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公主之道最新章节 > 公主之道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3 章

  向是几天便会给京中写信的,信中有些语句一向是用密码,只有太子知道怎么解开,里面会说一些机密,前几次便有长宁所写的父皇旧疾又犯而且病重的消息,既然病重,现下驾崩,便不是什么让人无法想到的事。

  只是太子这话里是“估计”,她就不得不问:“只是估计?”

  太子看向如意,如意便说:“皇上一路回京,不听太医劝阻,偏要下车驾看江山,便着了风,之后病情加重,几乎神志不清,在车驾里说胡话,公主殿下已经控制了陛下的身边人和太医,让奴婢赶紧回来报信。”

  太子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了,京城里也一片忙乱。

  翠羽宫中。

  杨贵妃十分严厉地呵斥包围了翠羽宫的禁军,“你们这是要造反,是要造反吗?”

  之前的禁军都指挥使刘昶跟着皇帝亲征去了,现在留守的是副指挥使蒋徽,蒋徽对着杨贵妃仅仅拱手行了一礼,“贵妃娘娘放心,微臣只是让侍卫们守着翠羽宫,也是守卫翠羽宫安危,一日三餐,自会给娘娘送,不会让翠羽宫中挨饿。”

  杨贵妃怒道:“你们好大的胆子,这是谁让你们这么做的,是太子是不是?他是要造反篡位吗?”

  蒋徽冷笑几声,不再应她,只是挥手对手下道:“将门关上,不要让任何人出入。”

  翠羽宫并不大,数十侍卫就能将它围住,不过蒋徽却派了上百人在这里轮流守卫。

  宫中其他地方也都被控制起来了。

  除此,京中也已经戒严,特别是杨家,也被禁军所围,由着他们如何怒骂,禁军并不放人出入,想要强行突破的,甚至被禁军直接击杀,这让杨家人再也不敢放肆。

  此事一出,大家都知道出了大事了。

  而且此事还很明显,应该是太子控制了京师,想要□□登位,或者便是皇帝出了什么事,太子才能这般行事。

  一时间,京城中人心惶惶。

  但也有之前就是□□的,看太子可以顺利登上大宝,心中自是欢喜,赶紧往太子东宫去,为太子献计献策。

  皇帝驾崩的消息在京师被控制起来五天后才传回京城。

  此时皇帝的车驾距离京师也只有两百多里了。

  其实在翠羽宫被包围起来时,有些政治觉悟的杨贵妃便隐约明白是出了什么事,她看翠羽宫被围,无人前来解救她,她也找不到办法和外面联系,就知道皇帝估计是驾崩了,太子要上位,她只是担心自己儿子,简王随在皇帝身边,却没有传回消息来,可见或者是被杀了,或者是被控制起来了。

  杨贵妃惶惶不可终日,最初还恨恨地想着反败为胜,拉下太子让自己儿子做皇帝,到时候定要让太子和□□没有好下场,之后便只祈求简王未死,只是被控制起来了。

  皇帝的灵柩在一月二十一回了京。

  京中人才刚过了热闹的春节,马上就是皇帝驾崩,国家大丧。

  满城尽皆素缟。

  因皇帝本就年老,又重病在身,所以大臣们对其驾崩早就有所准备,不过京中还是人心惶惶了很长时间。

  因和北齐还处在一触即发的战时状态,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灵柩接回京中三日后,新皇便登基了。

  做了三十多年太子的太子旻总算顺利做了皇帝。

  因先皇太宗皇帝继位便没有改年号,沿用了太/祖皇帝定下的年号启元,故而新皇便也无意改年号。

  新皇登基,顾世旻便没有任何轻松之时,稳定京中、朝中和地方局势,便是急切又麻烦的事情。

  特别是和西梁、北齐的边境重镇驻兵,不少将领是只听命于先皇的,即使在先皇在时,有些已经不大听话,现在太子登基,加上太子是以忠厚仁慈著称,要是不解决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的问题,大周国可能不会安稳。

  但现在又绝对不是换将的时候,不然越发会让那些将领找到和皇帝离心的理由。

  长宁住回了慈元宫。

  皇帝的驾崩,在她的意料之中,甚至,很多人都在等着皇帝驾崩。

  但皇帝真的死了,长宁有说不出的难过。

  面上看着倒是好的,心里却像是缺了一块。

  长宁曾在心中埋怨责怪太宗皇帝待她生母孝慈文皇后太冷淡,而且宠爱杨贵妃,以至于让杨贵妃在宫中跋扈;又厌恶他立了太子,太子并无过错,他在晚年却对继承人左右摇摆,要太子日日忧心,简王又心生希望,朝臣们也多有站位,反而于太子简王以至于朝廷国家不利。

