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儿女成双福满堂最新章节 > 儿女成双福满堂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2 章

  而且,让邱晨哭笑不得的是,一双儿女简直就像是托生反了,阿福是个小子吧,可文静乖巧听话的很,一点儿不用邱晨cāo心不说,四岁多的孩子就非常知道照顾妹妹,体贴娘亲;阿满是个闺女吧,却偏偏淘气活泼调皮的让人头疼,一会儿看不到就不知给你戳出什么乱子来。

  听老师傅这么说,邱晨反而不好再说什么了,只笑着和他们招呼几句,让他们尽快歇了去前面吃饭,也就抱着满儿回了前院儿。

  只是,一边走,一边琢磨着,怎么教育教育怀里正搂着她亲昵的不行的小丫头,这个不认生,和谁都亲近都能搭个上的xìng子,往好了说是活泼可爱,亲近人,但往不好处说,可就太容易轻信人。在家里也就罢了,若是领出去再如此,说不定一错眼就被人家三言两语地给领走了呢!

  随着工程不断进展,明天终于要到起门楼屋上梁的日子了。这会儿,已经开工十二天了,还真如杨树勇估摸的差不多。一天前,邱晨就让俊文去镇上买菜的时候给杨家铺子捎了信儿,想来明天起门楼屋上梁,大哥杨树勇和二哥杨树猛应该会早早赶过来。

  这一日晚上收了工,满囤爹找到邱晨:“升子媳fù啊,明天的上梁,今晚上还得请一下村里的里正和村正村老啊,不然,过了之后,要有人说一个不尊老,就不好听了!”

  邱晨虽说来了没多久,却也了解一些人情往来,在现代什么工程项目落成仪式,不还会请一些领导到场剪裁嘛!时间空间虽然都变了,理却是想通的。再说,她既然要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下去,自然也要处理好与村里人的关系,本来也是要请村正村老们喝酒的,再去请一次表示一下尊重,邱晨能理解也能接受。

  于是笑道:“我年纪轻,这场面上的事儿懂得少,您老多cāo心,还应该做什么,您老直接jiāo待我就成。”

  邱晨很妥帖地送了一顶高帽给满囤爹,把个老汉奉承的满心妥帖,点着头道:“咱们拉院墙本就是个喜事儿,怎么办的妥帖周到才好,不能让邻里百舍的挑出错儿来。这样,我这就去村正和村老家里请一请,你让栓子娘她们帮衬着,明天多预备几个菜,备上桌席面,也不用太多,八个菜,四荤四素也就够了。到时候,请里正和族长族老们喝口水酒,以后你们在村里有什么事儿,也好说话。”

  邱晨之前还准备和满囤爹商量下村老的名单,没想到根本没打算让她去请。做几桌菜是邱晨早就计划好的,自然没有异议,爽快地答应着:“您老怎么说就怎么做。”

  略一琢磨,邱晨又道:“叔,要不,让二弟陪着您老走一趟?您也带带他,让他长点儿见识。”

  “好,就叫旭子跟着认认人也好!”满囤爹满意地点点头,暗赞林升媳fù替小叔子想的周到。一脸满意地带了林旭,去村子里挨家请人了。

  邱晨回头,找到在媳fù子群里洗刷碗筷的兰英,给她使了个眼色,让她照看着,自己也出了门,奔着前边三nǎinǎi家走去。

  既然,邀请村子里的里正、族长族老,邱晨自然也没忘了平日和林家往来密切的人家。三nǎinǎi在她病中出手相帮,虽然只是一碗蛋羹几个鸡蛋,却无异于雪中送炭,邱晨一直感念于心。还有刘三河那件事,看着表面上三nǎinǎi是护着刘三河,邱晨却明白,那日得亏三nǎinǎi圆场儿,不然她真的不好收拾。加上,三nǎinǎi在村子里也很有些威望,刘金才还在镇上做着酒楼掌柜,也是个有本事的,邱晨请客,自然不能拉了她家。

  去三nǎinǎi家,将上梁请客的事情一说,三nǎinǎi立刻笑着答应下来:“镇子上酒楼的活儿忙,明天你金才哥不定能回来,不过,我是一定会去的。”

  邱晨又请三nǎinǎi帮着斟酌,除了满囤爹提及的村领导,可还有需要邀请的人,特别是德高望重的nǎinǎi婶子们。又问,她想请林旭的先生也过来喝杯水酒,不知方不方便。

  三nǎinǎi笑了:“徐先生乃林旭的授业恩师,家里有喜事,请他上门喝杯水酒正是尊师重道的正事,怎么不方便了。至于村子里还有什么人……倒是应该请一下村西的五爷爷,当初你得了急病,还是请他大夜晚上的套了车赶去镇子上抓的yào。跑了半夜,也没要钱,听说回去还受了凉,躺了两天。”

  这话还是邱晨第一次听人提起,心中微微惊讶,面上却没表现出来,只道:“哎呀,当时恐怕二弟也是吓坏了忙糊涂了,这一直居然都没有向我提起来。不然,我都好了这多天了,也早该上门像五爷爷道谢,不但让他老人家跟着受累,还带累的病了一场。”

