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公主愁嫁记最新章节 > 公主愁嫁记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 章

  没拿正眼瞧过他,跟那天在街上时一样。

  杜冠宁捧腹大笑,手搭上宋允墨的肩膀,揶揄道:“宋檀奴啊宋檀奴,枉你名动京城,在街上走一圈,就能收到一车的瓜果,今天却被我这小妹无视,心里肯定不好受吧?”

  宋允墨不以为意,淡淡道:“下官去看望德妃娘娘,不打扰太子和太子妃,先告辞了。”

  ***

  兰君一面疾走,一面暗恨自己耽搁了那么长时间,若是被贤妃知道,又不知要被怎么训斥她。

  到了梦溪宫的花园,瑶花早就等在那儿了,脸上微微地不耐烦。待看到兰君,她吃惊得整个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公主,您这是……”

  “姑姑不是jiāo代要盛装打扮吗?”兰君无辜地看了看自己,装傻充愣,“我以为这样才算隆重。不对吗?”

  瑶花面上不敢说什么,心里却轻嗤了一声。长在民间的公主就是扶不上台面,在宫里几年了,连打扮要得体端庄都不知道。不过,瑶花本来就极不赞成这门婚事,这样也好。

  梦溪宫据说是□□为心爱的女子修葺的,虽然不如皇后的紫金宫那样富丽堂皇,金雕玉砌,但是清雅别致,一草一木都显示出打造者满满的爱意来。

  传言□□爱那个女子逾命,那女子逝世后不久,□□也忧伤过度,驾崩了。帝王家能有这样至死不渝的爱情,十分难得,后世的野史少不了又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

  到了湖边的琳琅阁,瑶花引兰君去了二楼。她打开珠帘,恭敬道:“公主请在后头稍侯,奴婢这就去引沈公子前来。”

  兰君点头,扫了眼矮桌上的水果,都极为名贵稀有,也不枉她特意来这一遭了。

  过了一会儿,瑶花的声音在珠帘外响起来:“启禀公主,沈公子到了。”

  兰君连忙正襟危坐,隔着不算厚重的珠帘往外看了一眼。男子眉目英俊,国字脸,穿着檀色的宫锦长袍,胸前绣着一对纯白的斗羊,章彩华丽。她暗忖:贤妃虽然跟她不对盘,但颇有姿色,想来这沈家的风水也必定差不到哪里去。

  “沈公子请坐吧。”兰君大方地说。

  “谢公主。”沈毅坐下,低着头,有些拘谨。他闻到浓重的脂粉气从珠帘的那端传来,忍不住皱眉。家中为他介绍了许多闺秀,他都看不上,偏姑母说这承欢公主是个绝色,要他无论如何来瞧上一眼。

  兰君见帘外的人不说话,索xìng挑明了道:“沈公子应该知道我声名狼藉吧?”

  沈毅愣了一下,没想到她这么直接,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位十公主的所作所为他也略有耳闻,什么混迹青楼,掘尸挖坟,行踪飘忽不定,行为古怪至极。不论是新年年会亦或是各大庆典,从未见她公开露过面。不过姑母可劲地夸赞她容貌过人,还给他看过画像,说那画像不及本人之万一。他素来爱美人,也免不得好奇,前来一观。

  沈毅斟酌道:“我认为看人应该用心,无论传言如何,和公主面对面谈过之后,才算真正了解。”

  兰君掩嘴一笑:“那本公主为了见公子,可是好好打扮了一番,公子要不要看看呢?”

  沈毅还未说话,兰君已经自个儿掀了珠帘出来,大方地站在沈毅的面前。

  没想到这一看之下,沈毅差点伏身作呕。那大红的胭脂,大红的嘴唇,大红的衣裙,刺激得他五脏六腑齐齐翻涌,根本再顾不上细细研究兰君的相貌。

  兰君暗自发笑,一本正经地说:“老实说吧,公子的模样家世本公主都喜欢,公子瞧瞧我这副模样,若是满意,这婚事就这么定了吧?”她努力地装出娇羞的样子,沈毅却捂着胸口站起来,直直地倒退几步,好像看到了什么妖魔鬼怪。

  他苍白着脸色,低头道:“公主恕罪。婚姻大事,在下还得跟家父与姑母先商量商量商量。在下还有事,这便告辞!”

  “这怎么才见面,就要走呢?”兰君见他要走,连忙装作追了两步,沈毅却像是活见鬼一样,慌慌张张地跑了。下楼时,他脚底下一个踩空,还差点翻下楼梯。

  等跌跌撞撞出了琳琅阁,沈毅缓了口气,暗骂道:姑母怎么能这般埋汰人!这哪里是什么如花似玉的公主,简直是疯婆娘!这样想着,他又一阵恶心,逃也似地跑了。

  琳琅阁上,兰君忍不住笑,三七无奈地看着她:“公主这是何苦?就算不想嫁给沈公子,也不用这样糟蹋自己,传出去多不好听。”

  “声名于我一钱不值,他们爱怎么传便怎么传,我不在意。你之后在宫里散个消息,就说我看上了沈家公子,但他却看不上我,全沈家人一个面子吧。”

  “是。”三七叹了口气。

  ***

  庆帝正在御书房与太子杜冠宁讨论益州的灾情,听罢毕德升所述,搁笔在案:“这混账丫头,又玩花招!若她肯以真面目示人,依沈毅的xìng子,这门亲事十有八九能成!她想把朕活活气死吗!”

