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公主之道最新章节 > 公主之道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9 章

  就是这份心,已经足以让将士们士为知己者死,士气大震了。

  皇帝虽然不是个身体强健和勇武的人,自己又对作战并不是很在行,但他很能分辨臣子的建议的好坏,所以长宁提出这个建议之后,他马上知道这个建议非常好,便决定这么去干。

  虽然天子自有威严,他又是儒雅天子,一向是不会亲自去兵营里慰问的。

  皇帝在长宁提出这个建议的第二天就召集了几位大将来说此事,然后在下午,就亲自去了城中的营地慰问将士,对于皇帝冒着严寒亲自巡营慰问,并且发表了讲话,还嘉奖了他们,将士们自然是非常感动,皆言道会为守家卫国而拼死战斗。

  营地里响起三呼万岁之声,之后又开始高唱战歌:

  批铁甲兮,挎长刀。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 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

  长宁即使在大将军府中,也觉得这高歌之声声震洪宇,数万人的高歌,其势之大,不仅是城中处处能够听到,就是城外也能听到。

  寿州城外也有营地,皇帝甚至出城去阅兵,这大大地提高了士气,连驻扎在淮河之北的北齐王师,也得知了寿州城内外士气高唱战歌士气大震之事。

  在斥候兵回报说大周军营里发生这种事乃是因皇帝亲自到兵营里慰问和讲话,并且同将士们一起高唱战歌之后,萧祐便说道:“朕不曾想,那顾世旻倒有这份机勇,朕还以为他只是个弱质书生皇帝。”

  下面便有一位大将说道:“听说长宁公主从西都到了寿州城,现在在顾世旻跟前随侍,说不得这个建议乃是她给出。据说在西都,顾世旻就很看重这个妹妹,对她的很多意见都听从。”

  萧祐笑道:“朕听闻她只是个尚未及笄的小娘们,长得花容玉貌,而且有一双勾魂夺魄的眼睛。而那顾世旻,居然听这么一个小娘们的话,朕攻下大周,也是指日可待了。”

  皇甫昇现在已经是萧祐身边亲卫羽林军都指挥使,他见过长宁,便说:“末将见过那长宁公主,她当时能够站在大周先帝顾宗豫的御座旁边,可见连顾宗豫这般自负之人也疼宠她至此,既然如此,自有她好的道理,恐怕她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娘们,皇上还不要这般轻敌。”

  萧祐却并不这般认为,狂言道:“那朕倒要看看她到底有什么不一般,不过,最好是在床榻之上。朕攻下大周,就将她纳到身边,既然说是大周第一的美人,想来的确是自有其好的道理。”

  皇甫昇在心里摇了摇头,也不好再说了。

  其他的大将,大多是跟着笑,觉得一个小娘们,的确没什么。

  而且以战败国的公主充塞后宫之事,乃是常事,是以之后并没有人劝说皇帝不要产生这般想法,因为长宁公主素有机智善谋的名声,比较危险。

  萧祐狂妄,又想着长宁公主的美貌,以至于热血沸腾,马上决定再次大军过淮河攻击大周军队。

  而且萧祐真有上天护佑一般,在他决定大军进发大周之时,天气马上对北齐很有利,因为天气越发严寒,淮河已经在几日之中完全结冰,冰层很厚,骑兵可以从上面直接通过,正是南下攻伐的好时机。

  北齐兵分四路,进攻寿州城,为了尽快攻下寿州城,便要防濠州城的大周兵前来支援,便又分了两路兵马攻击濠州城,这样就可将濠州城的将士堵在城中无法及时接应救援。

  大周看淮河冰层厚得足以骑兵通过,便知道北齐必定会马上发兵再次大举进犯大周了。

  路明征为了赶时间,在觐见了皇帝之后的第二天便启程了。

  皇帝又派了数十位武艺高强的精兵护送他,他们一行人扮成了商人先到楚州,然后想办法从海州前往胶州,然后继续北上。

  这一路定然是急行,路上的苦楚可想而知,而且时刻面对危险。

  在路明征离开时,皇帝执着他的手说:“朕等你回来。”

  其言语感情深切,这一句话比什么都更让人动容,让路明征甚至都眼眶犯热,跪下给皇帝行了礼,“臣定不辱使命。”

  皇帝将他扶了起来,看着他带着人马和不少贵重礼品走了。

  因皇帝没有允许慕昭回京,慕老将军慕靖怕慕昭在泗州城被北齐他的父族说动,便要求让慕昭到了寿州城他的眼皮子底下来看着。

  从慕昭从泗州城转到了寿州城这一点,长宁便猜测出,或者慕老将军深知慕昭在被北齐频繁地策反,或者知道了慕昭有假意回到皇甫家去做jiān细的事,所以才把他放到自己身边来看着。

