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农女当家最新章节 > 农女当家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4 章

  候自然就会忍不住碎碎念起来。怎得又是个儿子啊,他想要闺女啊......

  对于这些,崔玉从最初的无奈到最后的无语,干脆就不管他怎么抽风犯傻了。对了,忘了说,赵家老二大名赵天豪,小名嘟嘟。

  嘟嘟这个名字也是有由来的,还是因为他能吃能睡,刚生下来俩月个头就比别人家四个月的不小了,加上浑身ròu乎乎的,所以崔玉干脆就叫他小猪仔。

  许是这个名字不好听,小嘟嘟有些不乐意,嘟着嘴使劲儿的弹腿闹腾,就是不歇着。没法子了,赵二石拍板干脆就叫嘟嘟得了。

  不过小猪也好,嘟嘟也罢,怎么听怎么不像是爱称啊。

  而周氏也乐的看一家人笑闹,除了偶尔笑着责备赵二石几句,倒也没说过什么。

  话说回来了,赵二石还真是个合格的nǎi爸,尤其是有了照顾小天天的经验。所以对于带老二,还真是得心应手。这也就导致,嘟嘟现在每日里都喜欢缠着自家老爹。

  而小天天得了个小弟弟,也是欢喜的不行,天天围着小弟弟转悠,有时候还伸着胖胖的手并不利索的要哄小弟弟睡觉。

  日子一年年的过着,在赵记成立第四个年头的时候,因为李氏总念着在县城求学不能回家的虎子,陈木匠干脆决定关了镇上小食铺子全家搬去县城。

  这几年,陈木匠开了个木匠铺子,虽然比较偏,但到底也攒下了不少钱。更别说李氏的小店了,薄利多销,倒也有许多余存。所以俩人虽然舍不得玉娘跟天天嘟嘟,可最后还是离开了。

  生活到了这个时候,当真就像是掉进了蜜罐子里,甜的人再生不出什么别的心思来。

  如今徐子钦去了州衙当官,加上朝廷如今提倡发展商业,重视农桑,所以就算离开了县里,他对赵记的关注也并没减少。说起来,这赵记的发展也算是他见证过的,从几亩地开始到最后形成完整的产业,让附近多少商户都无法替代,还真是不容易。

  就在大伙以为能这么过一辈子的时候,徐子钦又去了一趟赵家村,这次并不是来询问农具改造的,而是带了一条难得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好想吐槽啊,现在的小偷太猖狂了,我刚取了钱还没暖热乎,就被人摸了去。

  哎,好在打车回家是到家付钱的~~~~

  啥也不说了,蠢球儿今儿不撒糖了,要找个旮旯角为逝去的一千多块钱去找静静!!!

  第105章 一百零五

  原来是朝廷有意要跟胡人通商,也允许中原这边的商队南北互通,于胡人跟蛮人经商jiāo往。

  这个消息如今还没正式散播开来,只是徐子钦觉得赵记能发展到如今这一步,指不定还能更兴盛一些,所以就来提说一句。

  组建商队不是一句话的事儿,除了人员跟路上的风险,还要置办马匹车辆等等。便是最少的投入,也要四五百两银子呢。更何况他们还要承担路上遇到天灾人祸的风险,还要担心跟各地州府官员打jiāo道会不会被责难,再有就是一路上给各地地头蛇的孝敬。

  这些事儿零零总总的,还真不是一般百姓家能承担的起的。

  崔玉对商队的组建并不看好,风险太大,跟自家如今的生意也搭不上多少边。而且现在他们跟外面已经成型的商队也有来往,家里的蚕丝也会让人送出去倒卖,虽然利润会被分去一部分,但到底稳妥的很。

  送走徐子钦以后,崔玉跟赵二石商量了许久,还是觉得不冒这个险。但还没等俩人放下这件事,朱方六就听了消息来找了俩人。

  跟着东家做生意久了,他自然也知道跑商队的好处跟利润,加上现在虽然自家手里有些银子了,但到底还不充沛。这几年,自家小板凳身子骨虽然好了许多,但还是要将养着,那花销可不是三五两银子的事儿。

  而且以后小板凳要成亲,成亲以后养活一大家子又是问题,不若趁着他现在还有些本领,外出去闯一闯,也好给媳fù跟儿子创出一份家业来。

  再者,小板凳有心学医,可学医的事儿在镇上可不行,若是送去县里或者州里,没有几百两熬着几个年头的学也下不来。

  这些事儿对到一块,他自然不愿意放弃去走商的机会。

  崔玉跟赵二石对视一眼,心里有些犹豫,可朱方六说的也对,现在的他到底还没发给小板凳娘俩一辈子的安稳。

  对于朱方六的心情,赵二石不难理解,思索了一/夜,还是决定帮他一把。当然,也是按着他的要求,只从赵记借了银子,余下的事儿他自个安排。

  毕竟是头一次出去,朱方六不仅寻了马夫,还专门请了走过商有过经验的人来坐镇。最后置办了马匹,招募了人手,又从赵记定了许多蚕丝、布匹跟茶叶就离开了。

  这些东西,都是在赵记兴起后,崔玉让人在各地购置田地山坡种植的。就连茶叶,也炒制了一些送去镇上卖。

  如今除了没有正式的店铺之外,赵记可以说但凡能挣钱的,都会chā一手。

  且说崔虎子跟赵小山这几年也算是被大儒看重,不仅悉心教导学识,更是教授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到底是官学出身,现在两个人都少了曾经的稚气跟最初的羞怯,倒是多了几分内敛稳重。

