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儿女成双福满堂最新章节 > 儿女成双福满堂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72 章

  吃!”

  杨璟庸瞪着那个人,若是目光能杀人,相信这会儿秦铮已经横尸当场了。

  好一会儿,杨璟庸平复了心情,喝了口茶压了压火气,这才开口问道:“怎么,姐姐的情况还不好?”

  邱晨怀孕的事情没有对外公布,但秦铮却是不会瞒着杨璟庸的,就连邱晨孕吐,他也特意跑来一趟,让主管太医院的杨璟庸淘换个止吐的方子。

  秦铮一听这话,脸上带了抹苦涩,摇摇头道:“不好!唉……你不知道,我看着她吐得难受,还得强忍着吃东西,我就不敢看……原来都说生孩子是一脚阳间一脚yīn间……谁知道,怀个孩子也要遭这么大罪!”

  听秦铮说的苦楚,杨璟庸也没了火气,却同样茫然。他虽然有几个伺候的婢妾,但并没有子嗣,也没娶过亲,对fù人怀孕生产的事更是两眼一抹黑,跟着着急也毫无办法。

  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杨璟庸才开口,却是难得的正色宽慰道:“既然穆老先生和太医们都说无妨,就不会有事,你也不要总这么苦这个脸,姐姐本来就难受,再看你这张又苦又冷的脸,岂不更难受!”

  好好地宽慰话,他偏偏不能好好说,说到最后,就很是不中听了。

  秦铮这会儿也没心思跟他斗嘴了,不经心地点点头,敛了神色,道:“今儿早朝上,魏、徐两系争得厉害,都想着推举自己的人前往西北平叛……”

  说起此事,杨璟庸也正了神色,不屑地撇嘴道:“徐家还罢了,有个镇南侯。魏家几代都是文官,所依附的也多是低级武官,哪里有能拿的出手的人?居然也跟着争……他们真当这朝中大事如儿戏么?叛军势如破竹,已经连下七城,占了大片的疆域,而且仍旧迅速向东推进……难道,他们不知道,他们如此争执不休,拿不出个主张来,百姓于水火不说,等叛军做大,到时候很可能真的会倾覆了这大好江山么?”

  秦铮抬头看了他一眼,神色目光都已经恢复了一贯的平静镇定。这一眼,就让杨璟庸的暴怒熄了不少。

  重新坐回去,杨璟庸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貌似有些太不够冷静了,有些恼怒地盯着秦铮道:“你那是什么眼神啊!”

  秦铮并不理会他有些抽的质问,只沉吟着道:“原本我们准备推举魏家……如今看来,倒不如助徐家一臂之力!”

  说起朝中几位成年皇子来,真正有一争之力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皇长子诚王杨璟馥,第二个自然就是皇次子雍王杨璟庸。

  诚王贵在是嫡子,又是长子,依照传统的立嗣习惯,立嫡立长都是他。那些追随在他身边的官员,大都也是看好了他这一个条件,这也是魏家不惜血本地扶持他,而不是齐王杨璟郁的原因。

  相比诚王,皇四子杨璟芳年纪尚幼不说,xìng格也相对绵软,更爱诗书文章,相对来说很是天真,对权谋之事不喜。徐家之所以跟魏家争执不休,大半的原因是对魏家挑衅和打压的反击。定南侯徐琼更是除了作战外,几乎不参与朝事,行事颇为低调,并没有传出跋扈嚣张的名声来。

  杨璟庸虽说前些年一直声名不显,甚至被传病弱不堪,极少进入朝臣的视野,但自从秦铮驱逐北戎,夺下大片疆土之后,杨璟庸一连串的动作,却都影响颇深,而且可圈可点。除了仍旧跟朝臣来往不算密切外,已经算是高调地进入了朝臣的视野之中。

  当然了,在夺嫡中占着主导地位的景顺帝的态度也很敏感。这些年,景顺帝几乎称得上是放任魏家徐家相争,他居中调停,平衡朝政。甚至往深了一步说,徐家其实就是景顺帝提起来制衡魏家的。

  相对的,一直低调为人的杨璟庸和其外家唐家,一直声名不显,却一直平安无事,并且唐家一直占着吏部右侍郎的位子,而吏部左侍郎一直缺位,吏部尚书王铭时已经年逾七旬,虽占着个吏部尚书的位子,却几乎不怎么理事……

  再看景顺帝对杨璟庸也是颇为偏爱,诚王比杨璟庸年长却一直未曾受封,一直到杨璟庸立功封王,这才连封三王……这样的封赏,不由让某些人猜测,不会是因为封次子,不得不捎带上的诚王和齐王吧?