  当然,这也体现了慕老将军十分看重自己这个外孙。

  不过这也难怪,慕老将军儿子虽多,女儿却不多,嫡女就只有一个,又遭遇了那般的事情最后郁郁而亡,他多疼爱一些她的儿子,也是应当的。

  慕昭虽然来了寿州城,但是并不愿意驻守在寿州城之中,因寿州城中已经有好几员猛将,所以他向慕老将军建议,要在寿州城外面十几里处建一个堡垒,然后在堡垒里面驻军,这样可以更好地援助策应寿州城。

  因这个建议很好,慕老将军在和另外几位将军商议之后,很快就同意了。

  这还是在皇帝北上之前发生的事情。

  现在这个堡垒之中也驻扎着数万人,皇帝在春节之时也到此处去阅兵视察慰问了,慕昭现在已经是四品武将,统领有五千多兵马,而且还可以调动不少其他兵马,正是年少勇猛有为,加上长宁公主十分喜欢和看重他,有非他不嫁的架势,皇帝当然也对他刮目相看,故而在慰问完将士,并且赐酒之后,就又在主将营帐之中单独接见了慕昭。

  慕昭已经近十八岁了,霍去病便是十八岁封侯,孙策也是在十八岁做了将军,所以慕昭并没有觉得自己年纪小。

  他行了大礼之后,只听皇帝说道:“平身吧。”

  “谢皇上!”慕昭起了身,站在一边。

  皇帝看慕昭在军中数年,已经长得高大挺拔,从他坚毅的眉宇之间,已经看不到少年的稚嫩。

  皇帝没有拐弯抹角,直言道:“宁宁到了寿州城。”

  长宁到寿州城之事,自然并没有传扬开,只有少部分人知道情况。

  不过慕昭已经知道了,但因此事并没有传开,所以他只能当不知道,他当即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不过既然皇帝在他跟前提起长宁,便是皇帝也知道他和长宁的关系,并且赞同两人关系的意思。

  慕昭不好说要求去看长宁公主的事,毕竟男女还是授受不亲,再者,他现在乃是一军将领,怎么能够擅离职守。

  他只好压下心中的渴望和思念,说道:“末将定不辱使命,报效皇上家国,建功立业,不让公主殿下失望。”

  皇帝因他这拐弯抹角很像求婚的话逗笑了,看着慕昭,虽然对要抢走自己妹妹的人,他总是怀着警惕的,而且觉得世间任何男儿也不足以同他妹妹匹配,谁都不够好,但看慕昭这般,他还是对他起了欣赏,再说,慕昭的确有大将之才,只是现在还太小了。

  他将来继承慕老将军慕靖之职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想着长宁,就说道:“朕不听虚言,若是你想见见长宁,便随朕回寿州城见她一面。”

  他以为慕昭必定会答应,没想到慕昭却说:“末将不敢!”

  皇帝略微惊讶,只听慕昭又说:“末将作为一军将领,不敢为私情擅离。”

  皇帝目光锐利地盯着他,慕昭又解释了一句:“公主殿下一向以大局为重,要是末将不顾职责前往见她,她定然会生气。”

  皇帝叹了一声,道:“既如此,便算了吧。”

  皇帝走了,慕昭亲自率领精兵在皇帝的亲卫的数千兵马后护送他入了寿州城,但之后却带着兵马又返回了这新筑好的堡垒营地之中。

  在寿州城外望着高大雄伟的城墙的时候,他真想过随着皇帝一起进程,但他克制住了这种冲动,又回来了。

  皇帝回了大将军府,长宁随即便来见了他。

  皇帝和她说了这视察和慰问的情况之后,就又讲了慕昭不愿来寿州城看她的事,他没说慕昭给出的原因,只说:“朕让他来看你,他没有答应。”

  长宁听他说完便笑了起来,道:“他定然是觉得必须忠于职守,现在是战时,和北齐之战一触即发,故而不能擅离职守,所以才不肯前来。他便是这样正直的人,这样也是以大局为重,若是他随哥哥你来了,我会高兴见到了他,但也会失望他为了儿女私情而不顾大局,他这样做很好。”

  皇帝摇了摇头,说:“你们还真是互相明白对方。”

  长宁又笑了,这次是撒娇的笑,说:“哥哥,他人很好。”

  她知道皇帝这么说,便是完全同意她和慕昭的婚事了。

  她还有几个月就及笄了,及笄之后就可以和慕昭将婚事定下来。

  而现在慕昭也有了军功,两人订婚,也不会有谁说慕昭和她的身份不匹配。55

  ☆、第56章

  第三十四章

  皇帝身体一向并不是非常康健,这次冒着严寒到军营里去慰问将士,的确让士气大震,他回去之后也好好喝了姜汤,做好了保暖,但在第二天他还是着了风寒,身沉头痛,又咽喉发痛,不至于起不了床,却也只是强撑着才能接见臣子。