  如今俩人可不就正准备着去考乡试?也许别人家的孩子考乡试,都是一家人跟着守着的,但崔虎子跟赵小山却只约定了俩人同路。最后还是崔玉不放心,让王秀和带着小板凳跟如燕跟着一块去了,一来是这几个人许久没出去转悠过了,二来也是王秀和跟如燕都是心细的人,有她们俩照顾着,崔玉也放心些。

  至于小板凳,自然是借着这个机会想去县里的yào堂瞧瞧的。对于小板凳跟如燕出门,最不开心的就是朵儿了。尤其是在小板凳上车的时候,小丫头眼泪汪汪的可是把人心疼坏了。

  甚至差一点,小板凳就忍不住说不去县城了。

  在朵儿被崔玉哄着劝回家以后,小板凳还巴望着马车车窗往外瞧,那抿着嘴不言不语的模样,好生让人心酸。

  倒不是崔玉有心拘束着朵儿,只是这次去县城只跟了王秀和一个,若是再带上朵儿,只怕照顾不过来。尤其是朵儿现在年纪不小了,却被崔玉跟赵二石惯出了一身娇蛮xìng子,若是去了县城碰上不顺心的事儿,只怕得闹脾气。

  说起来也是奇怪,别看这丫头教教横横的,偏偏对小板凳好的不行。小时候但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除了先拿给崔玉,就是巴巴的送去给小板凳。

  到后来,更是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小板凳身后嬉闹玩耍。

  因为朱方六带了不少人走,现在王秀和几个又跟赵小山去了县城,所以家里顿时显得冷清了许多。别看现在家里日子过富足了,可赵家也没有添置丫鬟仆从。

  尤其是赵二石,就算是去谈生意应酬,带的也都是赵家村赵记的管事儿或者掌柜的。至于屋里伺候的丫鬟,他才不愿意添了碍眼的,左右媳fù要洗要收拾的东西,他一个人就能安置好。

  周氏则是因为不习惯丫鬟们的服侍,加上钱氏几个也能照顾的了她,所以对买丫鬟之类的也没多大兴趣。更别说她还担心买了心xìng不正的人,回来像别的大户人家一样教坏了自家孙子,若是家里也出个什么通房或者姨娘,当真才是把她怄坏了呢。

  这些年,随着天天跟嘟嘟的出生,还有家里条件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兴旺,她的心里除了满意就是满足。自然不乐意来个意外给自家人添堵,尤其是不能给玉娘添堵了。

  后晌赵二石回来的时候,崔玉正看着自家大儿子拿着小玩具逗嘟嘟玩。见赵二石回来了,嘟嘟也顾不上张牙舞爪的跟哥哥抢小老虎了,直接歪歪扭扭的站起来就冲着爹爹小跑过去,中间还被床上铺着的褥子绊了个大爬爬。

  小家伙也不哭,哼唧哼唧的两声就拄着小ròu胳膊又起来了。穿着小红花衣裳的嘟嘟,等着黑不溜秋的大眼睛可劲看着自家爹爹,就等着赵二石过去抱着他玩高高呢。

  可惜,不管赵二石再待见孩子,在自家媳fù跟前,那也算不得什么。他先凑到媳fù身边亲了亲,说了几句话,这才抱起了被冷落的不高兴的嘟嘟,然后又问了天天几句话。

  也亏得俩小家伙都还不懂事儿呢,不然哪会像现在这样,嘿嘿的咧着嘴跟无良老爹玩啊!

  商队那边朱方六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捎信回来,有给赵二石两口子jiāo代事情的,也有写给朱六嫂跟小板凳的。当然时不时的也会捎一些稀罕东西回来给天天跟嘟嘟玩,还有些质地不错的毛皮跟手工。

  可就算这样,也架不住朱六嫂总念叨自家男人。早些时候崔玉还劝说几句,后来发现自个也经常那般以后,也就没在提说过。

  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就像是她一样,一旦赵二石出门个十天八天的,她就忍不住磨叨,有时候心里跟丢了魂似的,干什么都没个精神的。甚至还会胡思乱想,生怕他跟着外面的人学坏了,或者是寻了别的女人喝酒作乐。

  要不说女人一旦被/宠/坏了,就容易瞎想,容易矫情。也好在赵二石事事依顺她,加上现在那憨子心细了不少,瞧出了她的心事,所以再后来不管有什么应酬谈何等生意,都尽可能的不在外留宿。