  但无论如何,他都是她的父亲,在她的问题上,长宁觉得他没有什么对不住她的地方。

  他一生宠爱她,将她视为手心里的珍宝,予给予求,是个慈父。

  长宁跪在皇帝灵柩之前,心中悲戚。

  人皆有一死,但这事并不容易让人接受。

  她只盼来生自己不要做老来子,这样可以多陪伴父母数十年。

  ☆、第47章

  第二十五章

  大周除了边军和地方军,京畿还有皇帝的七支军队,这七支军队是禁卫六军和侍卫亲军,这些都是由皇帝直接控制。

  因之前的天下大乱乃是由地方军过于强大造成,之后的皇帝,便开始逐渐削弱地方军的力量,加强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卫军和侍卫亲军的力量。

  但随着国家逐渐稳定,但是边关战事不断,边军的力量便也逐渐强大起来。

  这些边军,最初都是皇帝最信任的部队,不然不会让他们去扼守关要,但随着时间变长,皇帝和边军的将领,总会生出一些隔阂来。

  边军的将领便也经常被皇帝调任。

  新皇登基之后,皇帝还未葬入皇陵,他便已经忙了起来。

  其一是赏罚将领,肃清军纪。

  在和北齐的战争中,不少部将立功,但是也有些部将犯事,虽然先皇驾崩了,却不能不将之前的战功不当回事。

  所以在他登基后第十天,便对有功的将领进行了一系列论功加官进赏,这也正好是一个收拢军心的时候,此事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而且对于这些赏赐,他也做得非常公正,因有长宁随驾,所以对前线战况很了解,她在之前也替皇帝整理了此次大战的赏罚簿册,该如何赏罚,太子便也心中有数。

  对这些有功军将加官进赏之后,对没有听命令的将领、纵容部将军队扰民的将领等进行了处罚,有的被降了职,有的被除名去爵贬回老家,情节严重的甚至被赐死……

  如此一番作为,让兵将们便也知道新登基的皇帝是有励精图治的心的,而且不是懦弱昏庸之辈,赏罚分明,值得卖命。

  一下子,本来对他有所质疑的将领,也渐渐有所归心。

  因没有理由一下子就撤换掉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他便听从了长宁的建议,在对禁军和侍卫亲军进行阅兵之后,提出要重组一支亲军,编为京都御林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这支亲军,从另外几支部队里挑选武艺超群的精锐,如此,将那些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下面的精兵给挑了出来。

  这些兵士,对于直接效力皇帝,自是非常欢喜的,御林军很快就组建了起来。

  而皇帝再慢慢地调换了亲简王一派的将领。

  除此,新皇定下在皇帝下葬之后便会去巡视边军。

  而且还让恢复科举。

  在此之前,科举虽然还在举行,但并不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战乱元婴,朝廷选拔人才主要是靠举荐,重启和规范科举,这对选拔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在农业和商业上,则保持之前的轻徭役重农桑,而且对和海外诸国的jiāo流,也加以鼓励,并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

  除此之外,皇帝生活勤俭,皇后陈氏也十分贤德,母仪天下,只是皇帝没有亲子,但这个问题也在三月时候解决,之前就抱到太子东宫里教养的三岁的宗室子——信王幺子,被新皇赐名顾沅,被过继给了新皇,且立为太子,巩固了新皇的位置。

  而简王则在四月被遣到藩地,并被看守起来,贵妃杨氏,以及宫中的不少宫妃,都前往帝陵为太宗皇帝守陵去了。

  长宁公主则被皇帝加封为长宁长公主,地位等同诸侯王,并赏赐食邑一万户,食邑就在京畿不远,而京中的长宁公主府也已经修好,便又让精加修饰,改为长宁长公主府。

  皇帝自己省吃俭用,赏赐长宁长公主府不少东西,恩宠至极。

  京中人人知道新皇恩宠长宁长公主,大家都认为谁能尚长宁长公主,便是最幸运的事,从此定然平步青云,受皇帝重用。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个驸马做些什么事惹长宁长公主不喜,估计不仅是他,他的家族都要糟糕了。

  所以这个驸马是好当,也不好当。

  长宁已经十四岁,再过一年便可及笄嫁人了。

  新皇自是知道妹妹看上了慕家的慕昭,再说慕家在支持他登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慕家这次被加了不少赏赐,几位从军子弟都有加官,慕昭年仅十七八岁,已经升为正四品忠武将军,带领兵将五千多人,又有不少其他赏赐。

  对他加官进赏,却并没有什么人有疑议,皆因在对北齐的战场上,他的确立下了不少功劳,更可贵的是用兵灵活勇武,军中难得。

  于是不少老将无不是感概,慕家后继有人。

  北齐本想趁着大周老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朝中必乱,再次出兵南下,没想到新皇登基,很快就站稳了脚跟,他反而反应不及,只好再做打算。