  长宁第一时间便知道他生病的消息,在太医为他诊病抓yào之后,她甚至亲自守着小太监煎了yào,然后端去给皇帝吃。

  皇帝此时已经和臣子讨论完了事情,坐在里间里,因觉得头重脚轻,甚至不得不用迎枕放在背后靠着,这样的他少了很多帝王的威仪。

  长宁将yào端给他喝,想到前一年,她也曾在这间房里给先皇侍疾,不由更是百感jiāo集。

  不过现在他的皇兄还没有病得要她喂yào才行,他接了yào过去自己喝了,看长宁一副担忧自责的模样,一向善解人意的皇帝知道长宁在想什么,便说:“宁宁,你不要难过了,朕这只是感染了风寒而已,很快就会好的。”

  长宁蹙着眉头说道:“要是我不建议皇兄您去军营之中,就不会染上风寒病倒了。皇兄您是一国之君,身系一国安危,虽然去军营之中慰问将士十分重要,但哪里比得上您的身体重要。”

  皇帝将yào碗递给长宁端着去放到桌子上,才一手撑着沉重的脑袋说道:“宁宁,你不要自责,若是你这般想,朕更要自责。再说,朕这不过是一点小病而已,很快就会痊愈。而此次大战,关系大周存亡,何其重要,朕去军营之中看望将士也是应当。”

  长宁知道多说也没有用处,皇帝已经病了,唯有让他好生养病才行。

  其实她觉得皇帝这病,并不只是昨天去外面受了风,大约还与他一直忙碌,忧虑和忙碌国事有关,本就积劳,在受了风之后,当然很快就病倒了。

  长宁让皇帝好好休息,有京中送来的奏折,她会先帮看看,整理好后再拿来念给皇帝听。

  皇帝虽然想强撑着批阅奏折以及同老将军谈论军情,但身体却实在无法支撑,之后就回床上躺下睡了。

  皇帝身边有两位太医诊病,皇帝每日吃yào,但病情的起色并不大。

  皇帝在做太子时候,就是经常生病的,吃的yào也不少,这次这般病了,吃了yào效果不大,好在是没有太过加重。

  长宁十分关注皇帝的身体健康,几乎每日都会专门问太医皇帝的情况,两位太医的意思都是皇帝需要静养,再者就是北地严寒,要是能够回京都去养着倒是好些的。

  长宁也知道,皇帝病倒,主要还是不适应北方的寒冷。

  要是他能回京都去养病,倒是不错,只是现在北齐不退兵,他如何能够回京都。

  淮河之上结了厚冰之事,在第一时间报到了大将军府里来。

  皇帝也强撑病体在议事堂里开了会,几位大将都飞快地赶来了。

  长宁坐在屏风之后旁听,她现在是皇帝的秘书,几乎任何事,皇帝都是不避她的。

  淮河结冰,会引起大周皇帝和将士这般注意,是因大家都知道,北齐定然会趁着这个时候攻过来的。

  北齐以骑兵最为强悍,淮河上结冰,北齐大军可以从冰面上直接过来,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天赐良机。

  淮河上很难结厚冰到可以从冰面上通过,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二百多年前了。

  没想到这次居然就让顾世旻给遇上了。

  长宁并不懂周易,不会观天象算吉凶,但也有些觉得这简直像是上天要和大周作对,而且帮助萧祐一样。

  她看到皇帝因为生病身体虚弱,却不得不和将军们商讨如何对敌,便颇为悲愤地想,为何萧祐那种狂妄的好色之徒反而受上天的厚爱,而她兄长这般的仁爱之君反而总是不受待见。

  当然,这个想法只是一瞬间的事,之后,长宁便已经随着在座将军们的话在思考他们的作战之法了。

  其实这般大战,并不需要太多战术,如何利用地形迎击敌军,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派兵遣将更为灵活方便策应……

  长宁只会给皇帝出一些用美□□惑萧祐,并且挑拨北齐君臣关系,利用鞑靼来打击北齐这些狡诈的建议,对于军事,她不能说一窍不通,却也并不是熟读兵书之人,更没有阵前对战的经验,不敢以纸上谈兵怠误战机,只是听这些将军们和皇帝如何决策。

  北齐大军南下攻打大周之时,大周便已经做好了准备,于是是以有备之师对抗敌军远道而来的疲军。

  再加上寿州城外早就有所准备,城里城外夹击攻击寿州城的北齐兵,即使北齐兵比大周兵更适应这种严寒,但也并没有占到什么上风。

  这几场仗打得昏天黑地,长宁坐在大将军府中,也听得到城外的鼓声和冲杀之声,只觉得这声音可说是直达云霄。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