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花开锦绣最新章节 > 花开锦绣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44 章

  堂了。”

  傅庭筠笑着颔首和他说着些大道理,送他出了垂花门。

  待她转身,看见张氏抱了长子熠哥儿出了厢房。

  看见傅庭筠,她忙笑着解释道:“这孩子,被我娘惯坏了,每天睁开眼睛就要出门,不然就待不住……”

  正好趁着这机会和她说说赵凌的打算。

  傅庭筠思忖着,笑着上前摸了摸熠哥儿的头,道:“孩子都是一样的。我们家曦哥儿一见要出门就高兴让他待在屋里就像坐在针上似的,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然后道,“你现在做了母亲,也脱不开身,我是走到哪里身后都跟着两个小尾巴,我们也有些日子没有一起好好说说话了。杨叔叔在大兴卫可还好?”

  张氏出身官吏之家,耳濡目染,又是个聪明伶俐的,想着赵凌刚回来傅庭筠就问杨玉成在大兴卫过得好不好,莫非这里面还有什么讲究不成?

  一时间她就留了心,回答傅庭筠的时候就多了些许的斟酌:“相公是个豪爽的人,大家都喜欢和他结jiāo。就是有什么不快的事,他也不过是一笑了之,妾身倒没有发现什么特别让他不快的事。

  既然点明了杨玉成在大兴卫干得很好,又透露出杨玉成在大兴卫也不是什么事都一帆风顺的。

  傅庭筠暗暗点头,觉得张氏虽然年轻,又没经历过什么挫折,但却十分的聪慧相比有些大大咧咧的杨玉成,她心思细腻,倒是十分相配。

  “是这样的”她轻声道,“九爷的意思,军中若没有军功,升迁不易,想问问杨叔叔有什么打算?愿不愿意跟着九爷去宣府?又想着他已成家了,这件事还要商量你才行……”张氏一喜。

  能跟着赵凌那还有什么说的。

  有一瞬间她差点就答应了傅庭筠,可旋即想到傅庭筠都想到这样的大事要先商量她,她怎么不问问杨玉成就擅自应承下来呢?

  “嫂嫂我这就去跟相公说。”她匆匆给傅庭筠行了礼就去了安歇的东厢房。

  毕竟年轻,还是有些沉不住气。

  傅庭筠望着她脚步有些凌乱的背影笑了笑,去了金元宝夫妻歇息的南屋书房。

  金元宝从前在史家胡同的时候就住在那里。

  她去的时候,金元宝俩口子早已起了床正一个人拿着本书坐在院子的老槐树下看书,另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旁边纳着鞋底,等着用早膳

  “嫂嫂过来了!”石氏听到动静看见傅庭筠,忙丢下手中的针线站起来把她让到了自己的竹杌子上坐下,又亲自去倒了杯凉茶过来。

  金元宝则笑着和傅庭筠打了个招呼,见傅庭筠拿了石氏的针线和石氏说着话,借口去放书,转身进了内室半晌都没有出来。

  傅庭筠不由暗暗感慨。

  就凭金元宝这份洞察力,不做幕僚真是太可惜!

  更让她意外的是石氏。

  见金元宝进了屋,她笑着问傅庭筠:“嫂嫂找我有什么事?”

  傅庭筠不禁道:“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平时里看你们俩都是不声不响的xìng子,可不曾想你们看事却都是这样的犀利。”

  石氏谦逊地笑,道:“嫂嫂过奖了!不过是因为嫂嫂既和我堂姐是好友,相公又一直提及九爷和嫂嫂从前是怎样照顾他的,我看着嫂嫂先就亲近三分,嫂嫂面前也就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了。”

  傅庭筠笑起来。

  又是个能干的。

  家有贤妻,如有一宝。

  这家要兴起来了吧!

  念头闪过,傅庭筠的笑容更加明快了。

  她把赵凌的意思告诉了石氏。

  石氏的表情却很是平静,笑道:“我这就请了相公出来!”说着,径直去了内室。

  又是一个意外。

  傅庭筠不由摸了摸鼻子。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盼着自己的丈夫升官发财的。

  否则怎么有那句“悔教夫婿觅封侯”的话?

  胡思乱想中,金元宝快步走了出来。

  他恭敬地给傅庭筠行礼,笑道:“我愿意随九爷去宣府,还请嫂嫂跟九爷说一声。”

  傅庭筠不禁朝石氏望去。

  石氏笑道:“夫唱fù随。我和嫂嫂一样听说要去边关,先就担心相公的安危,倒忘记了这也是个机会。”

  好一个“忘记了这也是个机会”!

  傅庭筠笑盈盈地点头。

  待赵凌回来,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从金元宝那里出来,迎面就碰到了杨玉成,他正急着找我,也想跟着你去宣府

  赵凌却感慨道:“还好听了你的话,先探了探张氏和石氏的口气!”