  就算是去远处,也绝对还带上相熟的人陪同。至于那些勾栏场所,他是宁可放弃生意也绝不会踏足的。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自打赵记生意做大之后,除了赵二石护妻的名声在外以外。可也有些几十年不来往的老jiāo情找上门了。

  所谓的老jiāo情,其实是赵二石的爷爷幼时在东家当小厮时候的同屋。那人家姓王,当时娶了庄户头头家的闺女,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偏生他娶的婆娘接连给他生了几个闺女,没留下一个儿子,所以干脆他在离开东家后又娶了个平妻。

  也不知道是不是命里注定的,那平妻跟了他三年头上才生了个儿子,只可惜身子骨可谓是弱不禁风。如今,他年纪大了,又被一大家子拖累,加上儿子娶了媳fù以后,他还要帮着养媳fù娘家那群不着调的。

  所以这会儿的日子过得,当真是艰难。

  后来还是他婆娘刘氏听说赵家成了事儿,才给他出主意让来投奔赵记。怎么说有着以前的jiāo情,赵家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不是?更何况,就算赵家不救济他们,那也能让家里的闺女女婿跟儿子儿媳到赵记做工,也算是添个进项。

  倒不是他教导出的那几个闺女跟儿子儿媳多勤快能干,而是几个小的可都有自个的小算盘。赵记家大业大的,就算少了东西想来也不会在意,她们到时候又有工钱,还能用赵记的吃用贴补自家屋里。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呢......

  至于王老汉那个因为生不出儿子被休回家的小女儿想的更是好,她早些时候在婆家就有些不安分,也因为容貌还不错尝过甜头。于是总想着能一步登天过上好日子,而赵家男人虽说比不得员外家的公子哥,但至少也是有钱人家的当家啊。

  至于期间如何做,她自然是信心满满的,毕竟天底下哪有不偷/腥的猫啊。

  关于赵家当家除了自家媳fù之外不近女色的传言,王家小女儿王秀娥可是嗤之以鼻半分都不信的。

  到了赵家,王老汉老两口先是冲着周氏声泪俱下的哭诉了一番,然后又追忆了许久当年跟赵老汉的情谊。说当初俩人同屋一块伺候东家的少爷,那感情当真是真挚的。

  周氏毕竟年纪大了,这些天又经常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儿来,如今听到人提起自然是有了共鸣。加上王老汉后来娶的这个平妻刘氏是个能言会说的,三句两句的就把周氏绕了进去,最后留在了赵家暂住。

  虽说是暂住,但安排的也是靠西侧的那一排厢房,被褥用度全是新的或是七八成亲的。

  王老汉一家人进了厢房,可就到处打量,尤其是王秀娥跟刘氏俩人,简直恨不得想要把屋子里的好东西都据为己有。那眼神,根本丝毫没有遮掩其中的贪婪。

  就算崔玉心里有些看不惯那几个人左顾右盼,上下摸索着一遍一遍的问询价格几何,但也都一直好言相待着。毕竟,周氏年纪大了,她也不愿意让老人跟着cāo心为难。

  到了晌午做饭的时候,刘氏跟王秀娥早早就带了孩子去了灶房。见案台上已经盛出来一些ròu菜,也不说主人家有什么安排,可就直接动了筷子。

  “唉,孩子们饿了一天了,正好这会儿填填肚子。”刘氏带着王秀娥,手里还拉着儿子家的闺女可就凑上来了。只是那眼神可就差粘在碗里的ròu食上边了,筷子上的ròu块进了她嘴里的也不少。

  钱氏皱了皱眉头,面色有些难看,可想起崔玉的jiāo代只得把心中的不忿压下去。看那娘俩的模样,跟八百年没吃过东西似的,倒是个厚脸皮的。

  刘氏跟王秀娥见一碗ròu快见底了,才不舍的放下筷子,上下打量了一番没在见着啥稀罕物件,这才撇了撇嘴不情愿的离开。只留下钱氏在后头啐了一口,暗骂了句什么玩意儿。

  赵二石从河滩地那边回来,才知道自家nǎinǎi留了一家外人暂住。他倒是不在意那家人是不是负担,左右也不过是暂住,哄了nǎinǎi高兴就是了。

  只是在他拿出今儿刚让人取回来的,准备送给媳fù的金簪,还没来得及说话的时候。边上就冒出来个婆娘一把抢了过去,嘴里还直说什么怎么好意思让赵家少爷给准备见面礼之类的,顺带着那婆娘还把金簪chā到了一个满脸通红的女子发簪上。

  接着,那女子莺莺燕燕的就俯身行礼,还娇滴滴的说着谢。只是被那眼神看着,赵二石莫名的就觉得有些厌烦,心里更是恨不得让人离了远远的。

  其实王秀娥的姿色不差,比之崔玉也算的上好看的。加上她可以柔柔媚媚的,还真好似一朵白莲花,若是放在那些怜香惜玉的男人跟前,别说是那似有似无的媚眼了,只怕那一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