  杜冠宁恭敬地拜了拜:“父皇息怒,也许十妹只是不喜欢沈毅而已。”

  庆帝无奈:“她素行不端,京中的王公子弟,哪个敢娶她?好不容易贤妃肯出来做个媒,对象还是沈毅。那孩子相貌好,家世也好,据说在工事方面颇有才能。朕都想好了,他若娶了承欢,这次益州的大坝重修,就给他主持!”

  “可父皇,”杜冠宁斟酌了一下,才小心翼翼地说,“贤妃娘娘跟十妹向来不合……沈家会不会就是想要名正言顺地给沈毅谋个官职,才愿意接受十妹?”

  庆帝眸色幽沉,看着书案上摊开的奏折不语。

  “儿臣以为,这婚事真的还应当斟酌。”

  “朕自有主张。”

  杜冠宁不敢再说。外人看来他这太子之位稳固,可只有他知道,如履薄冰。帝王心深不可测,一言不慎就可能招致祸端。比起关心什么手足之情,他更愿意明哲保身。

  “你下去吧,写一份关于治灾的折子给朕。”庆帝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挥手道。

  杜冠宁眼眸一转,躬身退出去。

  皇帝摇了摇头:“这个太子啊!几时变得这么玲珑心思,怕承欢嫁给沈家,朕会更倚重他们。朕记得,圣德皇后在的时候,他还比现在好上许多。”毕德升奉上茶,宽慰道:“太子也不容易,只不过卫王逼得紧,他怕失宠罢了。”

  庆帝接过茶喝了一口:“小德子,你觉得沈家真的是冲官职来的?”

  “这小的怎么敢说?”毕德升苦笑道,“但说沈家和贤妃娘娘会看上公主,真心结这门亲,皇上您自个儿都不信吧?”

  庆帝笑了声:“你去把承欢给朕叫来。”

  “皇上,公主只是年幼不懂事,您不要……”毕德升yù求情,庆帝扫了他一眼:“老狐狸,你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别以为朕不知道,这馊主意就是你出的!”

  毕德升连忙跪在地上,直呼冤枉。

  “那丫头胡闹,你也跟着胡闹!若不是你泄露出去,她怎么知道沈毅晕血,最不喜欢红色?”

  毕德升心虚地一笑:“皇上圣明。”

  庆帝怅然道:“朕何尝不知道,沈家未必是真心的……但朕,上哪里给她找无双公子?”

  毕德升道:“皇上!老奴觉得其实宋大人才是公主的良配……”

  “你说允墨?”庆帝的口气微妙起来,“还记得三年前圣德皇后还在,朕给太子选妃的时候,最早看上的是益州总督朱轻方的女儿吗?”

  毕德升点头,那位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她小时候头一次进宫,朕就看出来太子和卫王都喜欢她。后来她在圣德皇后寿宴唱一曲《桃夭》,艳惊四座,圣德皇后玉口封她为出云郡主。朕见她蕙质兰心,谈吐不俗,有意封为太子妃。她却给朕写来一首谢金泠当初婉拒四海国女皇招揽所用的《节fù吟》。”

  毕德升会意:“那诗当时可是脍炙人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么说出云郡主有心上人?这心上人……宋大人?”

  庆帝凝重地点了点头:“允墨在巴蜀一带长大,而朱轻方的总督府在巴蜀的腹地益州。他们或许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早已许了终身。朕已经放弃了朱璃做太子妃,又怎么会把承欢再塞给允墨?”

  毕德升叹了叹气,没再说话。世间男女讲究缘分二字,有缘无分,也莫可奈何。

  一个小太监利索地跑进来,恭敬地禀报:“皇上,承欢公主求见!”

  庆帝还没发话,兰君已经跟在小太监后面进来,主动往地上一跪。

  “父皇,一人做事一人当,不关毕公公的事!”她挺直腰板,大义凛然。她知道父皇圣明,毕德升透露沈毅晕血的消息给她肯定瞒不过。所以她从贤妃那边出来,就连忙过来请罪了。

  庆帝看着跪在殿上的女儿,眉眼甚至神态,无一不像那人,不由得软了几分口气:“承欢,沈毅到底哪里不好?”