  傅庭筠就和赵凌开玩笑:“要不我怎么做你的贤内助呢?”

  “就你,还贤内助?”赵凌说着笑眯眯地望着她,意有所指地道,“喂,我明天一天都在家……”

  傅庭筠“呸”了他一声,出了内室。

  赵凌哈哈大笑。

  翌日,傅庭筠去了陈石氏那里。

  陈石氏知道赵凌也应了这门亲事,笑盈盈地去了王家。

  趁着赵凌在京都的时候把亲事定下来,虽然有些仓促,但也隆重些。

  王氏夫妻立刻就答应了。

  两家忙着请媒人,jiāo换庚帖写婚书,傅庭筠让人带信给吕老爷,让他把那些田契托人带到京都来,还抽空去见了见叶三掌柜,把两家合股开饭庄的事给敲定了下来,叶三掌柜也趁机把自己的长媳彭氏介绍给傅庭筠,然后阿森又通过了府试做了贡生,王家喜不胜喜,赵凌和傅庭筠也笑得合不拢嘴······忙忙碌碌的,眨眼间就到了七月,鞑子可汗派长子额穆讷代表鞑子来降,皇上决定在午门接受鞑子的降书。赵凌作为宣府副总兵曾活捉鞑子乌梁海部的首领,又陪同鞑子使者来京兵部和礼部的人发现他还精通礼仪,纷纷拉了赵凌当差,皇上索xìng下旨,让赵凌负责这次降书递jiāo的典礼。他既要按律安排此次典礼的议程,又要协调兵部和礼部甚至是五军都督府的纷争,忙得不可开jiāo。

  傅庭筠却发现自己的小日子没有如期而至。

  她不敢再和赵凌折腾。

  赵凌转眼就猜着几分,笑着摸了她的肚子:“真的有了?”

  那眉飞色舞的样子,让傅庭筠莫名就多出几分欢喜来。

  “可能吧!”她也不敢十分肯定“要过些日子才知道。”

  赵凌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傅庭筠被他抱得有些喘不过气来,拍着他的肩膀:“喂又不是第一次做父亲,何况这事还没个准信……”

  赵凌不做声只是那样抱着她。

  异样的举动让傅庭筠心中一凛,也回手抱了他,轻声道:“怎么了?”

  “囡囡,”赵凌的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他好像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好,语气显得有些犹豫,“我一直想有个像你这样的妻子,然后,生很多的孩子······囡囡……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我们会白头偕老,子孙满堂的……”

  傅庭筠突然间泪盈于睫。

  “好!”她靠在了赵凌的肩上,“我们会有很多孩子······会白头偕老的……”

  夏风吹过,窗外的石榴花簌簌作响。

  赵凌轻轻地放开了傅庭筠,深邃的目光在她的额头、鬃角、眼睛、嘴唇流连。

  “囡囡,”他喃喃地道,“皇上可能会下旨追封我的父母····…我想,到时候把父亲和母亲的坟都移到长安县去。我们就在那里安家落户,你看可好?”

  这本是早就商量好了的。

  赵凌旧事重提,今天又特别的激动,恐怕是想到了从前那些不愉快的事。

  “好!”傅庭筠温柔地微笑,再次依偎在了他的怀里,“到时候我们在长安买块地,把公公和婆婆的坟都迁过去,等我们老了,也葬在那里……”

  赵凌却道:“我是担心,会惹来赵家的人······到时候让你为难……”

  傅庭筠朝他眨着眼睛:“你想重归赵家吗?”

  赵凌愕然。

  傅庭筠已笑道:“既然我们和淞江赵家不是一个祠堂,又有什么好为难的?”

  赵凌愣了愣,随后笑了起来。

  傅庭筠看着,也笑了起来。

  第二百一十七章节礼

  夫妻俩人既然拿定了主意,就一心一意想着自立门户之事

  “你可知道淞江赵家这些年是怎样一副光景?”傅庭筠沉吟道,“常言说得好,穷在闹市无近邻,富在深山有远亲。公公婆婆既然有机会追封,这对赵家来说也是个荣耀。若是赵家子弟有仕途显赫的还好说,大家自恃身份,我们态度坚决一点,他们也不好做得十分难看。若是赵家子弟中没有一个官身的,到时候你要迁坟,只怕还有一番计较。不如趁早托了吕先生请位风水先生在长安择块风水宝地,再买几百亩地做祭田,万一一时买不到那么多地,就把我们在西淮村的那四百多亩地拿出来做祭田,总要把这些琐碎的事都准备好才是。一旦圣旨下来,我们快刀斩乱麻,祭拜了公公、婆婆就去寺里请人做道场,等到起坟的时候赵家意识到我们要自立宗祠,我们这边都准备好了,他们就是拦着也不碍着公公、婆婆迁坟的事了。”

