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耽美同人 >清和最新章节 > 清和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47 章

  忙笑道:“咱家跟着世子,也有口福了。”

  “黄少监客气。”

  朱瞻壑回宫之后,孟清和开始整理近段时间写下的计划和手记。

  厚厚两摞纸,大部分都很潦草。纸上内容多是灵机一动,或偶然间闪过模糊的念头。匆忙间记录下来,回头再看,后世常见的东西,在当下却是异想天开,惊世骇俗,基本不可能实现。

  唯一有试验价值的,大概只有改进版的遂发抢和卵形手榴弹。但那也要找到合适的工匠。更重要的是,必须协调好兵仗局和军器局的关系,不能利益均沾,也最好别得罪谁。

  大宁杂造局?

  孟清和摇摇头,自朝廷设立大宁布政使司,他就做好将权利jiāo出的准备。冷兵器还罢,今日的大宁杂造局,几乎成为另一个火器局。哪怕为耳朵清净,他也必须把权利jiāo出去。

  铁券都舍得上jiāo,还在乎一个杂造局?

  虽然有点不甘心……叹息一声,将几张纸对折,在烛火上引燃,看着白纸边缘被橘红的火焰吞噬,变得焦黑、破碎,最终化作火盆中的几片灰烬,情绪慢慢开始沉淀。

  伴君如伴虎。

  九十九步已经迈出,不差最后一步。

  比起托病不上朝,只为后辈铺路的成国公,他还有什么不甘?与其在原地伤春悲秋,不如抬头向前看。

  有舍才有得。

  孟清和始终相信,只要努力、豁达,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灰烬积了一个盆底,手记只余下三张。

  实在舍不得烧掉,翻出一只匣子,折起收好。刚要放到百宝架上,动作突然停住。眼珠子一转,他对某些事情没辙,不代表旁人无法解决,例如国公爷。

  咳嗽一声,孟清和坚信,自己绝无投机取巧的想法。但谁让国公爷是自己人,是家人。所以,能者多劳一回,也算说得过去?

  下定决心,孟清和抓起匣子,大步走出书房。

  门外的亲卫听到声响,见孟伯爷一副要外出的样子,上前行礼道:“伯爷可要备马?”

  “不必,我去隔壁。”

  兴宁伯府的隔壁,定国公府。

  亲卫了解,不再多问,一路“护送”孟伯爷走到墙边,目送伯爷翻墙而过。转过头来,全当自己什么也没看见。

  按理来说,两府之间相聚不远,走大门也耽误不了不久,可孟伯爷仍选择爬墙……只能说,非同寻常的人才,总有些不一般的爱好。

  要不然,怎么会有“天才与XX只是一线之隔”这句话?

  虽然,这句话也是从孟伯爷口中流传开来……

  见到孟清和从墙头下来,国公府的护卫家人没有半点惊讶,淡定行礼。

  “国公爷不在?”

  “回伯爷,国公爷奉召进宫,尚未归来。”

  “哦。”孟清和点头,“我到东厢,国公爷回来,劳烦告知一声。”

  “是。”

  孟清和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径直穿过回廊,走到三堂东厢。

  推开房门,走到桌旁,放下匣子,抻了个懒腰。

  四处看看,翻出一本有些年头的游记,歪在榻上,一边看,一边等着沈瑄回来。

  日头西斜,孟清和有些困倦,打了个哈欠,游记盖在脸上,迷迷糊糊竟睡了过去。

  不知过去多久,孟伯爷好梦正酣,在金砖上打滚,笑得无比得意。突然感到脸上一凉,被从梦中强拉出来。

  睁开眼,对上一双漆黑的眸子,不用想,国公爷回来了。

  “怎么睡得这么熟?”

  “……”这是扰人好梦之后该说的话?

  “已近戌时末。听家人说,十二郎没用晚膳?”

  “我不饿……”

  起床气没发出来,直接在沈瑄的注视下消音。

  不得不感叹,美人无敌。武力值强悍的美人,更是天下无敌。

  孟伯爷很快败下阵来,溃不成军。只能乖乖离开睡—榻,洗脸擦手,坐到桌边,吃下几块点心,又陪国公爷用了小半碗粥,才算过关。

  此事,孟清和已然睡意全消,干脆打开匣子,将三张计划书和图纸递到沈瑄面前。

  “国公爷,你看看,这些是否可行?”

  “此为十二郎所想?”

  “算是吧。”孟清和捏了捏手指,“不过是大致想法,尤其是改进火铳,还要让工匠看过,才能确定是否可行。”

  “就这样?”

  “啊。”

  沈瑄放下图纸,“十二郎没有其他话想说?”