  “沈公子很好,但他看上的不是儿臣这个人,所以儿臣不嫁。”兰君斩钉截铁地说。

  庆帝素来知道她是个明白人,苦涩一笑。

  “儿臣要的很简单,只要他不管儿臣容貌美丑,出身如何,有没有父皇的盛宠,一心一意待儿臣就好。至于他是否貌比潘安,才高八斗,出身世家,一点都不重要。所以父皇不要再逼儿臣,让儿臣自己选吧。”兰君叩首。

  庆帝听罢,恍惚之间,跪在殿上的女儿好像跟那个曾依偎在他怀里,十指相扣的女子重叠。南宫梦……这三个字,仿佛他心头的血。她有着倾世容颜,黄莺般的歌喉,绝美的舞姿。虽出身卑贱,却从不妄自菲薄,傲骨铮铮。

  他们俩俩相伴的数年光yīn,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抚琴,她吟唱;他作画,她起舞;他写诗,她为他红袖添香。

  一生一世一双人,如若那样过了一生,该多好。

  思及此,庆帝轻声道:“好,父皇答应你。”他的无奈,他的无法选择,他的不得不放手,不想再在他们唯一的女儿身上重演。只要他们的女儿一生快乐平安,他又有什么好求的?

  兰君喜道:“父皇此话当真?”

  庆帝点了点头,看向跪在旁边的毕德升,威严地说:“朕是天子,说出口的话便犹如圣旨。毕德升,你给朕做个凭证。”

  “是!”毕德升高声应着。

  “至于给你的惩罚……”庆帝摸了摸下巴,看到殿上的兰君投来恳求的目光,顺口道,“就罚半个月的俸吧。”

  这惩罚已是极轻,毕德升和兰君双双谢恩。

  兰君坐在椅子上,边喝茶边问庆帝:“父皇,师傅去年编撰的《古诗十九》,被乐府编为十九首民谣,您知道了吗?”

  “自然。礼部的乐府令来跟朕说过了,前两日朕还在梦溪宫听了那首《客从远方来》。”

  兰君念道:“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唉,师傅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太师以前就说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智星。”

  “朕还是最爱听他说三国的那些故事……”

  毕德升跪在地上:“皇上,崔家那边传来消息,崔小姐病得厉害呢,崔府派人进宫来求太医了。”

  庆帝疑惑:“好端端的,怎么突然会病得厉害?”

  “荣国夫人说前阵子是连着做噩梦,后来就一病不起。城里的郎中都素手无策,这才进宫请了太医。”

  “走,咱们出宫去看看。”庆帝起身,路过兰君身边的时候,兰君忽然说:“父皇,太师有恩于儿臣,儿臣也去看看吧!”

  太师崔固是个不苟言笑的严厉之人,但他授业一视同仁,未因为兰君生长在民间,母亲的出身不好,就轻视她,或是放低对她的要求,相反还欣赏她,费劲给她找了好几本绝版的字帖和碑文。在兰君心中,一直视他为自己的第二个恩师。

  崔太师四年前过世,崔家子息单薄,崔梓央是他唯一的孙女。

  记忆中,崔梓央总是很安静地呆在太师府里,偶尔圣德皇后召见,她才会进宫。据说她儿时本来活泼开朗,自小就与王家定了婚约。可后来王家出事,皇后做主退了两家婚事,她便渐渐地郁郁寡欢,显少露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新版沈毅的戏份还蛮重的(笑)

  ☆、崔家有女(修)

  太师府是先帝时赐的府邸了,外观虽然气派,但仔细一瞧就会发现屋顶的几块瓦片破落,墙角的白漆像新涂上的,显然有些年久失修。京城三大世家的最后一家,就是崔家,如今像是强弩之末,让人不得不唏嘘。

  崔固在世时,崔家不可谓不风光。出了一个皇后,一个太师。并且崔固在国子监任祭酒时,教过的很多徒弟,后来也都成了高官,最为有名的就是现任工部尚书长孙宏和户部尚书李秋荣。崔固本与王雍十分要好,自家的孙女跟王雍的孙子更是从小就定下娃娃亲。

  谁也想不到,王家出事,一夕之间富贵荣耀尽散。崔梓央还来不及重新找一个好夫婿,太师逝,皇后死,崔家嫡系子息单薄,朝中无人,渐渐衰弱。

  庆帝是微服出宫,身边只跟着几个御前侍卫和毕德升。

  毕德升上前叫门,半晌都无人回应。

  门前的石狮子旁停了一辆精致的华顶马车,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正倚着车厢打盹。毕德升走过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叫道:“小哥,醒醒。”

  那小厮眯着眼睛打量眼前的人:“大叔,何事?”

  毕德升笑道:“向你打听件事。你可知道这家主人是否外出,为何无人应门?”

  小厮打了个哈欠,懒洋洋道:“你说崔家?崔夫人和崔小姐都在家,我家公子刚刚进去没多久。不过,崔夫人平日里一向不喜欢接待外人,大概崔家下人看你们叫门的人脸生,不愿意开门罢了。”

  毕德升把小厮说的话转述给庆帝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