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耽美同人 >朱颜改最新章节 > 朱颜改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4 章

  朱棣道:“他在位的时候,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其实你若仔细的去读那些改革,就会发现更有利于这个社会的进步。——他不喜欢武力解决问题,若是当初不是没有办法了,他定然是不会选择靖难这条路的。”

  朱瞻基震惊道:“皇爷爷,您方才说的是他选择的靖难……”

  朱棣笑着:“是啊,也许真正的历史只有你我两人知道了。——当年的靖难其实是他授予我的,可是最后的最后,我没有把皇位给他。”

  “为什么?”脱口而出的问话,让朱瞻基立即知道自己越礼了,他心虚的瞧着朱棣,缩了缩脖子。

  但显然朱棣并没有在意到这些小细节,还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因为,他说他对权力没有渴望,他说历史选择了我,他甘愿退出历史的舞台,却因为舍不得我,而默默的待在我的身边。”

  “皇爷爷,您……不会……”

  朱棣侧头冲朱瞻基慈祥的一笑,把手指放在唇上,笑着:“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好不?”

  朱瞻基还没有回过神来,只朦朦胧胧的点着头。

  片刻后,朱瞻基猛然回神,紧张的问道:“皇爷爷,那建文帝现在在何处?”

  朱棣无比失落的说道:“朕也不大清楚。”

  朱棣眼神又闪烁了一下道:“不过,他说让朕等他十六年,这都是十六个年头了,那孩子却太顽皮了,依旧还不肯回来。”

  朱瞻基更为紧张道:“皇爷爷,若是他不回来怎么办?”

  朱棣眼神深邃的看着蓝天,笑得开怀道:“朕也答应过他,若是他不回来,朕就带着十万大军去阎罗殿抢人去。”

  朱瞻基打了一个冷颤,第一次无比的期盼着那个历史上他瞧不起的人赶紧出现,千万别因为他而带走他无比尊崇的皇爷爷。

  夜晚,朱棣回了营帐,早早的就睡下了。

  忽然间内侍前来通报,说是有人前来觐见。

  朱棣不悦的皱起眉头,本生这些日子,越是临近允炆回来的日子,他就越寝食难安,好不容易睡下了,不晓得哪个该招千刀杀的居然敢吵他。他没有好气的询问,来者何人?

  内侍躬身道:“是礼部左侍郎胡濙胡大人。”

  朱棣一个激灵,从床上翻了起来,片刻后忽然踉跄的下了床,蹒跚了几步,强压着心中的激动道:“传,快传。”

  他的允炆,已经回来了么?

  第二十二章 等待(下)

  胡濙确实回来了,却是一个人回来的。

  朱棣有些失望。

  胡濙进来就行了一个跪拜之礼。

  朱棣朝外面看了看,确实没有看到什么人影后,才让胡濙起来,又迫切的询问胡濙关于允炆的消息。

  胡濙深吸了几口气,瞧着朱棣半晌,yù言又止。

  朱棣狐疑的蹙起眉头,目光灼灼的盯着胡濙,半晌后,胡濙终究是受不了朱棣那么审视的目光,把头低了下去,轻声的说道:“殿下,皇太孙殿下随着臣一起回来了。”

  朱棣猛然站了起来,激动的抓住胡濙的胳膊,问道:“他在哪里?”

  胡濙道:“他就在外面。”

  朱棣身子有些颤抖,朝帐篷外面张望,还是没有半个人影,想着怕是许久没有见面,允炆那孩子本生就别扭,现在更是害羞了。反正都等了这么多年,也不急这一时半刻,便松开了胡濙,笑着问道:“为什么那孩子不进来?”

  胡濙低着头,声音几乎轻不可闻:“他进不来了。”

  朱棣老了,他竖起耳朵都没有听清楚胡濙究竟在说什么,斥道:“大声一点。”

  胡濙打了一个哆嗦,终于把声音放大了一点:“陛下,您随臣一道出去见见殿下吧。”

  朱棣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不过,才走了两步,又退了回来,唤着内侍进来为他更衣整装。

  朱棣对胡濙解释道:“穿着这身的戎装陪着瞻基跑了一天了,允炆见着肯定会不开心的。”朱棣也不晓得为什么了,会对胡濙说这些话。可见着胡濙低着头,不敢瞧他,便又悻悻的转过身,整理着衣袖,自言自语的说道:“允炆那孩子啊,就算是生气了,也不会给朕说出来的,就皱着眉头,转到一边去,别扭的跟个什么似的。”

  胡濙声音干瘪瘪的附和着:“殿下的xìng子一向都好,他凡事都为别人想尽了,很少给自己留什么后路的。”

  朱棣笑着,眼睛弯成了一条缝:“是啊,所以这些年朕总是想起那个孩子的好处来——这个世界上,怕是只有那个孩子真心诚意的待朕了。——说这些没用,他回来了,便可以与他说好多以前没有说过的话了。”

  朱棣终于换好衣裳,正准备和胡濙出去的时候,又退了回来,唤了内侍取一面镜子来,拿着镜子照了照,问着内侍道:“朕是不是看上去很老了?”