  “这个……”

  沈瑄挑眉,似笑非笑。

  孟清和强撑,却硬是没能撑过十秒。

  “那个,一旦确定可行,军器局和兵仗局那里,还要国公爷帮帮忙。”

  事情上报,永乐帝必欣然应允。军器局和兵仗局却难免扯皮。

  郑和,王景弘和侯显三人要再下西洋,白彦回不能离开朱棣身边,兵仗局新任首领太监未必会给他太大面子。

  不是一起扛过qiāng的jiāo情,没有更大的好处,说穿了,他不过是个得圣心的武将罢了。而兵仗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天子掌控下的武器制造局和武器仓库。真心给他找不自在,大麻烦不会有,小麻烦却也闹心。

  军器局更不用说,工部掌管。北京工部还好,南京工部……想套jiāo情?不给他下绊子就该谢天谢地。

  “所以,十二郎希望瑄如何帮忙?”

  “这个……”孟清和挠挠下巴,还需要明讲?

  “十二郎不讲,瑄如何知晓?”

  不知不觉间,孟清和整个人被沈瑄圈到怀中,背抵着桌沿,耳际一阵麻,心跳瞬间飙升。

  “瑄曾言,yù与十二郎秉烛夜谈,十二郎可还记得?”

  啥?!

  孟清和瞪眼,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还记得?

  “既然十二郎有事托请,不如……”

  沈瑄俯身,擦过孟清和的脸颊,在他耳边低声道出一句话。声音中似含着笑意,听在孟清和耳中,带着无尽的蛊惑,片刻间失神。

  不如,不如什么?

  思绪飘飞,没能捕捉到最后几个字。孟清和的表情,很好的诠释出“迷糊”二字。

  沈瑄没有重复,眼中笑意更甚。

  “国公爷?”

  话音刚落,整个人被扛上肩头,视线颠倒,下一刻,陷入榻中。

  “漫漫长夜,孤枕难眠。”

  束发的玉簪抽—出,黑发散落。

  修长手指穿梭在发间,挑起一缕,送至唇边。

  极致的黑,重彩的红,纠缠一处,似要灼伤人眼。

  “十二郎,可愿同瑄共枕?”

  “……”不是说长谈吗?

  沈瑄将孟清和的“疑问”看在眼中,却不出言解释。

  单手撑在孟清和颊边,唇角微弯,指尖一下下滑过孟清和的额际,鼻尖,唇角。眼中带着笑意和纵容,好似在说,十二郎可自行选择。

  孟清和咬牙,运气。

  再咬牙,再运气。

  咬到后槽牙……终于bào发了。

  XX的,这叫给他选择?!

  怎么选?!

  国公爷设下陷阱,孟伯爷果断踩坑,毅然决然往下跳。

  理智?

  通通去死!

  何谓色字头上一把刀,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秉烛夜谈”的结果,两日后启程北上,孟清和没骑马,改乘车。

  朱瞻基和朱瞻壑一同前来送行,朱高燧不在,他已同郑和出发前往太仓。十日后,船队将在太仓启程,再下西洋。

  此刻的边塞,烽火再次燃起,杀声震天。

  严阵以待的边军很快发现,情况有点不对。

  瓦剌骑兵和鞑靼骑兵拼死互冲,鞑靼骑兵貌似还在内讧。

  边军们面面相觑,鞑子不是来打谷草的吗?怎么自己反倒打起来了?

  分配不均多少说得故去,还没抢,这是为哪般?

  混战中,小股鞑靼骑兵突然脱离战场,冒死冲到一处地堡之前。在边军准备好qiāngpào弓弩,正要开轰时,为首一名鞑靼千夫长突然高声喊道:“奉鞑靼太师之命,求见大明汉王殿下,阿苏特部愿意内附,请求明朝庇护!”

  千夫长的官话并不流利,嗓门却着实的高。

  “别开pào!”

  地堡里一名百户当机立断,遣人飞驰内城送信。

  朱高煦得知情况,再次登上城头,望向远处混战的几支队伍,有些拿不准。

  这是阿鲁台的计策,还是真被赶到穷途末路,不得不向大明低头?

  看眼下的情形,似乎后一种可能更大些。

  第228章 送上门的便宜二

  永乐八年五月,北疆战报送至京城。

  出乎群臣预料,阿鲁台领三千骑兵同边军对峙数日,竟不为犯边,而是内附。

  “陛下,阿鲁台为人狡诈,诡计多端,此恐为示弱之计。内附是假,图谋不轨是真。臣请陛下三思!”

  群臣意见趋近统一,向不两立的朝廷六部和五军都督府难得立场一致,意见相同,都认为阿鲁台此举可疑,内附更加可疑,绝对是全套,一定不能轻信。

  朱棣没有当朝做出决定,退朝后,马上拟中旨,令内官亦失哈领人飞速赶往宣府。

  “告知汉王,鞑子不可轻信。便是内附,亦有发难可能。然逢春耕之季,刀兵骤起,烽烟蔽日,恐误农时,损民一年之粮。两害相权取其轻,依朕旨意,观其真伪,应机而动,切莫大意。保边境安泰,边民安稳,方为要紧。若事有变,亦不可迟疑,遣经精锐骑兵出塞,先敌而动,占据先机,当立于不败之地。”

  “奴婢遵旨!”