  迁坟是大事,事先不仅要请风水先生看吉时吉日,还要请了道士、和尚做水陆道场,赵凌做为孝子还要主持迁坟的仪式。如果赵凌要和淞江的那些人理论,长安县这边坟茔、碑文都准备好了,赵凌父母的棺椁可以先行,他只要能在棺椁到达长安县时赶回来就行了。

  赵凌颔首:“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又道,“当年他们欺负我孤儿寡母,多半却是为着嫡支家无人中举,而家父却凭着科举出仕,家业日盛,旁支压过了嫡支,心存妒忌,寻着了机会就落井下石,要置我和母亲于死地。

  “你想想,这样的人家,看见别人富贵了就不想着怎样督促子弟上进而是惦记着怎样谋产霸业,就算是有那天资聪慧的子弟只怕也被教歪了,又怎么能出得了人才?赵家这几年也不过旁支出了一位举人,三、四个秀才而已,嫡支却是连个过童子试的人都没有。倒是生意越做越好,如今已是淞江首富。”

  傅庭筠苦笑,道:“九爷可有什么打算?”

  “我原想着回淞江和赵家打擂台,怎么也要赵家人尝尝当年我尝过的滋味。”赵凌道,“只是那个时候我在暗,赵家在明,多的是办法让赵家吃亏。现在却是我在明他们在暗,反而不好照着原来的计划行事了。加之母亲的事赵家也有所顾忌,当年不过是赵家的人知道,也不好大张旗鼓去讨个说法,否则反而落得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境地,坏了母亲的名声。我寻思着,这件事只有我回去后见着了族长,看对待怎样行事再说。”

  傅庭筠想到自己和父亲的纠葛,不想赵凌把精力、感情白白放到赵家人的身上,出主意道:“要不你给公公婆婆迁了坟就回来,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当年的事,你把当年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先评评理?至于说怎样和赵家的人算帐,还是依着原来的计划,不过是把这件事托付给叶三掌柜…···叶三掌柜和赵家可是一点瓜葛都没有的,他又是生意场上的人,见识多,主意也多,更有人脉帮着做这件事。如果被赵家查出来,那就更好——正好可以让他们知道种的是什么因?”

  赵凌笑道:“现在说这些都为时过早,先把坟茔和祭田的事办妥了再说吧。”

  两人正说着话安心进来禀道:“何秀林何大人拜访!”

  傅庭筠有些意外。

  赵凌已笑道:“这个何秀林·也太多礼了些!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他却非要见我一面不可。”

  傅庭筠知道何秀林上次求赵凌帮他争取榆林卫指挥使之事,有些好奇地道:“那件事办妥了?”

  赵凌点头:“早就办妥了。不过,何秀林是个有心人趁着这次来京都把一些关系都打点了个遍——他回榆林以后,未必有这样的机会了!”

  要想位置坐得稳,在京都没有得力的后援是不行的。

  傅庭筠倒是挺能理解何秀林的,帮赵凌更了衣,送他出了门,她唤了雨微来合计着送中秋节礼的事:“……阿森马上就要和王家的大小姐订亲了,你记得帮阿森准备一份节礼让他送到王家去。”

  雨微笑着应是。

  陈石氏来拜。

  这些日子傅庭筠正忙着阿森的亲事,闻言立刻请了陈石氏到内室絮话。

  陈石氏坐下来喝了一口茶,就开门见山地道:“王夫人让我来问一声,能不能赶在七月底之前过小定?”

  傅庭筠微微一愣:“出了什么事?”

  之前两家说好,在赵凌离京之前把亲事订下来。

  可赵凌要到九月才离京。

  陈石氏没有做声,朝着左右看了看。

  雨微见状就把身边服侍的都带了下去,帮她们掩了扇。

  陈石氏倾身和傅庭筠底语:“你也是知道的,先前王大人是准备让自己的外甥入赘的,只是那外甥还是五、六年前见过,如今怎样也不过是听人说说罢了,又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虽然有结亲的打算,可怎么也要见一见本人吧?那边听了音,就借口到京都探亲,准备到京都来过中秋节。如今王家许了你们家二爷的亲事,眼看着那边又要进京了,就想着早点把这门亲事订下来,等那边的人来了,看着王家大小姐已经订了亲,自然知道这件事是不成了。若是问起,只说是原有这样的打算,可见到你们家二爷,觉得你们家二爷更合适……”

  傅庭筠听着直冒汗:“怎么会这样?我只当那边只不是在议亲……这万一要是那家人气恼起来,岂不把我们家阿森给恨上了?”

  陈石氏大笑起来:“荃蕙你是不知道,王夫人原本就不想招王大人的外甥入赘,说三岁看老,那孩子从小就是个欺善怕恶,只是王夫人一来生了两个女儿,对王家有愧,二来没有合适的人选,拿不出个主意来。要不然,这门亲事早就说定了,还等得到你们家阿森?”

  傅庭筠想想也有道理:“我当时也有些奇怪,怎么议亲议了那么久都没有定下来?帮阿森去求亲,也不过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罢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