  内侍慌忙的说道:“陛下一点也不老。”

  朱棣摸着鬓角,感叹道:“头发都白了,怎么可能不老了。”

  朱棣侧身问着胡濙:“允炆,他老了吗?”

  胡濙楞了一下,半晌才道:“殿下一直都很年轻。”

  朱棣悻悻的说道:“原来只有朕一个人老了。”他小心翼翼的按着自己的鬓角,轻声道,“允炆不会嫌弃朕老了吧。”

  胡濙低着头,不敢搭腔。

  朱棣却自言自语道:“他让朕等了他这么多年,还敢嫌弃朕的话,朕就要好好的收拾他了。”

  要怎么收拾他呢?

  骂的话,那小子的口才一向比他好,这十六年没有见面了,兴许是比他还要好了,只怕自己占不到上风,还要被那小子憋出一口内伤来。

  打的话,别人打他心疼,自己打他也心疼,况且那小子未必就肯乖乖的就范,说不准还会反击了他,最后自己得不到便宜不说,连乖都卖不到。

  想来想去,只想到一种猥琐的方法,既可以收拾允炆,又可以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朱棣得意的站了起来,向外走去。

  胡濙赶紧跟在其后。

  朱棣扫视营区,还是没有看见允炆的身影,他侧头瞧着胡濙,危险的眯起了眼睛:“知道欺骗朕的下场吗?”

  胡濙轻声道:“知道。”

  朱棣身边的侍卫上前,皆用长矛对准了胡濙。

  朱棣冷声道:“他人呢?”

  胡濙冷静的摊出手,指着一个方向道:“请陛下随我来。”

  朱棣yīn着脸,狐疑的眸子瞧着胡濙,半晌才缓缓的抬起手来。众侍卫撤走长矛。朱棣冷着声音道:“你若是欺骗了朕,朕会让你提前去跟阎王爷那报到的。”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声音微微有一些颤抖,其实心中已经开始有了不好的预感。

  胡濙道:“这也是殿下希望的,陛下可否单独的随臣来。”

  朱棣犹豫了片刻,点头,扬手让众侍卫都退后。

  胡濙前方带路,朱棣后面跟着,都不言语。

  也不晓得是走了多久,只见前方便是一辆马车,很简朴的马车,靠在路边上一点也不起眼。

  朱棣的心莫名的就提到了嗓子眼。

  胡濙走到马车面前,停了下来,回头看着朱棣,平静的说道:“陛下,殿下就在车中。”

  朱棣伸手去掀车帘,这才发现自己的手颤抖的厉害,以至于当手接触到车帘的时候,他根本就掀不开那薄薄的一层帘子。朱棣深吸了好几口气,轻轻的唤了一声:“允炆。”

  没有人答允他。

  他狐疑的看了一眼胡濙,这才发现胡濙的眼眶不晓得什么时候红了起来。

  那种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朱棣更是不敢去掀开帘子,他侧头询问胡濙道:“这车里面的人到底是不是允炆。”

  胡濙低着头,哽咽道:“车中并没有人。”

  朱棣捏起拳头,指尖泛白。

  胡濙继续说道:“但是确实是殿下。”

  朱棣猛然掀开帘子。

  果然,车中没有一个人,只是在正中的座位上,端端正正的放着一个锦盒,以及……一个神牌,没有刻上名字的神牌。

  胡濙跪了下来:“臣实在不晓得应该给殿下立什么牌位,便一直这么放着,已经十六年了。”

  朱棣后退了一大步,帘子滑下,挡住了他的视线。

  他脑子一片空白,不晓得自己该说什么,也不晓得自己该做什么。他只知道一件事,这个不起眼的马车中安放着允炆的神位,一块没有铭牌的神位,还有……还有那个锦盒……那个锦盒……

  “那个锦盒中的东西是什么?”朱棣找了很久才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胡濙哭泣道:“那是殿下的骨灰。”

  朱棣又向后退了一大步。

  十六年了,当年允炆对他说,让他等十六年,他信守承诺,等待了他十六年。当年允炆在他的怀中,眉眼弯弯,信誓旦旦的说,一定会回到他的身边来,绝不食言。

  果真,现在是真的回到了他的身边。

  果真,那孩子没有食言。

  可是,他要的不是这些。

  他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允炆,会冲他笑,会冲他使孩子脾气,会凡事都为他想好的允炆。

  不是这个牌位,更不是这个骨灰。

  他如何能抱着牌位去感受允炆的温度?如何能抱着骨灰去分享允炆的喜怒哀乐?