  三nǎinǎi一听这话,笑的眼角的皱纹都深了些:“没啥,没啥,你五爷爷是个大度的,不会计较这么点儿小事儿。你也不用专程看望他了,你五爷爷爱吃糖,你去请他来吃席,顺带给他送一包过去,他指定欢喜。”

  “嗳,嗳,有三nǎinǎi您给指点着,我这心里就不那么紧张了。第一回经手办事儿,真怕因为自己不懂失了礼数,万一惹得长辈们生气,可就罪过了!”邱晨不紧张,说的话却很贴切,让三nǎinǎi听得很顺耳。

  辞过三nǎinǎi家,回到家里,帮忙的媳fù子们已经都走了,白天剩下的饭菜,仍然折在一起每家一碗分了。没有动的鲜菜都放在院中的一口大瓮里,可以保证存放一夜不变质。至于明天席面上要用的鱼ròu之类,还要第二天一大早去镇子上购买。

  兰英等着邱晨回家,这才jiāo待了几句,回了自己家。

  邱晨走进里屋,就见一盏油灯之下,林旭仍旧带着几个孩子在识字写字,豆大的灯火晕开一层淡黄的光,让整个房间都特别地温馨宁静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孩子们的学习也见到了一些成绩。特别是阿福,学的非常认真,已经能够认识一百多个字了,每一个字都会写,而且写字的笔画结构也有了些模样,风骨还谈不上,却已经能称得上整齐了。阿满识字也有二十几个,但因为人小手不够灵活,写字就差了些,横平竖直还是她要努力的目标。

  杨家四个孩子,学的最认真的是老大杨俊文,但他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加上白天要去工地帮忙招呼,还要赶车外出等,白天就没了学习的时间也是学得最慢的。老二杨俊书和俊文学习时间差不多,认得字却比俊文多不少,但据邱晨观察,这个是兄弟几个中最聪明的。学的最好的则是杨俊章,这孩子脑子聪明不说,学习也认真,读书写字的时候都非常专注,这也是表现最佳的主要原因。杨俊言的表现则有些不尽如人意,这孩子脑子不笨,就是贪玩,坐不住,是以虽然每天和俊章一起读书认字,比起俊章来就差了不少。

  见了娘亲回来,两个孩子笑着凑上来,蹭蹭抱抱,邱晨也亲亲阿福,又将阿满抱在怀里,一起围着炕桌坐了,也跟着学了一会儿字。就打发林旭带着杨俊文去睡觉,林旭临出门,邱晨又嘱咐道:“二弟,明日记得再去邀请一次徐先生,请他中午到咱们家吃席。”

  家里请客能够记得自己的老师,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家人对他的看重,林旭自然欢喜,笑着答应了,和杨俊文搭着伴儿回东厢去了。

  邱晨则带了大大小小五个孩子,洗漱后上炕睡觉。自然睡觉前还要讲一会儿故事。

  孩子们多了,邱晨也变换了讲故事的办法,一般都由她先讲一遍,然后挑一个讲得好的孩子再复述一遍。讲的好的,第二天早餐就给加一个鸡蛋的奖励。这不起眼的小奖励,却让孩子们每次都争前恐后地要求复述,也因此,孩子们听故事的时候就特别认真,不过几天工夫,连后来的杨家三兄弟,也能讲四五个小故事了。

  村里孩子们淳朴憨厚,但也往往容易带着扭捏拘泥之气,被许多人称之为‘小家子气’。邱晨特意让孩子们在一家人面前讲故事,而且比较谁讲的流利,谁讲的声情并茂,更吸引人,渐渐地,几个孩子的胆子就锻炼的搭起来。等忙完这一段时间,邱晨还打算抽机会让孩子们在更多的人面前讲故事,锻炼他们面对人不紧张不拘束,不管面对谁,都能大大方方地表现表达,把那种习惯畏缩、拘谨感彻底抛掉。

  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还未亮,邱晨就早早地爬了起来,将家里的事情统统jiāo待给早赶过来的兰英和请假在家的林旭,她就跳上杨俊书套好的马车,带着几个孩子直奔清水镇。

  ------题外话------

  不行了,只能加五千了,再多实在码不出来了……

  看在粟粟这么勤快的份儿上,亲们表扬个呗!

  感谢香非、liu506818422、second25、dollwang、杨贵妃7603、艳子2012送的月票,感谢小天给的鲜花,感谢亲们的支持和鼓励,O(∩_∩)O谢谢!