  听了秦铮之语,杨璟庸微微诧异之后,也垂眸沉思起来。

  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看向秦铮,眼睛里已经带了一丝轻松的笑意:“如今南疆平定,定南侯徐琼再待在那里也太逍遥了……”

  秦铮微微勾了勾唇角,道:“前几日,王尚书的长孙不知从哪来得了消息,求到我府上,请穆老先生给他祖父诊病……”

  杨璟庸点点头没有作声,只等着秦铮继续往下说。

  “王铭时老爷子年事已高,已经有过两次小中风,此次又有中风之兆,已经下定决心告老了……”秦铮说到这里顿住,看着杨璟庸道,“吏部不必说了。户部的郑即玉是纯臣……一旦动兵,兵部就不能轻忽了。”

  杨璟郁眸色一深,垂下眼去。

  兵部虽说没有调动兵马的权利,却负责辎重饷银的划拨,而且,对武官一系有监察考评之权……许多低级的还没能入了皇上眼的武官,对兵部还是会比较忌惮的,那些人能不能升迁,除了战功的积累、长官的提拔外,兵部也不可得罪!

  如此一来,若想动兵,掌控银米的户部反而不是最重要的,直接掌控辎重饷银划拨、影响兵将升迁功勋的兵部,才是重中之重。

  可如今,让杨璟郁忌惮的是,兵部尚书隋元庆是魏家一系的人物。此人先帝时期的武状元出身,在江浙沿海打了十多年的倭寇海匪,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还是先皇后魏氏提拔与他,将其迁入兵部任左侍郎,之后又升为兵部尚书。隋元庆一直感念魏皇后的知遇之恩,从而对皇长子颇为尽心竭力,可以说是魏家阵营中的中流砥柱。

  吏部尚书王铭时年逾七旬,这位兵部尚书隋元庆却还不到六十,而且因为练武出身,身体硬朗的很,若是想着等他年老致仕显然不现实。而且,这位隋尚书持家立身都比较正,不贪腐不好色……想要捉其把柄也不容易。

  见杨璟庸神色沉重,秦铮搁下茶杯起身道:“你也放宽心,此人虽说身在魏系,但还算识大体,不会将朝争之事凌驾于家国大事之上……”

  杨璟庸当初跟着秦铮在北疆,就是主管辎重粮草后勤,对于这个自然也清楚。

  隋元庆虽说一心保诚王,在战事上基本还算持正,没有太过克扣。当然了,这也不排除当初秦铮派系不显,魏氏一直存着拉拢之心的缘故。

  徐琼在西南能够大捷,因为背靠的两湖和四川,皆是鱼米富饶之地,有所凭持。到了大西北,当地收拢军饷补给根本不现实,军队打仗依靠的完全是朝廷的军饷调度,若是军饷供应不上,再好的将军,再多的兵丁,也只有饿死在荒漠戈壁上的份儿。

  秦铮说完,抬脚就走。

  杨璟庸突然出声道:“昨儿晚上来的军报你看了没?松江海匪作乱,抢掠数十个村庄集镇,淮州指挥同知带兵驰援,烧了海匪的船只,断了海匪的退路,围而歼之,共斩杀海匪两千余人,生擒千余人!”

  秦铮转回头挑挑眉,示意杨璟庸有话快说,这些军情他怎么会不知道。

  杨璟庸看着秦铮,慢慢道:“淮州指挥同知你可记得是谁?”

  ☆、第三百八十二章 端午

  秦铮目光一凝,凌厉一闪而逝,只剩下一贯的冷肃盯着杨璟庸:“如何?”

  杨璟庸抿抿嘴角,未发一言,坦然回应着秦铮的目光,片刻,秦铮收回目光,转回头继续朝外走去。

  目送着秦铮出了临波轩,一路远去,挺拔修长的背影渐渐隐没在花木山石之后,杨璟庸这才转回目光,落在手中的茶杯之上。他知道秦铮明白的,根本不用他多言。至于,做不做,也只看秦铮自己的决定,他没办法,也不会强迫他。

  搬到靖北侯府之前,秦铮跟秦修仪报备过了,但并没有通过李夫人。这件事,一直搁在邱晨心里。不管李夫人怎样,如今毕竟是梁国公府的女主人,秦铮和邱晨的婚事上,表现的……大面上也还过得去。而且,让邱晨比较满意的是,李夫人虽然耍了些不入流的小手段想打压她,但终究没有使什么下作yīn暗的手段……这些,都让邱晨希望彼此之间能够保持住表面的和谐共处。

  安阳府各家、正定府云家的端午礼,四月中旬,就已经打发人送了回去。杨家和刘家岙兰英等人的节礼则由俊文俊书兄弟带了回去。

  京城里,邱晨认识的人几乎没有,跟秦铮商议过以后,只备了诚王府、雍王府、齐王府、四皇子四处,梁国公府几房,至于其他人家,秦铮说都不必理会。邱晨不太赞同他的观点,只好多制备下一部分礼物,等着有人送礼上门的回礼。

  因为她添了孕吐的毛病,不吐的时候几乎都在睡觉,精力实在不足,就换来青鸢,将分派礼物的事情jiāo给了陈氏和青鸢打点。

  端午节,北方虽然不如江南隆重,没有赛龙舟,但也是入夏的大节。

  因大明京城承自辽金,故而辽金许多习俗也延续了下来。

  端午节除了前宋时的贴天师符、五dú符、五福符,房门chā艾草,人人都要系长寿彩缕等习俗之外,宫中还会有拜天、shè柳、击鞠等娱乐活动。

  另外,五月端午在民间还被称为女儿节,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chā艾虎。出嫁的女儿也多在此时归宁……

  天师符、五dú符等不用邱晨cāo心,陈氏早就准备妥当了。就连阿满的衣裳、榴花、艾虎诸物,也由魏氏带着几个丫头早早准备好了。

  五月初一一大早,阿满就穿上了漂亮的海棠红袄裤,两个包包头上攒了宫纱织的石榴花,花蕊以金丝缀成,顶端还镶了米粒儿珍珠,颤颤巍巍,珠光莹莹,煞是好看。再看两个孩子脸上,额头俱以雄黄画‘王’字虎符,以避dú驱邪除秽!

