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和珅处世之道最新章节 > 和珅处世之道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8 章

  十分理解。冯氏在病中时,还念念不忘和珅的腿疼,为他祈祷痊愈。和珅对冯氏亦很尊重和爱恋。

  人往往要在生命攸关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健康最重要,身体最重要,活下去是最重要的。夫人冯氏之病使手眼通天的和珅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黄金不是万能的。自打儿子夭折后,夫人冯氏就一病不起,和珅动用他的权力和金钱遍请天下名医,只可惜这一切都治不好冯氏的丧子之痛。和珅忧急万分,冯氏要倒下的话,他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办。

  和珅发誓如果有人能治好夫人的病,他愿意舍弃一切家财。可是这一切并没有效果,嘉庆三年,和珅眼睁睁地看着冯氏病情日渐严重,却无能为力。

  人在无能为力之时,往往会向神求助,会把神当成生活中的最后一根稻草。和珅也祈求上苍可怜夫人冯氏。为此,他在七夕这天安排了一个盛大的祈祷活动。和珅和病中的冯氏一起诚心祈祷,希望自己对爱妻的疼爱能感动神仙。但他们诚心的祈祷并没有让神仙动心,冯氏依然咳嗽不止。但和珅不死心,过了几天,就是传统的鬼节,古老相传,这一天似乎对病人考验更大,尤其是冯氏这样的病人,因为这天幽冥地府的群鬼都要出动,和珅一想到传说便不由得打了个冷颤。于是,和珅又用出他用惯的贿赂大法,不过这次贿赂的对象是鬼神了。冯氏熬过了鬼节,和珅欣喜若狂,以为自己的银子终于发挥作用了。而且鬼节一过,天气转yīn,而女人yīn气盛,夫人的病应该会慢慢好转的。

  在夫人冯氏病重其间,和珅也懒得上朝,好在乾隆也知道他对夫人情深义重。和珅几乎每天都陪夫人,他怕病中的夫人寂寞、苦闷,不断想出小招数来博夫人一笑。转眼,中秋节到了,和府上下人等都到病房向冯氏跪拜,冯氏由于节日的冲喜,也是有说有笑,脸上甚至泛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红晕。和珅一看难得夫人精神如此好,便大赏奴仆,让他们吃上平时难得吃到的ròu食。可是,和珅空欢喜了一场,这仅仅是回光返照,正在他对冯氏的病愈充满希望时,冯氏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常言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女人。和珅的发迹与冯氏是分不开的。和珅敬重冯氏,当然有冯氏娘家于他有恩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冯氏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在她病重期间,她还千叮咛万嘱咐和珅保养好身体。最关键的是,和珅从冯氏身上看到了自己人xìng的一面。在外边尔虞我诈已变成习惯的和珅只有在冯氏面前才能坦坦dàngdàng,是冯氏让他体验到做人的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冯氏是他的一面镜子,照出自身美好的一面镜子。现在,自己心灵中的一小块镜子业已破碎,和珅就迷失了方向。

  冯氏在和珅心中永远占据了最重的分量,安葬完冯氏后,冯氏所居寿椿楼中的一切都按原样摆设,永远不让人居祝和珅和丰绅殷德时常去凭吊、怀念殁人。和珅还曾为冯氏作悼亡诗六首,表达了他的哀思。其中主要描写和珅丧偶的悲痛与孤单,回忆起那年春天他掉了一颗牙,就预感到这是不祥之兆。同时回忆起小儿子病死,夫妻两人十分伤心,以及其妻在世时,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以上为和珅见景、见物而生情,回忆他与冯氏夫妻二人婚后生活中,许多值得留恋的事情永远不能重演了,因此十分悲伤。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和珅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

  修身齐家实案:极尽能事,使家里人相安无事

  和珅除了有冯氏这样一位贤妻良母之外,还有先后纳了其他一些小妾。可是,和珅不仅疼爱正房冯氏,而且非常宠爱自己的几个小妾。可以说,老狐狸和珅非常善于在妻妾之间周旋,使得妻妾之间也都相安无事。

  乾隆三十二年,和珅与大学士英廉孙女冯氏结婚,婚后两人互敬互爱。可是,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造就是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所以,贤惠的冯氏知道,自己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男人,与其让他像其他八旗子弟那样到处厮混,还不如让他多娶几个小妾。于是,在冯氏的劝告下,和珅先后纳了好几个小妾。

  和珅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风度翩翩,因此很受女子的欢迎。而且和珅对自己的小妾百般宠爱,为了小妾的一笑,甚至不惜一抛千金。为了讨小妾的喜欢,和珅动用皇室土地,建了一座“迷楼”,装修得极尽奢华之能事。后来随着和珅地位的不断上升,他更注重生活的享受,童仆成群,姬妾众多。

