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耽美同人 >红楼之林家皇后最新章节 > 红楼之林家皇后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6 章

  :“老太太说,能不能……”

  贾政话没说完,就被贾赦大不咧咧的打断了,“这都察院和御史台……到底为什么改了名字?”

  贾政觉得老太太叫老大跟着一块来就是个馊主意。

  于是在林如海的太极推手和贾赦的胡乱打岔下,贾政听了一肚子的“前朝跟本朝不得不说的小故事”,被学富五车的前探花科普了一大堆史书下面的真相,然后回去了。

  吐血!

  回了贾府又是一番闹腾,贾政说贾赦不出力,贾赦说贾政不仅是个死脑筋还没仔细听,还道林如海说过他跟都察院的左督察御史不熟来着。

  贾赦咬死了这一句不松口,挨了贾母一顿骂。不过他皮糙ròu厚的早就习惯了,当下道:“要么过两天再去一次?”

  这事儿算暂时过去了。

  然后该吃晚饭了,重头戏开始了。

  婉玉跟康德是一块吃饭的,等到吃完饭,婉玉拉着康德到了她卧室,然后把床掀了。

  地道口就在卧室的床底下。

  康德心里那点小旖旎立即被吓的烟消云散了。地道,皇宫里的地道!

  “这地道是早年留下的。”婉玉道,“是太上皇告诉我父亲的,然后我嫁进来的时候,父亲跟我说了。”

  林大人可真受宠啊,婉玉可真心是他爹的掌上明珠……康德赞叹两声,跟着婉玉下去了。

  地道有点窄,但凡是个壮实身子过去就得小心行走,两人并排就有点堵了。康德稍稍有些惋惜,若是再宽一点……

  小半个时辰,俩人到了林家地下。没去林如海的书房,今晚上要谈的是炒老板鱿鱼这种大事儿,光天化日的林如海也略觉不安。

  拐弯的地方已经被婉玉开了一间小室,土桌子土凳子,里面一盏小油灯,林如海已经等着了。

  康德坐在林如海对面,只听对面的岳父道:“你想当皇帝吗?”

  虽然一路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听到这句话不免还是心惊胆战。康德郑重其事点了点头,完了又加了一句:“我想!”但凡身上流着点皇家血脉的,哪个想的不是大位。就算没了皇家血脉,又有哪个人不想站在众山之巅,接受万民朝拜。

  林如海笑了,抛出了今天晚上第二个消息:“先帝是被害死的!”

  康德又是一震。

  这消息是清王爷传来的不假,林如海也知道要是清王爷想得皇位,多半也是要拿这个当借口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什么的,不如把水搅的混混的。

  从古至今谋取皇位,不外乎几个条件。

  首先牵头的那个得是皇家成员,这个不用说,康德根红苗壮的先帝儿子,还是唯一一个亲王。

  然后就是权力,掌控大权,或者cāo控军队。前一条林如海自己满足了,他的小团体里至少笼络了三分之一的文官,武官稍弱。

  还有就是师出有名,这一点不用多说,先帝无辜丧命这一条最合适了。

  下来就是皇宫侍卫了,还有守卫京城的军队。

  听到林如海说到武力,康德突然道:“宫里一共六位侍卫统领,有一位是我的人。”

  林如海眼神里有点惊喜,康德早年走的都是中庸路线,没想到这么不显山不露水还能拉拢一位侍卫统领。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时机问题了。”

  换句话说,皇帝现在的行事作风已经招致很多人不满了,但是目前的不满还处于消极怠工阶段,还需要一个bào发点,于是……

  是牺牲清王爷还是诚王爷?

  “七叔。”“诚王爷。”三人异口同声道。

  清王爷手上有兵,要真是xìng命不保了他指定得反,况且他现在不过是在等消息,想必出了天牢是分分钟的简单事情。

  康德脸色有点yīn沉,清王爷已经被他标记成为最大的对手。

  林如海道:“既如此,我明日便带你弟弟去赵将军家里。”

  傍边的沙漏显示已经过去快一个时辰了,林如海道:“回去吧。明天还是这个时候。”清王爷在牢里已经待了三天了,留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082章

  第二天一早,林如海就带着林平去了赵将军府,早先婉玉跟赵氏的试探不过是个敲门砖,真正去跟赵将军谈的还是林如海。

  能说动赵将军的本质来说只有一条,满足他的愿望。

  撬动赵将军开口的起子,就是先帝的死因了。按照以往的接触,赵将军是个忠臣,不过万事没有绝度。林如海做了两手打算,为先帝复仇,以及升官加爵,赵家子孙的繁荣昌盛。

  两人谈了近两个时辰,从林如海离开赵家时的笑容来看,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

  宫里,婉玉以身体不适为名,派嬷嬷去太医院宣了太医。

  来的还是上回那个清王爷的手下。

  婉玉笑笑,道:“王爷的确有底蕴,连太医院都能懂得了手。”太医院的太医是有轮值的,她虽能打探到今天是这一位在宫里,但是也不能保证来的一定是他。毕竟嬷嬷去请的是“太医”,谁接了帖子就不一定了。