  五月,京中稳定之后,新皇便北上查看边军情况,不少大臣反对他这种出行,而且认为不一定安全,因先皇太宗皇帝便是驾崩在路上,新皇要是路上出事,于国不利,特别是这些站队正确,才刚受了新皇封赏的臣子,更不想皇帝去冒这个险。

  不过一向xìng情温厚慈和的皇帝,这次却并不听从大臣的劝告,要亲自查看边境。

  没有办法,大臣们只好同意了。

  长宁并没有随着太子离京,而是住在宫中。

  皇帝这次巡边是很有作用的,其一是稳定边军将领,让他们知道新皇登基之后,依然信任他们,其二是皇帝自己也对这些镇边的将领有所了解,有利于君臣相合。

  七月,正是西都最热的时候,皇帝巡边结束回了西都。

  新皇不是个马上天子,好在是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对于治国之道和治军之道都很熟稔,国家得以顺利过渡。

  太子顾沅只有三岁多,长得白白嫩嫩大圆眼睛,十分灵动。

  他被过继给皇帝之后,就由皇后亲自抚养。

  天气炎热,在上清湖畔的清凉殿里纳凉,是很好的消遣。

  于是长宁不在慈宁宫中午睡,被皇后邀到了清凉殿里来纳凉。

  清凉殿里有上清湖中吹来的湖风,十分清凉。

  宁宁穿着素衣坐在细竹垫席上,对顾沅伸手:“阿圆,到姑姑这里来。”

  阿圆是顾沅的小名。

  顾沅于是就迈了小短腿往长宁跟前跑来,嘴里含糊叫她:“姑姑!”

  皇后坐在一边的美人榻上,笑着说:“阿圆很喜欢你呀。”

  长宁笑道:“是呀。”

  一把搂住阿圆,问他:“喜欢姑姑吗?”

  阿圆笑哈哈地点头。

  才闹了一会儿,皇帝就乘了遮阳的藤轿来了,在殿外下了轿子。

  守在殿外的宫人已经行礼唱道:“皇上驾到。”

  皇后听到已经起身,长宁也从垫席上起了身,将阿圆抱着。

  皇帝已经从殿外进来了,皇后行礼道:“臣妾拜见皇上。”

  长宁也行了礼:“皇兄!”

  皇帝神色柔和,说:“不必多礼。”

  没有扶皇后起身,却绕过她将长宁扶了起来,长宁往皇后嫂嫂那边看了一眼,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皇后起身时的眼神里带着一些黯淡和不快。

  长宁于是顺势将阿圆递给了皇帝,并且说道:“阿圆,看看你父皇一进来就要抱你,还不乖乖地叫人。”

  阿圆其实和皇帝不是很熟,皇帝事务繁忙,哪里有什么时间和孩子相处,再说他又亲自去巡边了数月,几个月不见,以小孩子的记xìng,是很难将皇帝记住的。

  所以刚才皇后和长宁对太子行礼,阿圆只是愣愣看着皇帝,没有表示。

  此时被长宁提醒,他才笑了笑,蹑嚅道:“父皇。”

  皇帝于是顺势将阿圆抱过去了,但只是和他说了两句话,就将孩子递给了皇后,说:“来,皇后抱。”

  新皇登基之后,就会册封太子妃为皇后,那么新皇后自然该住皇后的宫殿慈元宫。

  于是长宁就准备赶紧搬出慈元宫,将这个宫殿腾给嫂嫂住。

  不过皇帝却让皇后住到了慈元宫不远处的景元宫去,让长宁不用搬了。

  长宁当然觉得这不好,当时孝慈文皇后薨逝后,她就该搬出慈元宫的,但她当时第一是思念先皇后不愿意搬,第二是知道自己搬了杨贵妃就有办法住进慈元宫,所以她不会给她这个机会,于是当然就不搬。

  现在哥哥嫂嫂住进了宫里,她还占着慈元宫不放,那就太不会处事了,当然是想第一时间就搬了。

  没想到皇帝却不要她搬。

  长宁去和皇帝说此事,皇帝便道:“你已经住惯了慈元宫,现下往别的宫殿搬,又怎么会习惯。”

  长宁说:“这本就是皇后寝宫,怎么能让嫂嫂去住景元宫,我鸠占鹊巢呢。”

  皇帝被她这话逗笑了,说:“怎么就是鸠占鹊巢。她之前住东宫,现下搬进皇宫里来,住慈元宫和住景元宫,并无什么不同。”

  长宁摇头撒娇道:“我的好哥哥,你这样做,让我以后如何和嫂嫂相处呢。”

  皇帝顾世旻说:“就如此吧。你嫁人了,她再搬来,也是一样的。她不是这般心胸狭隘之人,再者,她心中爱你,也是如我一般的。”

  长宁无奈地看着他,心想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