  为加速行程,亦失哈只带两名宦官,由锦衣卫北镇抚司派三名校尉同行,先取水路,过山东境内,换乘快马,一人双马,过驿站不停,生生将行路时间缩短一半。

  进入河间府,恰好遇上垛集的新丁队伍,询问官军,闻边狼烟数日未熄,宣府已动刀兵,一行人无不心急如焚。

  “继续赶路,夜间不停!”

  亦失哈出身蒙古战败部落,自幼娴熟弓马。靖难时,多次曾随朱棣出征。虽未如白彦回一般立下大功,得天子赐名,战功也是不小。在北平出身的宦官队伍中,身手很是不弱,寻常军汉不是对手。

  “取麻绳,缚腰腿于马背之上。点火把,取近道,加紧赶路!”

  命令下达,不说同行宦官,锦衣卫也不由得佩服。

  若是军汉还罢了,一名中官竟能如此,莫怪陛下重用北平出身的宦官,当得起一声爷们!

  此时,孟清和同沈瑄已抵达北京。

  两人到行部述职,方知徐辉祖病了。不是和成国公一般托病不出,而是真的卧床不起。

  “魏国公是受了风寒,未得调养,不慎引发旧疾。”

  听到国公府良医一番话,孟清和一拍脑袋,忙取出赵院使配给他的丸yào,顺带一张方子。

  “这是太医院赵院使配的丸yào,专为养身之用。按照此方,酌情增减yào量,定国公也曾服用。”

  良医慎重接过yào方,斟酌半晌,连道数声:“妙!妙啊!”

  “以王大夫之见,魏国公可用此方?”

  “可用。此方温和,寻常人服用,也益于强身健体,更合国公爷病情。多谢伯爷,老朽马上配yào。”

  徐辉祖的病情等不得,王大夫道谢一声,匆忙离开,将孟清和晾在当场。

  孟伯爷倒没在意,探望徐辉祖,走个过场即可。

  以彼此的身份,当维持一般jiāo情。走得太近,真变成“jiāo情莫逆”,对双方都没好处。他不在乎言官的口水,总要为定国公考虑一二。

  离开北京魏国公府,孟清和先去行后军都督府点卯。

  因徐辉祖卧床不能掌事,沈瑄接过练兵事宜,每日忙得不踪影,起卧多在军营,几日难得见上一面。

  孟清和无事,清闲下来,到孟清义家中住了几日。在孟王氏跟前尽孝,同孟清义商定春耕播种,亲自到田间巡视,解决不少问题。

  诸事定妥,接到大宁都指挥使朱旺来信,终于决定对大宁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动手。

  jiāo还铁券,向永乐帝表明心迹,孟清和行事反倒少了许多顾忌。

  大宁布政使司行事不妥,自布政使以下,专为争权夺利,不办实事,按察使司和其串通一气,都指挥使司亦有少数人动摇立场,对朱旺的命令阳奉yīn违,证据都握在朱旺手里,借锦衣卫送到北京。

  孟清和冷笑,亲自动笔,三封弹劾奏疏呈送南京。

  巡按御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尸位素餐者视而不见,对贪污害民者网开一面?

  好,他来!

  弹劾奏疏递上不久,大宁三司衙门突发地震,布政使和按察使司掌印换人,督粮道及分守道参政下狱。都司衙门中,一名同知下锦衣狱,两名佥事回家种田。靠山倒台,税课、巡检中的生面孔,顷刻间少去一大半。

  以大宁都指挥使朱旺为首,看着打起包裹,灰溜溜滚蛋的昔日同僚,嗤笑一声。

  兴宁伯不发威,当他真如面上好欺?

  想当年,南京六科都被他搅个天翻地覆,多少给事中发到西南大山充训导教谕。这两年,伯爷行事日渐沉稳,便忘记早年间的教训?当真是找死!

  天子北巡时,已隐约露出迹象。后遇大军征讨草原,起了战事,腾不出手,才让这些鬼祟小人快活几日。

  聪明的该就此罢手,趁早抹掉首尾。之前所得,足够养活三代。

  结果呢?

  依旧不知收敛,甚至通过职务之便,搜集伯爷“贪赃枉法,与民争利”的黑材料,同翰林学士胡广暗中传递消息。

  如今怎么样?该收拾的,照样收拾。

  真以为几个翰林蹦跶几下,就能拉伯爷下马?

  螳臂当车,以卵击石,不过是春秋大梦一场。

  清理大宁三司,早为题中之意。孟清和看准永乐帝早有此打算,才顺势而为。他知道,清理掉一批人,大宁三司仍在,想恢复大宁都指挥使司一家独大的局面,已是不可能。但能达成 “狐假虎威”目的,借助永乐帝的东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