  太医也笑了笑,道:“王妃谬赞,不过凑巧而已。”

  “我父亲的意思,是看王爷有多大诚意了。”婉玉道。这就是说可以合作,当然这只是缓兵之计,为的就是给康德争取更多的时间,也让林如海能布下更多棋子。

  太医刚想开口,说王爷诚意十足,内阁学士,将来的太子妃,什么都可以谈。没错,王爷已经发现孙大人不大顶用了,或者说孙大人年纪大到已经失了锐气,以及他能拉拢的人并不如林如海这个两朝天子心腹能拉拢的多。

  不过没等太医说出这些很有诱惑力的话,婉玉就抬手制止了他,“听我说完。王爷想要我父亲,无非就是让他做事。明晨就是早朝,届时奉上第一份大礼,然后我们再谈。”

  太医脸上有些yīn晴不定,这话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林如海连听也不听就看不上他们开出来的条件了。

  林如海所求巨大,太医自然是做不了主的,他留下一副清火去热的方子,急匆匆传递消息去了。

  第二天早朝,皇帝听完朝臣的例行汇报后道:“二叔跟七叔的事情审的怎么样了?他们两人一个亵渎先帝,一个手足相残,朕恨不得没有这样的叔叔!”

  三司的长官面面相觑,半响,大理寺少卿出列,没办法,这个案子是大理寺主审。“回禀陛下,此案疑点众多,又时隔久远,单单靠着一个人的供词并不能定罪。”

  这说的是七皇叔,然后大理寺卿就像跟没想起来还有个二皇叔一样,退回去了。

  刑部侍郎接着他出来了,“陛下明鉴,据案发已有两年之久,刑部去猎场的官员还未曾回来。”

  可不是吗?皇帝拿一个谁也没想到的理由让七皇叔下了大狱,然后作证的只有一个侍卫,刑部的官员就算想帮着皇帝,那也得先去装模作样的调查一番。

  但是现在离七皇叔下狱不过五天之距,又是寒冬腊月,皇帝是不是催的有点急了。

  赵将军咳嗽了一声。

  皇帝脸色一变,没等他说什么,工部侍郎也出来了。他往地下一跪,声音凄切道:“陛下,臣与七王爷共事多年,七王爷体恤下属,待人优厚,此事定是招人陷害,望陛下明察!”

  御史台的人脸色有点不好,似乎是因为这等谏言挑皇帝小辫子的事情居然被一个默不作声的工部官员抢先了。

  于是咚咚好几下,台下又跪了不少御史台的官员,有了他们打头,这一来二去跪下的人就有将近二十了。

  从七皇叔小时候进学的成绩有多么优秀,再到他与官员相处又多么的和蔼可亲,之后便是长篇大论的七皇叔跟五皇叔兄弟情深等等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七皇叔是冤枉的,陛下要是不放了七皇叔我们就不起来了。

  当然也有人是帮着皇帝说话的,只不过……

  人少位微言轻罢了。

  先帝的班底都没完全组建起来呢,现在这个皇帝,能笼络的都是些低位的官员,或者墙头草罢了。倒也不是没有高官想投靠皇帝尽忠,但是想想历史上的先贤们。

  姜太公的愿者上钩,诸葛亮的七顾茅庐。这说明什么?有才能的人都是矜持的。但是皇帝这么一闹,观望的人犹豫了。

  毕竟他们刻在骨子里的除了忠君爱国,还有一个中庸之道呢。

  皇帝以及向着他的几位官员嘴长的有点少,不大说的过他们。于是皇帝袖子一摆,怒气冲冲掉头就走了,没两步,他突然扭头,就像是虽然各方面都不如对手,但是又不肯低头的那种负气,撂下一句狠话:“那你们就好好跪着!”

  不欢而散。

  只不过事情没完。

  皇帝回到御书房,被气的热血上涌,上气不接下气。

  不仅限于小孩子,大人也有这个毛病,也不让做的事情就越要去做,这一条搁在皇帝身上一样适用。皇帝的本意是两人一举拿下,他计划的时候也想过,清王爷有兵,年纪又大,想必根基是很稳的,所以皇帝心里也有个底线。

  哪怕这次干不掉二皇叔,至少也要拉一个七皇叔下台。

  这么一看,在皇帝心里,两位王爷相比较,是七皇叔占弱势的。

  可是被朝臣们这么一搞,皇帝有点拿不定主意了,七皇叔怎么比二皇叔底子还要硬呢?