  和珅在众多姬妾中最宠爱二夫人长二姑,人称“二太太”。

  长二姑的父亲原是在正蓝旗牧地上放马的。长二姑的母亲,是从公邸里发出来配人的,原是公邸中的贱婢,姓白。她后来生了二男二女。二太太是长女,十一岁在刑部司员曹家。

  司员太太替她梳头裹脚,教她识字读书。

  司员原来准备纳她为妾,只为求个秋审处的差事,便把她送给了和珅。那时和珅才补了侍郎的缺,家中并无姬妾。

  二太太来到和府,既善于逢迎,又善于cāo持家务,和珅自得到这个贤内助,官运更加亨通,一升九级。

  和珅在jiāo结福长安时,长二姑把她的妹子送给福长安,做了福长安的宠妾。

  长二姑家中父母住在魏染胡同,二太太偶尔从和家回来看看,父母、嫂子都称她为姑太太。

  司员见长二姑在和家地位日升,为了巴结、讨好和珅,就认她做了义女。后来托她向和珅求情,在京察中得了一等,成了永定河道员。

  长二姑熟知函札簿籍,和珅偌大的家产,全凭她管理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长二姑在司员家时,司员就教她读书识字,由于她勤学苦练,竟然字写得好,而且写得快,有时还代和珅吟几首诗,填几阕词,比幕府还做得漂亮。

  和珅后来姬妾渐多,但只有长二姑才是和珅的专宠,长二姑的话在和府里,说一不二,就如同家法一般,后来人们在背后说这是“皇上临幸,皇后盖章”。

  长二姑既勤快,又能干,和珅常称赞她善理家政,婢仆的进退,田产的买卖,只要二太太吩咐,和珅都俯首称是。

  和府上上下下几百人,上至幕僚,下至厮仆,远至佃户,近至工匠,四进八节,都备了丰盛的礼物,来送二太太,若惹着了二太太,那饭碗登时就砸了。

  长二姑是和珅敛财的好帮手。她为和珅卖官爵出谋划策,收受礼物由她安排。她勾通和珅幕僚郝云士、恶仆刘全,使和珅的财帛急剧增加。

  长二姑身居和府,想着娘家人。在她的帮助下,他的兄弟一个做了知县,一个成了富甲一方的盐商。另外她的侄子也都在县衙里,靠和珅的招牌,谋了肥差。有人求驸马或公主办事,也都由她一人代劳,从中捞利。这些事情和珅是完全知道的,但在老狐狸和珅眼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好。

  在和府里,只是在老太太、太太面前,她低头称小,口口声声称贱妾,一遇失宠的姐妹没权的姬妾,便作威作福,凌逼她们。但是这些姐妹在未失宠时,她却非常客气,作出亲热的样子,这当然都是和珅调教的结果。

  例如,在野史中有过一段和珅找蒋侍郎代选江南美女的故事。

  和珅听说蒋戟门侍郎最会选美女,就派人找到蒋侍郎。蒋侍郎蒋戟门本是名人之后——蒋文肃公的孙子,可他平时没多大本事,靠巴结逢迎达官贵人才升到侍郎,现在当朝宰相是和珅,蒋侍郎一听和珅找他,自然不敢怠慢,赶忙来到和府。

  “为蒋侍郎备酒。”

  和珅吩咐家奴道。

  蒋侍郎进到屋里,环视四周,只觉得屋里金碧辉煌,各种金银饰品琳琅满目,看得眼花缭乱。和珅见状,说道:

  “蒋侍郎,这里面如果你有什么喜欢的,请你随便拿。”

  正在蒋侍郎惊叹之际,听到和珅这番话,才如梦方醒,赶紧答道:

  “和相国府里金玉满堂,件件是宝贝,我只觉得,相国府里应有尽有,不知自己为啥受到这般礼遇?”

  “蒋侍郎先吃酒,咱们慢慢谈。”

  “和相国,您能邀我蒋戟门,是您老瞧得起我,您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小人一定尽力而为。”

  “不瞒你说,我还真有一事相求,听说你对苏杭一带非常熟悉,想拜托你到那里找几个姬妾。虽然我现在妻妾满后栋,但没有几个顺心的,不知你能否……”

  还没等和珅话音落地,蒋侍郎就接过话题:

  “请相国放心,这件事就包在我蒋戟门身上了。我蒋某没别的本事,但就这件事,我敢说还没人能比我强。相爷,您算是找对人了。”

  这蒋侍郎吃了些酒,脑子开始发热,但比平时显得机灵多了。他非常清楚,只要有了相国这棵大树,他蒋戟门就不怕升不上去了。谈话之间,很自然地把“相国”改成了“相爷”,原来他们本就是一丘之貉。

  蒋侍郎离开和府,回家后收拾一下行装,就直奔苏杭去了。

  蒋侍郎来到杭州,在钱塘门外宝石山庄住下。

  说起宝石山庄,这本是按察使孙令宜所筑。按察使是干什么的呢?

