威,岂不谬哉!中山刘子雍言王道,矫当世,复诸正,务在乎反本。直而

  不徼,切而不■,斌斌然可谓弘博君子矣。九江祝生奋由路之意,推史鱼之

  节,发愤懑,剌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可谓不畏强御矣。桑大夫据当世,

  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略,然巨儒宿学恧然,不能自

  解,可谓博物通士矣。然摄卿相之位,不引准绳,以道化下,放于利末,不

  师始古。《易》曰:“焚如弃如,”处非其位,行非其道,果陨其xìng,以及

  厥宗。车丞相即周、吕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彼哉!彼哉!若夫群丞

  相、御史,不能正议以辅宰相,成同类,长同行,阿意苟合,以说其上,斗

  筲之人,道谀之徒,何足算哉!

  【大意】

  此篇类似于现在的“后记”。

  本书编者桓宽说:我看了盐、铁问题的讨论,看到了公卿、文学、贤良

  的议论之词,主张截然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崇尚仁义,有的注

  重权势财利。这些都是我们从未听到的。特别是文学贤良们,聪明的人表达

  了自己的谋略,仁厚的人表明了他们的措施,勇敢的人显示了自己的果断,

  善于辩论的人陈述了他们的言辞。虽然没能谈得面面俱到,但我认为这也很

  可观了。然而他们的办法却没有被采纳,这是令人痛心的。

  ----------------------- 02-----------------------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16sy.com--松语文学【零下1°C】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去意已决)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9678

  也可以百度搜索松语文学或者访问www.16sy.com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