  皇帝举棋不定,在御书房里干坐一个下午,等到夕阳西下。小太监抱来了一摞奏折,乍一看足有二三十封。皇帝拿起一本一看,又上头了,是给七皇叔求情的。

  咣当一声,这奏折被皇帝甩在一边了,边角磕在地上,沉闷一声响。

  皇帝又拿起一本,没看两行,又给扔了,还是给七皇叔求情的。

  七皇叔当真有这么大的能量?跟他平常的表现似乎完全不一样了。若他装了这么些年,那他府上流传出来的他跟正妃不和的消息……会不会也是假的?

  皇帝脸上yīn晴不定,片刻又摇摇头,告诉自己:不会的,他俩要真是好,怎么回这些年都没孩子出来。

  这么些实打实的奏折写上来,六部的人都全了……皇帝心里对七皇叔的忌惮越发的深了。就说皇帝家里没一个简单的!

  皇帝沉着脸坐了许久,心里不断的给自己打气:朕是皇帝!朕是皇帝!这么一来,他的勇气似乎又回来了。皇帝扬声道:“去叫人过来拟旨!”

  来的人是林如海还有翰林院的轮值的翰林。

  皇帝看见林如海脸色同样不大好,这也是他名单上要铲除的人。只不过……柿子要一个个捏,还得等他软了才能捏,而林如海目前还是个硬柿子。

  林如海进门看见一地的奏折,叹了口气小声说了句话,便一本本去捡了。他弯着腰,年纪又大了,再加上皇帝想起早些年听过太上皇教育先帝,无论怎么生气都不能扔了折子,也不能污了折子,当下脸面就有点挂不住了。

  皇帝使了个眼色,有小太监上去帮着林如海捡折子,还有人给他端了凳子过来。

  皇帝平复心情,开始讲他的打算了,听了两句,不仅仅是林如海,连负责记录的翰林脸色都变的很难看了。

  这折子吧,没什么实际内容,就是皇帝生气了,写了个折子去牢里骂七皇叔,还要让全天下人知道。

  这种折子也不是不能写,可是骂人归骂人,总得有点实际内容,训斥一顿后总得有个处理意见,单单骂人……有失风度。

  骂人的折子不是没写过,但是总体上的框架就是先一顿骂,然后铺垫一下,你看你都这么坏了,皇帝为了平民愤/安抚官员什么的,给你降个职,完后你还得领旨谢恩。

  这才是骂人折子的精髓,骂人只是一种手段,关键在后面。

  林如海叹了口气,开口道:“陛下……”

  翰林及时停笔了。

  皇帝瞪了林如海一眼,似乎觉得他打断自己对话是很不敬的行为。

  林如海又道:“臣有事要说。”

  这话是什么意思?暗示翰林赶紧离开,后面要说隐秘了。

  翰林急忙请辞,皇帝准了。

  等到屋里就剩下他们两个,林如海道:“陛下,七王爷和二王爷……这怕是二王爷的计策。”

  皇帝一愣,他早就打定主意不能过多依靠林如海,林如海战斗力极强的大女儿是康德的正妃,换句话说,林如海是有做国丈的机会的,他还能真心帮着自己?

  但是……不得不承认林如海才干过人,而且这话确实抓住了皇帝的心理,“你说。”

  皇帝上套了,林如海的声音不大,皇帝生生从里面听出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陛下。先不说今天这么些人给七王爷求情,单说七王爷和二王爷的罪名。”林如海顿了一顿,似乎有点羞于出口,道:“二王爷的罪名是实打实的,两个小太监在,还有跟着一起去的官员,这个不用查就能定罪,但是七王爷不一样,两年过去,痕迹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查起来绝不是两三个月就能定罪的。”

  皇帝点头,不得不承认林如海说的有道理,随后他心里又在安慰自己:朕自然也是想到这一点了。朕当初就是忌讳二王爷多些,才会给二叔安排了这么一个罪名。

  林如海又道,情真意切,诚恳到了极致:“陛下,您于危难之刻登基,根基尚浅。”根基尚浅这四个字说的有点轻。“臣以为,得一步一步来。”

  这是捏软柿子的委婉说法,皇帝表示自己听懂了,但是林如海这幅一心为了自己好的做法让皇帝格外的想不通,为什么?但是皇帝又不得不承认林如海说的有道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