  两个孩子第一次经历这种风俗,都很是新奇。

  阿满道:“娘亲,嬷嬷还给我做了艾虎和长寿彩缕,要到重五才戴!”

  阿福在旁边附和:“嬷嬷也给儿子做了,还给儿子做了辟邪香包!”

  “我也有,我也有……”满儿不甘示弱地跟着嚷嚷。

  邱晨看着两个孩子,心里难免有些愧疚。虽然打算的很好,嫁了秦铮之后也会好好地待两个孩子,照顾两个孩子,如今只是怀了身孕,就因为孕吐的原因少了对孩子们的关注和照料……唉,等身体好一些,她还是要多多陪陪孩子才好。

  抬手摸摸两个孩子的头顶,邱晨笑着商量道:“嗯,娘亲准备给你们裹过节的粽子,你们两个想吃什么馅儿的?”

  “我要吃蛋黄儿的!”阿满第一时间举手发表意见。

  阿福看看妹妹,也跟着笑道:“儿子喜欢红枣豆沙的!”

  邱晨笑着点点头:“好,那咱们给满儿裹蛋黄儿粽子,也给福儿裹红枣豆沙的粽子!嗯……让我想想,还有什么馅儿……鲜ròu粽,桂花莲子粽,板栗粽,菠萝棕……”

  邱晨一口气说出十几种馅料品种来,听得阿福阿满两个小家伙儿瞪大了眼睛,小嘴儿忍不住动动,一脸忍不住地垂涎的模样。就连旁边的丫头婆子们也听得入迷,纷纷低声议论起来。玉凤青杏几个之前在刘家岙见过邱晨包粽子,其他的,就连承影含光等人都没有见过这许多馅料的粽子,不由都露出一脸向往的神色来。

  端午是大节,自然就少不了礼尚往来。

  看丫头婆子的表情,京城里好多人家也包粽子,用料却比较简单,一般也就是红枣粽和豆沙粽两种。对于邱晨说的蛋黄粽、鲜ròu粽、桂花莲子粽等等都觉得新鲜,邱晨就决定,今年端午往来的节礼,吃食就送粽子,再搭配上其他的五福五dú香囊、巾子之类也就够了。

  这许多馅料好些是要提前准备的,比如鲜ròu粽要腌制一天一夜方能入味;蛋黄粽也要煮熟咸蛋,取蛋黄备用;还有莲子,要提前水发清洗;豆沙要挑选豆子,熬制成豆沙……诸般准备事宜繁琐不说,裹好粽子之后,还要煮上几个时辰,晾凉沥水,方能装盒送人。这一系列工序做下来,怎么也得两日功夫,此时已经是五月初一,再不动手,就要耽误了节礼往来了。

  邱晨于是就吩咐,让陈氏安排丫头婆子给小喜,由小喜带着筹备各种馅料,准备粽叶,赶着包出几百个各色馅料的粽子来,再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系起来,九个粽子攒成一提。碧绿的粽叶,各色的丝线,还有隐约透出来的香气,每家拿上两提,既应了节日,又漂亮讨喜。

  热火朝天地忙碌了两日,粽子已经基本裹完,邱晨特意放宽了材料的用量,是以,包裹的粽子多出许多,是邱晨备下给府里的下人们分食的。当然,一些相对稀罕的馅料不够这么多,多出来的都是红豆沙、绿豆沙,乃至红枣、莲子之类的。

  即便如此,一些知道内情的丫头婆子,仍旧满怀期待,喜气盈腮,连行动间都轻快了许多,一个个兴头头脚底生风一般。

  初三下半晌下了一场雨,傍晚放了晴之后,天气的燥热却消散了许多。

  好天气让邱晨的孕吐也减轻了许多,难得的晚上跟秦铮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吃了顿晚饭。

  秦铮看着妻子平静地吃完一顿饭,心里欢喜,吃过饭陪着两个孩子锻炼了一回转回来,就抱着邱晨道:“是不是不难受了?这以后就不吐了吧?”

  邱晨这会儿正觉得烦恶的不行,听他这么着急关切的询问,是又窝心又无奈,苦笑着摇摇头。

  好在,这一晚只是犯了阵恶心,并没有真正吐出来。

  洗了澡出来,秦铮也已经洗漱干净了,正坐在榻上拿着本书在看,听到邱晨出来,连忙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