  十六年,他足足等了有十六年啊!

  他想过无数的结局,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这种结局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那个孩子早就已经死了,已经死了整整十六年了。

  朱棣觉得喉头一甜,一口鲜血便喷了出来,还来不及抬手拭去,头便一阵剧痛,随即就倒在了地上,没有了知觉……

  朱棣醒来时,已经是三日后了,他躺在床上,完全没有了出征时的生气。朱瞻基在他的床边,忙前忙后的,什么事情都不要别人chā手,必是自己亲自服侍朱棣,可是依旧不能让朱棣的精神好转起来,反而一日又一日的加重了病情。

  朱瞻基临时担当了主帅的位置,下令班师回朝。他祈求上天能再多给他一点时间,只要一点点时间就好。可是,这一次,上天并没有帮助他,朱棣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尽然是喂不进半口的yào汁了。

  当大军快到榆木川的时候,朱棣的病情忽然就有了起色,喝了小半碗的粥,还说要人把一个锦盒给他拿过来。朱瞻基见过那个锦盒。朱棣平日里总是小心翼翼的保管着,只有一把钥匙,不jiāo给任何人,朱棣随身携带着。而这次,朱棣当着他的面打开了锦盒。

  朱瞻基伸长了脖子,想看一个究竟。

  只是,片刻后,他却失望了。

  锦盒中没有遗诏,也没有圣旨,有的只是一封一封皱巴巴的书函,许是朱棣经常翻阅这些书函,纸张都已经变黄。

  朱棣小心翼翼的展开书函,枯黄的手指抚摸着纸面上的文字,轻轻的呢喃着:“这个是他离开的第一年给朕送回来的书信。”

  “他?”

  “允炆。”朱棣念着这个名字,宛如允炆就在自己的面前,那一声亲昵的称呼,温柔到了极致,快要滴出水来。他把信函递到朱瞻基的面前,说道,“皇爷爷现在看不清楚上面写什么了,你念给皇爷爷听听。”

  朱瞻基接过,低头念着:“四叔,见字如面。

  离开你多久了,我都忘了,整日里东奔西走,为了寻找胡濙那飘渺的没有行踪的师父,于是,让我都忘记了与你分别的时期。病痛随时都折磨着我,有时想想自己真是傻的,若是不离开你,那死在你的怀中也是一种幸福。但是,转念一想,又不能这样。我们要的是长久的幸福,是当你我都白发苍苍的时候依旧彼此牵着手,一起看日升日落。所以,为了这个愿望,我必须努力的去寻找让自己活下来的方法。四叔,不用为我担心,最近我们得到了消息,现在正向着那方寻去。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我虽然不在你的身边,依旧能看见大明的江山壮阔,依旧能看见大明的鼎盛繁荣。这会是你的功劳,而我也为你而荣。”

  朱瞻基念完,狐疑的看了朱棣一眼。

  朱棣眯起了眼睛,似乎完完全全的陷入了回忆之中,微笑道:“这是朕收到的他给朕的第一封信,当时朕当真就相信了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会看着朕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却不晓得他已经不在了。”

  朱瞻基惊恐的瞪大了眸子。

  朱棣却全然没有在意朱瞻基,只是从锦盒中又抽出一封信,递给朱瞻基道:“你再给朕念念。”

  “四叔,见字如面。

  谢谢你遵守你的承诺,让郑和下西洋,虽然我晓得你这样做的初衷已经和当初与我说好的初衷不大一样了。

  四叔,不用找我,真的不用找我,我很好的,找到了神医,每天吃好喝好睡好,但是就是不能离开这里,怕旧病复发。我想这个也许是上天对你我的考验吧,当初的一句十六年的承诺,现在当真就要给十六了,早晓得我就少说几年,这样咱们相聚的时间就多一些。

  不许笑,也不许说我是乌鸦嘴,不然我就生气了。

  好吧,就算你笑,我也要说。

  四叔,不要改变你我的初衷好吗?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找我,是要弘扬我大明的文化,是要展现我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和底蕴。放眼世界,大明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了,但是我们要让世界上的人都明白,我们是友好的,没有战争没有鲜血,有的是和平和友善。

  暴力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后盾,但是要让别人心服口服却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

  唯有以德服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