  这按察使是皇帝的耳目,专门替皇帝监察地方治安的,如果哪里老百姓造反,或有哪些官员欺压百姓,不做好事,按察使都要管,轻则痛打一顿,重则投入牢狱,甚至处死。

  这宝石山庄是杭州一大景观。平泉花木,金玉亭台。庄中高楼林立,佳日春秋,凭栏眺望,那湖光水色,尽收眼底。有道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这里山色空濛,水光潋滟,雅趣无穷,让人留连忘返。再说这宝石山本是历史名山,是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留下的遗迹。

  蒋侍郎安顿停当后,就先去找他的故旧俞盐商去了。

  俞盐商,单名灿,字大海,因依靠贩盐发了财,后来他与蒋侍郎结成亲家,这样官助商势,商借官势,俞盐商很快发达起来,成了杭州、扬州一带最有钱的盐商,也是势力最大的盐商。

  也正因如此,他尝到了依靠官府的好处,于是又想出了一个奇招,在扬州、杭州、苏州,开办了几个风月楼,把这一带最有名的jì nǚ全部召集到风月楼,专门供京城来的达官贵人玩乐。

  清朝到了乾垄嘉庆时期,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京城的达官贵人生活日益腐化,他们常常到苏杭一带游玩,甚至征集美女,纳为妻妾。

  俞盐商的眼力果然不错,他对风月楼的投资为他赢得了无数的利润,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他没有不认识的。如果他一旦知道哪些官员看上了风月楼上的女人,那他一定非常豪爽,当即就会送上门去。

  蒋戟门与俞盐商是亲家,等蒋戟门说明来意后,俞盐商听说是为当朝和相国物色姬妾,哪里还敢怠慢,俞盐商就在平山堂开了个大会,把杭州的名妓全部请来了,任凭蒋戟门挑选。

  俞盐商请名妓聚会的这天,淡云微雨,是个乍暖还寒的天气。俞盐商做了个东道主,一大早就坐着轿子匆匆赶到了宝石山庄的平山堂,身边还带来了两个侍姬,请到的这班宾客,有的是盐运使衙门的幕友,有的是当地府县衙门的官亲。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盐商,各人都带来了女眷。

  蒋戟门看了之后,一个劲地皱眉头,一个也没有看中。

  来宾中有个程盐商,平日里他非常嫉妒俞盐商,他对俞盐商有如此之高招来对付京城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他也想涉足这块肥地,只可惜,怕引起俞盐商的倾轧,一直未敢公开进行。

  经过长期的观察,程盐商发现京城的官僚来苏杭游玩,各有各的口味,在女色这方面有两个区别,一是有的只是来此地临时作乐而已,找找名技,逛逛风月楼,最后扬长而去。

  另一种是专门来此地购买姬妾的,他们对jì nǚ并无太多兴趣,但对散落民间的小家碧玉和在富家服侍的奴婢很是关注。

  程盐商发现了这个秘密,现在一听说蒋戟门是专门来购买姬妾的,而且是为当朝宰相和珅购买,当然不想放过这次机会。

  程盐商走近蒋戟门说:

  “蒋侍郎,这些都是残花败柳了,我为您举办一个花会,保您满意。”

  蒋戟门一听,喜上眉梢,说道:

  “快去准备。”

  俞盐商见亲家不满意,心里很不是滋味。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又冒出个程盐商来捣乱,心里那个不痛快就甭提了。

  程盐商把花会场所定在澄园。

  这澄园是程盐商的别墅,桃红柳绿,满眼春色,垒石凿池,湖光石色。其中一楼一阁,都有名流题咏,程盐商也是一位极其风雅的人物。

  在众盐商的殷勤奉承下,蒋戟门选了五名美女带到了京城,并带往和府。还在远离和府约一里地左右的时候,蒋戟门指了指远处的高楼对众女子说:

  “那座高楼就是和府的大楼。”

  众女子远远望去,只见和府高墙深院,各种饰物流光溢彩。这对于小地方来的人来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因此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惊讶不已。

  这和府位于三座桥附近,北临什刹海,南临太液池,位于京城最美丽的风景地带。内部主要建筑楠木房子、多宝阁及隔段式样,都是仿照宁寿宫建造的,柱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房子是用楠木建造的。

  按照清朝制度,用楠木盖房和建造玻璃柱子,只能是皇家建筑才能用,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但是,当时的和珅是位极人臣的“二皇帝”,其府第的来华气派只有宫廷建筑与之相匹。

  “啊!多豪华!多气派!”

  “皇宫也不过如此吧!”

  众女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自然充满了惊叹,流露着羡慕,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