  ☆、第六十三章 上梁待客

  第六十三章 上梁待客

  既然要办席面,邱晨也就不抠搜。先奔ròu铺,直接要了半片猪ròu,足足一百二十多斤,让ròu贩给剔好了。又去卖鱼的摊子上买了六条三斤重的大鲤鱼;之后又去早晨的小市上转了转,买了几斤新割的韭菜;又去杂货铺子里买了些木耳、金针菜等干货,特别重要的是买了两挂鞭,待会儿上梁的时候要放了驱除四方煞气,以后住人过日子,也能顺顺妥妥家宅平安。还去集文斋买了五张红纸,同样是上梁的时候要用的。当然,她也没忘了三nǎinǎi的嘱咐,买了两封上好的蜜三刀和两包麻糖。这才匆匆赶回刘家岙。

  等她到家,上工的汉子和帮忙的媳fù婆子已经都到了。

  上梁要等到吉时,其他的活计却可以做着。此时,几个匠人就站在屋墙上,整理好砖檐,然后做最后的上梁准备工作。其他的则开始去后院做搭炒yào棚子的准备,还有几个平时打下手的青年,则收拾工程散落在各处的砖头瓦片,送到大门口,那边也有两三个人平整地面,拿搜罗来的半头砖铺了,让原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坡,也成了青砖铺地,清清爽爽起来。

  邱晨转了一圈,找到林旭,让他拿了蜜三刀和麻糖,去村西请徐先生和五爷爷去。

  马车回来,自有人上来帮忙卸车,看到半扇猪ròu,一个个的眼睛都火辣辣的,几乎要把这些猪ròu看进自己的眼里。

  邱晨根本顾不上理会这些,因为杨树勇和杨树猛一起赶着马车赶到了。

  看着大哥二哥相似的脸上,憨厚笑容也掩饰不住的深深疲惫,邱晨感动,又找不到什么语言能够表达,只连忙上前,将两位哥哥请进门。那边儿的几个小子看到,也都笑嘻嘻地迎了上来。阿福阿满已经和杨树勇混熟了,再见到杨树猛叫二舅叫的也异常顺溜,把杨家哥俩高兴地抱着俩个小家伙,笑眯了眼。

  林家在刘家岙的东北角,五爷爷家恰恰好在对顶角的另一端,是刘家岙村落的西南角。不算刘家大院的话,五爷爷家就是村子最西的一户人家了。

  同样的几间茅屋,篱笆小院,林旭慢慢地走过去。

  若是邱晨在这里,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这位帮助了她们家的老人会被人下意识地忽略了,就在两间茅屋西边的空地上,一大片黑乎乎的东西散发着阵阵恶臭。这位五爷爷是以掏粪为生的,每隔几天就会去清水镇挖茅厕,清理粪肥,再把这些挖回来的粪肥拉回来,卖给粪肥不够的农家。

  虽说村里人种田谁也离不开粪肥,但专职掏粪肥的人,还是会被人轻视。

  到了巳时中差一刻(大约上午九点四十五分),村正、村老们和邻里百舍的陆续都赶了过来,林旭去请的徐先生和五爷爷,也都赶了过来,与众人一起在院子里站好,邱晨就见满囤叔站到了屋山墙上,稳稳当当站好,

  作为林家的代表,林旭朝着新房子做了个长揖,扬声问道:“子丑寅卯,大川爷,何时上梁家宅安宁人畜兴旺?”

  满囤爹一脸肃穆,声音洪亮,大声道:“今日就是吉日,巳时中上梁!”

  喝声落下,众人齐声应和。哄然应和声震响耳膜,直入心底。那些早就准备好的青壮们,就在老把式的指挥下,两名木匠麻利地把早就做好的扒角子在屋架子顶部按好,另一边十几名青壮则用绳索、细长的木杆架着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屋梁,往上送,安置到屋架之上,就是上梁了。

  在一二十号青壮齐声吆喝的号子声里,两架屋梁顺利地拉上屋架,稳稳当当地安置在屋架最顶端,满囤爹大吼一声:“上梁咯!”

  顿时,有人点燃了早就挂好的鞭pào,鞭pào噼里啪啦zhà响声中,满囤爹把一张写着吉利词儿红纸贴在屋梁上,似乎又拿了什么压在房梁的缝隙里,大概都是一些驱邪镇宅之物。又对着房梁念念叨叨了一回,这才笑着转身对下边的人道:“安……梁!”

  谐音安良,也是寓意以后日子安安稳稳,和和美美的意思。

  至此,上梁就算完成。另一边,由另一个老把式带领的门楼也立了起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两处架檩条,搭草苫子上泥挂瓦了。

  这会儿,木匠和青壮们仍旧干的火热,村正村老们则在院子里落座。林旭带着俊文俊书和村子里的几个半大小子,送上茶水、果脯麻糖之类的点心,这些老人们脸上的笑纹就更深了。

  这一日,收罗布麻的工作暂停一天,头一天已经通知下去了。兰英就和青山、庆和家的一起,带着fù人婆子们忙乎。

  等邱晨走进厨房,fù人婆子们已经动手蒸好了馒头,拾在大笸箩里,盖上干净的笼布保温,然后几个锅一起就开始做菜。

  邱晨被公推出是厨艺最好的,又是自家的事儿,主桌上的几个压桌菜,就需要由她来做。她也无可推辞,麻利地挽了衣袖,上前忙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